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云南省蚱科一新属新种(直翅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哲民 《昆虫学报》1993,36(2):190-192
在整理云南省蚱科的标本中,发现有短翼蚱亚科(Metrodorinae)中一个新属、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蝗虫研究室。 拟双背蚱 Pseudamphinotus新属 体小型。头短,头顶极宽,突出于复眼前,其宽度为一复眼宽的3倍。颜面倾斜,在复眼之间略凹陷;颜面隆起分叉接近头顶,其分支在触角之间侧扁隆起,纵沟极宽。触角着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南昆山蚱科一新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采自广东省龙门县南昆山的蚱科一新属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标本室。 尖额蚱属Sibynae新属 头顶在复眼前十分突出,近似三棱形,背面平坦,中央缺纵隆线,侧缘平直。颜面十分倾斜。触角位于复眼之间的下缘,13节,丝状。侧单眼在复眼中部之间、触角之上方;中  相似文献   

3.
蚱科(Tetrigidae)在我国的种类,以往报道不多。作者在整理陕西师大生物系所存蚱科的标本中,发现有一新种,现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大生物系。 云南瘤蚱Thoradonta yunnana新种 雌性 小型,体上密具细颗粒和瘤突。头短,头顶宽,近方形,其宽度为一个复眼宽的2倍,中隆线在前缘处略突出,侧面观略突出于复眼之前;颜面隆起侧面观呈波状,在一对侧单眼间凹入,在触角间凸出,具中央纵沟。复眼近圆球形,突出。触角丝状。前胸背板  相似文献   

4.
中国蚱科一新属一新种(直翅目:蚱总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整理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蝗虫研究室及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的蚱科标本中,发现一新属一新种,现报导如下: 拟汉蚱属Pseudohancockia,新属 体粗短,小型。全身具粗糙瘤突和皱纹。头顶宽短,其宽度约为一眼宽的2—3倍。颜面隆起在触角之间突出。触角极细,位于复眼下缘之下。复眼小,圆形,突出;侧单  相似文献   

5.
安徽蚱总科一新种记述(直翅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裕文  郑哲民 《昆虫学报》1993,36(4):477-478
作者在整理采自大别山区蚱总科际本时,发现内有米蚱属(Mishtshenkotetrix Harz,1973)一新种,本属为国内首次记录,现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大学生物系及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 突背米蚱 Mishtshenkotetrix gibberosa新种(图1—2) 雌性 小型。颜面近垂直,颜面隆起侧面观与头顶形成圆角形,在复眼之前明显凹陷,在触角之间向前突出,在中央单眼之下又明显凹陷;颜面隆起在中单眼以上具纵沟,在  相似文献   

6.
报道蚱属Tetrix昆虫1新种,即吉林蚱T.jilinensis sp.nov..新种与巍山蚱T.weishanensis Zheng et Mao,2002和仿蚱T.simulans(B.-Bienko),1929近似,但有以下区别:头顶为一复眼宽1.4倍(♂),1.5倍(♀);头顶前缘弧形或近平直.颜面隆起在侧单眼处不明显凹入.触角节数(♂)14或15节,(♀)15节;触角中段一节长为宽4.9倍.后翅不到达后突末端.后足股节长为宽的(♂)2.8,(♀)2.5倍.模式标本保存在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中心.  相似文献   

7.
广西九万山地区蚱属一新种(直翅目:蚱总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采自广西九万山地区蚱科蚱属Tetrix昆虫1新种,即断隆蚱Tetrix interrupta sp.nov..该新种近似于金沙江蚱Tetrix jinshajiangensis Zheng,2001,主要区别为:(1)头顶前缘平直,不突出于复眼之前;(2)触角着生于复眼下缘之下;(3)肩部之间不具一对短纵隆线;(4)中足股节下缘近平直,密具细毛;(5)中足股节的宽度与前翅能见部分的宽度相等;(6)后足股节上侧中隆线具较大的锯齿.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蚱科一新属一新种(直翅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采自广东省南昆山及龙头山的蚱科一新属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标本室。 扁角蚱属Flatocerus Liang et Zheng新属 头不向前突出。头顶宽与一只复眼等宽。颜面隆起在触角间向前突出。触角12节位于复眼下缘,近似丝状;近顶端五节明显侧扁扩大,似长方形。前胸背板屋脊形,上缘侧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扁角蚱属一新种(直翅目:蚱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采自海南岛保亭县的蚱科扁角蚱属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标本室。 海南扁角蚱,新种Flatocerus hainanensis sp. nov. (图1—3) 雌性 体小型,具小颗粒。头不向前突出。头顶宽稍宽于复眼的宽度。颜面垂直;颜面隆起在触角间向前突出,纵沟深,侧缘平行。复眼呈球状突出。触角位于复眼下缘,12节,近似丝状;近端部五节明显侧扁,各节呈长方形至长卵形;顶节尖细。前胸背板略呈屋  相似文献   

10.
横断山蝗虫二新属二新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春梅 《昆虫学报》1984,(2):205-210
在整理横断山综合考察队所采集的部分蝗虫标本时发现二新属。 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珂蝗属 Anepipodisma新属 体形中等大小,具粗刻点。头短于前胸背板。头顶低凹,侧隆线明显。复眼间头顶的宽度大于触角间颜面隆起的宽。颜面略倾斜,颜面隆起几乎全长明显,具纵沟,此纵沟向上延伸至头顶的端部,形成凹口(图1)。复眼长卵形。触角细长,到达或超过前胸背板的  相似文献   

11.
记述采自广西大明山地区蚱科Tetrigidae台蚱属Formosatettix 1新种,即大明山台蚱Formosatettix damingshanensis Li, Deng & Zheng sp. nov.。本新种近似于大瑶山台蚱Formosatettix dayaoshanensis Zheng et Jiang, 1998,主要区别在于:新种体小,♂10–10.5 mm, ♀10.5–11 mm;头顶明显突出于复眼前缘之前,前缘弧形;颜面隆起纵沟在触角之间的宽度与触角基节等宽;前足股节下缘具2齿突,波状;后足跗节第1节长度为第2、3节之和的1.5倍。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
中国蝗虫四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哲民 《昆虫学报》1984,(2):189-196
在整理广西和甘肃地区的蝗虫标本时,发现有蝗虫四新种,现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 大明山板突蝗Tauchira damingshana新种(图1一10) 雄性体中型,匀称。颜面倾斜与头顶成锐角形,颜面隆起狭,侧缘近平行,具中纵沟;颜面侧隆线直。头顶狭三角形,突出,宽略大于长,具中隆线,在复眼前缘处具深横沟;眼间距为触角基节宽的2倍。触角细长,丝状,到达后足股节基部,中段一节的长为宽的2.8倍。复眼长卵形,复眼纵径为横径的1.4倍,而为眼下沟长度的1.9倍。前胸背板前缘弧  相似文献   

13.
云南微翅蚱属一新种记述(直翅目:蚱总科:蚱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采自云南丘北地区微翅蚱属1新种,即褐胫微翅蚱Alulatettix ochrotibis Deng and Zheng,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该新种近似于秦岭微翅蚱Alulatettix qinlingensis Deng,Zheng et Wei 2006,主要区别为:颜面降起在侧单眼之间不凹陷;颜面隆起纵沟的宽度略宽于触角基节的宽度;触角中段一节的长为宽的2.0~2.5倍;侧面观背板上缘略波状;沟前区侧隆线向后收缩.其与断隆微翅蚱Alulatettix interrupta Deng,Zheng et Wei 2006也相似,但头顶的宽度宽于一眼宽的1.6倍,前胸背板中隆线全长完整;沟前区侧隆线向后收缩;肩部之间不具1对短纵隆线. 正模:♂,云南丘北(锦屏),1 400 m,2006-Ⅷ-05,邓维安采;副模:1♂,同正模.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蚱属一新种*(直翅目:蚱科)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郑哲民  欧晓红 《昆虫学报》1993,36(3):359-361
1990年5月,作者在鉴定西南林学院的蚱科标本中,发现有蚱属(Tetrix)一新种,定名为昆明蚱Tetrix kunming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 昆明蚱 Tetrix kunmingensis新种 雌性:体小型。头顶宽,其宽度略大于一复眼宽或为一复眼宽的1.5倍;前缘平直,从背面观几于复眼前缘平,具明显侧缘隆线;中隆线明显,直延至后头。颜面侧面观近垂直,  相似文献   

15.
云南蝗虫的新属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春梅 《动物学研究》1983,4(2):147-150
本文记述云南蝗虫一新属一新种。 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舟形蝗属Lemba,新属。 体形中等。头宽短。头顶呈钝角状。复眼间头顶的宽度大于触角间颜面隆起的宽度。颜面略向后倾斜,颜面隆起全长具明显的纵沟。颜面侧隆线明显。无头侧窝。复眼长卵形。前胸背板圆柱状,中隆线低细,被3条横沟所割断;后横沟位于中部之后;侧片长大于高,前缘平直,后缘宽圆形。前胸腹板突圆锥状,基部侧扁,顶端尖。中胸腹板侧叶宽大于长,侧叶间之中隔前、后缘较宽,中部甚狭,中隔的长度约为其最狭处的5  相似文献   

16.
云南、贵州蝗虫的新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整理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保存的蝗虫标本中,发现有斑腿蝗科(Catantopidae)蝗虫三个新种,现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量度单位均为毫米。 贡山拟凹背蝗pseudoptygonotusgunshanensis新种 雌虫 体中小型,粗壮。颜面倾斜,与头顶形成锐角,颜面隆起宽平,侧缘近平行,在触角窝以上收缩。头顶宽短,眼间距为触角间颜面隆起宽的4倍;颜面侧隆线直。复眼长  相似文献   

17.
蛙蝗属Ranacris You et Lin,新属 体形中等,具细密刻点。头短于前胸背板;在触角之间明显呈圆形向前突出,中间具纵沟;后有一条明显的短横隆线;头侧窝略呈三角形。颜面侧面观明显地向后倾斜;颜面隆起头顶向前倾斜,端部圆形;头顶隆线之复眼椭圆形,稍突出。触角丝状,到达  相似文献   

18.
三棱角蚱属Tripetalocera Westwood, 1834 中国新记录属 体小型,狭长,具皱纹。头顶在触角间突出,端部纵裂。复眼大而突出。触角位于复眼下缘之间,超过肩角甚多,8—11节,基部两节短,球形或圆柱形,其余各节三棱形,末节特别细小。前胸背板覆盖整个身体,背面具较大的瘤状突起,侧片具或不具侧刺。前翅细  相似文献   

19.
记述安徽西南地区波蚱属1新种,即安徽波蚱Bolivaritettix anhuiensis sp.nov.,该新种近似于宽顶波蚱B.lativertex(Brunner von Wattenwyl,1893),主要区别:1)头顶宽为1眼宽的1.85(♂)–2(♀)倍,侧缘呈圆弧形弯曲;2)侧单眼着生于复眼前缘下部1/3处;3)触角着生于复眼下缘之下;4)雄性中足股节基部向端部收缩,其从基部到端部的宽度为前翅能见部分宽度的1.0–0.85倍。模式标本保存于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景泰突颜蝗Eotrmethis jintaiensis Xi et Zheng,新种 雄性:体中小型。头短于前胸背板。颜面隆起在触角问向前突出,其突出长度短于复眼横径之3.5倍。突出侧面由复眼到触角间具十分明显的斜隆线。颜面隆起在中单眼之下凹入,其下端部分(中单眼以下)侧缘不太明显。头顶宽,凹入,侧缘隆起较高。头顶后方每侧各具一斜隆线。后头具梯形纹。头顶具皱纹及稀疏颗粒,中部具两个较大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