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通过灭活原生质体融合选育啤酒酵母新菌株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将生产用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LQ16和QSB7分别进行单倍体化,并筛选LQ16(Ile\+-,Dat\+r)和QSB7(Ala\+-,H\-2S\+-)的遗传标记。经摇振培养后,酶解制备原生质体,对前者进行紫外灭活,而后者进行热灭活,再利用PEG进行融合,在MMR和SMMR培养基上再生,挑选融合子。连续传代稳定后鉴定融合子QSB\|XI\-6。通过细胞体积和生物量的测定,以及遗传型的分析和细胞DNA含量测定等均证实了获得的是融合子。经对啤酒感观评价,双乙酰含量测定与多种成分的气相色谱分析以及啤酒的发酵度,絮凝性、稳定性测定,并经连续多次生产试验证实QSB\|XI\-6是一株口味独特、发酵度高、絮凝性强、遗传性能稳定兼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啤酒酵母生产新菌株。 相似文献
4.
5.
原生质体融合构建直接利用淀粉产衣康酸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衣康酸高产菌株栖土曲霉T-730的原生质体,与葡萄糖淀粉酶产生菌黑曲霉Ni-5k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处理.在以30%PEG6000为促融剂,30℃保温20min的融合条件下进行融合,所得异核体经诱导获得3株稳定的融合株(F3,F9,F11).以生淀粉为唯一碳源,对F3,F9,F11的发酵性能测定表明,F3在发酵过程中积累葡萄糖淀粉酶和衣康酸;对F3进行发酵条件初步探讨的结果表明,以10%生淀粉为碳源,连续发酵6d,F3的衣康酸产酸率达40.9mg/mL,对供给淀粉的转化率为40.9%. 相似文献
6.
7.
8.
优良啤酒酵母原生质体融合株GR5的构建及其发酵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发酵度较高的非絮凝性的啤酒酵母菌株X6和发酵度较低、絮凝性较强的啤酒酵母菌株N1为亲本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用亚硝酸诱变原养型的菌株X6,经筛选得到一株需酪素水解物的营养缺陷型菌株X6~20。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优化菌株X6~20和N1的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条件。用X6~20菌株的原生质体作为受体和热灭活的N1菌株原生质体作为供体进行融合。融合株经三角瓶发酵筛选,得到一株较优良的融合株GR5。该融合株的絮凝性较强(本斯值为2.7),以12°Bx麦芽汁为培养基,用500 L的发酵罐在12℃下发酵,发酵至第8 d菌株GR5的发酵度为69.2%,发酵液中的双乙酰含量为0.0498 mg/L、乙醛含量为6.34 mg/L,总高级醇含量为74.4mg/L。融合株GR5具有双亲的优点,发酵的啤酒风味较好,是一株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啤酒酿造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近20年来国内外细胞工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1972年匈牙利学者Ferenczy率先进行了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1]。在1976年匈牙利学者Folder和Alfold则首次报道了用PEG或新生态磷酸钙诱导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种内株间原生质体融合[2];同年法国的Schaeffer等也用PEG诱导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进行种内株间原生质体融合获得成功[3]。有关芽孢杆菌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在国内直至1981年才见报道[4]。经典改变微生物遗传性状的手段有两…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介绍了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有关领域中应用的进展,分析了原生质体融合应用于作物改良的障碍及该领域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广谱抗噬菌体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5株不同品系的噬菌体作筛子筛选的噬菌体抗性自发突变株只对其相应的筛于噬菌体具抗性,为窄谱抗株。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把北京棒杆菌7338与钝齿棒杆菌Ts-Li进行融合得融合于ZG88,通过噬菌体吸附试验,血清学试验证明ZG88细胞表面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失去了噬菌体的吸附位点。因此ZG88是广谱稳定的噬菌体抗性菌株。 相似文献
12.
13.
原生质体融合构建葡萄酒降酸酵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葡萄酒酵母1450(Chxs、Ampr)和酒酒球菌SD-2a(Chxr、Amps)的原生质体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并采用PEG和Ca2 促融的方法进行了两菌株的跨界原生质体融合。利用放线菌酮 氨苄青霉素对融合子进行初筛,再经发酵试验复筛,从117株融合子中筛选出1株在酒精发酵的同时降解苹果酸能力强的融合子F-20,在连续传代10次后,其遗传性状稳定。融合子F-20的酒精发酵能力接近葡萄酒酵母1450,同时能够降解66%左右的苹果酸。 相似文献
14.
15.
16.
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谷氨酸高产菌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不对亲株做任何诱变的前提下,成功地使天津短杆菌TG-866与钝齿棒杆菌B9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获得兼有两亲株遗传性状——细胞个体大、产酸高的融合子F263及F288。确定了两亲株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及融合的最佳条件。在该条件下,其原生质体形成率均在99.9%以上,再生率分别为z 3%及28%,原生质体融合率为3.2×1 0-5在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下,F263及F2 88的谷氨酸产率分别为8.4g/dl及8.03g/dl.通过连续10次摇瓶传代,发现该融合子较稳定,因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原生质体融合构建耐温酵母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温的克鲁维酵母与产酒率高的酿酒酵母进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构建耐温酵母蓖株,经DTT分段预处理获得大量具再生活性原生质体对融合株AY023等进行了乙醇脱氢酶同工酶,麦芽糖同化,遗传稳定性及高温发酵分析,融合株AY023表达了双亲遗传特性,在45℃高温发酵条件,乙醇产率高达7.4%,是目前已见文献报道的产酒率最高的耐温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18.
以生产DHA的裂殖壶菌(Schizochxtrium)B4D1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GMCC 3.316为出发菌株,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可以利用淀粉发酵生产DHA的新型裂殖壶菌。用裂解酶制得了两亲本的原生质体,通过研究两亲本培养时间、培养方法、酶解时间等条件对原生质体产量影响的基础上,以PEG介导进行了原生质体的融合,最终确定了原生质体融合最佳条件为40%的PEG6000,融合温度30℃,融合时间为10 min,在此条件下融合率可达1.9%。通过比较菌落外观、颜色、形态以及分离培养筛选获得了一株利用淀粉裂殖壶菌融合子。经过RAPD验证表明B4D1与CGMCC 3.316发生了重组,融合菌株表达了更多源于B4D1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19.
大型真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近些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细胞工程育种新技术,它具有许多常规杂交方法所无法比拟的独到之处。随着生物学研究手段的不断创新,使得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正在逐步完善。本文综述了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大型真菌遗传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酿酒酵母与糖化酵母的种间原生质体融合及其融合子的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酒精生产菌株K氏酿酒酵母Sacchormyces cerevisiae var.ellipsoideus的HUK-1(his-,二倍体,但在我们所试的5种产孢培养基上均不产孢)与糖化酵母Sac—charomyces diastaticus 7c(arg-,a)的种间原生质体融合,其营养标记互补的融合频率约是2.07×10-6—3.40×10-5。这些融合子曾在选择培养基MMs或Mmo上连续传代10次,以促进两亲核的融合。融合子的酒精发酵特性,细胞形态、体积大小、DNA含量、繁殖速率、发酵强度以及产孢能力等方面的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均不同于双亲菌株。用显微操作器解剖了个别原养型融台子HU—KDF—185的4孢子子囊,在获得的93个单孢株中,其淀粉发酵特性和遗传标记均有双亲类型的分离或重组现象。上述实验结果充分证明了不同倍性的酵母之间可以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种间杂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