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离自小蠹虫的白僵菌属一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白僵菌属Beauveria也称波氏菌属,是Vuillemin在1912年为纪念法国真菌学家Beauverie而建立的,它是约100属虫生真菌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属之一(蒲蛰龙和李增智,1996)。作为真菌杀虫剂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Criv.)Vuill.和布氏白僵菌B.brongniartii(Sacc.)Petch在持续控制害虫和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具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一直受到国内外生物防治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正>从新疆阜康天池密花岩风Libanotis condensata(L.)Crantz.上采集到了Puccinial ibanotidis Lindr,为中国新记录种。现将该种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记述盲蝽科Miridae1中国新记录属:薇盲蝽属Monalocoris Dahlbohm,1851及1新记录种,薇盲蝽Monalocoris filicis (Linneaus,1758)。 相似文献
4.
5.
6.
7.
帕夫皮司霉中国新记录种图1Pithomyces pavgii(V.R.Nath)M.E.Palm,E.L.Stewart&Rossman,Mycotaxon13:465,1981.Trichocladium pavgii V.R.Nath,Sydowia31:123,1979.Pithomyces funiculosa M.E.Palm,E.L.Stewart&Rossman,Mycotaxon10:246,1979.菌落初点状,白色,后渐平铺,淡灰褐色,背面褐色,生长较快,在PCA培养基上,25℃,2周直径4.5~7cm。菌丝体大部分表生,少量埋生。菌丝无色或极淡的褐色,常分枝,光滑,宽1~3.5μm,具隔膜。分生孢子梗分化不明显,侧生于菌丝上,光滑或微粗糙,无色或近无色,短圆柱状或棍棒状,直或弯曲,2.5~5.5×2~4…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采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中国疣柄牛肝菌属1个新记录种,即假褐疣柄牛肝菌Leccinum pseudoscabrum(Kallenb.)utara.。主要特征为菌肉伤后变红到紫褐色,再到黑褐色,基部菌丝体手触后呈紫褐色;具泡状菌丝,呈栅栏状。比较和讨论了该种与相近种在伤后不同的变色反应及菌丝形态。研究标本存放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相似文献
10.
11.
[背景] 托光柄菇属(Volvopluteus)隶属于光柄菇科(Pluteaceae),目前世界上仅有4个种。[目的] 调查我国东北地区大型真菌资源。[方法] 采集大型真菌标本,对其形态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提取DNA,测定rDNA ITS序列,基于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2019–2020年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采集的标本中,有6份标本为密执安托光柄菇V.michiganensis,该种真菌此前未在我国发现。在系统发育分析中,采自我国的密执安托光柄菇V.michiganensis与该种的模式标本聚为一个分支。[结论] 密执安托光柄菇V.michiganensis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2.
鼠尾草属是唇形科中最大的属,全球有近1 000种。我国是鼠尾草属东亚分布中心,有84种,分布于全国各地,尤以西南地区最多。鼠尾草属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但由于鼠尾草属植物分布广、种类多、形态变异大,给该属鉴定和分类学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此外,在采集和调查过程中发现弧隔鼠尾草亚属和荔枝草亚属的很多种类在营养生长期仅通过叶片很难鉴定。表皮毛是植物叶片上最常见的附属物,其分布特性和形态特征常作为植物鉴定和分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该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镜对18种和1变型共19份鼠尾草属植物的叶片类型、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样式、气孔器类型和表皮毛等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为鼠尾草属的分类界定研究提供证据。结果表明:这19份鼠尾草属植物叶表皮和表皮毛形态特征在电子显微镜下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叶表皮细胞形状为不规则形或多边形,垂周壁多数为浅波状或波状,少数为平直或弓形。气孔器为无规则型和不等细胞型,其中无规则型最为常见。样品叶表皮毛分为4个类型,盾状腺毛、头状腺毛、短非腺毛和长非腺毛。该属植物叶表皮的这些微形态特征,可为本属鉴定和分类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盘菌属Peziza Fr.隶属于真菌界 Fungi、子囊菌门 Ascomycota、子囊菌纲 Ascomycetes、盘菌目 Pezizales、盘菌科 Pezizaceae,其子实体大至小型,外形为盘状、杯状至钵状,颜色多样,尤以深色者居多,生长基物各异. 相似文献
15.
该文报道了国产杜鹃花科(Ericaceae)一新记录种,即埃氏越橘(Vaccinium eberhardtii Dop)。该种隶属于越橘属(Vaccinium)南烛组(Vaccinium sect. Bracteata),与同属于该组的南烛(V. bracteatum)和海岛越橘(V. wrightii)近缘,但与前者的区别在于花序梗、花梗、萼筒无毛,花冠球状坛形,药室背部明显具2个距,与后者的区别在于花梗较短,短于苞片,药室背后的距直立,长超过药管的一半。据文献记录,该种原来仅分布于越南中部和泰国,此次发现该种的分布范围可以北延至中国的广西东兴市的沿海地区,不仅丰富了越橘属分类、分布的数据,也为今后该属的分类学修订提供了新资料。凭证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和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中。 相似文献
17.
Orbilia Fr. and Hyalorbilia Baral & G. Marson are the only genera currently accepted in the family Orbiliaceae which was established by Nannfeldt (Baral, 1994; Kirk et al., 2001). Hyalorbilia was erected by Baral and Marson (2001) based on unstalked asci arising from crosiers, with hemispherical apices without wall thickenings, some bipolar-symmetrical globose inclusion bodies in ascospores (living state), asci and paraphyses cohere in a gelatinous matrix, paraphyses with not or only slightly inflated apices, and an ectal excipulum of horizontally oriented textura rectangular.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