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汁酸是一类胆固醇的代谢物,在机体胆固醇与能量代谢平衡和小肠营养物质吸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肝脏是合成胆汁酸的主要场所。饥饿条件下,胆汁酸从肝脏分泌进入胆管并被储存到胆囊;进食后胆囊收缩,贮存的胆汁酸被排出进入小肠。在小肠中,95%的胆汁酸会被小肠重新吸收,通过肝门静脉返回肝脏,这一过程被称为胆汁酸的肝肠循环。胆汁酸一方面作为乳化剂促进小肠中脂类等物质的吸收及转运,同时也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与多种受体结合,包括核受体法呢醇X受体(farnesoidXreceptor,FXR)、维生素D受体(vitaminD receptor,VDR)、孕烷X受体(pregnaneXreceptor,PXR)以及细胞膜表面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cellmembrane surface receptor-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TGR5)等,在调节体内胆汁酸的代谢平衡、糖脂代谢与能量代谢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白介素1-(interleukin-1, IL-1)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等协同作用构成了胆汁酸合成的精密调控网络。本文主要综述了胆汁酸的合成调控及其功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胆汁酸代谢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一种由鼠李糖乳杆菌DM9054和植物乳杆菌86066构成的降脂益生菌组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4只雄性LDL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益生菌干预组。高脂饮食(HFD)15周建立小鼠NAFLD模型,造模同时干预组给予鼠李糖乳杆菌DM9054联合植物乳杆菌86066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过程中监测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实验结束后,检测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的水平差异。检测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使用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肠道内法尼脂受体(FXR)mRNA、顶端膜钠依赖的胆汁酸转运体(ASBT)mRNA、纤维生长因子15(FGF-15)mRNA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5(ABCG-5)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FXR、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8(ABCG-8)、清道夫受体BI(SR-BI)、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胆盐输出泵(ABCB-11)、纤维生长因子受体4(FGFR-4)和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降脂益生菌干预组小鼠体重减轻(P0.05);小鼠血清TC、TG、LDL水平降低,HDL水平升高(P0.05);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的现象显著减少;小鼠肠道ASBT mRNA和ABCG-5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s0.05),FGF-15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FXR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肝脏FGFR-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SREBP-2和HMGC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s0.05),FXR、CYP7A1、SR-BI、ABCG-8和ABCB-1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0.05)。结论降脂益生菌可能通过激活FXR-FGF15通路调节胆汁酸代谢;通过下调SREBP-2表达水平,抑制HMGCR表达,减少胆固醇的生成,从而起到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氨肽酶N的表达及其与结石形成的关系(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大鼠高胆固醇饮食时 ,肝脏氨肽酶N(APN)在实验结石形成中可能的结石发生作用 ,采用 1.2 %胆固醇饮食 4周 ,诱发新西兰兔胆囊结石形成 .根据兔APN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 ,提取肝脏总RNA .利用RT PCR检测肝脏APNmRNA水平的变化 ,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脏毛细胆管膜上APN的表达 .观察新西兰兔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肝脏APN的mRNA水平的变化、APN表达及胆汁中APN活性、胆脂、总蛋白含量的变化 ,探讨APN在胆石形成中可能的作用 .经成石饲料饲养后 ,随着胆汁饱和度增加和APN活性加强 ,胆囊结石组肝脏APN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胆囊结石组胆汁中总胆固醇、CSI、总蛋白浓度及APN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胆汁中APN活性与肝脏APN的表达及胆汁CSI增高呈正相关 .结果提示 ,当存在胆汁过饱和的情况下 ,APN很可能作为促成核因子在胆结石形成早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胆汁酸是胆固醇代谢的主要产物,胆汁的主要成分,影响着肝脏胆汁分泌和小肠对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胆汁酸的代谢包括合成、摄取转运、加工、排泄和肠肝循环等过程,有多种酶和转运蛋白的参与,并被胆汁酸通过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介导的多条通路进行转录调节。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选择性剪接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转录后修饰过程,是增加真核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机制,影响着mRNA的转录调节与稳定性、蛋白质的细胞定位与功能。本文将就胆汁酸的合成与转运过程、FXR介导的转录调节、相关基因选择性剪接的形式与功能改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s,NRs)是转录因子家族中最大的成员,多以配体依赖的方式特异性调节其靶基因的表达,参与机体代谢、发育和生殖功能的调控。LRH-1(liver receptor homolog-1),也称为NR5A2(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5,group A,member 2),是核受体家族的成员,作为转录共激活子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LRH-1调控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调节脂肪酸和胆固醇的代谢,另外在胚胎发育和分化中也起了重要作用。LRH-1在促进多种癌症的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和乳腺癌。随着对LRH-1研究的深入,其在疾病和胚胎干细胞中的功能作用已备受关注,这也使得LRH-1成为了许多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是一种胆汁酸受体,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FXR通过调控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在胆汁酸、脂质和糖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有望成为治疗一系列代谢性疾病的药物靶点。本文将就FXR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何廷祖 《蛇志》2001,13(2):48-50
胆石按成分可分为胆色素结石、胆固醇结石和混合性结石。胆囊内多生胆固醇结石 ,而胆总管及肝内外胆管则多生胆色素结石。笔者运用活血化瘀、疏利肝胆法 ,辨证论治胆石症 ,收到了较好效果 ,兹将病例和体会介绍如下 :1 胆色素结石  胆色素结石属于“炎症性结石”,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胆红素钙。现代医学指出 :正常情况下 ,胆盐中的胆汁酸对游离的胆红素有助溶作用 ,当胆汁酸浓度过低 ,与胆红素的比值下降 ,可使胆汁生成大量的色素沉淀 ,形成结石。与胆固醇结石形成的主要机理不同 ,胆色素结石的发病与胆道感染及胆汁瘀积明显关系。感染是生石…  相似文献   

8.
实验兔30只平均分三组:A组饲正常饲料,B组饲含1.2%胆固醇和0.5%胆盐的高胆固醇饲料,C组饲高胆固醇饲料和乙醇。乙醇提供总热卡的30%。一个月后抽血测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并剖腹取胆囊及肝胆管胆汁,观察胆囊成石率和测各种胆汁成分。结果:C组胆囊内无结石形成,血清胆固醇和胆囊胆汁中的胆固醇、磷脂、钙等明显低于B组,提示乙醇对胆囊胆固醇结石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是核受体超家族的重要成员,以作为胆汁酸受体被大家所熟知.除了调节胆汁酸的合成和转运,FXR在调控葡萄糖代谢、甘油三酯代谢、炎症、凝血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肝纤维化是慢性肝脏疾病发展成肝硬化的共同途径,终末期肝纤维化将导致肝硬化、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肝星状...  相似文献   

10.
限制活动加剧2型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和糖脂代谢紊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久坐行为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群体中广泛存在,对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但是其具体机制还缺乏较为完善的阐述。【目的】通过限制小鼠活动模拟久坐行为,从而阐明久坐导致2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加剧的具体机制,为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利用C57BL/6J雄性小鼠构建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CON)、2型糖尿病模型组(MOD)和2型糖尿病限制活动组(SED),通过限制小鼠活动的方法使其进行8周的久坐行为;采用试剂盒和形态学观察法测定小鼠糖脂代谢紊乱情况;HE和PAS染色观察小鼠回肠组织受损情况;采用RT-qPCR法测定小鼠粪便微生物的变化;采用TBA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和肝脏中总胆汁酸含量;分别通过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小鼠回肠和肝脏组织中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和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5(G protein 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5,TGR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糖升高、血脂增加、胰岛素抵抗和口服葡萄糖耐量紊乱,而且肠道病理学变化明显,限制活动使T2DM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增加(P<0.05);T2DM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在门和属水平上的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加,限制活动加剧了这一情况;与正常组相比,T2DM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中总胆汁酸含量增加,限制活动组总胆汁酸进一步增加(P<0.05);模型组小鼠胆汁酸受体FXR和TGR5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限制活动后进一步抑制了这些受体的表达。同时,Spearman相关性分析也显示小鼠糖脂代谢水平与肠道菌群及肠道菌群代谢物胆汁酸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限制活动致使T2DM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加剧,其机制可能与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失调,以及胆汁酸受体的进一步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胆汁酸作为一种信号分子通过激活肝、肠道和外周组织中的胆汁酸受体影响体内葡萄糖和脂质的代谢平衡,对于调节肥胖、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胆汁酸与相应核受体,如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 FXR)和Takeda G蛋白偶联受体5 (Taked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TGR5)的相互作用影响了这些代谢性疾病。FXR主要通过影响胆汁酸的合成及转运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发挥作用,TGR5则是间接增加褐色脂肪组织中的生热作用,改善肥胖和2型糖尿病。这些调控机制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综述了胆汁酸代谢及其对代谢性疾病调控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作为一种慢性肝病,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紊乱,以及随后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的激活,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对其认识仍很欠缺,且临床尚缺乏有效的药物。科研人员正极力探索NAFLD的相关病因及治疗的新的突破口。胆汁酸是在肝中合成的众多代谢产物之一。除帮助脂肪消化吸收外,胆汁酸还作为信号分子激活胆汁酸受体,一种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而发挥效应,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代谢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胆汁酸受体的功能与NAFL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研究其相关的作用与功能可为治疗NAFLD提供新见解和药物治疗靶点。本文就胆汁酸受体包括核受体,诸如法尼醇X受体 (farnesoid X receptor, FXR)、孕烷X受体 (pregnane X receptor ,PXR)等,和细胞表面受体,诸如跨膜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5(transmembrane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 TGR5)、鞘氨醇-1-磷酸受体2(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2, S1PR2)和毒蕈碱胆碱受体3 (M3 muscarinic receptor, M3R)通过调节胆汁酸稳态、脂质和糖代谢、能量代谢、肝的炎症和纤维化等参与NAFL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进一步阐述了胆汁酸受体激动剂对NAFLD的治疗现状,以期更全面地了解NAFLD的发病机制以及为治疗找到更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法尼酯衍生物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模型回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DM模型组(DM组)。腹腔注射STZ建立DM大鼠模型,NC组予无水乙醇生理盐水溶液腹腔注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XR在回肠组织m RNA表达水平。结果:(1)DM组FXR m RNA表达量减少、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平均血糖升高、体重下降与NC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FXR m RNA表达量pearson相关分析:DM组平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最终体重与最高体重相比下降的程度、最终体重与造模时体重相比下降的程度与FXR m RNA表达量呈负相关;(3)FXR m RNA表达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DM组平均血糖、最终体重与最高体重相比下降的程度、糖化血红蛋白对FXR m RNA表达量的影响大(P0.05),而NC组各个指标对FXR m RNA表达量无影响(P0.05)。结论:FXR表达异常与糖尿病的发病和糖尿病患者的体重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14.
基于法尼醇X受体和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5(farnesoid X receptor/G protein-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5,FXR/TGR5)通路探讨苦豆子总碱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将60只健康雄性BALB/c小鼠分空白对照组(Con)、葡聚糖硫酸钠模型组(DSS)、柳氮磺胺嘧啶阳性对照组(SASP)和苦豆子总碱治疗组(TASA)。给予BALB/c小鼠3.5%DSS饮水使其连续自由饮用7天以建立小鼠急性UC模型,造模的同时每天灌胃苦豆子总碱(75 mg/kg)进行治疗,并以柳氮磺胺嘧啶(450 mg/kg)为阳性对照药物。试验期间对各组小鼠临床症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评分。第8天观察结肠HE染色病理切片,糖原PAS染色以及阿利新蓝染色观察结肠组织杯状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肠组织匀浆上清液IL-10、IL-23、IL-1β及IL-17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和肝组织FXR、TGR5、CYP7A1的表达。结果显示,经苦豆子总碱治疗后,小鼠疾病活动指数、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及结肠长度明显改善(P0.01),结肠组织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细胞因子IL-10显著升高(P0.01);IL-23、IL-17、IL-1β显著降低(P0.01),血清胆汁酸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肠和肝脏组织FXR、TGR5、CYP7A1均不同程度上调。结果表明苦豆子总碱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主要通过抑制相关炎症因子来抑制结肠炎症的发展,以及上调FXR/TGR5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的表达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在剧增。糖尿病是以胰岛素分泌相对或和绝对不足导致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NR1H4)是能被胆汁酸激活的转录因子,FXR能对胆汁酸的代谢进行调节,胆汁酸代谢与糖尿病相关,胆汁酸代谢在β细胞的功能是通过FXR介导的,本文回顾国内外有关法尼醇X受体通过抑制肝糖原异生、增加肝糖原储存、影响胰岛素信号、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等机制发挥调节血糖平衡作用的研究,意在探索FXR与糖尿病的相关性,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MAFLD是代谢综合征累及肝脏的表现,其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调和代谢功能障碍等密切相关。由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依旧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密切相关,胆汁酸可靶向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信号通路负反馈调控肠道菌群,同时肠道菌群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影响胆汁酸代谢。大量研究发现MAFLD的免疫应答受损及全身低度慢性炎症可导致胆汁酸代谢紊乱。此外,MAFLD常伴随肠道菌群失调。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在M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探寻治疗MAFLD潜在的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属于配体依赖的核转录因子,可被内源性配体胆汁酸激活,通过调节胆汁酸、胆固醇、脂蛋白及脂肪酸代谢维持血浆中脂质的稳态,从而达到调节脂质代谢的目的。最近研究发现FXR在脉管系统中也有表达活性,开辟了FXR调节脂质代谢的新途径。随着新配体及靶基因的发现,研究FXR的作用机制以及寻找对脂质代谢具有调控作用的FXR的配体,对于脂代谢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幼鱼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将养殖欧洲鳗鲡幼鱼的9口水泥池[初始规格(141.5±1.9) g/尾;初始鱼重(682±23) kg/池]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3口池,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基础饲料添加500 mg/kg胆汁酸(BA1组)、基础饲料添加1000 mg/kg胆汁酸(BA2组)的饲料。实验期为15周。实验结果表明, BA组比对照组欧洲鳗鲡幼鱼肝脏组织中脂肪空泡数量明显减少,肝脏粗脂肪水平显著降低(P<0.05)。BA组欧洲鳗鲡幼鱼肝脏脂肪酸合成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仅BA1组乙酰辅酶A羧化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 BA组肝脂酶、脂蛋白酯酶和总脂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 BA组间上述酶活性或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BA1组欧洲鳗鲡幼鱼肝脏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胆碱水平上调,主要是甘油磷脂代谢和甘油酯代谢增强。由此可见,欧洲鳗鲡幼鱼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可通过降低脂肪合成有关酶水平及增加脂肪分解有关酶活性,主要增强甘油磷脂代谢和甘油酯代谢,...  相似文献   

19.
为了降低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 system)中肝细胞胆汁酸的分泌,构建了胆固醇7α羟化酶慢病毒RNA干涉载体,并转染人肝脏细胞(L-02).根据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评估转染效率后进行流式分选,获得高表达慢病毒干涉载体的细胞,并以野生型L-02细胞和仅转染pSicoR空载体的L-02细胞作对照,观察肝细胞胆固醇7α羟化酶的表达以及培养上清中总胆汁酸含量.利用半定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blot等实验方法检测了转染细胞中基因的干涉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mRNA水平,转染慢病毒siRNA载体的L-02细胞,其胆固醇7α羟化酶基因的表达量仅为野生型L-02细胞表达量的31.2%,为转染pSicoR空载体的L-02细胞的34.1%,干涉效率分别为68.8%和65.9%,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胆固醇7α羟化酶在蛋白质水平表达也明显受到抑制,表明转染慢病毒siRNA下调了肝细胞中胆固醇7α羟化酶基因的表达,减少了胆汁酸的分泌.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利用RNAi技术可以获得低表达胆固醇7α羟化酶基因的肝细胞,并有效降低肝细胞中胆汁酸的分泌,为临床上生物人工肝的构建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G5和G8(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 G5,ABCG5和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 G8,ABCG8)位于构成管腔的细胞膜一端,使进入细胞内的固醇泵出到细胞外,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RCT).在减少小肠和促进肝脏排泄固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突变后导致机体固醇蓄积,血浆固醇水平升高。ABCG5和ABCG8是促进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键因素。激动核受体LXR、RXR和FXR的途径对ABCG5和ABCG8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