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散在元件(SINE)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短散在元件(SINE)广布于真核生物,是基因组中的可转移成分,长约100~500 bp,拷贝数可达数百至数十万以上,根据序列变异和鉴别位点常可分为若干家族和亚家族,对基因组的复杂化、基因的钝化、新基因的产生、尤其是基因表达的调控都具有重要意义.除了灵长类Alu和小鼠B1家族等少数来源于7SL RNA,大多为tRNA的衍生物,由tRNA同源区、tRNA无关区和富含AT区等组成.在tRNA同源区含有RNA聚合酶Ⅲ内部启动子成分.其起源和进化有“主源基因模型”、“多源基因模型”、“寄生假说(转座子模型)”和“平行转移假说”等.以鲑科鱼类、鲸类及偶蹄类、高等灵长类和蛙类为例,介绍了近年来短散在元件在分子系统发生研究以及在遗传作图和抗癌治疗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3.
CRISPR-Cas的基因编辑能力引发了人们对该系统的研究热潮。除了实现基因的敲除和插入,CRISPR-Cas系统还可以被应用于基因簇重组、单碱基编辑和基因转录调控,推动了生物工程领域的发展。然而,有限的同源重组效率使CRISPR-Cas系统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CRISPR-Cas系统相比,移动遗传元件(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在转座酶的调控下,不需要依赖同源重组即可将指定DNA片段定向插入到细胞染色体中。近几年,人们发现了具有转座机制的CRISPR相关的转座元件,它可以介导DNA靶向整合,同时其出色的重编程能力为该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CRISPR-Cas系统相关转座元件的研究方向和应用进展,以及人工融合的dCas9-transposase系统的应用策略。文中还提出了CRISPR相关转座元件未来的应用前景和潜在挑战,为基因编辑工具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原生动物基因组转座元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转座元件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的可移动的遗传因子, 可以引起基因重组和变异, 在物种进化及遗传改良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近年来原生动物全基因组序列中大量发现的转座元件, 文章着重比较了转座元件在锥虫、利什曼虫、微孢子虫、变形虫和滴虫基因组序列中的存在种类、分布特征及其功能意义。原生动物转座元件以LINE 和SINE为主, 其次是DNA转座元件和LTR反转座元件, 部分转座元件在高A+T含量区富集, 预示着转座元件与基因组序列A+T含量有着紧密联系。根据不同种微孢子虫基因组之间转座元件的差异, 推测在微孢子虫基因组进化过程中, 至少经历了一次转座元件的丢失事件。最后对转座元件在原生动物寄生虫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脱落酸(ABA)诱导基因表达的调控元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详细介绍了脱落酸(ABA)诱导诱导基因表达的各种调控元件及各调控元件间的相经作用和关系,综述了近年来对ABA诱导基因表达的调控元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整合性接合元件是近年来在细菌中发现的一种可移动的基因元件,它位于染色体上,可通过接合转移的方式介导细菌间基因的水平转移。这种基因的水平转移有助于细菌适应特定的环境条件,但许多整合性接合元件包含耐药基因,这些遗传元件的水平转移极大地加速了耐药基因在同种及不同种属之间的传播,造成细菌的耐药以至多重耐药问题日益严重,耐药机制日趋复杂;同时整合性接合元件与基因岛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其特征及转移机制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8.
整合性接合元件(Integrative and conjugative elements,ICEs)主要介导原核生物间遗传信息的横向基因交换,在细菌毒性、耐药性、抗重金属等特性传播上发挥关键作用。ICEs的水平转移极大地加速了抗性基因在同种及不同种属之间的传播,造成细菌的耐药以至多重耐药问题日益严重,耐药机制日趋复杂;同时ICEs的接合转移过程受细菌Ⅳ型分泌系统(Type Ⅳ secretion system,T4SS)影响。本文着重从ICEs的基因结构、接合转移过程以及T4SS组成元件的结构进行概述,并对T4SS各组件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逆转录转座子LINE-1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大的转座子家族,约有500 000个拷贝,占人类基因组总量的17%,同时它也是人类基因组中唯一具有自主转座能力的转座子。LINE-1编码的逆转录酶是LINE-1转座所必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酶在包括肿瘤形成等重要的病理或生理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抑制该酶的活性可阻滞肿瘤发展的进程、恢复肿瘤细胞的分化状态以及改变肿瘤细胞的转录组谱。本文根据近年来对LINE-1编码的逆转录酶的研究进展,介绍该酶通过对非编码RNA转录组谱的调控在肿瘤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作用,以期为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野外观察,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套袋实验等方法,对短葶飞蓬自然种群的开花状态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如下:短葶飞蓬具头状花序,由外围舌状花及中央的管状花构成。种群花期一般为4~7月份,一个花序的花期约为19~25d。管状花单花花期一般为7~10d,聚药雄蕊,先熟,药室内向开裂,成熟的花粉散于花药筒中。花开后花柱快速伸长,导致雄蕊伸出花冠,同时将药筒中的花粉粒“推”出药筒,形成花冠、药筒、柱头三者在空间上的分离。花序中不断有小花开放,同一花序内的小花间具相互传粉的机会。杂交指数≥4,判断繁育类型属于异交,部分自亲和,需要传粉者。P/O值约为1373,判断繁育类型属于兼性异交。套袋实验证明短葶飞蓬异花授粉,虫媒,蜂、蝶为主要传粉者。在自然状况下,短葶飞蓬结实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花粉竞争。此外,短葶飞蓬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植株,为遗传育种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2.
13.
合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设计、改造微生物(主要指细菌),使其能够自主执行复杂任务,如合成重要生物基产品(药物、生物燃料等)、疾病治疗以及环境修复等,造福人类社会.要完成这些任务,细菌必须依赖其信号传导系统,根据环境变化作出正确及时的应答.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细菌产生了众多不同的信号传导系统,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信号传导调控元件.通过对这些调控元件的合成生物学设计、改造,我们可以给细菌装备全新的信号传导系统,从而使其能够在工业生物技术及生物医学等应用中执行设定任务. 相似文献
14.
α螺旋和β折叠连接短肽的构象分析──蛋白质超二级结构模块(MOTIF)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240个分辨率在25A以上较高度蛋白质结构中α螺旋和β折叠的连接短肽进行了系统分析。着重研究了一个至五个残基长的短连接肽,依它们所连接的二级结构分成四种类型分析,即αααβ和ββ。对非规则结构区,作者采用了五种残基构象状态-a,b,c,l,t-,进行系统研究,识别出50种发生频率在5次以上的非规则结构,其中出现次数多于25次的有11种类型。这11种类型的连接多肽是较普遍发生的。此结果对揭示蛋白质非规则结构区的结构规律有一定意义为超二级结构结构模型和预测的进一步研究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是干扰素作用机制研究的核心内容.干扰素与受体结合后,通过细胞内信号转换,激活胞浆转录调控因子与ISGs调控序列上的cis元件结合而诱导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癞短鼻蝗Filchnerella pamphagides karny、青海短鼻蝗F.kukunoris B.-Bienko和肃南短鼻蝗F.sunanensis Liu精子的比较,发现它们的精子在外形头和尾的长度、线粒体衍生体的大小及中心粒侧体超微形态结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精子发生过程中七、八两期精细胞线粒体周围微管的排数和精子的线粒体衍生体超微形态结构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17.
中口短咽吸虫Brachylaima mesostoma (Rud.,1803)Bear,1933的生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8.
对240个分辨率在25A以上较高度蛋白质结构中α螺旋和β折叠的连接短肽进行了系统分析。着重研究了一个至五个残基长的短连接肽,依它们所连接的二级结构分成四种类型分析,即αααβ和ββ。对非规则结构区,作者采用了五种残基构象状态-a,b,c,l,t-,进行系统研究,识别出50种发生频率在5次以上的非规则结构,其中出现次数多于25次的有11种类型。这11种类型的连接多肽是较普遍发生的。此结果对揭示蛋白质非规则结构区的结构规律有一定意义为超二级结构结构模型和预测的进一步研究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摘要:【目的】利用非培养法对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yder)肠道共生古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采用古菌16S rDNA通用引物以黑胸散白蚁全肠DNA为模板扩增共生菌的16S rDNA并建立基因文库,对得到的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从黑胸散白蚁肠道得到5个不同的16S rDNA序列,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为93.2%~99.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5个16S rDNA序列代表的克隆分别与来源于黑胸散白蚁近缘种,栖北散白蚁和北美散白蚁肠道中的甲烷短杆菌克隆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