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刘召南 《微生物学报》1991,31(2):139-144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e brassicae nuclear polyhedrosis cirus简称MbNPV)经口感染小白鼠,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酶标染色、免疫荧光技术、125I示踪,以及感染鼠脏器匀浆回接甘蓝夜蛾幼虫等方法,观察到病毒包涵体经由血液循环进入内脏,在肝、脾、胰等处细胞质内滞留长达45天,经口感染90天的肠系淋巴结匀浆回接甘蓝夜蛾,可致典型NPV病,死亡率为9.1%。经腹腔注射感染的小鼠,除有多角体在脏器滞留外,还可见细胞有非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致病酵母菌基因组多态性及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致病酵母是条件致病菌感染中最常见的菌群。其属间、种间及种内的分型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及临床意义。以随机扩增多态性(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 markers,RAPD)的方法对48株临床上常见的酵母菌属间、种间及种内基因组型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并以多种引物扩增带型的相似性系数的高低来评价酵母菌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RAPD带型可清楚的显示出假丝酵母(Candida)及相关酵母属间、种间及种内的差异,亲缘关系的研究表明假丝酵母属与隐球菌属(Cryptococcus)、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的相似性系数为80%,除季也蒙假丝酵母(C. guilliermondii)外,假丝酵母属中不同种间的相似性系数为82%~87%,同种不同株间的相似性系数>90%。大多数属、种基因组分型的结果和形态学分类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3.
郭守玉 《菌物学报》2000,19(2):193-199
将中国92种石蕊属地衣划分为8个地理成分:广布成分19种,占总种数的21%,环北极成分32种(35%),泛热带成分8种(9%),欧亚成分5种(5%),东亚-北美成分7种(8%),东亚成分13种(14%),中国喜马拉雅成分1种(1%),中国特有成分7种(7%)。对中国石蕊属地衣所属的主要地理成分的形成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东亚特有种云南石蕊(Cladoniayunnana)和北美特有种拟胀石蕊(C.transcendens)为一对地理替代种;比蒙氏石蕊(C.Beaumontii),圆筒石蕊(C.cylindrica),丛杯石蕊(C.mateocyatha)和大翅石蕊(C.macroptera)等4种为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种。指出中国喜马拉雅成分戴氏石蕊(C.delavayi)及欧亚成分中的细枝石蕊(C.corymbescens)在中国分布的北界是秦岭山脉。  相似文献   

4.
灯蛾虫霉的观察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于1978年在云南昆明地区,发现灯蛾等鳞翅目昆虫幼虫因感染虫霉而发生流行病。经分离、鉴定,病原菌为灯蛾虫霉(Entomophthora aulicae),并对该菌侵染的粉白灯蛾(Alphaeaphasma)作了病理切片。  相似文献   

5.
爪哇三七(Gvnura aurantlaca Dc)是柑桔裂皮病类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简称CEV)敏惑的指示植物。用CEV感染的柑桔叶研磨汁液机械接种健康爪哇三七植株,以此作为CEV感染的外植体采源。在MS和B,琼脂培养基上诱导和继代培养健康、CEV感染的爪哇三七叶片的愈伤组织,在MS、B,液体培养基中建立健康、CEX’感染的爪哇三七悬浮细胞系统。从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培养物中抽提核酸,经5%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分析:在健康爪哇三七愈伤组织和悬浮细晦中不出现特异的CEV电泳带,而CEV感染的爪哇三七的所有培养物中都含有类病毒。cEV可在有丝分裂征盛的爪哇三七悬浮细胞中复制。散伤组织和悬浮细胞很容易继代培养和保存。  相似文献   

6.
Rhodtorula sp.Saccharomyces sp.Arthorbacter sp.和Candida sp.四属20株菌对由Fusarium graminearum 产生的类雌激素——赤霉烯酮(Zearalenone)的还原转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证明,Rhodotorula sp和 Arthrobacter sp.的还原产物主要是α-赤霉烯醇(α-Zearalenol,经HPLC鉴定含量分别为96%和84%)。Saccharomyces sp.和Candidasp.的主要还原产物是β-赤霉烯醇(β-Zearalenol,经HPLC鉴定含量分别为91%和92%)。产物均经HPLC、13C—NMR和MS鉴定确证。  相似文献   

7.
柑桔幼苗接种VA菌根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12种不同VA菌根真菌对甜橙[Citrus sinensis(L.)Osbeck]幼苗进行接种。结果表明,接种Glomus vesiculiferumGl.epigaeumGl.-monosporum的幼苗菌根感染率最高,它们对幼苗的生长促进作用也最大。对甜橙幼苗接种Gl. Epigaeum形成的菌根发育过程、菌根结构的形态、菌根感染强度和幼苗的生长关系进行了观察。对幼苗地上部分和根部所含的主要营养元素、氨基酸、激素、脂肪和糖类等有机物质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菌根的超微结构进行了微区分析。  相似文献   

8.
青霉NXP25纤维素酶的产生及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霉(Penicillium sp.)NXP25在5%玉米穗轴粉,3%(麦夫),0.35%氮源10号和0.3%氯化钙组成的液体培养基(起始pH 5.0)中,10%接种量,29℃,280r/min振荡培养72h。在50℃温度下测定,发酵液内切-1,4-β-葡聚糖酶,外切-1,4-β-葡聚糖酶,β-葡糖苷酶和滤纸酶活力分别为841u/mL,13u/mL,24u/mL和46u/mL。各类型酶最适作用条件分别为pH4.8和60℃、pH5.0和50℃、pH4.  相似文献   

9.
作者多年来从我国禾本科等植物叶表分离了大量掷孢酵母,本文重点报道70株掷孢酵母与类酵母的初步分类,共分为三属,即掷孢酵母属(Sporobolomyces),布勤掷孢酵母属(Bul-lera)与腥掷孢菌属(Tilletiopsis);其中掷孢酵母属占75%。至于53株掷孢酵母,共分为三种,即攻红掷孢酣母(Sporobolomyces roseus)、赭色掷孢酵母(Sporobolomyces salmonicolor)、Sporobolomyces shibatanus);经统计,后者最为常见,占此属的84%。这些种在我国尚未见报道,作为新记录。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秸秆发酵剂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液体、固体不同培养方式,对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anomala)AS2.300、白地霉(Geolrichumcandidum)AS2.361、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TK—2、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LP—5等菌进行分别培养,然后按一定比例配成农作物秸秆发酵剂。并进行了对玉米秸秆发酵试验:在室温条件下发酵7天,添加5%发酵剂,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提高一倍左右;添加20%发酵剂,发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葡萄根癌土壤杆菌的生化型与质粒类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从我国内蒙古、辽宁、吉林、北京、山东等地采集的49份葡萄冠瘿标本中,分离到根痛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tens)67株,经鉴定有生化1型21株,生化II型4株,生化III型42株。葡萄根癌土壤杆菌中以生化ill型占优势。生化111型有97%、生化I型有24%的菌株能使葡萄或向日葵致瘤。鉴定了2S株生化l型和生化[I]型菌株所致冠瘿中的opines,其中有2株生化III型菌株合成nopaline,3株生化III型菌株合成精氨酸,其余菌株合成octopine。  相似文献   

12.
用双脱氧法测定了一个根瘤菌新类群代表菌株SH2672的16S rDNA全序列,将此全序列与根瘤菌各已知种及相关种的16S rDNA全序列进行了比较及聚类分析,得到系统发育树状图。在系统发育树状图中,菌株SH2672与百脉根中慢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 loti),华癸中慢生根瘤菌(M. huakuii)、天山中慢生根瘤菌(M. tianshanense)、地中海中慢生根瘤菌(M. mediterraneum)、鹰嘴豆中慢生根瘤菌(M. ciceri)共同构成一个分支,与各已知种的模式菌株16S rDNA相似性分别为:96.3%,96.4%,97.2%,95.1%,95.6%,均在95%以上,它们应归属于同一属。且分支内各种间DNA同源性低于70%,表明它们分别为不同的种,菌株SH2672代表着一个新的根瘤菌种。  相似文献   

13.
1995年广东某地人工养殖的鳜鱼(Sinipercachuatsi)暴发传染病,大量病鱼急性死亡,引致严重经济损失。本试验从已接种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和柱状噬纤维菌(Cytophagacolumnaris)疫苗的病鱼脏器中分离到一种细菌,经腹腔注射和鳃部接种人工感染健康鳜鱼及罗非鱼(Oreochomisspp.),均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病例,主要特点为肝脏严重变性。从上述人工感染的病鱼体内再次分离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了不同酶液、渗透压稳定剂、酶解媪度及菌丝培养基成份等因素对木耳属(Auricularia)中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和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菌丝释放原生质体的作用及影响。用0.5%纤维素酶加0.5%蜗牛酶的混鸯酶液,以0.6M的MgSO4为稳定剂,在34℃下可自两种菌丝体获得大量原生质体。对原生质体再生条件的研究表明,纤维二糖和菌丝体培养物浸提物对再生有明显促进作用,再生率达20%左右。本文还用VBL型荧光增白剂观察了菌丝脱壁以及原生质体细胞壁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海枣曲霉糖苷酶类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的海枣曲霉糖苷酶均为糖蛋白,含糖量分别为:地衣多糖酶7.7%,木聚糖酶X-II 5.8%,木聚糖酶X-III 3.3%,β-半乳糖苷酶14.3%,β-葡萄糖苷酶16.1%,β-木糖苷酶15.5%。这几个酶的氨基酸组成有较大差异,但也有共同特点,即都含有较多酸性与羟基氨基酸,含His,Met较少。将这些酶的氨基酸组成作成星状图,结果这些酶的星状图互不相同,只有β-葡萄糖苷酶和β-木糖苷酶的星状图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比较海枣曲霉糖苷酶和其。他来源的糖苷酶的氨基酸组成的星状图。发现不同来源的同一种酶都有不同程度的相似性,且相似程度与产生菌之间的亲缘关系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发酵白酒糟生产饲料蛋白的培养条件及产物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ium) Z-4、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Z-14和木素木霉(Trichoderma lignorum) Z-20三株菌混合发酵白酒糟生产饲料蛋白的培养基成分为白酒糟90%、麦芽根粉10%、尿素2%,原料:水=1:0.8,pH6.0,接种量10%,培养温度28~30℃,培养周期3d。分析结果表明,发酵产物营养丰富,粗蛋白含量高达32.1%,氨基酸含量齐全,脂肪含量为5.6%,维生素B_1和B_2的含量分别为2.2mg/kg和52.6mg/kg。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及淀粉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地区真菌降解木质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地  刘期松 《微生物学报》1990,30(4):296-304
采用Bavendamn氏反应,漆酶(Laccase)和α-酪氨酸酶反应(α-tyrosinase reacrion)呼吸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来自长白山地区的五株真菌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存在木质素分解菌,它们分属于曲霉属(Aspergillus)、木霉属(Trtchoderma)及毛霉属(Mucor)。它们均能不同程度地降解小叶杨(Populus simonti)、龙爪柳(Salix matsydana F. fortuosa)、家榆(Ulmus pumila)、山毛桃(Persian davidiana)的碱性水溶木质素,游离木质素及细胞回复木质素。降解主要发生在第8天以后,在第12-14天时趋于稳定,其木质素的剩余量在44—74%,它们参与木质素降解的酶不同于已报道过的白腐菌的酶。  相似文献   

18.
用携带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Ac36O-B-gal与野生型的苜蓿丫纹夜蛾(AcNPV)DNA同时转染草地夜蛾细胞,经x—gal筛选和空斑纯化得到重组型杆状病毒AcNPV-β-gal。该重组病毒能有效地感染棉铃虫血细胞系,并高效表达出受AcNPV多角体蛋白启动子控制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外源基因产物--β-半裂糖苷酶。80%以上的酶蛋白能分泌到细胞外,培养液中酶活可达每毫升50000单位以上,约相当于170μg酶蛋白。用要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表达产物和β-半乳糖苷酶在凝胶上的特异性显色反应分析,重组病毒在棉铃虫血细胞中表达的AcNPV多角体蛋白--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是以5种活性的多聚体或复合物形式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三角酵母D-氨基酸氧化酶基因的克隆、测序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跨越内含子的PCR技术,三角酵母(Trigonopsos variabilis)变种FA1-10中扩增得到D-氨基酸氧化酶基因(daao),并通过TA克隆的方法将其克隆至pGEM—T载体。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所得daao基因的5’端内含子已被删除,基因总长度为1071bp,它与Trigonopsis variabilis D-氨基酸氧化酶同源性达98.3%,与Fusarium solaniiRhodotoru-la gracilis的同源性分别是38.9%和30.8%。为提高表达水平,又将此基因转移至高表达载体pET-28b上.在大肠杆菌BL-2l(DE3)中进行诱导表达。经IPTG诱导,目的蛋白的产生量可占菌体总蛋白量的46%,分子量约为38kD。D-氨基酸氧化酶的活力可达802u/L。  相似文献   

20.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spp.)及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spp.)被认为是动物机体内重要的有益微生物菌群之一。本文对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后盲肠中上述两种微生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在感染球虫后第4、7、10d时盲肠中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减少(H<0.05);在球虫感染后的第4、7、14d时,盲肠中的乳酸杆菌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