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林蛙养殖具有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收益高的特点,随着东北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研究成果的不断成熟,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林蛙养殖热潮,集安市林蛙养殖业也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但在养殖技术上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杨名赫  佟庆  高利  刘红  李琪  王洪斌 《四川动物》2011,30(4):537-540,543
2009年5~9月对东北林蛙增温和正常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将一龄和二龄林蛙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大棚内增温条件下饲养,另一组在围栏中常温条件下饲养,大棚内的平均温度较围栏中提升了3.17℃.2009年9月在大棚中饲养一龄林蛙和二龄雌性林蛙体重分别达到(6.30±2.62)g和(36.55±11.79)g,较围...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人员逐渐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栖息生境破碎化和生境丧失对在池塘繁育的两栖动物的影响方面。至今,许多研究已经评估了在多个空间尺度下生境因子对两栖类动物繁育池选择的影响。由于在1个繁育池内1只林蛙只产1团卵,因此利用繁育池内蛙卵团数与生境因子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建立生境选择函数模型,探究林蛙繁育期不同生境因子对东北林蛙种群大小的影响。从2012年到2014年5月初至7月末的东北林蛙繁育期,在完达山东部五泡林场,共调查了105个水池,93.33%的池塘中发现了林蛙卵团。在繁育池微生境尺度水平,广义可加模型分析表明,繁育池面积对东北林蛙卵团数产生积极影响,对林蛙卵团数的贡献为0.17;但林木郁闭度和繁育池水表面杂物盖度对林蛙卵团数产生负面影响,对林蛙卵团数贡献分别为-0.30和-0.43。在繁育池周围5km景观尺度水平,森林面积对蛙卵数产生积极影响,对GAM预测模型的贡献为17.99;公路干扰对蛙卵团数产生负面影响,随着距公路距离增加,林蛙卵团数增加,对GAM预测模型的贡献为1.40。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在繁育池微生境尺度水平预测模型包含的变量较景观尺度水平预测模型包含的变量多,但两个模型对于预测林蛙个体产卵团数均有效。因此,可以认为,保护林蛙种群生存和繁育,需要优先保护面积为4—150 m~2,池内水表面有一定杂物覆盖(0—14%),林木郁闭度较小(约10%),森林覆盖率高,距公路较远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桓仁林蛙与东北林蛙蝌蚪的形态特征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桓仁林蛙(Rana huanrenensis Liu,Zhang,& Liu,1993)为一种与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同域分布的林蛙,但其分布区域较狭窄.通过对其蝌蚪的形态特征描述及测量相关的形态学量度并和东北林蛙比较,发现在体色、体型、尾部形态以及身体各部位量度比值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桓仁林蛙的蝌蚪外形与流水型的蝌蚪相类似,而东北林蛙的蝌蚪则属于典型的静水型蝌蚪.  相似文献   

5.
环境因子对养殖条件下出蛰的东北林蛙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通过在设施环境下和控制条件下,研究出蛰温度、湿度及风速3种环境因素对林蛙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目的在于探索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适宜的出蛰环境.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东北林蛙出蛰存活和生长的重要因素,当出蛰温度低于16℃,东北林蛙有较高的成活率,而出蛰温度高于20℃,则会引起70%以上的东北林蛙死亡,出蛰期间温度缓慢提高有利于东北林蛙生长和存活.东北林蛙出蛰期间适宜的湿度在80%以上,湿度低于60%则对东北林蛙不利.出蛰环境以无风为好,有风会造成东北林蛙的死亡.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可依据当地、当年的气候来进行出蛰.出蛰当日平均温度宜在15℃以下.  相似文献   

6.
于2009年5月—2010年5月,通过分组实验,研究了在大棚增温环境和围栏常温模拟林下环境条件下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与围栏常温模拟林下条件相比,大棚圈舍内平均气温、地温和湿度显著升高,有效积温增加;林蛙发育历期缩短,性成熟提前,二龄雌蛙性成熟比例增加,大棚圈舍的雌蛙的繁殖率为93.1%,围栏圈舍雌蛙的繁殖率为76.0%;在大棚中林蛙生长速度加快,饲养的一、二龄林蛙体重分别达到(6.30±2.62)g和(36.55±11.79)g,较围栏中体重提高了85.5%和56.6%;在大棚里林蛙出蛰时间、进食时间提前,停食时间、入蛰时间延后,生长期间延长,每窝平均产卵量增加,林蛙体重与产卵量呈显著的正相关(r=0.921,P<0.01)。  相似文献   

7.
东北产三种林蛙血细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琳琳  李淑兰  赵文阁 《四川动物》2006,25(2):231-233,I0002
应用Wright染色法对桓仁林蛙、东北林蛙和黑龙江林蛙的血细胞进行比较,将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统计。结果表明:桓仁林蛙、东北林蛙、黑龙江林蛙的血细胞形态、数量上存在差别,这可能与其生活环境和分类地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用骨髓细胞制片法对桓仁林蛙(Rana huanrenesis)和桓仁产东北林蛙(R.dybowskii)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报道,两种林蛙的染色体数均为2n=24,都可配成12对,按照相对长度可分为3组,A组包括第1~5对,为大型染色体(相对长度〉9.0);B组是第6对,为中型染色体(相对长度在7.0~9.0之间);C组包括第7~12对,这一组为小型染色体(相对长度〈7.0)。在两种林蛙的染色体组型中未发现有异型性染色体。桓仁林蛙的第1、3、4、5对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9对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余各对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东北林蛙的第1、2、3、4、5、6、8对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9对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余各对为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两种林蛙的第11对染色体长臂有明显的次缢痕。  相似文献   

9.
林蛙蝌蚪与幼蛙的人工饲养王宝贵,王建军,付立中(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公主岭136100)林蛙和其他蛙类一样,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变态现象,所以人工孵化饲养是目前迅速发展的养蛙业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工作。但饲养的方法不当,就会造成大量的蝌蚪死亡,或者长期不变态。...  相似文献   

10.
辽宁是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主要分布地之一,种群数量巨大,其群体遗传多样性有待评估.本研究应用ISSR标记技术对东北林蛙4个种群105个样本进行研究,5个引物共获得44条清晰谱带,4个种群的多态位点率均大于75%,Nei's基因多样性为0.2851,Shannon信息指数为0.4476,显示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对遗传分化系数、Nei's遗传距离、AMOVA分子变异巢式方差分析和F-统计量等遗传参数的统计结果表明,辽宁东北林蛙种群间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分析认为,自然屏障(高山和平原等)以及栖息地片段化是其遗传分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东北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植被的碳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对其主要森林类型进行调查,探讨天保工程经营区划对森林植被固碳现状的影响,并结合已有的东北林区生物量与蓄积量数据库,建立了东北林区主要树种组的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然后以第7次森林资源清查为基础,对东北天保工程区森林植被碳储量进行估算,以期为全国森林生物量的估算和天保工程的评估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经营区之间(重点公益林、一般公益林和商品林)森林植被碳密度的差异并不显著,这可能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初期经营区划的标准、样地的选择以及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粗放的管理方式有关。东北天保工程区森林植被碳储量为1045 Tg C,占东北、内蒙古三省森林植被总碳储量的68%;工程区以天然林为主,占工程区总植被碳储量的97%。工程区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为41 Mg/hm2,较东北、内蒙古三省平均植被碳密度高14%;工程区植被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大,由幼龄林的13 Mg/hm2到过熟林的63 Mg/hm2。因此,继续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提高其林分质量,这对未来我国森林碳汇潜力的增加和森林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林蛙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林蛙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因此其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不同发育阶段中国林蛙生态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提供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鹰咀界自然保护区位于沅水上游 ,是湘西南保存较好的一片天然次生林。它的存在对研究该区域天然林的培育、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也为森林类型涵水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场地。为了摸清该保护区次生林的自然特性 ,为保护和研究积累技术资料 ,我们利用保护区自然科学资助基金对其林地土壤特性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将其结果报道如下。1 保护区自然概况鹰咀界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会同县东南部雪峰山山脉的西支南段。地理位置为北纬 2 6°46′~ 2 6°5 9′ ,东经 1 0 9°5 1′~ 1 0 9°5 8′。海拔最高 938m ,最低 2 4 6m ,一般在 3…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蛙卵核糖核酸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林蛙卵为原料,采用丙酮分级沉淀、SP-Trisacryl阳离子交换色谱、Sephadex G-75凝胶过滤色谱、C8反相色谱等纯化方法,得到一种具有核糖核酸酶活性的蛋白质,采用SDS-PAGE电泳对该蛋白质进行了相对分子质量和纯度测定。结果表明:纯化的中国林蛙卵核糖核酸酶为相对分子质量13kDa的单一成分。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5℃,最适反应pH为5.5~6.0,米氏常数为4.11μmol/L,最大反应速率为2.82 pmol/s。在体外细胞毒性实验中,对人三种肿瘤细胞HeLa、K562、MCF-7具有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0.6μmol/L、0.8μmol/L和4μmol/L,而对于正常人成纤维细胞在酶浓度达到8μmol/L时仍未见明显细胞毒性。这种从中国林蛙卵中分离纯化出的具有选择性细胞毒性的小分子量核糖核酸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候选蛋白分子。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1ha plot, the primitive monsoon forest on the valley of lower Luzhi River in Yunnan was studied. The height of the community is 15-20m, and tree layers are divided into 2 layers, which is dominated by deciduous tree species Lannea coromandelica and evergreen tree species Cipadessa cinerascens. One hundred and sixteen vascular plant species were recorded from the plot, including 36 tree species, 14 shrub species, 43 herbaceous species, 43 liana species and 2 epiphyte species. Shannon Wienner index is 22824 and Simpson index is 08321 from the 1ha plot. Total 1764 trees individuals with DBH ≥1cm were recorded in the plot. This community is dominated by phanerophytes. The forest is dominated by the microphyllous species which makes up 3932% of the total. The forest is also dominated by the species with simple leaves (make up 7350%), papery leaves (make up 6923%), none caudate leaves (make up 8120%) and entire leaves (make up 6752%). The species/area curve shows that it is flatten at 2000m2, which is suggested to be the minimum sampling area for the forest. This community could be recognized as Lannea coromandelica Cipadessa cinerascens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热带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依据5个25m×20m样地的调查资料, 对西双版纳热带山地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生活型构成、多样性、种面积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双版纳热带山地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由壳斗科、大戟科、茶科和樟科等树种组成; 乔木树种种类丰富,灌木、草本、藤本种类相对较少;随乔木径级的增大,个体/种的数量逐渐减小;群落中以中叶、全缘、革质、非尾尖、常绿植物占优势; 群落种-面积关系曲线在取样面积为1 500m2时开始趋于平缓,意味着该取样面积可以考虑作为群落最小表现面积.  相似文献   

17.
茂兰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这里有茂密原始的喀斯特森林,它的原生性与 其完好的保护状态使之成为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有独特多样的喀斯特地貌,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类型,这里林木苍翠,山水奇异,是科研与旅游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8.
茂兰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这里有茂密原始的喀斯特森林,它的原生性与其完好的保护状态使之成为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有独特多样的喀斯特地貌,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类型,这里林木苍翠,山水奇异,是科研与旅游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9.
冶勒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遥感分类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样方法对冶勒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本底调查。利用野外普查数据和卫星照片解译相结合的技术,基小学握其植被现状,并结合实地情况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冶勒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比较丰富,植被保存较完整,共具有8种植被类型和19种群系,但部分植被正受人类活动威胁,应加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罗扎河下游鲜为人知的落叶季雨林进行了群落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罗扎河下游落叶季雨林群落高度在15~20m之间;群落乔木层以厚皮树(Lannea coromandelica)、一担柴(Colonafloribunda)、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毛果扁担杆(Grewia eriocarpa)、灰毛浆果楝(Cipadessa cinerascens)等树种为优势种;灌草层以刚莠竹(Microstegiumciliatum)盖度最大,其余如飞机草(Eupatoriumodoratum)、藿香蓟(Agera-tumconyzoides)、蹄盖蕨(Athyriumsp.)等种的盖度也比较大;群落中乔木和附生、藤本植物种类较少,而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较多;多数乔木层植株胸径在5~10cm之间,大径级乔木比较少,即使群落中的优势种也主要是通过较多数量的中小径级个体体现出来。多样性指数计算表明,本落叶季雨林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虽然比典型热带山地雨林为低,但大致相当于季风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