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在现有TAM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农户技术选择意愿模型,将规范信念、感知风险等要素纳入模型的概念框架,利用SEM的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研究方法,基于湖北地区农户调研,对所提出的模型与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农户特征对转基因水稻的易用性与有用性的感知有显著差异;农户对转基因水稻的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关于转基因水稻的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信念对感知有用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关于转基因水稻的感知有用性对其种植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不同类型的风险感知对农户转基因水稻种植意愿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最后,提出了转基因水稻推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浙江省网络食品消费者进行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探讨消费者风险感知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因子分析、路径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食品购买卷入程度和食品安全知识间接正向影响风险感知能力,信任程度直接正向影响风险感知能力;结论:对监管的建议是加强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强化食品企业的责任意识、引导媒体正确报道,对网络消费者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宣传食品安全知识,以此提升消费者的信任程度,提升消费者风险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现状,为我国转基因食品监管及科普宣传提供数据支撑及政策建议。方法:采用配额抽样法,对我国23个省市的318个县/区的9 800名消费者随机进行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水平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利用SPSS 19.0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9 719份有效问卷中,了解转基因食品的有3 075人(31.7%)、认为对转基因食品一般了解的有3 168人(32.6%)、认为不了解转基因食品的有3 476人(35.7%);认为食用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有3 954人(40.7%)、不清楚是否安全的有3 488人(35.9%)、认为食用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有2 277人(23.5%)。当问及消费者是否会购买转基因食品时,18.6%表示会购买、34.9%表示不会购买转基因食品、而有46.4%的消费者表示不确定。通过卡方检验得出,户籍和文化程度都是影响转基因食品认知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我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水平总体偏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转基因食品的科普宣传力度,特别是在农村的转基因食品科普宣传;同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管体制,保障公众食品安全,促进转基因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市草莓农药残留超标风险事件为案例,采用问卷调研和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风险事件中消费者的风险认知和消费意愿。研究表明:消费者对草莓乙草胺残留超标报道的认知程度高,消费意愿显著降低;消费者对后续农药残留超标被否定的报道认知程度低,消费意愿恢复缓慢。消费者的个体特征、消费偏好、风险信息认知程度对事件初期消费意愿的降低和事件后期消费意愿的恢复都有显著影响。针对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的发布、交流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华中、华东、东北和西部等4个地区8个城市的1 065名消费者为调研对象,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态度、风险认知及风险交流意愿等4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计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消费习惯地区差异不显著,态度和认知在某些地区存在差异性,影响主动交流意愿的因素为消费者个人收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关注度以及对“热点问题的专业性解读”、“风险防控科普知识”、“风险对健康的影响”、“风险发生的机理知识”、“风险监测与评估的相关情况”、“国家风险管理的政策法规”、“国内外有关的食品安全标准”的认知,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针对地区差异的风险交流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转基因技术风险交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发展转基因产业的战略选择与公众对转基因安全疑虑的矛盾十分突出。通过转基因舆情分析,指出我国转基因风险交流存在的不足主要为风险交流工作缺乏顶层设计,信息公开程度较低,风险交流方式和内容单调,公益机构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转基因风险交流的政策建议:(1)明确转基因风险交流的目标;(2)建立转基因风险交流协调框架;(3)建立转基因信息公开平台和信息监测平台;(4)完善管理部门和公益机构的风险交流职能;(5)改革科技项目政策。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引起世界范围的讨论."不确定性"、"风险"、"利益"这些新术语,在食品工业界和消费者中广泛传播,但是人们对于充满需求创新潜力的食品产业的了解却很有限.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及价值观等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是否能够接受接受转基因食品,这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事实上,由于许多转基因食品作为日常消费的食品(例如转基因牛奶、番茄),增加了对转基因食品接受程度的复杂性.首先,对新食品的评价是基于各种来源的信息,包括来自于公众的和个人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等,通常这些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和可靠性都是不确定的.假定是可用的信息,另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态度的表现和构成,这些态度的表现和构成最终会决定产品的价值和消费者的偏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消费情况,在河南地区消费者调研的基础上,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油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3.41%的被调查者听说过转基因食品,其中认为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影响长期短期均有害的占36.22%、自己不会购买转基因食品的占64.4%。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油在脂肪酸、维生素E和甾醇的种类上一致,其中非转基因大豆油中α-亚麻酸的含量显著高于转基因大豆油,其余各组分含量在两者中差异不显著;两者脂肪酸总量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比超过80%,β-谷甾醇在甾醇中的含量最高。综上,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度、关注度较高,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油在主要营养成分上差异不明显。本研究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和政府制定监管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食品问题既是专业人员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又是普通老百姓关心的热点。近年来,围绕转基因食品,众说纷纭,始终未形成一致意见。而市场上不断传出转基因食品的种植和商业应用,让人们无所是从。为了解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认可度及相关问题,特进行调查并分析。调查发现:在社会大众、高校师生、网络群体中,大多数人对转基因食品具有一定的认知,在食用上并不排斥,只是希望政府加强审批监管、媒体和科研工作者客观科学地宣传报道转基因食品知识,保护民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0.
雒丽  赵雪雁  王亚茹  张钦  薛冰 《生态学报》2017,37(10):3274-3285
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是其适应行动选择的基础,弄清楚影响农户气候变化感知的关键因素,辨明农户气候变化感知的形成机制,对制定有效的适应策略至关重要。以甘南高原为研究区,基于539份入户调查数据,构建了路径模型,分析了影响农牧户气候变化感知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结果发现:(1)客观适应能力对农牧户的气候变化风险感知及适应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气候变化信息对农牧户的气候变化风险感知及适应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它还通过客观适应能力间接影响农牧户的气候变化感知;(3)社会话语信任度对农牧户的气候变化风险感知及适应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适应激励对农牧户的气候变化适应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风险感知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社会话语信任度及适应激励均通过气候变化信息及客观适应能力而间接影响农牧户的气候变化感知。最后,基于影响甘南高原农牧户气候变化感知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提高农牧户的气候变化认知水平及气候变化适应行为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奔  严冬  温亚利 《生态学报》2023,43(10):4202-4211
国家公园内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严重,建立野生动物肇事保险机制是减缓冲突的重要举措。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边社区为例,分析建立国家公园以及农户风险偏好对野生动物肇事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并探讨冲突程度和制度信任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国家公园显著增加了农户野生动物肇事保险购买意愿,而农户风险偏好对保险购买意愿会产生负向显著影响。冲突程度和制度信任是重要的中介变量,冲突程度和制度信任均对农户保险购买意愿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建立国家公园显著增加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严重程度,进而对保险购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此外,建立国家公园显著降低了农户制度信任,进而对保险购买意愿产生负向影响。农户风险偏好对野生动物肇事损失程度产生正向显著影响,进而对保险购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农户风险偏好对制度信任影响并不显著。基于此,研究提出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拓宽野生动物肇事保险资金来源,开展社区共管、地役权补偿等措施提升社区信任以及建立基于农户自主防护行为的野生动物肇事保险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卢宝荣  夏辉 《生命科学》2011,(2):186-194
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生产和大规模环境释放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引起了全球对其生物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其中转基因通过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逃逸到非转基因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进而导致的潜在环境和生态风险就是备受争议的生物安全问题之一。转基因植物的环境生物安全涉及两方面关键问题:如何科学评价转基因植物商品化种植以后带来的环境和生态影响;如何利用环境生物安全的研究成果来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监测和管理措施。对转基因逃逸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的科学评价应包括三个重要环节:(1)检测转基因的逃逸的频率;(2)检测转基因逃逸后的表达和遗传规律;(3)确定逃逸后的转基因对野生近缘种群体适合度的影响及其进化潜力,本文将围绕对转基因逃逸及其潜在环境风险的科学评价,以转基因水稻为案例来对转基因逃逸带来生态影响的研究好评价的进展进行简要介绍,并对目前依据风险评价研究成果制定的各种管理策略进行了讨论。只有提高对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研究和评价的水平,并制定有效的风险监测和管理措施,才能为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转基因产品的商品化应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从膳食安全视角分析了当前农民几种食物消费不足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利用351份来自四川盆地农民的膳食回顾调查问卷和似不相关回归(SUR)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食物可获得性方面,经济可获得性对当前农民消费不足的多种食物具有显著影响,而购买可获得性和家庭自产只对部分食物消费具有显著影响;在家庭特征因素方面,成员健康对多种食物消费均有显著负向影响,户主文化程度只对部分食物消费有显著正向影响;购买决策者偏好及对膳食安全的认知对多种食物消费均有正向影响;替代性食物在7天内并不是相互替代而是互补的关系,但显著性水平略低。  相似文献   

14.
在转基因生物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十分重视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及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风险交流。通过建设转基因生物相关平台,可以加强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转基因生物检测、风险交流及信息的整理和共享,拓宽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服务和信息交流渠道。平台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即: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数据库、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方法数据库、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法规数据库、转基因生物检测服务子平台、公众风险交流子平台。平台的访问界面友好、美观、实用,能方便快捷地为用户提供信息查询和浏览等服务。平台可于此地址浏览:http://www.shgmo.org/。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各国间经济贸易的往来日益频繁以及新型食品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有关食品安全的事件层出不穷,转基因食品作为新型的食品,其安全问题自然也越来越受到当前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文章概述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以及当前转基因食品对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所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并对有关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讨论。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40  
综述了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转基因作物中的外源基因在土壤中的活性,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区系有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动物区系的影响,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导入的外源基因特性和土壤类型相关,转基因产物进入土壤后引起的土壤生物变化的程度依赖于许多因素,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评价不同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急需发展和完善以分子生物学为主的风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培养肉因其来源可追溯、安全性可控程度高、绿色可持续等优势越来越受重视,研究消费者对培养肉接受度和支付意愿非常重要。理解培养肉相关信息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本研究选择在校大学生群体进行研究。基于感知价值理论构建研究接受度影响因素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对培养肉的感知收益和对食品技术的接受度正向影响培养肉接受度,对培养肉的感知成本负向影响培养肉接受度。采用单边界二分法,构建二元probit模型计算得到样本群体对培养牛肉汉堡支付意愿为29.64元,低于给出的植物牛肉汉堡参考价格35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转基因技术不断推广和应用,其安全性也由此备受关注。转基因舆情的发展态势体现了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接受和认知水平,因此,营造良好的舆情环境是转基因技术健康、有效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解析国际典型转基因舆情事例、分析国际转基因舆情发展情况,指出公众对于转基因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国际转基因舆情呈良性发展趋势。同时,目前我国转基因舆情呈现辐射层面广、以网络阵地为主、双方主打安全旗帜、强调技术不确定性等主要特点。为保障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稳步推进转基因作物产业化,通过借鉴国外舆情应对经验,对营造我国转基因舆情良性环境提出几点对策:(1)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平台;(2)加强多元化科普宣传方式;(3)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4)建立转基因舆情监测平台。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作物的全球大规模种植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甚至争议。经过遗传改良并具有自然选择优势的转基因作物进入商品化种植,可能将带来环境生物安全的顾虑。在这些生物安全的顾虑中,转基因通过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向栽培作物的野生近缘种逃逸及其导致的潜在环境风险,就是世人最为关注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之一。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转基因作物进行商品化生产之前都必须对转基因逃逸及其带来的潜在环境风险进行严格评价。按照风险评价的框架,转基因向野生近缘种逃逸及其带来潜在环境风险的评价包括3个连续的步骤:1)检测转基因漂移到作物野生近缘种的频率;2)分析转基因在野生近缘种中的表达;3)确定转基因对野生近缘种群体适合度和进化潜力的影响。大量基因漂移的研究结果已表明,转基因通过基因漂移向栽培作物邻近的野生近缘种群体逃逸难以避免,而转基因也会在作物的野生近缘种群体中正常表达。因此分析和评价转基因为野生近缘种带来的适合度效应,对于转基因逃逸及其环境风险的评价至关重要。对适合度的概念及其进化意义进行介绍,并对如何利用转基因的适合度效应分析转基因逃逸的环境风险,以及对此类环境风险进行研究和评价的具体方法予以介绍。上述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将有助于人们对转基因作物环境生物安全及其评价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转基因技术不断推广和应用,其安全性也由此备受关注。转基因舆情的发展态势体现了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接受和认知水平,因此,营造良好的舆情环境是转基因技术健康、有效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解析国际典型转基因舆情事例、分析国际转基因舆情发展情况,指出公众对于转基因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国际转基因舆情呈良性发展趋势。同时,目前我国转基因舆情呈现辐射层面广、以网络阵地为主、双方主打安全旗帜、强调技术不确定性等主要特点。为保障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稳步推进转基因作物产业化,通过借鉴国外舆情应对经验,对营造我国转基因舆情良性环境提出几点对策:(1)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平台;(2)加强多元化科普宣传方式;(3)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4)建立转基因舆情监测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