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三尖杉酯碱对艾氏腹水癌和小鼠L_(1210)白血病细胞DNA 聚合酶α的抑制作用。癌细胞破碎后,经超速离心,DEAE-纤维素和磷酸纤维素P_(11)柱层析部分纯化了DNA 聚合酶α。该酶在1μM 三尖杉酯碱存在时的抑制率为40%左右。在一定的三尖杉酯碱浓度范围内,酶的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经药物预保温的DNA,模板活性没有变化;而经药物预保温的酶,其活性受到了显著的抑制。当酶量或模板量固定不变时,则过量的模板或过量的酶均能降低药物的抑制率。上述结果初步表明三尖杉酯碱可能是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三尖杉酯碱对艾氏腹水癌和小鼠L_(1210)白血病细胞DNA聚合酶α的抑制作用。癌细胞破碎后,经超速离心,DEAE-纤维素和磷酸纤维素P_(11)柱层析部分纯化了DNA聚合酶α。该酶在1μM三尖杉酯碱存在时的抑制率为40%左右。在一定的三尖杉酯碱浓度范围内,酶的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经药物预保温的DNA,模板活性没有变化;而经药物预保温的酶,其活性受到了显著的抑制。当酶量或模板量固定不变时,则过量的模板或过量的酶均能降低药物的抑制率。上述结果初步表明三尖杉酯碱可能是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吸收光谱移动法、萤光光谱移动法、~(3)H-药物与DNA 结合实验以及~(3)H-胸腺嘧啶核苷连续标记技术研究了三尖杉酯碱抑制L_(1210)细胞DNA 生物合成的机制。结果表明,DNA合成的受抑可能是由于该药干扰其代谢过程而非直接损伤其模板所致。  相似文献   

4.
以放射自显影的方法研究了三尖杉酯碱对小鼠L-1210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动力学。三尖杉酯碱20微克/只腹腔注入后3小时,部分腹水细胞出现明显的核损伤,如核碎裂,而胞质的损伤则不明显。以~3H-TdR 脉冲标记后0.5小时腹腔注入三尖杉酯碱20微克/只,损伤的标记细胞在给药后5小时为26.1%,损伤的非标记细胞占11.9%,标记指数也随给药而逐时下降,到24小时由对照的28.9%下降到4.6%。给药后3~9小时有丝分裂指数明显下降。以~3H-TdR 进行脉冲标记后,用秋水仙酰胺阻断,再给三尖杉酯碱30微克/只,观察标记有丝分裂指数的变化,发现药物强烈抑制S 期细胞进入M 期。药物杀伤结合秋水仙酰胺抑制实验证明,给药时正处于M 期的细胞仍可继续完成分裂,而G_2期细胞进入M 期明显受到抑制。连续16小时腹腔注射5微居里/只后,不标记的G_0期细胞占52.3%,此时注射三尖杉酯碱后5小时G_0期细胞的损伤达19.7%。体内、体外试验发现三尖杉酯碱对~3H-TdR、~3H-L-门冬酰胺的参入有明显抑制,在给药后0.5小时即下降至最低点,并持续12~48小时才恢复正常。药物对~3H-TdR 参入的抑制与细胞的平均标记颗粒数的减少存在平行关系。根据以上结果认为三尖杉酯碱系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 期细胞杀伤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以放射自显影的方法研究了三尖杉酯碱对小鼠L-1210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动力学。三尖杉酯碱20微克/只腹腔注入后3小时,部分腹水细胞出现明显的核损伤,如核碎裂,而胞质的损伤则不明显。以~3H-TdR脉冲标记后0.5小时腹腔注入三尖杉酯碱20微克/只,损伤的标记细胞在给药后5小时为26.1%,损伤的非标记细胞占11.9%,标记指数也随给药而逐时下降,到24小时由对照的28.9%下降到4.6%。给药后3~9小时有丝分裂指数明显下降。以~3H-TdR进行脉冲标记后,用秋水仙酰胺阻断,再给三尖杉酯碱30微克/只,观察标记有丝分裂指数的变化,发现药物强烈抑制S期细胞进入M期。药物杀伤结合秋水仙酰胺抑制实验证明,给药时正处于M期的细胞仍可继续完成分裂,而G_3期细胞进入M期明显受到抑制。连续16小时腹腔注射5微居里/只后,不标记的G_0期细胞占52.3%,此时注射三尖杉酯碱后5小时G_0期细胞的损伤达19.7%。体内、体外试验发现三尖杉酯碱对~3H-TdR、~3H-L-门冬酰胺的参入有明显抑制,在给药后0.5小时即下降至最低点,并持续12~48小时才恢复正常。药物对~3H-TdR参入的抑制与细胞的平均标记颗粒数的减少存在平行关系。根据以上结果认为三尖杉酯碱系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期细胞杀伤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高三尖杉酯碱对兔红细胞膜钙调蛋白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实验显示高三尖杉酯碱能在>5μg/ml浓度以上抑制兔红细胞膜上钙调蛋白活性(P<0.05).推测高三尖杉酯碱能通过影响癌细胞钙调蛋白活性干扰细胞钙代谢和减少阿霉素和长春新碱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7.
探讨高三尖杉酯碱、干扰素α1b、羟基喜树碱和诺氟沙星这四种药物对乙肝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利用HBV全基因组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2.15),采用CPE方法观察四种药物对HepG2.2.15的毒性大小,在最大无毒浓度下,将药物加入HepG2.2.15培养8天收集培养液,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测定药物对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及HBV-DNA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体外高三尖杉酯碱和干扰素α1b对乙肝病毒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羟基喜树碱对乙肝病毒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诺氟沙星则在各浓度均未见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本实验证实了高三尖杉酯碱在体外对乙肝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临床抗乙肝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三尖杉酯碱等四种药物的体外抑制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高三尖杉酯碱、干扰素α1b、羟基喜树碱和诺氟沙星这四种药物对乙肝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利用HBV全基因组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2.15),采用CPE方法观察四种药物对HepG2.2.15的毒性大小,在最大无毒浓度下,将药物加入HepG2.2.15培养8天收集培养液,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测定药物对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及HBV-DNA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体外高三尖杉酯碱和干扰素α1b对乙肝病毒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羟基喜树碱对乙肝病毒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诺氟沙星则在各浓度均未见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本实验证实了高三尖杉酯碱在体外对乙肝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临床抗乙肝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三尖杉酯碱(高杉)为治疗白血病有效药物。在超显微结构的研究中发现它除了产生一般性的细胞损伤外,还能选择性地对核仁产生刺激作用,见到核仁增大及增多。我们应用电子显微镜对肝细胞作定量观察,测定单位核体积所含核仁体积(Nu/N)的结果显示:用高杉1.5毫克/公斤腹腔注射20小时后,Nu/N显著增大,几乎为对照组肝细胞核仁的三倍,具体数值分别为0.14±0.02和0.05±0.01,统计学测验相差非常显著。同时实验组核仁数目也较对照肝细胞增加一倍左右,后者平均每核含有1.76个核仁,前者则为3.08,差别也显著。由于核仁是rRNA前体的合成部位,当核糖体蛋白质合成受抑制时,往往会经反馈作用引起核仁代偿性增大。因此,结合高三尖杉酯碱生化作用的研究,认为它可能是因为抑制了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起始部位,从而导致核仁刺激作用。同时还定量分析了高三尖杉酯碱对核被表面积和厚度的影响,未见显著作用。在临床及动物实验中可见到,用高三尖杉酯碱治疗会发生心率不齐或心电图异常等变化。我们研究了它对小鼠心肌亚显微结构的变化,发现在注射1.5毫克/公斤后20小时小鼠心肌原纤维溶解,核质疏松、线粒体肿胀和肌浆网扩张等现象,如剂量增至3毫克/公斤时,Z带密度下降,局部断裂甚至消失,线粒体嵴也有些损伤。同时用另一对心脏有影响的抗癌药柔红霉素作比较,在等毒性剂量下(2.5与5毫克/公斤)所起的影响比高三尖杉酯碱严重得多。在高剂量组(5毫克/公斤)可产生空斑、肌纤维严重稀疏、线粒体破碎,Z带损伤,肌细胞广泛空泡化现象,毛细血管或细胞间质中出现纤维样物质等。这些变化可以说明临床和实验治疗所观察到的心肌毒性表现。  相似文献   

10.
高三尖杉酯碱(高杉)为治疗白血病有效药物。在超显微结构的研究中发现它除了产生一般性的细胞损伤外,还能选择性地对核仁产生刺激作用,见到核仁增大及增多。我们应用电子显微镜对肝细胞作定量观察,测定单位核体积所含核仁体积(Nu/N)的结果显示:用高杉1.5毫克/公斤腹腔注射20小时后,Nu/N 显著增大,几乎为对照组肝细胞核仁的三倍,具体数值分别为0.14±0.02和0.06±0.01,统计学测验相差非常显著。同时实验组核仁数目也较对照肝细胞增加一倍左右,后者平均每核含有1.76个核仁,前者则为3.08,差别也显著。由于核仁是rRNA 前体的合成部位,当核糖体蛋白质合成受抑制时,往往会经反馈作用引起核仁代偿性增大。因此,结合高三尖杉酯碱生化作用的研究,认为它可能是因为抑制了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起始部位,从而导致核仁刺激作用。同时还定量分析了高三尖杉酯碱对核被表面积和厚度的影响,未见显著作用。在临床及动物实验中可见到,用高三尖杉酯碱治疗会发生心率不齐或心电图异常等变化。我们研究了它对小鼠心肌亚显微结构的变化,发现在注射1.5毫克/公斤后20小时小鼠心肌原纤维溶解,核质疏松、线粒体肿胀和肌浆网扩张等现象,如剂量增至3毫克/公斤时,Z 带密度下降,局部断裂甚至消失,线粒体嵴也有些损伤。同时用另一对心脏有影响的抗癌药柔红霉素作比较,在等毒性剂量下(2.5与5毫克/公斤)所起的影响比高三尖杉酯碱严重得多。在高剂量组(5毫克/公斤)可产生空斑、肌纤维严重稀疏、线粒体破碎,Z 带损伤,肌细胞广泛空泡化现象,毛细血管或细胞间质中出现纤维样物质等。这些变化可以说明临床和实验治疗所观察到的心肌毒性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对人源肝星状细胞(LX-2)的作用。方法:样本为体外培养人源肝星状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及3个不同剂量的Art(250、350、450μmol/L)组。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LX-2的增殖情况,HPLC-FLD法检测LX-2上清中神经酰胺的含量,酶消化法测定羟脯氨(Hyp)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p53、Caspase 3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青蒿琥酯组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P0.01);青蒿琥酯可提高神经酰胺的含量(P0.01),同时各给药组羟脯氨酸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青蒿琥酯组PPAR-γ、p53、Caspase 3蛋白的表达上调(P0.01)。结论:青蒿琥酯可能是通过上调神经酰胺,发挥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本文描述了三尖杉酯碱对小鼠L_(1210)腹水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瘤细胞主要是以“凋落”(Apoptosis)的形式裂解死亡。并观察和讨论了这种坏死细胞的形态变化过程。2.三尖杉酯碱引起瘤细胞有丝分裂减少,从超微结构的变化分析,可能是由于药物引起分裂间期细胞的损伤,从而使进入分裂期的细胞数减少。3.通过观察三尖杉酯碱对瘤细胞超微结构的作用,我们对药物作用的原理进行了讨论,初步认为它可能是直接对核酸的结构与代谢发生作用,但也不能排除对蛋白质代谢的干扰。4.实验组细胞中A型病毒颗粒的减少,可能主要是瘤细胞受到药物的破坏,而间接影响了病毒的正常复制。  相似文献   

13.
利用核碱在一定pH条件下产生构并表現出不同的紫外綫吸收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測定提純DNA核碱組成的直接分光光度的方法,测定方法簡易,测定时間远較其他測定方法为短,A,G,C,T四种核碱的回收率为94—106%。  相似文献   

14.
15.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小檗碱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阐明小檗碱促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MTT检测小檗碱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Annexin-V/PI染色定量考察小檗碱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运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肿瘤相关通路蛋白表达来进行研究。实验表明小檗碱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使细胞中自噬因子Beclin 1表达增加,诱导细胞自噬泡的形成,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综上说明小檗碱是通过抑制AKT-mTOR通路,诱导MDA-MB-231细胞的自噬以及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人子宫颈癌细胞株HeLa为对象,采用免疫印迹、流式细胞光度术和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光度术等方法,分析三尖杉酯碱对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等的影响,并检测着丝粒蛋白CenpB基因表达的水平,进一步分析它与细胞增殖的关系及三尖杉酯碱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0.2μg/mL三尖杉酯碱作用时间的延长带来HeLa细胞G1期缩短、S期延长的时相变化趋势,与之相关的是G2期向G1期过渡的缓慢延迟;凋亡率呈现增加的趋势;相对于未处理的对照细胞,0.2μg/mL三尖杉酯碱的作用使Cenp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但不呈简单的时间函数关系,这可能是细胞周期检验点应对药物诱导作用的反馈调节的体现,而重要着丝粒结构蛋白CenpB的基因表达调节与之可能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究苦豆子地上部分提取的苦豆子总碱对L6骨骼肌细胞降血糖的分子机制.利用葡萄糖检测试剂盒发现苦豆子总碱(total alkaloids of Sophora alopecuroides L.,TASA)能增加L6细胞的葡萄糖摄取,且MTT结果显示TASA对L6细胞没有药物毒性;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监测到TASA能促...  相似文献   

18.
 一些多羟基苯衍生物对逆转录酶呈现竞争性抑制作用,它们对M-MLV逆转录酶的抑制作用比AMV逆转录酶要强。  相似文献   

19.
Humanin(HN)是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大脑枕叶皮层未受损的脑区发现的一种由24个氨基酸组成的线性多肽,能有效抑制多种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FAD)基因突变和β-淀粉样肽(β-amyloid peptide,Aβ)诱发的神经元凋亡,起初被认为是AD特异性的神经保护肽。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humanin具有广谱的神经保护、细胞保护与抗炎作用,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延缓糖尿病的发生。Humanin在多种疾病模型中,如AD、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脑卒中等发挥保护作用,在以上疾病的防治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DNA内水的冻结行为和在218K下的恒温冻结动力学.实验表明了低温下水-DNA体系及其冻结的非平衡性.冻结是个复杂的一级串联反应,其速率与初始水含量R及实验条件密切相关.在不同R及不同恒温时间t_k下冻结的微观过程不同.不同含水量样品在相同t_k下具有不同的不冻水量R_(nf)然而只要过程的自由能降低,在不同t_k下却可达到相同的R_(nf).“不冻水”是个纯动力学现象,其量与R、冻结温度及t_k等实验条件密切相关.所谓“不冻水”并非由于水同大分子的特殊相互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