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鳝的饲养     
徐在宽 《生物学通报》1998,33(12):42-43
黄鳝俗称鳝鱼、长鱼、蛇鱼、罗鳝、无鳞公子等。它是鱼纲、合鳃目,合鳃科中唯一的1种淡水鱼类,分布亚热带,栖息于水田、河沟、池塘等浅水水域,喜营钻洞穴居,在我国广为分布。黄鳝对水域环境要求不严格,不仅能在水中以鳃呼吸,而且离水后可用口、咽腔辅助呼吸。因此...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黄鳝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鳝(Monopterus albus)隶属合鳃目(Synbranchi formes)合鳃科(Synbranchidae)黄鳝属(Monopterus),适宜生长在泥塘、沟渠和稻田中,我国除西北高原外的各淡水水域均有分布。因黄鳝具有重要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故市场需求量旺盛。由于酷鱼滥捕,栖息环境恶化,造成黄鳝资    相似文献   

3.
黄鳝Monopterus albus(Zuiew)属硬骨鱼纲合鳃目合鳃科,又名鳝鱼,鳝。在黄鳝的生活周期中,有一特殊的生物现象:生殖腺早期向雌性分化为卵巢,待卵巢中的卵母细胞发育成熟产卵后,卵巢转化为精巢,育成精子。一般认为,2龄前,平均体长为350毫米以下的黄鳝为雌性;3至5龄,平均体长450-600毫米为雌性、雌雄间性、雄性共存期;6龄,体长700毫米以上,则雄性个体可占95%以上。黄鳝的这一现象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我国著名鱼类学家、黄鳝研究的先躯——伍献文与刘建康早在四十年代就进行了黄鳝性  相似文献   

4.
黄鳝松果腺复合体的超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鱼类松果腺能将其感受到的光信息以及脑部神经信号转换成激素分泌,研究表明,褪黑激素是松果腺影响生物性腺发育的主要分泌物[1,2]。因此推测松果腺及其分泌物褪黑激素可能参与调节黄鳝的性转变进程。作者曾利用外源褪黑激素注射鱼体的实验结果表明,褪黑激素对黄鳝的性腺发育存在着剂量依存的促进与抑制的双重调节作用[3]。本文首次证实黄鳝脑中松果腺复合体(PinealComplex)的存在,并对其超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 黄鳝(Monopterus albus Zuiew):体长28-4…  相似文献   

5.
黄鳝Monopterus albus(Zuiew)骨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仲辉 《动物学研究》1981,2(3):215-222
鱼类的骨骼系统在研究鱼类分类和亲缘关系上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此外,许多鱼类的年龄和生长的测定,也必须依靠某些骨骼作为鉴别材料。关于研究鱼类骨骼的文献虽不少,但有关黄鳝骨骼系统的专门文献尚未见到,就作者所知,C、T、Regan(1912)曾著有“合鳃鳗的解剖与分类”一文,W、K、Gregory(1933)著有“鱼类头骨”一书,都论及合鳃目的头骨,但均较简单,为此,有必要对黄鳝骨骼作详细的探讨,它将给予研究本国鱼类形态学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6.
王金星  赵小凡 《生物学通报》1994,29(11):14-14,16
鱼类的后鳃腺王金星,赵小凡(山东大学生物学系济南250100)鱼类的后鳃腺早在100多年前就已被发现,但直到最近十几年才搞清楚其分泌激素的成分和功能。鱼类的后鳃腺(Ultimobranchialgland)来自胚胎时期的最后一个鳃囊。该组织在鱼类发育...  相似文献   

7.
不同鱼类肌间骨的骨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鱼类肌间骨的骨化模式, 采用整体骨骼染色方法, 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2种处于不同进化地位且游动模式不同的鱼类肌间骨发生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显示合鳃鱼目合鳃鱼科且游动模式属于鳗鲡模式的黄鳝在孵出后30d (体长40 mm)时, 其头部开始出现椎体小骨; 随后依次向尾部骨化, 在孵出后55d (体长约100 mm)时, 肌间骨相继出现完毕, 所有椎体小骨均为“I”形。鲤形目鳅科且游动模式为鲹科模式的泥鳅在孵出后27d (体长17 mm)时, 肌间骨开始在尾部出现, 包括髓弓小骨和脉弓小骨; 随后依次向头部骨化, 在孵出后40d (体长35 mm)时, 肌间骨全部出现, 形态包括“I”、“Y”和“卜”形。此外, 研究利用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绿色转基因荧光蛋白(Osterix GFP)斑马鱼品系, 通过观察此osterix GFP活体斑马鱼, 可发现斑马鱼肌间骨从尾部向头部依次骨化的过程。研究结果揭示鱼类肌间骨的骨化规律与其游动模式密切相关, 且肌间骨的形态种类的多态性与其游动模式和体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黄鳝(Monopterus albus)为合鳃目[synbranchiformes]鱼类。通常体呈黄褐色,具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腹部为灰白色。作者分别于1988年7月15日和8月13日,在徐州农贸市场购得两条产自江苏邳县农村的红色  相似文献   

9.
滇东北昭通早泥盆世盔甲鱼类一新属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记述了在滇东北昭通早泥盆世Pragian期坡松冲组中发现的盔甲鱼类一新属种,让氏昭通鱼(Zhaotongaspisjanvierigen.etsp.nov.),该属至少具有31对鳃穴,这是迄今为止记述过无颌类中的最高数目。基于昭通标本,建立了盔甲鱼类一新科,昭通鱼科(Zhao-tongaspidae),该科隶属于多鳃鱼目。箭甲鱼属(Antiquisagittaspis)是新科的可能成员。文章认为,昭通鱼科与都匀鱼科(Duyunaspidae)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四种鲷科鱼类的精子激活条件与其生态习性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研究了盐度、pH和温度和对黄鳍鲷Sparus latus(Houttuyn)、平鲷Rhabdosargus sarba(Fordkal)、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Basilewsky)和真鲷pagrosomus major(Temminck et Schlegel)4种鲷科鱼类精子活力的影响。比较了南海区4种鲷科鱼类精子对盐度、pH和温度和适应性探讨了4种鲷科鱼类的精子激活条  相似文献   

11.
2014年至2017年,对涔天河国家湿地公园鱼类区系结构进行了7次实地调查,分析了湿地公园的鱼类区系结构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本研究所记录的53种鱼类,隶属4目13科,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种类最多,有4科37种(占总种类数的69.81%),其次是鲇形目(Siluriformes)3科7种(13.21%),鲈形目(Perciformes)4科6种(11.32%),合鳃鱼目(Synbranchiformes)种类最少,只有2科3种(占5.66%)。生态类型以山溪流水性(21种,占总数的39.62%)、杂食性(30种,占56.60%)和底栖性(27种,占50.94%)为主。其中有15种鱼为中国特有种,1种鱼是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物种。影响涔天河国家湿地公园鱼类区系结构的主要因素为水利工程建设和过度捕捞,建议通过加强鱼类繁殖保护、强化禁渔期管理、开展涉水工程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等相关科学研究、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建立种质资源库和严格执法等措施对该湿地公园的鱼类资源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2.
黄鳝咽部表面形态结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黄鳝咽部表面亚微形态结构作了详细的观察研究.黄鳝咽部表面具有许多纵行的褶,细胞间具有深沟、深洞和不规则的颗粒等不同结构.咽部上皮细胞表而结构与其它鱼类鳃弓、鳃丝、鳃耙上皮细胞相似,都具有隆嵴、短纹和点纹.这些表面形态结构与黄鳝咽部呼吸机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对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生吸虫异肉科Allocreadiidae(Loose,1902)(Stossich,1903)和独睾科Monorchiidae Odhner,(1911)进行研究,并建立拟履口吸虫属Paracrepidostomum gen.nov.是异肉科,履口亚科Crepidostominae(Dollfus,1951)的新属;长宫吸虫属Lenolopa gen.nov.是独睾科、孤睾  相似文献   

14.
黄鳝又称鳝鱼,属鱼纲,生活在池塘、河川、水田、沟渠水草丛中,善于穴居潜伏,是夏出冬蛰,昼伏夜出的鱼类。当气温在10℃以下时潜伏洞内,不食不动,翌年当气温上升到15℃时开始出洞觅食,喜食小鱼、小虾、蚯蚓、昆虫等动物性饵料。黄鳝是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佳肴,既可食用,又可药用,是深受国内外人民喜食的水产之一。但在城市的郊区,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农药、化肥的使用逐年增多,污染了水质,影响了黄鳝的生长发育,造成黄鳝日益稀少。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近年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了云南鱼类一新属新种-曲靖异云南鱼(Heteroyunnanolepis qujingensis gen.et sp.nov.)。它与已知云南鱼类的主要区别在于:1)眶下沟通过后缘片;2)不具眶前凹槽而具眶前凹。基于对新属详细的描述和比较,对甲类中“后缘片”和“前鳃盖沟”的同源关系,眶前凹槽和眶前凹相互关系做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盖志琨  孟馨媛 《化石》2022,(4):33-39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毕业生孟馨媛在盖志琨研究员的指导下,在专业学术期刊《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上在线发表了泥盆纪多鳃鱼类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报道了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东北部武定县中泥盆世艾菲尔期(大约3.9亿年前)海口组中发现的多鳃鱼类化石——东方鱼(Dongfangaspis),代表了迄今为止已知鳃囊数目最多的盔甲鱼类,  相似文献   

17.
多鳃鱼类一新属及该类鱼感觉沟系统的变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记述了云南曲靖早泥盆世翠峰山组西山村段多鳃鱼类一新属种,变异坝鱼(Damaspis vartus gen.et sp.nov.)文中讨论了多鳃鱼类头甲背部感觉沟系统的基本模式,它的变化和变异。从这个基本模式出发笔者认为三岔鱼科和多鳃鱼科有许多重要的特征相近,似乎应把三岔鱼科和多鳃鱼科隶属于同一个高一级的分类单元即多鳃鱼目,而不应把三岔鱼科置于“华南鱼目”。“华南鱼目”是根据了解还不多的华南鱼属建立的,有些勉强,建议暂不采用。文中首次指出多鳃鱼类的感觉沟系统存在变异现象并认为在确立新类型时,变异是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泥鳅体表粘液超氧化物歧化酶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体表粘液的存在对鱼体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能润滑鱼体,减少水的摩擦力;使皮肤不透水,维持体内渗透压;保护体表不受外来物的侵袭等。许多无鳞鱼如泥鳅、黄鳝、鲶等的体表部覆盖着远比有鳞鱼多的大量粘液。泥鳅(Misgurusanguilicaudatus)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珍稀的中华鲟和白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两种珍稀鱼类——中华鲟和白鲟 ,被国家列为二类重点保护的鱼类。1 中华鲟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属于鱼纲 ,鲟科。为暖温性中国特有的大型溯河性珍稀鱼类。据报道 ,最大的可达 5 6 2 .5 kg。俗称鲟鱼 ,古代称 。  体梭形 ,前粗后细 ,腹部较平 ,截面观为五角形。头大而宽 ,吻长而尖 ,为长三角形 ,侧面为犁形。吻端稍向上翘。口下位、横裂、能自由伸缩。吻腹面有须 2对。眼小、高侧位。鼻孔位于眼的前缘 ,眼间隔宽 ,内陷。鳃孔大 ,鳃耙数为 13~ 34,鳃膜与颊部相连。皮肤裸露 ,较光滑。头部皮肤具有梅花状感觉器。背鳍位于躯…  相似文献   

20.
黄鳝一种新的生殖腺发育状况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六十年前,刘建康就报道过黄鳝存在着自然性逆转现象[1]。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众多的学者对于黄鳝性逆转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2—8]。目前一般认为黄鳝属于雌性先熟的雌雄同体鱼类,其性别发育为单方向进行,雌性发育阶段→间性发育阶段→雄性发育阶段。黄鳝雌性成熟发育第一次性周期内黄鳝个体全部表现为雌性发育,性成熟产卵后,卵巢内卵细胞败育,卵巢结构逐渐退化,与此同时雌性生殖细胞开始发育,通过雌雄间性发育过渡到雄性发育[2、3、7]。在这一发育程序中尚未有黄鳝同一个体生殖腺中精、卵巢结构均为成熟发育的报道。作者在对于黄鳝生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