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羟脯氨酸(Hyp)含量对胶原热稳定性的影响。以不同周龄BN大鼠皮肤为原料制备了胶原,分析制备胶原中Hyp的含量;采用DSC测定不同Hyp含量胶原的临界变性温度及焓变;采用圆二色光谱(CD)检测提取胶原的二级结构。结果表明,提取胶原在41.3℃发生三螺旋解聚,CD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当样品经临界变性温度处理后,部分三螺旋结构转化为无规则线圈结构。胶原变性过程中所需热量与羟脯氨酸含量呈正相关,实验建立了胶原热变性过程中焓变与Hyp含量的关系。该研究表明胶原中脯氨酸羟基化修饰是影响胶原热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P/EDSC-2型差示扫描量热计检测了11个具低水含量的高纯蛋白质的DSC曲线.发现它们无一例外地在变性峰前都具有小的吸热峰,即热变性前峰.实验表明变性峰和前峰的峰温、峰面积都强烈现依赖于蛋白质的含水量,而且样品被第一次扫描后在室温放置一定时间后前峰仍可以再现,再现前峰的峰温和峰面积取决于样品的水合度、第一次被扫描的终止温度以及第一次扫描后在室温放置的时间.本文还检测了一些多聚物、氨基酸、多肽以及热变性后蛋白质的DSC曲线.发现热变性后的蛋白质仍可出现前峰,但变性峰不再出现,显然两个峰的出现机制不同.本文并就前峰出现的可性能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抗冻蛋白活性的差示扫描量热测定及其吸附-抑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测定了从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幼虫体内提取的抗冻蛋白(AFP)的活性,结果表明AFP活性随其浓度的增加及初始冰晶量的减少而增大,这与AFP对冰晶的吸附-抑制机制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硅藻土和壳聚糖纯化藻蓝蛋白及产品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价格低廉、研究极少的硅藻土和壳聚糖分别对藻蓝色蛋白粗提液进行了初步纯化,得到了良好的结果。SDS-PAGE电泳测得产品α亚基和β亚基的分子量分别约为16000、19000 u,符合文献报道。藻胆蛋白差示扫描热分析(DSC)结果显示变性温度峰值为56.96,70.32℃,热效应△Hd分别为-1.16和-0.5621 J/g,表明藻胆蛋白亚基间的键能较低,稳定性差。此外,还研究了Cu(Ⅱ),Cr(Ⅵ)对藻蓝蛋白的荧光淬灭作用,对找到一种快捷准确测量某些重金离子浓度的方法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疆沙冬青抗冻蛋白的提取分离及其热滞活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冻蛋白被发现于低温环境下生存的生物体中,它能够吸附在冰晶表面并改变冰晶的生长形态,对于增加植物的抗低温胁迫能力有重要作用。用纤维素DE-52离子柱层析提取分离出了冬季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叶片中的抗冻蛋白(AFPs)。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结果表明,当蛋白浓度为20mg/ml时,抗冻蛋白的热滞活性(THA)为0·46℃。经SDS-PAGE电泳分析,此抗冻蛋白的分子量为119·24kDa。  相似文献   

6.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试样和参比物能量差随温度(时间)的变化关系的一种技术。它通过捕捉细胞升降温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利用热学参数(焓变、比热、相变温度)来表征其间细胞结构的变化情况。量热学方法与结构分析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深入剖析细胞的生理变化。本文从预测低温保存过程中最佳降温速度及分析细胞膜损伤机理两方面探讨差示扫描量热法在红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溶液可逆热变性及其与肽链构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微量扫描量热技术及远紫外圆二色谱研究了蛋白质水溶液的浓度和pH对蛋白质热变性可逆性的影响及其与在热变性时肽链构象的关系。结果表明,当蛋白质溶液的浓度为0.04%、pH为3时可实现完全可逆的热变性,然而蛋白质溶液宏观上的热变性并不意味着微观上蛋白质分子肽链的完全伸展。  相似文献   

8.
徐燕  高音 《生物工程学报》2008,24(8):1485-1489
通过PCR技术扩增大肠杆菌L-酒石酸脱氢酶b亚基(L-tartrate dehydratase beta subunit, TtdB)野生型与Cys/Ser突变型目的基因, 构建带6×His标签的诱导型表达载体pTrcHisC-TtdB。重组蛋白以包含体形式存在, 应用TALON固定化金属亲和树脂(Immobilized metal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IMAC)以变性的方法纯化, 通过分步透析逐步去除变性剂的方法复性, 复性率可达70%。将复性后的两种蛋白通过热诱导去折叠和氧化重折叠方法进行体外蛋白质分子交联实验。SDS-PAGE分析表明: 野生型TtdB在其变性的临界温度反应时, 出现交联二聚体和多聚体; 在氧化重折叠后SDS-PAGE前加入100 mmol/L DTT时, 交联强度明显减弱。这种DTT打不开的交联即为异肽键交联; 若在其氧化重折叠反应液中加入DTT则没有任何交联。突变型TtdB在与野生型TtdB相同的热诱导去折叠条件下, 完全没有二聚体和多聚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为证明高音等提出的蛋白质交联三步假说,通过PCR技术扩增大肠杆菌L-酒石酸脱氢酶β亚基(L—tartrate dehydratase beta subunit,TtdB)野生型与Cys/Ser突变型目的基因,构建带6×His标签的诱导型表达载体pTrcHisC-TtdB。重组蛋白以包含体形式存在,应用TALON固定化金属亲和树脂(Immobilized metal affinity chromatography,IMAC)以变性的方法纯化,通过分步透析逐步去除变性利的方法复性,复性率可达70%。将复性后的两种蛋白通过热诱导去折叠和氧化重折叠方法进行体外蛋白质分子交联实验。SDS—PAGE分析表明:野生型TtdB在其变性的临界温度反应时,出现交联二聚体和多聚体;在氧化重折叠后SDS—PAGE前加入100mmol/LDTT时,交联强度明显减弱。这种DTT打不开的交联即为异肽键交联;若在其氧化重折叠反应液中加入DTT则没有任何交联。突变型TtdB在与野生型TtdB相同的热诱导去折叠条件下,完全没有二聚体和多聚体的形成。这说明分子间二硫键的形成能促进随后分子间异肽键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溶剂极性对碳酸酐酶热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差示扫描量热技术为手段研究了具不同碳氢链长度及不同浓度的醇-水溶剂对碳酸酐酶热变性温度及热变性焓的影响,以探讨两性分子对蛋白质构象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甲醇、乙醇及丙醇各自浓度的增加碳酸酐酶的变性温度降低;在相同的醇浓度下随着醇的碳氢链的加长,碳酸酐酶的变性温度明显下降;当醇在低浓度,例如10%时,碳酸酐酶的热变性焓比在纯缓冲液中要高。而在高浓度时其变性焓比在纯缓冲液中要低,且随着碳氢  相似文献   

11.
D201—GM大孔树脂吸附交联固定菊粉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鲁维酵母Y-85产生的胞内菊粉酶,以D201-GM大孔径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交联法固定化,其制备固定化酶(IE)的适宜条件:树脂吸附酶时pH6.5、温度30℃、时间3h;交联时戊二醛浓度0.03%、温度4℃、时间3h。上述条件下制得IE的活性产率可达62%,水解菊粉底物的最适温度55℃,对热的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均有明显提高,用IE填充床反应器连续降解菊粉抽提液(总糖4.5%)的实验结果表明,进料空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β-环糊精(β-CD)进行交联反应,制备交联环糊精聚合物(β-CD-TDI)。通过正交试验找到了制备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为n(环糊精)∶n(异氰酸酯)=1∶9,复配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1.5,反应温度70℃;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质量分析(TG)和X线衍射(XRD)等方法对交联环糊精聚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拟合20℃条件下交联聚合物吸附苯酚的热力学曲线,发现其热力学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13.
裂褶多糖的吸湿和保湿性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干燥器控制湿度的方法对经冷冻干燥的裂褶多糖(PSG)试样进行吸湿和保湿性能测试,其48h吸湿率和保湿率分别为44.75%、63.06%;168h吸湿率和保湿率分别为112.28%、4.06%。和常用的化妆品保湿剂甘油、透明质酸钠、壳聚糖、聚乙二醇(PEG)进行比较,试验条件下0-168h各试样吸湿能力大小为:PSG〉甘油〉透明质酸钠〉壳聚糖〉PEG10000;48h综合保湿能力大小为:PSG〉甘油〉透明质酸钠〉壳聚糖〉PEG10000;168h综合保湿能力大小为:甘油〉PSG〉壳聚糖〉透明质酸钠〉PEG10000。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裂褶多糖的热力学参数进行了测定,其相变起始温度为53.12℃,高峰温度为97.71℃,终了温度为148.30℃,焓变△H为126.743 J/g。裂褶多糖表现出良好的吸湿和保湿性能,因而是一种很有开发潜力的天然保湿剂。  相似文献   

14.
热胁迫对豌豆下胚轴生理的一些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热驯和热胁迫下3个豌豆品种幼苗下胚轴生长、细胞膜损伤、抗坏血酸(AsA)和丙二醛(佃A)含量的变化及热激蛋白70(HSP70)表达,探讨热胁迫对豌豆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高温胁迫下豌豆种子萌发率下降,幼苗下胚轴生长受抑制,细胞膜受损,AsA含量下降,MDA含量升高;经37℃热驯再48℃热激处理的下胚轴长度和ASA明显高于直接热胁迫的,细胞膜受损程度和MDA含量则低于后者。HSP70测定表明,除台湾品种外,37℃热驯1h不足以诱导HSP70表达;而37℃热驯后常温恢复再48℃热激和直接48℃热激均能诱导HSP70表达,其中蒙自品种经热驯后再热激的HSP70表达量高于直接热激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究渗透处理对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和栓皮栎(Q.variabilis)种子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分析渗透处理过程中种子内部自由水含量的变化,为麻栎和栓皮栎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分别使用浓度为0%、 25%、 50%和75%的PEG-6000溶液对麻栎和栓皮栎种子进行渗透处理,绘制种子含水率变化曲线图,并对萌发指标进行评测;基于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技术分析不同浓度PEG处理后种子热力学特征变化;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PEG处理后胚轴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去除种皮后的麻栎和栓皮栎种子平均含水率(40.56%、 44.31%)和发芽率(97.77%、 95.55%)均高于带种皮种子的含水率(34.94%、 33.51%)和发芽率(75.00%、 77.78%), 50%PEG对麻栎和栓皮栎种子萌发促进效果最好,75%PEG的效果最差;胚轴结晶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及热焓值随PEG浓度的升高均呈规律性下降趋势;扫描电镜观测结果发现高浓度PEG导致细胞降解,部分细胞出现皱缩...  相似文献   

16.
聚合酶链式反应热流变化的DSC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CR每个循环中,目的基因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实现快速扩增,同时伴随着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而不同循环数的扩增效率不同,引起的热现象也不同。实验通过差示扫描量技术,以HBV为PCR扩增体系,分别研究了变性、退火和延伸阶段的热焓及其随循环数的变化,通过分析得出:变性阶段是放热过程,第17个循环放热量达到最大,退火和延伸阶段是吸热过程;3个阶段的热焓随循环数增加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变性阶段的热流变化最关键。  相似文献   

17.
蛋白质的离子交换层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合成的离子交换树脂来分离纯化各种化学物质已有将近四十年的历史。在生物化学方面也成功地用于氨基酸的分析。生物高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虽然也可以用离子交换树脂来分离,但有以下缺点:(1)交联的树脂孔洞很小,生物高分子不能进入内部,只能在树脂表面吸附,所以吸附容量较小;(2)树脂的离子交换基团排列很密,对蛋白质吸附得太牢,一经吸附上去则很难洗脱下来,必须用剧烈的条件(较高的盐浓度和较大的pH变化),容易引起蛋白质变性;(3)树脂  相似文献   

18.
海藻糖对膜脂液晶相到六角相变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荧光偏振技术,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等检测手段,通过测定磷脂液晶相到六角相(Lα→HⅡ)的相变温度来研究不同浓度的海藻糖对水化棕榈油酰磷脂酰乙醇胺(L-α-phosphatidylethanolamine,β-oleoyl-γ-palmitoyl,POPE)的多脂多型性的影响,发现海灌糖存在时,在30℃-70℃温度范围内HⅡ相相变消失,表明海藻糖有稳定脂质体于双层相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树脂为载体研究β-半乳糖苷酶固定化条件,来改善酶性质。以吸附率和回收率最高的离子交换树脂I002为载体,通过先吸附后交联的方法固定β-半乳糖苷酶,优化固定化条件。结果表明:加酶量为51.8 U(以1 g树脂计),固定p H为6.5,温度是25℃,吸附时间12 h,戊二醛体积分数为4%,交联温度是40℃,时间是6 h时,固定化效果最好。获得的固定化酶活可达16.2 U,固定酶回收率为39.1%,得到低聚半乳糖(GOS)的产率为24.2%。该研究为工业化利用固定化乳糖酶连续生产低聚半乳糖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昆虫总蛋白的热滞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抗冻蛋白是寒带昆虫抵御低温的重要机制之一, 但检测其活性仍存在一些困难, 尤其对于个体较小的昆虫样品。为了探索差示扫描量热法是否适于检测昆虫总蛋白的热滞活性, 本研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幼虫的总蛋白和血淋巴分别进行了热滞活性检测。结果表明: 黄粉虫总蛋白的热滞活性(0.49~0.98℃)要低于血淋巴(2.54~4.34℃)。通过这种方法, 进一步检测了3种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采集到的越冬昆虫: 稠李巢蛾Yponomeuta evonymallus幼虫、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卵和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成虫。结果发现, 它们都存在热滞活性, 其中稠李巢蛾的热滞活性为0.34~0.43℃, 舞毒蛾的热滞活性为0.35~0.42℃, 落叶松八齿小蠹的热滞活性为0.37~0.40℃, 说明这3种昆虫能以产生抗冻蛋白的方式作为越冬策略之一。本研究表明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昆虫总蛋白是否存在热滞活性来判断抗冻蛋白的存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