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获得同时抑制产毒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和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生长的拮抗菌株,充分开发利用有益微生物资源。从种植园土壤和赤豆(Vigna angularis)中分离筛选拮抗赭曲霉和黄曲霉的细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16S rDNA序列同源性及特异PCR鉴定其种属;并研究菌株发酵上清液的抑菌稳定性等指标。结果显示,从种植园土壤中筛选出同时抑制赭曲霉和黄曲霉生长的拮抗细菌SC-B15,对赭曲霉和黄曲霉抑菌率分别达到47.30±13.17%和52.44±2.78%,鉴定结果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上清液对赭曲霉和黄曲霉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03±2.66 mm和13.95±2.62 mm。抑菌物质在20-40℃,pH 6-10条件下保持稳定,对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不敏感,显微检测赭曲霉和黄曲霉菌丝均出现异常。分离自土壤的B. amyloliquefaciens SC-B15菌株及其上清液可以有效抑制产毒赭曲霉和黄曲霉,对食品及饲料的防霉抑菌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菌物学报》2017,(4):433-443
以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分离的曲霉属黑色组H1菌株为试验材料,依据形态特征和基于rDNA ITS、β-tubulin及calmodulin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利用HPLC-FLD和UPLC-MS/MS检测分析确认H1菌株具有产生赭曲霉毒素A(OTA)的能力。进一步研究了培养条件对H1菌株产毒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YES培养基比CYA培养基更利于H1菌株的营养生长和产OTA;18–25℃,该菌生长较慢,但OTA产量高;18℃H1菌株在YES培养基上培养9d时OTA的产量达到最大值,为26.01μg/g YES;30–37℃该菌的生长速率显著提高,但OTA产量很低,甚至不产OTA。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营养条件是影响H1菌株产生OTA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贵州两处茶园溶磷青霉菌的筛选、鉴定及溶磷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维持土壤自然完整性、活化利用土壤中难溶性磷,从贵州名茶产地都匀、贵定茶园土壤中筛选高效溶磷真菌,为制备真菌肥料提供菌种资源。利用溶磷指数(SPI)、形态特征和ITS rDNA序列筛选、鉴定菌株,并采用液体摇床培养实验测定鉴定菌株在以磷酸钙、磷酸铁或磷酸铝为唯一磷源的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的溶磷能力。共筛选到7个高效溶磷菌落,经形态观察分属2种菌株,鉴定为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和赭绿青霉(Penicillium ochrochloron)。液体培养基接种、摇床培养15 d,微紫青霉菌在以Ca3(PO4)2、Fe3(PO4)2或AlPO4为唯一磷源的上清液中有效磷含量分别为73.47 mg·L^-1、30.93 mg·L^-1和14.00 mg·L^-1,4℃继续保存至30d后对Fe-P和Al-P的溶解量分别达到72.20 mg·L^-1、32.84 mg·L^-1;赭绿青霉菌培养15d的溶磷量分别为30.72 mg·L^-1、4.14 mg·L^-1和1.51 mg·L^-1,30d对Fe-P和Al-P的溶解量分别达到35.19 mg·L^-1和10.98 mg·L^-1。微紫青霉菌溶解无机磷能力明显优于赭绿青霉菌,有望应用于地区缺磷茶园土壤真菌肥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4.
高婧  梁志宏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6):1721-1729
【背景】赭曲霉毒素A (ochratoxin A,OTA)是曲霉属和青霉属等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严重威胁农产品及食品安全,氧脂素羟基十八碳二烯酸(hydroxyoctadecaenoic acids,HODEs)被认为可能是曲霉属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调节曲霉的生长发育和次级代谢物生成。【目的】主要研究HODEs对赭曲霉(Aspergillusochraceus)菌株AS3.4412产生OTA的影响,检测孢子密度、培养基类别以及内、外源HODEs作用下OTA产量的不同变化。【方法】分别在PDB、黄豆和黑豆培养基中进行赭曲霉的培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OTA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氧脂素含量,根据变化规律寻找赭曲霉群体密度、氧脂素、OTA三者间的关系。【结果】低密度赭曲霉培养物(103 spores/mL)中9(S)-HODE/13(S)-HODE及OTA产量高于高密度赭曲霉(106 spores/mL);外源添加9(S)-HODE能促进OTA合成,13(S)-HODE可以抑制OTA合成;赭曲霉侵染抗氧化能力更高的黑豆产生更多的OTA。【结论】OTA的合成受到赭曲霉群体密度和氧脂素的影响,推测9(S)-HODE和13(S)-HODE是赭曲霉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并且二者在调节OTA合成中具有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甘草药材上的污染真菌类群及其产毒素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娟  杨蕾  蔡飞  杨美华  高微微 《菌物学报》2010,29(3):335-339
对药材市场上霉变甘草样品的污染真菌进行分析,共得到4属7种真菌,包括Penicillium、Aspergillus、Fusarium、Mucor属,其中Penicillium polonicum、Aspergillus parasiticus以及P.crustosum是优势真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优势菌菌株产黄曲霉毒素及赭曲霉毒素A的特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A.parasiticus主要产生黄曲霉毒素(AFG2、AFG1、AFB2、AFB1)和赭曲霉毒素A(OTA);而Penicillium polonicum主要产生赭曲霉毒素A(OTA)。  相似文献   

6.
赭曲霉在工业上用于甾体C-11α羟基化。为了对现有赭曲霉生产菌株进行遗传改造,以农杆菌LBA4404作为侵染菌株,以赭曲霉(TCCC41060)作为受体菌株,以潮霉素B基因作为筛选标记,成功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赭曲霉遗传转化体系并对其转化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农杆菌浓度、孢子浓度、共培养时间和温度等进行了分析。在最佳条件下,转化效率可以达到57个转化子/108个分生孢子。随机挑选的8个阳性转化子10代连续培养结果表明所获得的转化子能稳定遗传。该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为赭曲霉菌株的定向遗传改造提供了重要的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7.
高产糖化酶菌株的筛选与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及霉变淀粉质材料等样品中分离获得到产糖化酶活性较高的菌株L-3,经鉴定为一种紫红曲霉;通过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分别进行诱变,得到4株性能良好的糖化酶变异株,其中菌株7性能最好,命名为M.F7。对该菌株进行发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菌株糖化酶活力比原菌株提高了20.8%;经过继代培养,证明其性状能稳定遗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菌株7最佳培养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5.5~6.0,最适培养时间为5 d。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食源米曲霉菌株对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β-CP)及其必经代谢产物3-苯氧基苯甲酸(3-phenoxybenzoic acid,3-PBA)的降解特性,了解不同菌株的降解共性及差异性,为农副产品和发酵食品的农残减除提供理论基础和食品用安全微生物资源。【方法】以发酵食品为菌源,通过形态学鉴定、ITS测序和菌株产黄曲霉毒素B1 (AFB1)的测定筛选鉴定米曲霉菌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对米曲霉模式菌株RIB40 (保藏编号:ATCC 42149)、米曲霉M4 (保藏编号:CGMCC 11645)和鉴定获得的米曲霉菌株的β-CP和3-PBA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鉴定获得15株不产AFB1的食源米曲霉,17株米曲霉在马铃薯液体培养基(PD)中振荡培养5d,对50mg/L的β-CP降解率为19.33%-50.29%不等,检测到降解产物3-PBA,对50 mg/L的3-PBA降解率为45.59%-99.67%不等;分别在添加50 mg/Lβ-CP和3-PBA的无机盐培养基(MM)中振荡培养5 d,米曲霉菌株均未生长,对β-CP和3-PBA无降解;在富集培养基(GM)中振荡培养2 d,对100 mg/L的3-PBA转化或降解率为69.28%-99.58%不等,检测到3-苯氧基苄醇(3-PBlc)和羟基-3-苯氧基苯甲酸(HO-3-PBA)。【结论】食源米曲霉具有共代谢降解β-CP和3-PBA的共性,3-PBA为β-CP降解中间产物,米曲霉对3-PBA普遍具有较高的降解率。在3-PBA降解初期,米曲霉可将其短暂还原生成毒性相对较低的3-PBlc,同时,3-PBA逐渐羟基化生成水溶性更强的HO-3-PBA参与下游降解。  相似文献   

9.
用传统培养法从广西梧州六堡茶中初筛获得5株真菌菌株,再用烟草梗丝培养基复筛,得到一株可以高效降解梗丝果胶和纤维素的产香菌菌株,经ITS及部分r DNA序列分析及形态特征观察,将其鉴定为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命名为GYC 501。该菌株在发酵培养过程中,能够产生令人愉悦的特殊香气,并且具有很好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在2%蔗糖察氏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6 h,纤维素酶活力达到418.2 U,培养48 h,果胶酶活力达到471.4 U。该菌株有望用于烟草梗丝发酵,降解梗丝中的果胶和纤维素,提高梗丝的质量和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
芘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芘为惟一碳源.采用寓集培养方法,从沈抚灌区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芘降解菌B05.根据形态学观察、生理牛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B05鉴定为Aminobacter ciceronei.在芘初始浓度为1mg/L的液体无机盐培养基中,培养10d,菌株B05对芘的降解率为51%;在芘初始浓度为1mg/kg的土壤培养基条件下,培养30d,菌株B05对芘的降解率可达51%;在芘初始浓度为50mg/L的乙醇液体培养基条件下,培养5d,菌株B05对芘的降解率可达25.9%.对菌株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经SlideWrite统计软件拟合,菌株B05在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上的最适生长pH值为7.3,最适生长温度为32.5℃,最适装液量为25.4mL(150mL三角瓶).  相似文献   

11.
赭曲霉产生的脲酶抑制剂的提纯与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oeus)产生的脲酶抑制剂进行了纯化,经硅胶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鉴定达到均一,晶体呈白色针状。质谱及元素分析表明,该物质含C、H,O三元索,分子量为184,分子式是C_9H_(12)O_4,溶点105~110℃,其抑制作用随抑制剂浓度而增强,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K为1.3×10~(-3)mol/L。抑制剂未改变酶的Hill系数,n=1。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初步探明南亚热带赤红壤柑桔园土壤脲酶活性的年周期变化:冬季最低,春季升至高峰,夏季开始下降,直至秋季仍处于较低水平。室内模拟试验表明:氢醌对柑桔园土壤脲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率随浓度提高而增加,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添加氢醌处理的尿素水解持续时间,比不加氢醌的延长约1倍。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利用氨气敏电极-动力学法测定了33种我国常见豆类及果、蔬种籽中脲酶的分布,发现其中脲酶活性较高的有刀豆、徐州毛豆、豌豆、青豆、黄豆及新澄一号和苏密一号西瓜籽等7种。它们的脲酶相对活性次序为刀豆>徐州毛豆、新澄一号西瓜籽>豌豆、青豆、苏密一号西瓜籽及黄豆。  相似文献   

16.
杨涛  李玉英 《生态学报》1988,8(3):220-225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分布广、面积大的主要草场类型。我们于1984年6—10月在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对四种植被类型土壤的脲酶活性进行了测定,数据列于表1。试验结果表明:(1)脲酶活性有明显的季节性动态,脲酶活性出现的高峰期均在7月和8月份,9月以后随温度的下降而逐渐降低;(2)脲酶活性也有明显的层次性差异,0—10厘米深土壤脲酶活性最高,并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递减;(3)脲酶活性与某些氮素代谢微生物的数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4)脲酶活性与某些氮素代谢微生物的生化活性也有一定的相关性;(5)脲酶活性与土壤温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6)脲酶活性与月降水量也相关,高寒草甸的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脲酶活性的季节性变化有所不同,并且与氮素代谢微生物的数量及活性的相关性也有差异,与土壤温度和降水量的相关程度也不一样。 关于土壤脲酶活性的研究,国外已有不少报道。在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土壤脲酶活性进行过研究。但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的脲酶活性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因为脲酶是氮循环的一种关键酶,与土壤肥力有关。本文对高寒草甸四种植被类型土壤的脲酶活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株芽孢杆菌产生脲酶条件及脲酶提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一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产生脲酶的条件及脲酶提取。结果表明,芽孢杆菌适宜的生长及产酶温度为35~37℃,产酶受底—尿素的诱导。静止培养有利于产酶,Ni2+对产酶没有影响,脲酶粗提物经硫酸铵盐析、热处理,Sephadex G-200及DEAE-纤维素柱层析提取步骤脲酶比活力提高了近70倍,回收率15.5%.  相似文献   

18.
19.
An in vitro urease enzyme assay was developed for the marine diatoms 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Hasle et Heimdal (clone 3H) and T. weissflogii (Grunow) Fryxell et Hasle (clone Actin). This assay involves the colorimetric measurement of ammonium following the hydrolysis of urea in crude cell homogenates and it is the first assay to account for the rate of nitrogen assimilation in both species grown on urea as the sole nitrogen source. Urease activity was found to be present regardless of nitrogen source, although activities showed distinctly different patterns depending on the species examined and form of nitrogen supplied. Under nitrogen-replete conditions, urease activity in T. pseudonana was present constitutively when grown on NH4+ and upregulated when grown on NO3 or urea. In nitrogen-replete T. weissflogii , urease activity was present at high constitutive levels regardless of the nitrogen source and showed no upregulation. Nitrogen starvation did not upregulate activity in either speci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氧化酶和尿素酶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检出率和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氧化酶和尿素酶和涂片对1738例胃病患者进行HP检测。结果 1738例中氧化酶试验、尿素酶试验试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41%、89.99%,阳性预测值为89.76%,阴性预测值为95.3%;尿毒酶试验的敏感性为99.72%,特异性为96.02%,阳性预浊值为95.36%,阴性预测值为9.76%,两者相比较各个参数间均无明显差(P>0.05)。结论 氧化酶试验和尿毒酶试验一样对检测HP快速有效,两者联合应用可提供对HP感染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