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产酮产碱菌E54可利用D-葡萄糖发酵产生2-酮基-葡萄糖酸钙,再经甲酯化和化学转化而得到D-异抗坏血酸钢。通过大量摇瓶和罐上试验,进一步优化了培养基组分,改进了发酵条件,并采用批加工艺提高了投糖浓度。菌株在5L罐中发酵周期36h左右,利用D-葡萄糖浓度18~25g/100ml,充分子转化率达90%左在;在147L罐中发酵周期40h左右,利用D-葡萄糖浓度18~25g/100ml,充分子转化率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2.
以光滑拟球酵母为研究模型,研究α-酮戊二酸的浓度情况。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α-酮戊二酸积累最佳浓度的各单因素条件为:葡萄糖浓度140g/L,NH4Cl浓度5g/L。在碳源(30g/L葡萄糖初始浓度)匮乏条件下加入丙酮酸30g/L,在此条件下丙酮酸转化为α-酮戊二酸的转化率最高达53.7%。以30g/L丙酮酸为唯一碳源时在7L发酵罐中光滑拟球酵母可生成浓度为10.7g/Lα-酮戊二酸,外源丙酮酸的转化率可达66.9%。这一结果表明,T.glabrata具有将丙酮酸转化为α-KG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农业废弃物玉米芯酶解液替代葡萄糖作为碳源,棉籽粕替代酵母膏作为氮源发酵生产D-乳酸。结果表明:在初始还原糖质量浓度为100 g/L(葡萄糖88.5 g/L,木糖11.5 g/L)、棉籽粕3.5 g/L、每升发酵体积添加3 U的中性蛋白酶以及pH 6.5的情况下,采取补料发酵措施,菌株Sporolactobacillus sp.YBS1-5在90 h内产生了111.8 g/L的D-乳酸,糖酸转化率为87%,光学纯度达98%以上,生产强度达1.24 g/(L·h)。本文提供了一种利用农业废弃物发酵产D-乳酸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重组大肠杆菌JH16利用木糖产高纯度的三一乳酸进行研究。通过无氧管驯化EscherwhiacdiJH12菌株得到E.coliJH16,驯化后的菌株茵体浓度提高了31%,乙酸积累减少了43%;在摇瓶中考察不同Mg2+浓度对EcoliJHl6产三一乳酸的影响,确定最适Mg2+质量浓度为0.25g/L;EcoEJH16以60g/L木糖为C源,在7L全自动发酵罐中添加0.25g/LMg2+,乳酸积累量提高了18%,达38.18g/L,乳酸纯度高达95%;E.coliJH16在30g/L木糖和30g/L葡萄糖混合C源中,优先利用葡萄糖,当葡萄糖质量浓度低于1.56g/L后,菌体开始利用木糖进行乳酸发酵,最终得到39g/L乳酸。  相似文献   

5.
以4'-氯苯乙酮为模型底物,对筛选得到的Candida krusei SW2026的羰基还原酶产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甘油50g/L,玉米浆20g/L,KH2PO4 4g/L,MgSO4·7H2O 1.5g/L;适宜的培养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6,摇床转速200r/min,发酵周期48h。在产酶发酵条件下培养的湿细胞对4'-氯苯乙酮进行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S)-4'-氯-α-苯乙醇的产率最高达88.56%,e.e.值稳定在87%左右。  相似文献   

6.
实验充分利用混合菌系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混合发酵的优良特性,通过在发酵过程中间歇流加L-山梨糖的方法,实现了在自动控制温度、pH和溶氧的条件下,高效发酵L-山梨糖生成2-酮基-L-古龙酸(2-KLG)的目的。结果表明:当将L-山梨糖的终浓度调高到14%(w/v)时,2-KLG产量为130mg/mL左右,转化率达90%,发酵周期40—60h之间。结论:发酵过程中间歇流加L-山梨糖可以解除高浓度糖对产酸的抑制作用,提高了糖的转化率,但是发酵周期略有延长。  相似文献   

7.
论文在摇瓶水平对产酸丙酸杆菌基本生长特性(温度、pH、摇床转速、接种量、种龄等)、碳源、氮源利用情况、产物抑制及5 L罐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32℃,初始pH 6.5,摇床转速150 r/min,接种24 h的种子液,接种量为5%条件下,产酸丙酸杆菌生长及产酸水平达最高值;该菌可利用碳源十分广泛,但对氮源要求比较高,只可利用有机氮源;在不同初始葡萄糖浓度下,产酸丙酸杆菌生长及产酸水平差异不大,无明显底物抑制现象;在2g/L的初始丙酸盐浓度下,该菌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在5L发酵罐中,初始葡萄糖浓度为58.8 g/L,发酵72 h,葡萄糖消耗完全,丙酸终浓度达22.4 g/L,丙酸得率和产率分别达0.381 g/g和0.295 g/(L·h),丙酸占总酸比例达72.10%。  相似文献   

8.
汉逊德巴利酵母发酵葡萄糖生产D-阿拉伯糖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378株耐高渗酵母中,筛选到1株由葡萄糖发酵高产D-阿拉伯糖醇的酵母。通过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证实该菌株为Debaryomyces hansenii,保藏编号CICIM Y 0504。研究该酵母摇瓶发酵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其摇瓶发酵条件为:葡萄糖200 g/L,酵母膏10 g/L,初始pH值3,装液量20 mL/250 mL,温度30℃。在此条件下发酵120 h,D-阿拉伯糖醇浓度达90.37 g/L,转化率45.18%。在15 L发酵罐对该酵母进行扩大培养,结果表明,初始葡萄糖浓度200 g/L的分批发酵产D-阿拉伯糖醇64.07 g/L,转化率33.94%;葡萄糖浓度控制在30~50 g/L的分批补料发酵产D-阿拉伯糖醇125 g/L,转化率37.5%。研究结果对葡萄糖发酵生产D-阿拉伯糖醇工业化的实现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D-葡萄糖两步串联发酵中前一步菌株的发酵产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D-葡萄糖、适量的玉米浆、碳酸钙和磷酸盐的培养基中,摇瓶培养48小时,一株葡萄糖酸杆菌突变株SCB611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25—3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25%左右;另一株欧文氏菌突变株SCB247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45—5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40%。随发酵时间适当延长,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可逐渐增高。温度28℃,种龄15小时,接种量10%及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菌株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D-葡萄糖两步串联发酵中前一步菌株的发酵产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D-葡萄糖、适量的玉米浆、碳酸钙和磷酸盐的培养基中,摇瓶培养48小时,一株葡萄糖酸杆菌突变株SCB611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25—3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25%左右;另一株欧文氏菌突变株SCB247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45—5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40%。随发酵时间适当延长,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可逐渐增高。温度28℃,种龄15小时,接种量10%及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菌株产生2,  相似文献   

11.
菊糖酶发酵生产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影  郭勇   《微生物学通报》1997,24(1):19-21
脆壁克鲁维氏酵母(Kluyveromycesfragilis)在pH5.5的适当培养基中,28℃摇瓶培养30h后,进行分批发酵。结果表明:发酵初始pH为6.0~6.5,菊糖浓度为2%,接种量4%,控制前期发酵温度为28℃,33h后发酵温度为32~34℃。发酵周期为70h左右,最高产酶达240u/ml。在5L自控发酵罐中,产酶达到同样水平,发酵周期缩短约10h。  相似文献   

12.
枯草芽孢杆菌C1-B941的D-核糖发酵中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转酮醇酶变异株—枯草芽孢杆菌C1-B941进行了D-核糖发酵中间试验。3000L发酵罐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浓度为18%时,发酵周期约为64h,发酵转化率达36.84%。发酵液经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后,可以直接用于生产VBZ合成的中间体—N-D-核糖醇基-3,4-二甲苯胶。  相似文献   

13.
产氨短杆菌与枯草杆菌发酵产肌苷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诱变得来的枯草杆菌GMI-741和产氨短杆菌GMA-2892在1.2L自控发酵罐上进行肌苷发酵试验,产氨短杆菌GMA-2802在种子培养基中培养15h后,菌浓度达1.0×1011个/ml,而同样条件下,枯草杆菌GMI-741菌浓度只有9.5×109个/ml.在1.2L自控发酵罐上发酵时,GMA-2802发酵周期54h,产肌苷达20.40g/L,发酵液主要原材料成本为441.1元/吨;GMI-741发酵周期60h,产肌苷达19.52g/L,发酵液主要原材料成本为559.1元/吨.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了新组合菌系SCB329-SCB933发酵过程特征的基础上,对流加发酵工艺中的种子培养、pH、溶氧的控制,以及发酵液初始培养基中的L-山梨糖浓度和流加起始点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比分批发酵更为满意的结果:发酵最终总糖达13%(w/v)左右,发酵周期40 ̄50h,产2-酮基-L-古龙酸达115-130mg/ml,克分子转化率达88mol%左右。  相似文献   

15.
以树干毕赤酵母为发酵菌株,混合糖(木糖、葡萄糖)为发酵底物,通过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改变来确定树干毕赤酵母高糖浓度发酵时所需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24h发酵周期内初始木糖质量浓度为63.0g/L较适宜;在36h发酵周期内初始木糖质量浓度为72.0g/L较适宜。24h发酵周期内,在36.0g/L木糖中添加的葡萄糖质量浓度以54.0g/L为最佳,发酵结束乙醇质量浓度达32.9g/L;36h发酵周期内,添加的葡萄糖质量浓度以72.0g/L为最佳,发酵结束乙醇质量浓度为36.9g/L。以(NH4)2SO4为N源时较适合戊糖发酵制备乙醇,(NH2)2SO4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1g/L。发酵前8h摇床转速为90r/min,后16h为150r/min,乙醇质量浓度较高,可达17.5g/L。  相似文献   

16.
考察菊糖芽孢乳杆菌YBS1-5利用麸皮的水解液发酵生产D-乳酸的性能。首先研究了不同蛋白酶对麸皮中蛋白组分的水解效率,优选酸性蛋白酶并对其进行水解工艺的优化,最终其水解液中的含氮量为4.6 g/L,水解效率为85.8%。对酸性蛋白酶的水解液残渣进行稀酸预处理后,利用纤维素酶对其进行酶解。通过批次补料酶解,水解液中的还原糖质量浓度达141.2 g/L,其中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38.1 g/L、木糖质量浓度为1.4 g/L。利用麸皮的蛋白酶水解液和纤维素酶水解液替代葡萄糖和酵母粉发酵制备D-乳酸。在96 h内,D-乳酸产量达99.5 g/L,生产速率达1.04 g/(L·h),转化率89.1%。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耐底物腈水合酶融合子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发酵液起始pH,发酵周期,接种量,装料系数作为考察因素,最终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8.0、发酵周期54h、接种量12%、装液系数12%.在此优化条件下融合子腈水合酶的活力达到1100万U/ml,较优化前提高了83.3%.通过响应面法对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研究,采用Plackett-Burman法对8个因素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葡萄糖、尿素、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是影响发酵液腈水合酶产量的主效应因子.用最陡爬坡试验及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设计进一步优化,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到各因素的最佳浓度为:葡萄糖22.62g/L、尿素9.76g/L、K2HP04 1.22g/L、KH2PO41.268g/L.在此培养基优化配方下融合子腈水合酶的活力达到1280万U/ml,较原配方的酶活提高了16.4%.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了新组合菌系SCB329-SCB933发酵过程特征的基础上,对流加发酵工艺中的种子培养、pH、溶氧的控制,以及发酵液初始培养基中的L-山梨糖浓度和流加起始点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比分批发酵更为满意的结果:发酵最终总糖达13%(w/v)左右,发酵周期40~50h,产2-酮基-L-古龙酸达115-130mg/ml,克分子转化率达88mol%左右。  相似文献   

19.
从199株细菌中筛选出产2-酮基-D-葡萄糖酸的高产菌株2株。产物对葡萄糖的克分子转化率达85.93%、87.56%以上。经生物学鉴定,菌株E301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菌株E54为产碱菌属的一个新种,为产酮产碱菌(Alcaligenes ketogenes nov.sp.)。将发酵产物及其转化成的D-异抗坏血酸钠样品经红外吸收光谱比较,结果均与标准品相同。可确定这两株菌的发酵产物确系2-酮基-D-葡萄糖酸钙。  相似文献   

20.
2-酮基-D-葡萄糖酸是合成D-异抗坏血酸(简称异维生素C)的前体。而D-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的优良抗氧剂。本文通过新种产酮产碱菌使葡萄糖发酵产生2-酮基-D-葡萄糖酸,并对该菌发酵的碳源、氮源、通气量、温度、金属离子等影响作了探讨,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产生2-酮基-D-葡萄糖酸最佳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并对该菌的发酵代谢作了初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