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斑病(Helminthosporium turcium)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实践证明,改进玉米的遗传结构、推广抗病杂交种是减轻大斑病危害的经济有效措施。 1960年以前多数学者认为,玉米对大斑病的抗性属多基因遗传,部分显性,具有累加效应。这种抗性对已发现的大斑病的一号小种和二号小种都能抵抗。1961年Hooker等在自交系GE440和爆裂玉米“妇人指”品种中分别发现了对大斑病一号小种的一种独特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玉米大斑病长蠕孢存在生理分化现象,人们在研究该菌的同时发现其生理小种存在着遗传变异。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玉米大斑病长蠕孢生理小种划分标准的演变、我国玉米大斑病长蠕孢生理小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和玉米大斑病长蠕孢生理小种变异的原因。指出,玉米大斑病长蠕孢生理小种变异的原因主要有:基因突变、生殖方式、选择作用和基因漂移等。  相似文献   

3.
玉米大斑病长蠕孢生理小种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大斑病长蠕孢存在生理分化现象,人们在研究该菌的同时发现其生理小种存在着遗传变异。论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玉米大斑病长蠕孢生理小种划分标准的演变、我国玉米大斑病长蠕孢生理小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和玉米大斑病长蠕孢生理小种变异的原因。指出,玉米大斑病长蠕孢生理小种变异的原因主要有:基因突变、生殖方式、选择作用和基因漂移等。  相似文献   

4.
玉米RFLP连锁图谱构建及大斑病QTL定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烈健  向道权  杨俊品  戴景瑞 《遗传学报》2002,29(12):1100-1104
玉米大斑病菌存在有生理小种分化的现象,目前5个已定名的生理小种在我国均已发现,还有一些尚未定位名的新类群也出出现,提高玉米对大斑病的抗性,只有提高数量抗性才能达到目的,为了弄清楚玉米对大斑病数量抗性的基因数目及效效应,利用抗病自交5系P138和感病自交系缩3为亲本构建了F2:3家系群体,采用RFLP标记构建了包含了124个标记的玉米RFLP连锁图,覆盖玉米基因组1999.8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6.5cM,定位了玉米大斑病的病斑长,病斑宽和病斑面积的QTL分别为3、3、2个,其联合贡献率分别为58.1%、71.5%和27.5%,没有检测到病斑数/叶的QTL,其表现为单基因或者寡基因控制的性状,研究结果增加了对玉米大斑病的认识,对玉米抗大斑病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博落回茎中具有抗玉米大斑病的活性成分,采用天然产物分离和活性追踪的方法分离鉴定了8个生物碱类化合物。这8个化合物分别为6-(2-羟基乙基)-5,6-二氢血根碱(1)、6-(2-甲氧基-2-氧代乙基)-5,6-二氢血根碱(2)、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3)、6-丙酮基白屈菜红碱(4)、isointegriamide(5)、arnottianamide(6)、二氢血根碱(7)和白屈菜红碱(8)。其中化合物1、2、5、6首次从博落回茎中分离得到。以上生物碱类化合物(1~8)通过滤纸片琼脂糖扩散法对玉米大斑病进行抗菌测试,确定了化合物8具有显著的抗玉米大斑病的生物活性,然后用48孔板测定了化合物8对玉米大斑病孢子萌发实验,其IC_(50)值为12.0μg/mL,以上研究为防治玉米大斑病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型生物农药原料。  相似文献   

6.
一种简捷的玉米大斑病病菌单孢分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一种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直接分离玉米大斑病病菌单孢子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敲打叶片先将孢子转移至水琼脂培养基上,然后利用自制的简易挑孢针在低倍镜下直接挑取大斑单孢子,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结果表明,此法虽然有一定的操作难度,但简便易行,污染少,高效快捷,为玉米大斑病病菌生理小种鉴定、DNA遗传多态性的进一步研究做了积极有益的基础工作。该方法值得推广到其他种类大型孢子真菌的单孢分离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玉米大斑病抗性遗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杨继良  王斌 《遗传》2002,24(4):501-506
由于大斑病生理小种的变异,致使原来抗大斑病的玉米品种丧失抗性,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危害,至今已经发现大斑病菌生理小种5个。玉米对大斑病的抗性可分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和显性单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前者涉及玉米的10条染色体;后者包括t1、Ht2、Ht3、HtN等基因。本文对大斑病生理小种变化,玉米大斑病抗性单基因(Ht)的来源、遗传特点、染色体定位以及数量抗性基因的QTL分析等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Abstract:As the rapid variation and mutation of the races of Exserohilum turcicum (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maize varieties lost their resistance to northern corn leaf blight (NCLB) disease caused by new races of E.Turcicum.This brought the disaster in maize production.Up to now 5 races have been found.The maize resistance to E.turcicum can be divided into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istance,the former is associated with 10 chromosomes in maize,and the later includes genes of t1、Ht2、Ht3 and HtN.The race variation of E.turcicum,the original gene resources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Ht monogenic resistance,the chromosome location of t1、Ht2、HtN genes,and the QTL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resistant genes for E.turcicum in maize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病虫害很多,而且在不同生长时期均可发生,因此,在防治的时候,要充分了解病害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并有针对性的予以防治,才可收到较好效果,以确保稳产高产。以下本文对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做如下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扬彩200SE+福戈WG70ml+8g/亩对玉米螟的防控效果可达90%以上,在玉米大斑病、灰斑病和玉米螟发生较重的地块,推荐施用扬彩200SE+福戈WG70ml+8g/亩,有明显的防病防虫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鄂洋  林凤  张春宇  崔娜  许玉凤 《遗传》2009,31(6):638-644
为获得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Ht1候选序列, 文章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与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Ht1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umc22和umc122定位区域内候选序列进行了分析, 其中得到的63条ORF序列中有14条序列可编码蛋白质结构域。将14条核苷酸酸序列预测出的氨基酸序列与已克隆的24条抗性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及进化树构建。结果发现, 候选序列gpm565a具有植物抗性基因编码产物的高度保守结构域, 而且与抗性基因Xal相似性高、亲缘关系近, 推测可能与抗性基因Ht1有关。其他候选序列由于不具有植物抗性基因编码产物的高度保守结构域或者相似性低、亲缘关系远等原因, 不能确定与抗性基因Ht1有关。通过对候选序列gpm565a进行二级结构及三维结构分析, 发现有大量构成蛋白质特异功能结构组件的无规则卷曲存在, 推测gpm565a可能是Ht1功能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玉米大斑病是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一个世界性真菌病害。由于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在无性生长过程中迅速产生黑色素,致使原生质体难以分离。测试了包括Fungase、Funcelase、Novozyme、Glucanex、Driselase、Uskizyme、Kitalase在内的7种细胞壁降解酶及其组合、病原菌菌株和培养基对原生质体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的培养形态和菌丝的生长状态显著影响原生质体的分离效率;酶组合Kitalase Glucanex Driselase,Kitalase Glucanex和Kitalase Uskizyme能够有效地分离玉米大斑病菌的原生质体。初步的转化试验表明,质粒pAN71可以用于该病原菌的转化。这些结果将为E.turcicum和Exserohium属其它真菌的基因克隆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利用抗病品种防治玉米大斑病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国内外自七十年代以来在常规育种的基础上对生物技术育种进行了尝试并先后在烟草抗黑胫病、甘蔗抗眼斑病等病害的诱变育种方面取得了成功。抗病诱变育种就是用病原菌产生的代谢产物一致病毒素(Pathototxin)来筛选和处理寄生植物的愈伤组织即给予一定的选择压力最后筛选并获得抗病的后代。  相似文献   

13.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的萃取及其致病活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体外(in vitro)固体和液体培养玉米大斑病菌——大斑病长晨蠕孢(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培养物经有机溶剂萃取后减压蒸发获得了Ht-粗毒素,最后用种子根伸长抑制,离体根冠细胞死亡和离体叶片致萎等生物测定法,对玉米大斑病菌的体外代谢产物进行了致病活性和毒性测定,筛选出乙腈等有机溶剂,可以用于Ht-毒素的萃取,为Ht-毒素的进一步提纯和结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玉米大斑病是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一个世界性真菌病害。由于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在无性生长过程中迅速产生黑色素,致使原生质体难以分离。测试了包括Fungase、Funcelase、Novozyme、Glucanex、Driselase、Uskizyme、Kitalase在内的7种细胞壁降解酶及其组合、病原菌菌株和培养基对原生质体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的培养形态和菌丝的生长状态显著影响原生质体的分离效率;酶组合Kitalase+Glucanex+Driselase, Kitalase+Glucanex和Kitalase+Uskizyme能够有效地分离玉米大斑病菌的原生质体。初步的转化试验表明,质粒pAN71可以用于该病原菌的转化。这些结果将为E.turcicumExserohium属其它真菌的基因克隆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在2003-2005年间,对604份玉米种质进行了抗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鉴定,筛选出抗弯孢菌叶斑病的材料93份,抗玉米螟材料22份。2006-2009年间,对836份玉米种质进行了抗大斑病、茎腐病、穗腐病和瘤黑粉病的鉴定与评价,筛选出一批高抗和多抗的资源。在836份资源中,对大斑病1、2和N号3个生理小种具有抗性的材料均为50%左右;抗茎腐病材料为41.3%,高抗和抗性种质分别为264和81份;穗腐病高抗和抗性种质分别为5和171份,占比为21.1%;瘤黑粉病高抗和抗性种质各261和14份,占总鉴定材料的32.9%。上述结果表明抗大斑病、茎腐病和瘤黑粉病的种质资源较为丰富。通过对抗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生态区玉米种质的抗性强弱以及抗性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黑龙江和内蒙的种质对病虫害的抗性强弱及多样性程度明显高于四川种质。此外,玉米自交系对病虫害的抗性强弱以及多抗性程度高于农家种。  相似文献   

16.
玉米种质资源对六种重要病虫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2003-2005年间,对604份玉米种质进行了抗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鉴定,筛选出抗弯孢菌叶斑病的材料93份,抗玉米螟材料22份。2006-2009年间,对836份玉米种质进行了抗大斑病、茎腐病、穗腐病和瘤黑粉病的鉴定与评价,筛选出一批高抗和多抗的资源。在836份资源中,对大斑病1、2和N号3个生理小种具有抗性的材料均为50%左右;抗茎腐病材料为41.3%,高抗和抗性种质分别为264和81份;穗腐病高抗和抗性种质分别为5和171份,占比为21.1%;瘤黑粉病高抗和抗性种质各261和14份,占总鉴定材料的32.9%。上述结果表明抗大斑病、茎腐病和瘤黑粉病的种质资源较为丰富。通过对抗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生态区玉米种质的抗性强弱以及抗性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黑龙江和内蒙古的种质对病虫害的抗性强弱及多样性程度明显高于四川种质。此外,玉米自交系对病虫害的抗性强弱以及多抗性程度高于农家种。  相似文献   

17.
玉米已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提高玉米的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技术手段。玉米的株型改良成为玉米遗传育种研究的重点之一。合理株型和抗倒伏能力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也是衡量优良玉米品种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玉米矮化基因的分离及研究,开发相应的分子标记,培育出矮化或半矮化玉米植株,从而改善玉米株型结构,增加种植密度,提高群体光合效能,提高玉米产量。主要从玉米矮化育种的概况、玉米矮化基因遗传特点、玉米矮化基因的表型以及激素对玉米矮化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概述,为玉米矮化基因的开发利用及分子机制的阐明提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卷叶黄精对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卷叶黄精根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卷叶黄精对所选10种植物病原菌中的7种呈现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而且各萃取物的抑菌菌种各不相同,其中正丁醇萃取物对4种病原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3种病原菌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水浓缩物仅对1种病原菌有抗菌活性,而石油醚萃取物对供试植物病原菌没有抗菌活性;正丁醇萃取物对苹果褐腐病、玉米大斑病、棉黄萎病病原菌抑制作用较强,EC50分别为261.26、376.03和430.05μg.mL-1;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苹果腐烂病、番茄黑霉病病原菌抑制作用较强,EC50分别为386.00和865.75μg.mL-1,各样品对植物病原菌的毒力随着浓度的增高而增强;卷叶黄精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均呈现不同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玉米属于禾本科玉米属,学名玉蜀黍,俗称棒子、玉茭、苞米,营养丰富,是粮、经、饲兼用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在我国,玉米是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南方、北方都可种植。玉米增产潜力大,玉米栽培技术是玉米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有农谚:"玉米移栽好处多,早熟抗病又不倒",很能概括玉米栽培技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科学的进行玉米栽培,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主要针对玉米技术栽培进行浅要的研究和分析,从而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