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虫病原线虫在20世纪初后已发展成为生物防治领域研究热点之一,作为生防制剂被广泛使用,且可与杀虫剂混用.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是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对宁夏农田防护林主要树种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造成严重危害.目前臭椿沟眶象的主要防治方法之一是化学防治,但效果不理想.为了降低对臭椿沟眶象幼虫的农药使用剂量并提高防治效果,须筛选与昆虫病原线虫混用适合的杀虫剂.本研究测试了4.5%氯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溶液剂、5%啶虫脒乳油对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长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longicaudum X-7存活以及侵染率的影响,以筛选对臭椿沟眶象3龄幼虫致死效果好、能与昆虫病原线虫混用的杀虫剂和混用配比.结果 表明,3种杀虫剂对2种线虫的存活均无亚致死作用;吡虫啉对2种线虫的致死率无明显影响;不同浓度的氯氰菊酯和啶虫脒对2种线虫的致死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有效成分为88.97 μg/mL、17.79 μg/mL的氯氰菊酯和有效成分为307.89 μg/mL、61.58 μg/mL的啶虫脒对2种线虫的致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3种药剂与X-7、All混用对臭椿沟眶象3龄幼虫均表现为增效或叠加作用,其中有效成分为8.89 μg/mL的氯氰菊酯和有效成分为7.67 μg/mL的吡虫啉与线虫X-7混用对臭椿沟眶象3龄幼虫表现出增效作用,致死率分别为41.67%、54.17%,其它浓度和其它药剂与2种线虫混用的各处理均表现为叠加作用.该结果为进一步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开展野外防治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对念珠菌体外药物敏感性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态研究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体外对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方法 参照CLSI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卡泊芬净、米卡芬净、氟康唑对85株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并连续7d观测结果.结果 48 h卡泊芬净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MIC50、MIC90中位数分别为0.030μg/mL、0.030 μg/mL,0.060μg/mL、0.125 μg/mL,0.125 μg/mL、0.500 μg/mL.48 h米卡芬净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MIC50、MIC90中位数分别为0.030 μg/mL、0.030 μg/mL,0.060 μg/mL、0.060 μg/mL,0.250 μg/mL、0.500 μg/mL.48 h氟康唑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MIC80、MIC100中位数分别为2μg/mL、128 μg/mL,64 μg/mL、128 μg/mL,2μg/mL、32μg/mL.85株念珠菌中未见对3种药物同时耐药的菌株.卡泊芬净组白念珠菌MIC50、MIC90 24 h后不再升高;光滑念珠菌MIC50 72 h后不再升高,MIC90 120 h后不再升高;其他念珠菌组MIC50 168 h、MIC90 96 h后不再升高.米卡芬净组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MIC50、MIC90 24 h后不再升高;其他念珠菌MIC50、MIC90在72 h后不再升高.结论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对念珠菌属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其中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作用更强,且MICs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而升高并存在药物特异性和念珠菌种属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该文探索机体可能暴露剂量的重组人金属硫蛋白Ⅲ(rh-MT-Ⅲ)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uman keratinocytes,HaCaT)、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和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es elegans,C.elegans)的毒性效应,并探究其安全剂量范围,为安全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以0、12.5、25、50、100和200 μg/mL rh-MT-Ⅲ对HaCaT细胞和L929细胞暴露24 h,检测其对细胞存活率、形态学变化、细胞膜损伤程度和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以0、5、50、500 μg/mL rh-MT-Ⅲ对L1期线虫暴露72 h,考察其对线虫存活率、运动行为(头部摆动和身体弯曲频率)、生长发育(体长和体宽)、摄食和排便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两种细胞的存活率、细胞形态、乳酸脱氢酶释放率及凋亡水平以及线虫各项检测指标,在研究剂量下均无统计学差异。这表明rh-MT-Ⅲ在0~200 μg/mL剂量时对HaCaT细胞和L929细胞无明显毒性效应;0~500 μg/mL对线虫无明显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尖端赛多孢子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了解其对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复习,熟悉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 将1例尖端赛多孢子菌引起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经鼻内腔镜手术切除的团块用10% KOH压片镜检、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沙堡弱培养基培养、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到种.分离株应用E-test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鉴定为尖端赛多孢子菌.5种药物对其MIC范围分别为:伏立康唑0.064 μg/mL,卡泊芬净1.500 μg/mL,氟康唑16.000 μg/mL,两性霉素B>32.000 μg/mL,5-氟胞嘧啶>32.000 μg/mL.结论 尖端赛多孢子菌引起的真菌性鼻窦炎国内少见报道,易与肿瘤相混淆;实验室检测对正确诊断起决定性作用;行鼻内腔镜下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了解该菌的耐药性对指导抗真菌治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5.
以甲醇作溶剂,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14种菊科植物进行粗提,并采用浓度稀释法、结合紫外光光照处理,测定这些提取物对松材线虫和淡色库蚊的光活化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提取物具有光活化活性,其中鲤肠、万寿菊活性最高,表现出明显的光活化毒性;500 μg/mL鲤肠提取物处理对淡色库蚊的光照活性比非光照活性高48.96倍,以1 000 μg/mL的浓度处理24 h可100%杀死供试的松材线虫;微甘菊、白花蒲公英、鱼眼草提取物也对松材线虫表现出光活化效应,光照处理的死亡率明显比非光照处理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野外树鼩和驯养树鼩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其驱虫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野外捕获3 d和已驯1个月(未驱虫)、F1代、F2代、F3代树鼩,各五笼,每笼3~4只,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查粪样虫卵或卵囊,根据形态学鉴定虫种。结果粪样共检获两种寄生性线虫虫卵(毛尾线虫和奇口线虫)、膜壳绦虫卵、一种球虫卵囊。野外捕获3 d和驯养1个月树鼩的线虫卵检出率最高,达100%;绦虫卵检出率分别达60%和20%;球虫卵囊检出率分别达40%和20%。驯养F1代、F2代、F3代树鼩,仅F2代1笼检出线虫卵,检出率为20%。驱虫当天粪样检出的线虫虫卵、绦虫卵和球虫卵囊与驱虫前检出结果比例一致,并收集到39条奇口线虫、3条毛尾线虫、18条长膜壳绦虫。驱虫后第2天和第3天均未收集到虫体,粪样中也未检测到线虫卵和绦虫卵,仅检测到球虫卵囊。结论为树鼩实验动物化的消化道寄生虫病的监测和控制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7.
四种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银杏、合欢、臭椿和苦楝的树皮中分离到61株内生真菌。MTT法检测显示在45.9%的菌株发酵液粗提物在200 μg/mL时对人食道癌细胞EC109的生长抑制率大于50%。其中6株内生真菌(YX5, YX17, YX36, KL1, CC1, CC5)在50 μg/mL时仍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活性, 且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菌株的发酵液中。合欢内生真菌中的活性菌株比例最小, 在50 μg/mL时均未显示任何对EC109细胞的抑制作用。银杏中的高活性菌株比例最大, 占银杏内生真菌的15.8%。银杏分离菌株YX5的活性最为突出, 其发酵液粗提物对3种肿瘤细胞EC109, HONE1和HeLa的抑制率IC50分别是18.3 μg/mL、3.6 μg/mL和6.5 μg/mL。研究结果表明, 作为抗肿瘤药物的潜在来源银杏内生真菌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过量UVB照射角质形成细胞HaCaT所致细胞膜流动性变化,探讨植物单体槲皮素(Qu)对细胞光应激的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aCaT细胞,分别加入25μg/mL、50 μg/mL、100 μg/mL的Qu,孵育后更换培养基,以30mJ/cm2 UVB剂量进行照射,Dio荧光探针标记细胞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膜流动性的变化.结果:紫外照射组细胞膜流动性扩散系数D及荧光恢复率R最低;50μg/ml药物组荧光恢复率明显优于25μg/mL药物组,100 μg/mL药物组略优于50 μg/mL药物组,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Qu对UVB所致的细胞膜的流动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0.05),并与剂量成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桦褐孔菌提取物对胃癌MGC - 80 3细胞株的抗增殖、诱导凋亡作用及对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MTT比色法结果显示 ,桦褐孔菌提取物在 0 .5~ 16 0 μg/mL范围内 (其IC50 为 4 μg/mL)对胃癌MGC- 80 3细胞株均有抑制作用 ,并表现出浓度依赖性关系 ;凋亡形态学观察结果 ,药物浓度 2 μg/mL ,作用时间 12~ 2 4h后 ,细胞核染色质固缩并凝结成块 ,聚集在核膜周边 ,凋亡小体形成 ;TUNEL法检测结果 ,不同浓度药物均诱导胃癌MGC - 80 3细胞株凋亡 ,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上升 ,显示明显的量效关系。Ki- 6 7抗原检测结果 ,不同浓度药物均抑制胃癌MGC - 80 3细胞株增殖 ,表现出浓度、时间依赖性关系 ;2μg/mL桦褐孔菌提取物作用胃癌MGC - 80 3细胞株 4 8h之后 ,明显下调Bcl - 2基因蛋白表达。因此 ,通过此项研究可得出 ,桦褐孔菌提取物对胃癌MGC - 80 3细胞株有抗增殖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 ,其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与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 2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卷丝苣苔和勐醒芒毛苣苔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3种方法DPPH、ABTS和FRAP分析两种苦苣苔科植物卷丝苣苔和勐醒芒毛苣苔提取物总抗氧化作用.在4种提取物中,卷丝苣苔甲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IC50=4.92μg/mL)比阳性对照BHT作用强(IC50=18.79 μg/mL);卷丝苣苔甲醇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IC50=11.10 μg/mL)比BHT(IC50=6.04 μg/mL)略低;卷丝苣苔甲醇提取物还原Fe3+的能力(FRAP=2403.77±38.05 μmol TE/g)比BHT(FRAP=1748.49±3.46 μmol TE/g)高.在4种提取物中,卷丝苣苔甲醇提取物抗氧化能力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