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2.
野牡丹科6种植物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野牡丹科国产野牡丹属(Melastoma L.)4种植物和从国外引种的蒂牡花属(Tibouchina Aubl.)2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并对4种野牡丹属植物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野牡丹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为二倍体植物,蒂牡花属的蒂牡花(T. urvillean)和银毛野牡丹(T. heteromall)的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野牡丹(M. malabathricum) 2n=10m(2SAT)+14sm;毛稔(M. sanguineurn) 2n=10m+12sm+2st;地稔(M. dodecandrum) 2n=12m+12sm;细叶野牡丹(M. intermedium) 2n=12m+10sm+2st。核型分析表明国产野牡丹属植物染色体为小染色体,绝对长度为0.43~1.79 µ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47~62.91,均属2B型。野牡丹属植物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广东野牡丹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报道了广东省野牡丹科具观赏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 ,广东省野牡丹科野生植物资源丰富 ,共有 14属6 5种 (包括变种 ) ,占全国野牡丹科属、种的 5 6 %、35 .1%。其中多数种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 ,选择其中花叶优美、观赏价值大的 15种作了重点介绍 ,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蝎尾蕉的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自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种蝎尾蕉科(Heliconiaceae)植物,至2002年已引种66次,共38个种类(包括种、品种和杂交种等),其中能正常开花的有31个种和品种。通过多年的栽培、繁殖试验和调查观察表明,冬季低温是限制蝎尾蕉引种成功的关键气候因子。不同的种类完成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不同,最长时间的富红蝎尾蕉(Heliconia bourgaeana Petersen)从吸芽开始萌发至开花需要13—15个月,最短时间的火红蝎尾蕉(H.densiflora Verlot cv.Fire Flash)仅需3-4个月。不同种类的个体花期差异亦非常明显,假日蝎尾蕉(H.angusta Vellozo cv.Holiday)单株花期长达6个月,在所引种的蝎尾蕉中花期最长,其余花期大多为1-3个月。大多数种类具有较高的园林或经济价值,其中黄苞蝎尾蕉(H.1atispatha Benth.cv.Orange Gyro)、金咀蝎尾蕉(H.rostrata Ruiz&Pavon)、富红蝎尾蕉、翠鸟蝎尾蕉(H.hirsuta L.f.CV.Darrell)、扇形蝎尾蕉(H.librata Griggs)、假日蝎尾蕉和狭叶蝎尾蕉(H.aurantiaca Ghiesbr.ex Lem.)可直接应用于广州地区的园林建设上或露天栽培以生产切花。  相似文献   

5.
野牡丹科十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野牡丹科十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以及临床应用等内容,是对该科属植物近40多年来相关研究的首次较系统的归纳总结,为相关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大雾岭自然保护区的野牡丹科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依照《广东植物志》分类方法进行鉴定,调查结果为:大雾岭野牡丹科植物有野牡丹属、锦香草属和虎颜花属共三个属的5种,1个亚种。另外还发现一种植物特征与毛菍类似但叶片为7基出脉的植物,有待于进一步确定其归属。本次调查为野牡丹科植物野生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利用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7.
8.
对中国伞形科中长期引种栽培的旱芹(Apium graveolens L.)、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er)、欧当归(Levisticum of ficinale Koch)、欧防风(Pastinaca sativa L.)和莳萝(Anethum graveolens L.)5个模式种的果实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详细描述了各种类分生果的解剖结构及主要特征,并从分生果横切面的轮廓形状、果棱、维管束、油管和合生面等解剖学性状系统分析了各种类的异同,提出果体腹面及合生面的长度及其比值、果棱间距离及其比值、果体侧面与腹面间的角度、侧棱与腹面间的角度、果体长宽比等新的数量化的伞形科解剖性状特征,并按果体压扁程度将5个种类分成几不压扁(旱芹)、轻度压扁(茴香)、中度压扁(莳萝和欧当归)和高度压扁(欧防风)4大类,同时探讨了果实解剖特征与它们的演化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中国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尖子木属Oxyspora一新记录种——柑叶尖子木O. curtisii King,并绘制了特征线条图。另基于花序和花特征的不同, 将翅茎异形木Allomorphia eupteroton Guillaumin var. teretipetiolata C. Y. Wu & C. Chen由变种提升为种, 归入尖子木属, 即翅茎尖子木Oxyspora teretipetiolata (C. Y. Wu & C. Chen) W. H. Chen & Y. M. Shui, 并补充描述了其花部特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它们的花粉和种子形态, 为分类处理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0.
宁小清  刘寿养 《广西植物》2010,30(6):825-826
详细描述了广西产的异药花属一新种——大明山异药花。该种与产于福建、广西等地的异药花近似,但不同在于本种叶基出脉较多,7-9条;多歧聚伞花序长2.5-3cm,宽6-7cm;长雄蕊花药线形,基部伸长,略膨大成囊状,分离,药隔膨大,伸长成短距,短雄蕊花药线形,药隔膨大,伸长成短距。  相似文献   

11.
铁力木的引种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力木(Mesua ferrea)材质坚硬,是热带亚洲著名的珍贵用材,重要的经济林木。我国无天然分布。为保护和发展这一珍贵经济林木,1960年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开始引种栽培,目前已在园内营造了3.4 hm2铁力木人工林。本文就引种栽培结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瓜尔豆的资源分布及引种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瓜尔豆作为生产瓜尔胶的工业原料在国外有大量种植。介绍了瓜尔豆在我国的引种栽培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从福建泉州周边地区引种栽培30种攀援植物,对其成活率、生长状况、物候期以及抗逆性等指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百分法”综合评选出29种适用于泉州市垂直绿化的攀援植物,其中11种可作为骨干品种推广应用,以满足泉州市垂直绿化建设中对景观多样性、植物多样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近十几年来厦门地区涉台("闽台通道")引进园林植物的概况,调查、总结和评价经"闽台通道"引入厦门地区栽培及应用的77种园林植物,并提出加强涉台园林植物引种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薰衣草引种育苗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介绍薰衣草引种概况和生物生态学特征的基础上,对其种子处理、育苗技术、栽培技术和苗期管理反越冬管护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其在甘肃引种栽培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缠结龙脑香的引种栽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缠结龙脑香(DiterocarpusintricatusDyer)是龙脑香科的热带树种。其分布仅限于东南亚的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常与钝叶婆罗双(Shoreaobtusa)、小瘤龙脑香(D.tuberculatus)、海滨油楠(Sindoramaritima)和大果紫檀(Pterocarpusmacrocarpa)等组成干性落叶龙脑香林。也见于泰国东北部低地龙脑香林(NainKhai),生长于排水较好的盐土和酸土。或呈斑点状分布于平地和低纬度具一定坡度的石灰山[1]。在种源地泰国曼谷,地处北纬13-45’,东经100°30’,海拔8m,年平均温28.1℃,极端最高温41.1℃,极端最低温11.1℃,年平…  相似文献   

17.
国产兜兰属植物的引种和栽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兜兰由于独特的花朵造型、绚丽的花朵色彩、持久的观赏花期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国际上栽培最广泛的兰花之一。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们对其过度地采挖,兜兰现已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植物物种之一,许多种类已濒临灭绝,所有兜兰野生种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而被禁止交易。进行兜兰的迁地保护是兜兰种质资源保护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作者于2003~2008年对原产于中国的兜兰属植物进行了系统的引种,已收集到了原产于中国的所有兜兰种类,并种植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具有加温和水帘降温设施的科研温室中,所有种类均已成活并开花,但不同种类的生长状态和开花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对兜兰属植物的引种方法和栽培技术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引种栽培蛇皮果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引种栽培的蛇皮果在引种地的生长状况及繁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川东獐牙菜的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川东獐牙菜是我国的一种珍稀药用植物,湖南湘西地区是其分布区之一。针对川獐 菜野生资源受到重破坏的情况,对其人工引种栽培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川东獐牙菜的栽培及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川东獐牙菜自然状态下结实率高,但萌发率不高且随环境条件的不同有不同的休眠期,人工栽培状态下结实率与萌发率均高,而且种子休眠期较短。小苗引种情况与所选择的栽培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泥培,沙培和水培中,以沙培效果最好;高,中,低湿度培养中,以中湿度培养效果最好。实验结果同时也表明,川东獐牙菜的人工引种栽培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