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种族、生活习惯不同人群的肠道菌群进行研究,寻找适宜的生态调节剂是微生态学的研究热点[1].在我国,对汉族、彝族人群的肠道菌群研究的较多[1,2],已经能够对肠道内10余类细菌进行定量分析,同时也研制出了如促菌生、回春生、昂立1号等微生态制剂用于临床[3].  相似文献   

2.
益生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益生菌又称微生态调节剂、生态制品、活菌制剂,是指一类通过添加到食品或要能够起到调节肠道微生态,从而对人或动物产生有利影响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动物肠道正常生理性细菌和非肠道菌。1907年,俄国微生物学家METCHNIKOFF最先发现了乳酸菌抑制腐败菌生长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并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对种族、生活习惯不同人群的肠道菌群进行研究,寻找适宜的生态调节剂是微生态学的研究热点[1]。在我国,对汉族、彝族人群的肠道菌群研究的较多[1,2],已经能够对肠道内10余类细菌进行定量分析,同时也研制出了如促菌生、回春生、昂立1号等微生态制剂用于临床[3]。对于蒙古族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的肠道微生态学研究、寻找适于本地区人群的微生态制剂,既是微生态学领域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民族政策的必需,是开发具有针对性老年保健品的前提[4]。为此,我们于1999年8月至1999年9月对赤峰地区蒙古族、汉族老年人的肠道微生态学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患者口服培菲康和妈咪爱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特点,观察患者口服妈咪爱和培菲康前后肠道菌群、粪便pH及血氮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4种进行培养和计数.选择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计数肠道菌群中4种细菌的数量.4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培菲康(三联活菌)及妈咪爱(二联活菌)共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落计数、粪便pH、血氨水平.结果:①肝硬化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减少(P<0.05),而肠球菌、肠杆菌则显著增多(P<0.01)②菌群失调的严重程度随患者肝功能严重程度而加重.③临床表现有腹泻的肝硬化患者,肠道总体菌量和厌氧菌数量均低于非腹泻患者,以双歧杆菌(P<0.01)减少为著.④两种益生菌制剂均可提高肝硬化患者肠道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并可降低血氨和粪便pH(P<0.05).结论:①肝硬化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②益生菌制剂均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并可降低血氨和粪便pH.  相似文献   

5.
微生态疗法治疗婴儿腹泻的临床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研究微生态制剂对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并对新近提出的一些看法与异议进行探讨。方法 186例住院的急性婴幼儿腹泻患者被随机分为思密达对照组、米雅爱儿A治疗组、培菲康治疗组以及爱儿A联合思密达治疗组,4个组的疗效以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个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爱儿A的疗效优于培菲康,二者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爱儿A与培菲康的疗效与思密达相当且爱儿A的作用优于培菲康,爱儿A联合思密达的疗效并不优于两种药单用。所有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患儿均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培菲康为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组成的人体肠道微生态活菌制剂,本文采用此制剂治疗小儿菌痢22例,有效率81.82%;小儿肠炎47例,有效率86.6%;便秘31例,有效率达87.1%。全部100例,总有效率为86%。所有病例未用抗菌药物。本文对微生态药物培菲康的药理作用及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生态调节剂防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了生态调节剂防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并调查抗生素对肠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预防组AA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防组肠道菌群失调较轻而对照组肠道菌群明显失调,应用生态调节剂治疗AAD有效率为80.3%,治疗后AAD病人肠道菌失调 明显好转。提示生态调节剂能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减少A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益生菌是调节机体微生态失衡的有效途径。肝功能异常影响肠道微生物,慢性肝衰竭、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血管疾病等与肠道微生态失衡密切相关。同时肠道菌群亦受环境、遗传等复合条件影响,改变菌群组成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提倡益生菌对疾病的预防、治疗、预后,改善机体微环境,提高生命质量。近年来,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三方面的研究飞速发展,对肠道益生菌研发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呼吸道作为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其优势菌群已经有相关报道,但对呼吸道益生菌的探索尚不明确,呼吸道内的优势菌是否可以制成益生菌制剂尚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9.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病儿身体健康。近年来国内外正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获得良好疗效。我院儿科门诊于1995年6月~1995年12月夏、秋、冬季,应用微生态制剂妈咪爱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的普通型腹泻患儿66例,感染性腹泻20例,非感染性腹泻6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5岁,治疗总有效率91%。说明该药服用安全,无任何副作用,是控制小儿腹泻缩短腹泻病程的理想微生态乳酸菌健肠剂。  相似文献   

10.
肠道微生物是由存在于肠道部位的细菌、古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病毒所组成的群体。人们通过对细菌16SrRNA序列进行测序与分析,对动物及其在特定条件下的肠道菌群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此外,由微生态原理发展而成的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等微生态制剂,可维持机体肠道微生物的平衡、提高肠道屏障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微生态制剂应用于畜牧业、水产业中。论文综述了小鼠、犬、猪这三种动物的肠道菌群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动物肠道菌群的结构、功能以及促进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益生菌及肠道菌群对低聚甘露糖的降解情况。方法(1)将5名志愿者粪便样品,13株纯菌以及7种微生态制剂接种到VI-MO液体培养基中,37℃厌氧培养24或72h,取样并采用TLC(薄层层析)检测降解情况;(2)选取7种微生态制剂中降解能力较强的乐塞益生菌胶囊(LS)中的益生菌作为筛选源,采用VI-MO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低聚甘露糖的单一降解菌;(3)将B.uniformis L8和L.plantarum LS1A同时接种到VI-MO液体培养基中,37℃厌氧培养72h,取样并采用TLC检测降解情况。结果 (1)不同人体肠道菌群和微生态制剂对低聚甘露糖的利用情况存在较大差异,B.uniformis L8和B.xylanisolvens C5可利用大聚合度低聚甘露糖;(2)从微生态制剂中分离得到的L.plantarum LS1A可利用小聚合度低聚甘露糖;(3)B.uniformis L8利用MO产生的小寡糖能被L.plantarum LS1A利用。结论低聚甘露糖被拟杆菌降解释放出的小聚合度寡糖可以被乳酸菌利用,作为益生元很有可能改善肠道菌群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防治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及成本效益.方法 2008年1月到2010年9月住院治疗的婴幼儿肺炎96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临床特征、微生态制剂(培菲康)预防性应用情况、是否出现继发腹泻及住院治疗费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组594例,对照组372例,两组住院治疗期间继发腹泻的发病率分别为18.69%、39.78%,两组比较,x2 =51.889,P <0.01,RR=0.470;干预组99例发生继发腹泻后继续原有微生态制剂治疗,对照组134例因继发腹泻才开始应用同类微生态制剂治疗,两组腹泻治疗总有效率分别86.87%、74.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299,P=O.021).干预组、对照组每例(次)患儿住院总费用分别为(2775.0±1724.2)元和(3130.7±1899.8)元,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次均节省直接医疗费用支出355.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998,P=0.003);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的效益成本比为13.02.结论 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不仅能降低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病率,缩短住院病程,提高腹泻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明显降低患儿的次均医疗费用,效益成本比高.  相似文献   

13.
回春生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回春生是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它能直接补充肠道内的双歧杆菌数量,抑制肠道病原菌,达到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我科自1997年10月~1998年8月应用回春生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0例均为住院腹...  相似文献   

14.
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肠道菌群定量定性分析法,利用用药前后的自身对照,研究了静脉应用氨苄青霉素加青霉素的先锋铋对30例足月、患非肠道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干扰,结果表明:两组抗生素均造成新生儿肠道菌群紊乱。氨苄青霉素加青霉素使肠杆菌科细菌明显增加,其他细菌无显著变化,优势菌由乳杆菌变为肠杆菌,腹泻率26.7%,菌群失调程度Ⅰ°—Ⅱ°;先锋铋使正常肠菌群成员显著减少,仅酵母菌过盛繁殖,成为优势菌,腹泻率53.3%,菌群失调程度多为Ⅰ°—Ⅱ°。部分Ⅲ°。  相似文献   

15.
益生菌剂与益生协同剂的协同作用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在微生态理论指导下采用已知有益的微生物 ,经培养、发酵、干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生物制剂或活菌制剂称为益生菌剂或动物微生态制剂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生物夺氧、菌群调整、生物拮抗、提高免疫功能和增强酶活性 ,以达到防治动物肠道病原性腹泻和促生长作用。益生菌剂防治动物肠道疾病的效果显著高于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物 ,而促生长作用一般尚未达到抗生素水平。因此为提高益生菌剂的促生长作用 ,人们又积极地进行益生协同剂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从微生态学观点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出发 ,益生协同剂是指对体内自身的益生菌和从体外进入体内的益…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不同季节腹泻病患儿粪便菌群变化和分析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70例不同季节腹泻病患儿粪便,用革兰染色法检查菌群,根据细菌的形态分为杆菌和球菌两大类,根据杆菌或球菌菌群数量的多少分为 、 、 三种等级。按腹泻者的病程对急性腹泻病和迁慢性腹泻病患儿粪便菌群检查统计分析。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急性腹泻病和迁慢性腹泻病患儿。结果:容易发生腹泻病的小儿年龄在4—24月。腹泻患儿粪便菌群总的变化趋势为杆菌不是以 为主,而是以 — 为主,球菌 — 占有一定的比例。急性腹泻病住院治疗时间短,而迁慢性腹泻病住院治疗时间长。结论:腹泻病患儿粪便菌群总的变化趋势为杆菌明显减少,球菌增多或相对增多,提示腹泻患儿的确存在肠道菌群的紊乱。急性腹泻病患儿的肠道菌群紊乱,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易调节,病程短;而迁慢性腹泻病患儿的肠道菌群紊乱,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较难调节,病程长。  相似文献   

17.
微生态制剂的质量控制要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 国内外微生态制剂发展现状1.1 国外微生态制剂研制及发展2 0世纪中叶 ,随着科学发展 ,抗生素问世及广泛应用、无菌动物的出现 ,大大促进了微生态学的发展。在日本、法国、德国等一些国家 ,开始利用人体肠道内正常生理性细菌(主要为双歧杆菌、乳酸菌 ) ,在体外培养发酵后制成活菌制剂 ,然后再回到体内 ,可以调整肠内微生态平衡 ,防治菌群失调引起腹泻等疾病。以后又利用一些外来的、对人无毒无害的芽胞菌 (例枯草杆菌、丁酸梭菌等 )制成活菌制剂 ,或利用寡糖类物质作成制剂 ,人服用后 ,它们在肠道内能促进正常菌群的生长繁殖 ,间接调整恢…  相似文献   

18.
微生态调节剂对鲤生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微生态调节剂(JY10、JY31复合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养鲤后,进行肠道菌群定位,定量及定性分析,并以投喂常规饵料的鲤作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微生态调节剂饲养后鲤肠道中JY10、JY31制品菌群量明显增加,大肠菌群量明显减少,定植效果良好;同时其生长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该微生态调节剂对鲤肠道菌群的调整查和促进新陈代谢及生长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林麝肠道分离的3株乳酸菌研制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复合微生态制剂进行了不同配比的选择、昆明小鼠安全性试验、活菌数的监测和林麝的应用。结果显示:作为最优配比的复合微生态制剂C(S2∶S3∶MRS2-2=1∶1∶2),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其未引起小白鼠机体的不良反应;在14 d时,储存温度为-20℃下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活菌数降至1.43E+08 CFU/m L;用复合微生态制剂C治疗林麝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的昆明小鼠,结果显示微生态制剂组肠道乳酸菌显著大于空白组和感染组(P0.05),复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腹泻林麝,治愈率为50%。本试验首次研制了一种林麝复合微生态制剂,对于提高林麝人工养殖的存活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丽珠肠乐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珠肠乐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作用山东聊城地委机关门诊部聊城252000林庆润,刘月香丽珠肠乐(回春生胶囊)系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是以菌制菌的微生态调节剂。有调整肠道菌群紊乱,改善微生态环境,构筑肠粘膜生物学屏障,增强体内屏障功能;补充有益菌群,拮抗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