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小栋  张爱芹 《化石》2001,(4):10-12
科学是神圣的 ,科学家所传播的知识具有严谨性、尖端性和权威性。人们在谈论和学习科学知识的时候 ,谁也不愿把科学与骗局联系到一起。但是 ,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 ,出于某种原因 ,确实出现过一些亵渎人类文明的骗局 ,而一些人的无知和轻信 ,对骗局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是骗局产生的温床。十九世纪古生物研究领域重大成就是达尔文在进化论方面的重要贡献。1859年11月《物种起源》一书正式出版。书中论述了人类是从古代某种猿类进化而来的论断。古生物学家和古人类学家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在世界各地寻找从古猿到人类过渡的中间环节。多森 ,…  相似文献   

2.
西峡恐龙蛋化石闻名于世西峡县位于秦岭支脉伏牛山的心脏部位 ,是一个多存古代生物的地区。1993年 ,在西峡盆地丹水、阳城等地红岩层中发现了举世罕见的恐龙蛋化石群 ,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之后又在回车、五里桥、桑坪、田关、丁河、重阳、西坪等乡镇相继发现出土。1994年又在阳城虎头山、黄龙庙凹等地又发现了一批恐龙骨骼化石 ,打破了国际科研界长期存在的恐龙蛋化石与恐龙骨骼化石不能共存一处的理论偏见 ,再次引起中外震动。对西峡发现的恐龙蛋、骨骼化石群 ,专家们誉为“世界科技领域第九大奇迹” ,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被…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泥盆纪以后,陆相沉积颇为发育,植物化石和煤炭、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具有称著于石炭、二叠纪的四大植物区系(即冈瓦纳或舌羊齿植物群、欧美植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和华夏植物群)的唯一国家。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对科学的重视,是我国古植物学事业与研究蓬勃发展和具有美好前景的基础。建国后前三十年我国古植物学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敏 《化石》2016,(1):77-78
今鸟型类是中生代最为进步的鸟类支系,所有现生鸟类都是从中演化而来的.其最早的化石记录可追溯到热河生物群花吉营组(距今约1.3亿年).今鸟型类与反鸟类构成姐妹群,成为了中生代最为繁盛的鸟类类群. 2016年1月5日,伦敦林奈学会出版的《林奈学会动物学杂志》(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周忠和课题组王敏等报道了一基干今鸟型类,讨论了原始今鸟型类特征的演化.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曾因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建立的政治原因,被称为陕甘宁盆地。该盆地是我国中生代陆相沉积地层分布广泛,发育良好,地层层序较为清晰,构造运动相对平稳,陆相沉积类型众多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中生代陆相沉积地层发育较好的地区之一。该盆地地层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石油、岩盐、粘土矿等沉积矿产,特别是盆地中部的侏罗系地层储藏着世界级的优质大煤田,储藏量惊人,  相似文献   

6.
孙韬  葛亮  王伟  李莹 《古生物学报》2016,(2):244-253
在大型古生物化石数字化过程中,为了充分展示化石的细节信息,往往需要拍摄大量的图像。为了实现大型古生物化石数字化数据的完整性,需要对这些大量的图像进行精密的图像拼接处理。基于这种应用需求的前提下,本文在自主研发的Mosaic of Image Program(MIP)图像拼接系统的基础上,对高精度的相机检校、畸变检校及改正和拼接缝的保真处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系统的古生物化石彩色合成影像数字化流程。在宜州化石馆的实际处理中,完成了杨氏锦州龙、蜥脚类恐龙、孔子鸟等大型古生物化石的数字化,几何失真小于0.36mm(畸变矫正精度优于1像元,拼接精度优于2像元,像片分辨率0.12mm)。同时采用基于SIFT的自动辐射归一化处理算法对拼接影像进行辐射均衡处理,矫正拼接影像辐射亮度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7.
崔娅铭 《化石》2016,(1):76-77
2015年11月《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崔娅铭博士、吴新智院士与安徽省博物院、安徽和县博物馆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和县人脑颅化石形态.该研究扩展了东亚中更新世古人类脑颅的形态变异范围,在中国中更新世直立人可能共存着不同的支系,这使得东亚中更新世古人类的演化历史要比以往研究所认为的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8.
2000年5月28日,经过多方努力,在国内外一度引起轰动的“辽宁古盗鸟”标本终于从美国回到产地中国,现被收藏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中。“辽宁古盗鸟”标本出自我国辽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后被走私至美国,为美国犹它布兰丁恐龙博物馆收藏。1999年11月出版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首次向公众介绍了“辽宁古盗鸟”,称其为连接恐龙和鸟类的缺失环节,引起了媒体的广泛注意。1999年12月中科院古脊椎所的学者在研究采自辽西的兽脚类恐龙化石时,发现确凿科学证据表明“辽宁古盗鸟”标本是由不同动物骨骼拼凑而成,是一…  相似文献   

9.
贵州剑河八郎"清虚洞组"为深水陆棚过渡相沉积,在其上部的剑河生物群中发现海绵动物化石,共6属6种,包括次圆柱形细丝海绵Leptomitus teretiusculus Chen,Hou and Lu,1989,小细丝海绵未定种Leptomitella sp.,密集鬃毛状海绵Saetaspongia densa Mehl and Reitner in Steiner et al.,1993,小斗篷海绵未定种Choiaella sp.,斗篷海绵未定种Choiasp.以及疑问原始海绵?Protospongiasp.,占整个生物群组成的6.98%,多为寒武纪第二世常见属种。本文主要描述前4属4种海绵动物。根据目前所采集到的海绵动物高度来看,多处于0—15cm范围内,其中0—5cm的海绵较多,5—15cm的海绵主要为Choiaellasp.。与皖南寒武系荷塘组和澄江生物群的海绵化石相比,"清虚洞组"的海绵动物总体个体较小,这种分层性可能与它们所处的环境背景和生态复杂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飞翔之歌”中国首届古鸟化石展郭建崴1997年1月18日至1997年2月底,得益于古鸟类专家侯连海先生、化石收藏家梁士宽先生和张合先生的鼎力支持,中国古动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社会公益性窗口——成功地举办了“‘飞翔之歌’中国首届...  相似文献   

11.
华南寒武系地层中广泛富集微体骨骼化石,为解决某些疑难化石的亲缘关系及研究早期后生动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化石证据。在贵州剑河八郎"清虚洞组"中发现一些管状微体骨骼化石。经鉴定后主要有4属,分别为小钻孔螺Torellella、似软舌螺Hyolithellus、鞘状螺Coleoloides和表面具鳞片状管状化石Mongolitubulus squamifer。Mongolitubulus分布范围较为广泛,本文结合前人对该化石亲缘关系的探讨及剑河寒武系"清虚洞组"化石的特征,推测M.squamifer可能是高肌虫的装饰刺。  相似文献   

12.
侏罗纪中蜉属和珠蜉属蜉蝣昆虫化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峰 《古生物学报》2006,45(2):268-276
长期以来,我国昆虫化石研究者所确认,并为众多地层古生物工作者所引用,作为地层对比和确定地质时代的两种侏罗系蜉蝣幼虫化石:西伯利亚中蜉(Mesobaetissibirica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和古珠蜉(Mesonetaantiqua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在我国境内并不存在。迄今为止,这两个种仅局限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下侏罗统。此前,被我国昆虫化石研究者分别归入中蜉属(Mesobaetis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和珠蜉属(Mesoneta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的所有种类,其科级和属级分类位置有误。它们包括:西伯利亚中蜉,三间房中蜉(MesobaetissanjianfangensisHong,LiangetHu,1995),黑斑中蜉(MesobaetismaculataHong,LiangetHu,1995),古珠蜉和北票珠蜉(MesonetabeipiaoensisWang,1980)。道虎沟组、海房沟组、九龙山组和三间房组的水生蜉蝣组合完全不同,彼此不能对比。我国侏罗系—下白垩统蜉蝣幼虫全部是湖相,为原地埋藏,而非河流相,异地埋藏类型。  相似文献   

13.
辽南前寒武系兴民村组“类水母”化石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大量可靠的前寒武纪多细胞动物化石的发现,激起了各国学者在前寒武纪地层中寻找多细胞动物化石及其遗迹的热情。华北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界兴民村组"类水母"化石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以来,一直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可能的后生动物化石。然而,笔者通过对"类水母"化石的形态学及生长模式的研究,认为辽南前寒武系兴民村组"类水母"化石可能并非多细胞动物化石,而是一类亲缘关系不明的不具备运动能力的底栖生物化石,该化石具有无限的线性增长方式。关于其生物学属性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杨钟健生于1897年6月1日,陕西省华县人,出身教育世家.1917年进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23年毕业,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学生时代的杨钟健,对政治有过极大的热情,他参加过"五四运动",与早期的共产党人毛泽东、恽代英都有过亲密的接触,作过"中国少年学会"的执委,后来转为科学救国论者.1924年,受李四光先生的推荐,自费去德国慕尼黑大学,师从于布罗里,学习古脊椎动物学.192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5.
<正>记者近日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了解到,近年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孙汉董领衔的"五味子化学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并获得了"2014年度云南省自然科学奖特等奖"。五味子科植物是一类重要的药用植物类群,全世界约有50种,我国有30余种,其中有13种植物为我国特有  相似文献   

16.
湖北“郧县人”化石地层的ESR测年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本报道用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与郧县人颅骨同层的9个哺乳动物牙釉质化石年龄的结果。其平均值为58.1±9.3万年,对被测样检验了其对铀的封闭性,采用指数函数拟合与铀早期加入模型计算年龄,讨论了测年中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领域“八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进展惊人,日益深入地影响了人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对解决当今面临的食物、健康、能源和环境等诸多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展现了巨大的潜力。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起步于七十年代中期,自“七五”开始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在基础设施、人才队伍、科学体系等方面已经初步完善。“七五”以来,中国农科院一直是国家农业生物技术计划的主要承担单位之一,为推动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八五”期间,中国农科院承担生物技术领域课题达90余项,经科技人员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陕南下寒武统底部宽川铺段含磷岩系中棘盔状化石的具刺变态骨Amoebinella echinata的属征进行了补充修改,并对其分类位置和亲缘关系做了探讨。标本分为主支和数个分支,并具棘刺、纵纹及可能的口部等特征,其中部分棘盔类标本可能代表"固着幼虫期"或"螅状幼体期"的独立生物个体而不是动物的外部硬体。  相似文献   

19.
“溴”结构域是近10年来发现的广泛存在于等多种生物中的一种保守结构域,一般由60-1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二级结构为双性α-螺旋,三组结构为左手上下四螺旋束状结构,含一个疏水穴。“溴”结构域是一种乙酰赖氨酸结合域,主要功能是介导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已经登录的“溴”结构域蛋白质家族有50多种,其多数成员与基因的转录调控有关,涉及核小体的装配、基因的激活和(或)共激活、酶活性的调节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Christiansen和Mazák(黄骥)发表的所谓"柯氏猎豹"的论文(PNAS,2009,106:512-515)因化石涉嫌造假,此前已被质疑(Stone,2010,Science,330:1740-1741;Deng and Qiu,2011,Science,331:1137;邓涛,2011,古脊椎动物学报,49:362-364)。最近我们与黄骥共同检查了该件头骨化石,已证实其严重的造假情况:左右颧弓由几段肋骨冒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