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以400伦X射线全身照射昆明种雄性小白鼠,照射后隔1、3、6、12、24小时分别将动物杀死,以Dietrich-Parat法固定其睾丸。制成石蜡切片。观察第Ⅱ、Ⅳ、Ⅵ、Ⅻ期精小管横切面中各类细胞数量的变化。 2.X射线照射后,小白鼠雄性生殖细胞中出现各种坏死及异常细胞,按其性质可大致分为四类:细胞坏死、染色体畸变、异常分裂、巨细胞。类似的坏死及异常细胞在正常睾丸中几乎都能发现,但频率低得多。 3.根据细胞数量、细胞分裂周期各类细胞和细胞坏死频率的变化,可以把X射线对精原细胞的早期(24小时内的)效应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原发效应期、恢复期和转折期。 4.精原细胞数量的减少主要由于细胞死亡。它们的辐射致死和细胞分裂周期有一定的关系。然而,当分裂抑制解除时,精原细胞可以在细胞分裂周期的各个时期中死亡。 5.X射线照射后1小时,三种精原细胞都出现了分裂延滞的现象,但对中-后期细胞分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X射线对精原细胞有丝分裂的抑制是可逆的。抑制的时期可能是在间-前期之间和分裂之前(前期)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与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的“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相符。 6.X射线对减数分裂前期细胞及精细胞的数量和显微结构影响不大,但大大地减少减数分裂中-后期正常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1.本文介绍一种研究小白鼠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核形态学变化的苏木精压片法。应用此法将小白鼠精原细胞清楚地区分为A型、中间型及B型三类,并对三类精原细胞核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 2.制定了用压片标本鉴别小白鼠生精上皮周期各期的方法。 3.应用精细管的连续石蜡切片测定了小白鼠生精上皮周期各期在精细管上所占的长度,并观察了它们在精细管上的排列顺序。确定了切取200—300μ长的精细管制作压片标本,有可能得到处于生精上皮周期同一期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秦岭北坡中国林蛙精巢显微结构的年周期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光镜观察了秦岭北坡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精巢显微结构的年周期变化,结合精巢系数的变化探讨其生殖规律。结果显示,秦岭北坡中国林蛙的生精周期属于非连续型。精巢系数的变化与精子发生的活动周期相一致。精子发生从每年5月开始,翌年4月结束,历时1年。生精周期可划分为5个时期。Ⅰ期,精原细胞增殖期,5~7月,精巢系数最小,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Ⅱ期,精母细胞成熟分裂期,8~9月,精巢系数最大,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在生精小管内共存;Ⅲ期,精子形成期,9~1 0月,精子细胞变态形成精子;Ⅳ期,成熟精子贮存越冬期,1 1月至翌年2月,成熟精子贮存在生精小管中;V期,精子排放期,翌年3~5月,精巢系数显著下降,成熟精子从生精小管脱离,通过输精管道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4.
对8只成体树鼩的睾丸进行了精子发生的细胞学和动力学观察。精原细胞可区分为A型和已分化定向的B型。生精上皮周期可分为12个连续阶段,不同阶段典型的细胞组合可被辨认。各阶段的相对持续时间以阶段Ⅴ、Ⅵ、Ⅶ的比率最高,分别为11.43,18.88、15.44;阶段Ⅸ、Ⅹ最低,为3.78和3.87。A型精原细胞在各阶段的数量分布并不保持恒定,阶段Ⅵ—Ⅷ和阶段Ⅸ时,分别出现两次成倍增长。B型精原细胞和前细线期精母细胞与每100个足细胞之比的平均值,在阶段Ⅰ、Ⅴ、Ⅶ分别为28.89、76.98、196.91。精细胞经14步变态为成熟精子。精子形成过程中顶体发育的形态学变化及成熟精子的形态,与灵长类动物相比具有较多的类似之处;而同啮齿类动物相比,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5.
SCP_3在小鼠精母细胞核内的表达及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CP,蛋白在雄性小鼠减数分裂各阶段精母细胞核内的表达及定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初步检测SCP,蛋白在曲细精管中的细胞定位,进一步利用免疫荧光FITC/DAPI共染技术显示该蛋白在减数分裂各阶段精母细胞核内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完整的曲细精管内只有精母细胞呈阳性染色。免疫荧光分析证实在减数分裂1前期的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及双线期精母细胞核内均有明显的SCP,绿色荧光信号,并且在不同分裂阶段的细胞核内阳性着色条带的数目、状态不同。在处于终变期及中期Ⅰ的精母细胞核内,只有散在的片状或点状荧光信号,直至后期Ⅰ阶段完全消失。结论SCP,蛋白在雄性小鼠减数分裂各阶段精母细胞核内的表达与SC的形成、成熟、解体同步,参与了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联会和重组。  相似文献   

6.
用1.75μc~3H-胸苷在小白鼠睾丸内注射,标记前细线期,粗线期、终变期初级精母细胞以及早期精细胞。根据终变期细胞标记情况可以推断在前细线期初级精母细胞s期中,在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DNA复制的顺序上存在着两条不同的平行的合成路线。第一条合成路线中,Y染色体较X染色体先复制,13个常染色体的局部早复制,4个常染色体较性染色体更晚复  相似文献   

7.
有人对初级精母细胞有没有染色体复制持否定意见,认为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以后才转变为初级精母细胞。有关资料对此叙述模糊不清,因此有必要澄清。睾丸的曲细精管是产生精子的地方。曲细精管内生精上皮产生精子的过程是:精原细胞不断进行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量,产生形态特征和分化程度不同的精原细胞,直至分裂、长大分化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生长和染色体复制后分裂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不经过生长  相似文献   

8.
金丽  张翀  张耀光 《四川动物》2008,27(3):347-351
中华蟾蜍精子的发生可以分为精原细胞期、初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子细胞期和精子期5个时期,精子的形成过程包括核固缩、细胞质丢失、鞭毛形成等阶段.曲细精管中可以分出4种形态的精原细胞,其中有3种为增殖型精原细胞,另1种形态的精原细胞通过分裂形成1个精原干细胞和1个增殖型精原细胞,前者分裂以维持精原细胞的数量,后者发育分裂成精母细胞.Mallory三色法染色能清晰的区分精原干细胞和增殖型精原细胞.毕特氏器是异性生殖腺的残余,与精巢以被膜为界.性成熟个体的毕特氏器之卵母细胞圆形或椭圆形,多处于Ⅲ时相;滤泡细胞扁平或矮立方状;卵母细胞间富含微血管、间质细胞、嗜苦味酸细胞等.  相似文献   

9.
用常规组织学方法观察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ivar精子发生过程中生精细胞的显微结构,并以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SBA)为探针利用凝集素细胞化学方法研究该过程中N-乙酰半乳糖复合物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短额负蝗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增殖期、初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子细胞形成期和精子成熟期5个时期,在这5个时期中各期生精细胞的大小、形态、核染色体等变化明显。在整个精子发生过程中,N-乙酰半乳糖复合物出现于精原细胞期,并于精母细胞期发生明显的修饰和变化,精子形成期和成熟期没有N-乙酰半乳糖复合物的表达。提示,N-乙酰半乳糖复合物的修饰和变化与短额负蝗生精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睾丸支持细胞紧密连接的动力学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睾丸精子发生的过程中,处于细线期和细线前期的精母细胞必须从生精上皮的基底室进入近腔室,这样形态上发育完全的精子才能在精子释放时进入到生精小管的内腔。显然,构成血-睾屏障的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开放和关闭受到一系列信号分子的调节。已经发现的对该过程起调控作用的信号分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闭锁蛋白、PKA、PKC等。现就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以及可用于研究紧密连接动力学的一些模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大黄鱼的精子发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cea)的精子发生过程。其发生经历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阶段,精子细胞再经过精子形成过程成为精子。在精原细胞阶段,部分核仁物质排出核外,成为拟染色体。拟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核糖体。在精子发生中,拟染色体逐渐扩散到生精细胞的胞质中。成熟分裂的前期Ⅰ,同源染色体经历了联会复合体形成和解体的变化。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精子细胞先形成鞭毛,随后细胞核逐渐浓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鼠生精上皮各类细胞发育过程中形体学特征以及异常发育的生精细胞形态方法:PAS染色正常成年小鼠睾丸,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每种上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小鼠生精上皮分为Stage I-XII不同阶段,在精子细胞分化、分裂的同时呈现出动态变化,生精上皮中的精子细胞包括精原细胞、减数分裂间期细胞(L、Z、P、D)、次级精母细胞、圆形精子细胞、长形精子细胞。每种细胞都具有明显形态学特征。结论:根据生精上皮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判断小鼠不同类型精子发育是否正常,对于利用小鼠动物模型来研究生殖系统功能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项研究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扩张莫尼茨绦虫的精细胞分化、精子形成全过程及精子的精细结构。扩张莫尼茨绦虫的精细胞分化过程为:1)初级精原细胞主要发生于幼节的睾丸滤泡中;2)次级精原细胞发生不完全分裂形成16个细胞一簇的初级精母细胞群,以共同的中央细胞质相连;3)初级精母细胞的特征为细胞核中出现联会复合体结构;4)紧接着的第二次成熟分裂,产生64个由中央细胞质相连的细胞核较小的精细胞。精子形成始于精细胞中分化区的形成,成熟精子缺乏线粒体,具有质膜和冠状体、1—4个领域排布的质膜下皮层微管,细胞质中存在电子致密的颗粒状物质,具一个不规则形态的细胞核,具有“9 1”类型的轴丝构造,缺乏轴丝周围鞘。从精子的纵切面上可将精子区分为5个区段(Ⅰ一Ⅴ区)。在精子形成过程中,中心粒基部出现螺旋形小根结构在寄生虫中为首次报导;成熟精子具有游离鞭毛,在绦虫中为首次发现[动物学报49(3):370—379,2003]。  相似文献   

14.
黑脊倒刺鲃精巢结构和精子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黑脊倒刺鲃精巢的组织结构和精子发生过程。精巢属于小叶型,由精小叶、小叶间质、壶腹腔和输出管构成。精小叶由各期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除初级精原细胞以外的各期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了精小囊。每一精小囊中的生精细胞发育同步。成熟的精子从精小囊中释放出来,进入小叶腔中。在精巢的腹侧,小叶腔与壶腹腔连接。在壶腹腔的外侧,有一条与壶腹腔平行的输出管。壶腹腔与输出管相通。在壶腹腔和输出管中都充满精子。精巢的后端与贮精囊相连。贮精囊中充满形状不规则的腔隙。腔隙中有精子分布。输出管从精巢延伸出来,进入贮精囊中,位于贮精囊的一侧。左右两个贮精囊通向一条共同的输精管。输精管上皮具有分泌功能。精子发生在精小叶中进行。精子发生经历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阶段。精子细胞经过精子形成过程,形成精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热敏蛋白TRPV1在生后发育小鼠睾丸的表达和定位。方法 采用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TRPV1在生后发育小鼠睾丸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TRPV1在成年小鼠睾丸生精上皮不同周期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分析TRPV1在成年小鼠睾丸各类生精上皮细胞中的定位。结果 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显示,TRPV1在小鼠出生后7 d的睾丸中已有表达,在21 d时其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在28 d达到顶峰,之后随小鼠发育至成年阶段其表达量逐渐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RPV1在成年小鼠睾丸生精上皮的各个周期均有表达,并且从IV期开始表达量增加。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显示,TRPV1在成年小鼠睾丸SOX9阳性的支持细胞、PLZF阳性的精原细胞和SYCP3阳性的精母细胞均有表达,并在初级精母细胞表达量较高。结论 TRPV1在小鼠睾丸生后发育的早期即开始表达,并且在生精上皮各类细胞中有广泛表达,提示其可能在生精细胞的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卵胎生硬骨鱼褐菖You精巢的周期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卵胎生硬骨鱼褐菖You(Sebastiscus marmordtus)的精巢结构和生殖周期。褐菖You精巢属于小叶型。每年8~9月,精巢处于精原细胞增殖期。初级精原细胞分裂增殖,产生次级精原细胞。后者和支持细胞组成精小囊。10月~翌年、月进入精子发生期。精小囊中的生殖细胞进一步发育,逐渐形成精子。2~7月是精子退化吸收期,精巢中仅有初级精原细胞和残余的精子。在生殖季节,精子经由输出管和输精管  相似文献   

17.
c-fos和c-myc在北方山溪鲵精子发生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癌基因cf-os和c-myc蛋白在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精子发生中的表达定位。结果显示,在精原细胞缓慢增殖期,8、9月,FOS阳性反应物出现在精原细胞的胞质及核膜外,10、11月,FOS在少量精原细胞的胞核中表达。在精原细胞快速增殖期,即翌年4月,FOS定位在精原细胞的胞质中;5月,FOS在大量的胞核中强阳性表达;6月,FOS定位于部分精母细胞核质和核膜下;7月,FOS在一些精子细胞的核质和核膜下表达。MYC在8、9月的部分精原细胞胞质中表达较弱,在101、1月阳性反应出现在个别精原细胞的核质中。翌年4月,MYC在精原细胞核周围的胞质中表达;5月在大量的精原细胞核膜下有强表达;6月,MYC在一些精母细胞核膜下表达;7月,MYC在部分精子细胞的核膜下弱表达。结果表明,北方山溪鲵的原癌基因cf-os和c-myc表达大强度在生精细胞发育中呈阶段性,表达的强度和细胞数量与细胞增殖的速度相一致。FOS和MYC在精原细胞内从胞质向胞核的转移与细胞快速增殖的时期相吻合。说明cf-os和c-myc对精原细胞有丝分裂有促进作用,并参与精母细胞成熟分裂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半滑舌鳎精子发生和精子形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子显微镜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精子发生的过程及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半滑舌鳎精巢属于小叶型,精小叶由各期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半滑舌鳎的精子发生经历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再经过精子形成过程发育成为精子。初级精母细胞成熟分裂的前期Ⅰ,同源染色体经历了联会复合体形成和解聚的变化。在精子形成的过程中,精细胞大致经历了核质浓缩、线粒体迁移及鞭毛的发生等过程。核质浓缩时,精细胞核内位于植入窝周围的染色质首先由细颗粒状浓缩成粗大颗粒状,然后细胞核其他部位的染色质也逐渐浓缩成粗大颗粒状。这些已浓缩成粗大颗粒状的染色质再进一步浓缩为电子密度高的均匀状物质。随着核质的浓缩,核外膜与核内膜之间的间隙增大形成核膜间隙,核内一些没有参与染色质浓缩的物质通过出芽形成囊泡,先排入核膜间隙,然后再外排到细胞质中。核浓缩过程中细胞核的体积和表面积都大大缩小;鞭毛的形成与细胞核的浓缩是同步进行的,当一对中心粒移近细胞核时,核膜凹陷形成植入窝,其周围染色质浓缩的同时,远端中心粒(基体)逐渐向后产生轴丝。成熟精子无顶体,头细长,主要为核占据,核凹窝发达,线粒体4-5个环绕在鞭毛基部形成袖套,尾细长,具侧鳍,尾部轴丝为"9 2"结构。  相似文献   

19.
Kong WH  Yan S  Gu Z  Tso JK 《生理学报》2002,54(5):400-404
利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兔精子发生过程中生精细胞cyclin B1 mRNA的表达和蛋白定位特点,结果显示,兔生精上皮中Cyclin B1 mRNA的主要分布在初级精母细胞中,直至圆形精子细胞仍然存在,于精子细胞的变态过程中逐渐消失,在伸长的精子细胞和精子中未检测出cyclin B1 mRNA,Cyclin B1蛋白在进入分裂期的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中表达,在圆形精子细胞和伸长的精子细胞中呈现大量的cyclin B1蛋白,上述结果表明,在兔精子发生过程中,cyclin B1 mRNA表达和蛋白定位具有发育阶段依赖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卵胎生硬骨鱼褐菖(鱼良)鲉精巢的周期发育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了卵胎生硬骨鱼褐菖(鱼良)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的精巢结构和生殖周期.褐菖(鱼良)鲉精巢属于小叶型.每年8~9月,精巢处于精原细胞增殖期.初级精原细胞分裂增殖,产生次级精原细胞.后者和支持细胞组成精小囊.10月~翌年1月进入精子发生期.精小囊中的生殖细胞进一步发育,逐渐形成精子.2~7月是精子退化吸收期,精巢中仅有初级精原细胞和残余的精子.在生殖季节,精子经由输出管和输精管运至尿殖突,通过体内受精方式送入雌鱼生殖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