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维生素B12联合叶酸对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调控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同期从本院随机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干预4周;健康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晨起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cy水平以及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血清NO、ET-1、sICAM-1水平,观察3组间血清Hcy水平差异,各组干预前后血清Hcy水平差异,以及干预组和对照组经干预后血清NO、ET-1、sICAM-1水平的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结果: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无差异。联合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降低[(15.105±2.998 vs 21.370±2.891)μmol/L],且低于对照组[(15.105±2.998 vs 20.037±3.367)μmol/L](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NO水平均较干预前增高(P<0.05),且干预组患者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9.555±5.277 vs 62.248±5.283)μmol/L]( P<0.05);两组患者血清ET-1[(59.680±6.109 vs 69.047±4.917)pg/mL]和sICAM-1[(202.375±5.951 vs 230.838±8.208)μg/L]水平均明显下降,且干预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者,而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干预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调整血管内皮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西那卡塞联合碳酸司维拉姆对血液透析并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钙磷代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轴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血液透析并发SHPT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接受碳酸司维拉姆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西那卡塞联合碳酸司维拉姆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疗效以及钙磷代谢指标、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甲状旁腺体积、FGF23、Klotho水平变化,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钙升高,血磷、钙磷乘积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钙较对照组高,血磷、钙磷乘积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PTH水平下降,甲状旁腺体积缩小,且观察组的变化程度较对照组大(P<0.05)。两组治疗后Klotho水平升高,FGF23水平下降,且观察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那卡塞联合碳酸司维拉姆治疗血液透析并发SHPT患者疗效显著,可调节钙磷代谢,降低血清iPTH水平,缩小甲状旁腺体积,调节Klotho、FGF23水平,降低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郭静  池艳春  陈曦  李洪波  张堃 《生物磁学》2014,(8):1522-1524
目的:研究低钙透析液联合醋酸钙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磷、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试验期间所有患者均低磷饮食,两组透析液钙浓度均为1.25mmol/L,试验组同时给予醋酸钙治疗,对照组不应用醋酸钙治疗,三个月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钙、血磷及血iPTH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各组血磷、血钙、血磷和血iPTH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钙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iPTH水平略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磷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组血iPTH水平略下降(P〉0.05),血钙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血磷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血磷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血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但在正常范围内,两组血iPTH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钙透析液联合醋酸钙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磷水平,且不会导致高钙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白石  吕红红  杨峰  蒙军平  刘丽丽 《生物磁学》2012,(28):5484-5486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以12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例,比较3种透析方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各40例)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素的影响。结果:3组透析方法中,HFHD、HDF组治疗前后血钙、磷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钙升高,血磷、甲状旁腺素得到较好的清除(P〈0.05)。结论:HFHD、HDF透析使低钙血症改善,血清磷、PTH下降显著。这说明HF,HD、HDF透析对改善钙磷代谢紊乱有积极作用,能有效预防甲旁亢。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联合肾衰宁颗粒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炎症反应以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HFH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肾衰宁颗粒。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包括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钙磷代谢相关指标血清钙、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PTH);炎症反应指标,包括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营养状况指标,包括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UN、Scr、GFR、血清磷、PTH、PCT、CRP、IL-6较治疗前降低,血清钙、ALB、Hb、TP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患者BUN、Scr、GFR、血清磷、PTH、PCT、CRP、IL-6低于对照组,血清钙、ALB、Hb、TP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HD联合肾衰宁颗粒治疗尿毒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钙磷代谢和肾功能,改善机体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血磷水平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肾内科28例高血磷(SP>1.6mmol/L)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病例组,30例血磷正常(SP≤1.6mmol/L)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原发病组成,年龄,性别,透析龄,皮肤瘙痒发生率,腰背痛发生率,血钙,血碳酸氢根,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碱性磷酸酶,肾功能,血浆白蛋白水平及左心室肥厚发生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原发病组成,年龄(43.2±9.8岁vs 40.5±12.2岁),男女性别比例(16/12 vs.17/13),透析龄(32.56±6.71月vs.35.43±5.82月)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在血红蛋白(83.22±6.71g/L vs 103.36±5.84g/L),红细胞压积(24.83±1.92%vs.30.76±1.52%),血钙(1.71±0.16mmol/L vs.2.23±0.21 mmol/L),血碳酸氢根(14.2±3.1mmol/L vs 20.6±4.9 mmol/L),血碱性磷酸酶(124.26±16.33U/L vs.61.47±14.91 U/L),皮肤瘙痒发生率(22/28 vs.7/30),腰背痛发生率(19/28 vs.6/30),左心室肥厚发生率(20/28 vs 12/30),有显著性差异(P<0.05),肌酐(956±142mmol/L vs.923±156 mmol/L),尿素氮(23.1±6.3mmol/L vs.24.8±8.9mmol/L),血浆白蛋白(30.5±3.8g/L vs.31.2±2.9g/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伴有高磷血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血磷正常的患者相比,血碱性磷酸酶,皮肤瘙痒发生率,腰背痛发生率及左心室肥厚发生率较高,而血钙,血碳酸氢根,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较低,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血磷水平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肾内科28例高血磷(SP〉1.6mmol/L)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病例组,30例血磷正常(SPN1.6mmol/L)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原发病组成,年龄,性别,透析龄,皮肤瘙痒发生率,腰背痛发生率,血钙,血碳酸氢根,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碱性磷酸酶,肾功能,血浆白蛋白水平及左心室肥厚发生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原发病组成,年龄(43.2±9.8岁VS40.5±12.2岁),男女性别比例(16/12vs.17/13),透析龄(32.56±6.71月vs.35.43±5.82月)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o.05),有可比性,在血红蛋白(83.22±6.71g/Lvs103.36±5.84g/L),红细胞压积(24.83±1.92%vs.30.76±1.52%),血钙(1.71±0.16mmol/Lvs.2.23±0.21mmol/L),血碳酸氢根(14.2±3.1mmol/Lvs20.6±4.9mmol/L),血碱性磷酸酶(124.26±16.33U/Lvs.61.47±14.91U/L),皮肤瘙痒发生率(22/28vs.7/30),腰背痛发生率(19/28vs.6/30),左心室肥厚发生率(20/28vs12/30),有显著性差异(P〈0.05),肌酐(956±142mmol/LVS.923±156mmol/L),尿素氮(23.1±6.3mmol/LVS.24.8±8.9retool/L),血浆白蛋白(30.5±3.8g/Lvs.31.2±2.9g/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伴有高磷血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血磷正常的患者相比,血碱性磷酸酶,皮肤瘙痒发生率,腰背痛发生率及左心室肥厚发生率较高,而血钙,血碳酸氢根,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较低,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早产儿出生后不同时间点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水平,探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血清Ghrelin水平的影响及其与体格发育的关系。方法:选取32~35 w早产儿共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母乳喂养,根据情况适当补充葡萄糖液及电解质液;观察组在给予母乳喂养的同时,加以肠外营养干预。采集患儿脐血、第72小时和第7天时股静脉血,测量患儿身高、体重及头围,利用ELISA法测定血清Ghrelin浓度。观察两组患儿血清Ghrelin浓度变化和体格发育情况。结果:肠外营养干预前,两组患儿血清Ghrelin浓度和身高、体重、头围均无差异(P>0.05)。肠外营养干预后,72 h[(0.805±0.146) vs(0.673±0.156)ng/mL]和7 d[(1.008±0.146)vs(0.847±0.156)ng/mL]均有观察组患儿血清Ghrelin浓度较对照组增高(P<0.05),且在第7天,观察组患儿体重[(2.580±0.278)vs(2.439±0.305)kg]、身高[(45.084±2.896)vs(43.990±2.332)cm]和头围[(30.747±1.065)vs(30.415±0.917)cm]均较对照组高。结论:肠外营养可调节早产儿血清Ghrelin浓度,有效提高患儿体格发育,最终实现追赶性生长,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晚期胃癌腹腔灌注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21年1月在北京市中关村医院肿瘤内科行腹腔灌注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BMI及SGA评分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68例患者均行腹腔灌注化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全称使用全静脉营养(卡文)支持,观察组患者在给予静脉营养支持的同时,在腹腔灌注化疗间隔期给予口服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液(安素),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变化,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排气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腹腔灌注化疗治疗前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均无差异(P>0.05),腹腔灌注化疗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用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全静脉营养支持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4 vs 8/34,P=0.040),肛门排气时间[(2.062±0.380)vs(2.820±0.312)]d和住院时间[(14.41±1.234 )vs(18.29±1.338)]d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可有效减缓晚期胃癌患者腹腔灌注化疗对营养状况的影响,使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肠道恢复时间更快,住院时间更短,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营养支持小组对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营养状况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18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业的营养支持小组为患者提供专业化营养支持;分析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两组干预前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显著(P<0.05)。SGA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营养状况良好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专业的营养支持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营养不良情况,促进患者营养全面提升,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自身对照研究将38例维持性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转换为高通量血液透析(HPD),HPD组使用日本旭化成APS-15u高通量透析器6个月,分别采用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估(MQSGA)及各项客观营养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经转换为高通量血液透析后主观全面营养评估较使用低通量血液透析有显著性差异;营养相关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较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胆固醇较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有效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并评价醋酸钙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3 年 8 月至2015 年2 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5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醋酸钙治 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醋酸钙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段甲状旁腺素、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的变化。结果:与对 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全段甲状旁腺素、血钙、血磷、钙磷乘积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全段甲 状旁腺素、血钙、血磷、钙磷乘积达标率分别为68.00%、84.00%、64.00%、80.00%,与对照组比较,血磷达标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全段甲状旁腺素、血钙及钙磷乘积达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钙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患者甲状旁腺素、钙磷代谢的改善效果较单用醋酸钙更佳。  相似文献   

13.
付健  宋云林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9):1046-1049, 1055
目的探讨早期益生菌干预联合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8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给予早期益生菌干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益生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干预。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胃肠道不良反应、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认知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白蛋白(g/L)、前白蛋白(g/L)、血红蛋白(g/L)水平升高(34.63±4.79 vs 32.05±3.64,215.56±30.13 vs 201.57±29.47,121.51±13.08 vs 114.90±12.36),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37.5%vs 15.0%),D-乳酸(mmol/L)、降钙素原(μg/L)水平降低(1.31±0.38 vs 2.15±0.43,4.20±1.03 vs 6.45±1.16),MMSE评分和MoCA评分升高(24.65±2.08 vs 22.16±1.95,26.61±2.17 vs 24.35±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益生菌干预联合肠内营养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胃肠功能和认知功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冯菁  张兴凯  付金喜  侯晓平  徐蕾 《生物磁学》2011,(22):4314-4316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慢性肾功能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0年6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2例并随机分为2组:高通量透析(HPD)(n=26)和血液透析滤过(HDF)组(n=26)。两组患者均每周透析2次,每次4h,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毒症患者血肌酐、β2-微球蛋白(β2-MG)、血磷、PTH的清除作用及对血脂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KT/V及透析前后血BUN、Cr的下降率无显著性差异。HDF组透析1年后β2-MG较透析前增高(5.17±15.09)%,HPD组透析1年后132.MG较透析前下降(12.32±3.27)%,P〈0.01。HDF组透析1年后甲状旁腺激素较透析前增高(6.59±14.13)%,HPD组透析1年后甲状旁腺激素较透析前下降(19.07±5.27)%,P〈0.01。HPD、HDF两组血磷下降率分别为(56.44±14.83)%、(43.94±17.96)%,P〈0.05,HDF组患者透析1年后其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相比于透析前血清TG水平上升了(22.42±9.52)%,HPD组1年后TG较透析前下降(23.81±9.93)%,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β2-MG、甲状旁腺激素、对血磷的清除效果也优于血液透析滤过,对血脂代谢也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机体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清学指标。采用微型营养评定法(MNA)评价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评价血清PTH与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营养不良发生率(31.63%)明显高于对照组(13.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营养不良患者血清PTH,HDL-C,LDL-C,CRP,BUN及SCr水平均高于潜在营养不良和营养正常者,而血清TP,ALB,TC,TG及Hb均低于潜在营养不良和营养正常者(P0.05)。潜在营养不良患者血清PTH,HDL-C,LDL-C,CRP,BUN及SCr水平均高于营养正常者,而血清TP,ALB,TC,TG及Hb均低于营养正常者(P0.05)。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PTH与MNA,TP,TC,TG,CRP以及Hb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BUN,SCr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ALB,HDL-C,LDL-C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RF患者并发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血清PTH水平与机体营养状况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张晓玲  白久旭  韩敬明  王东辉  崔汉民  曹宁 《生物磁学》2013,(30):5896-5899,5928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tic nephropgthy,DN)与非糖尿病肾病(non-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的差异;分析其血钙、血磷、iPTH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的148例MHD患者,分为糖尿病组(58例)和非糖尿病组(90例),比较两组间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血钙、血磷、iPTH、HbA1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iPTH、血磷水平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两组血钙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在非DN组中,iPTH与血钙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20,P=0.036),iPTH与血磷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26,P=0.005)。在DN组中,iPTH与血钙、血磷无显著相关性,而iPTH与HbA1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32,P=0.007)。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iPTH水平和血磷水平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HbA1c可能抑制iPTH的分泌。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DN)血液透析患者心脏功能及结构的影响,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DN血液透析患者(n=172),上述DN血液透析患者中普通透析治疗者60例(普通透析组)、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者112例(高通量透析组)。普通透析组采用低通量透析治疗,高通量透析组采用高通量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功能及结构以及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高通量透析组治疗6个月后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低于治疗前和普通透析组(P<0.05),高通量透析组治疗6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高于治疗前和普通透析组(P<0.05)。高通量透析组的生存率高于普通透析组(P<0.05)。存活组年龄、上机前舒张压、上机前收缩压、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均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透析频率、白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死亡组(P<0.05),两组性别、血钙比较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机前舒张压高、上机前收缩压高、血磷高、iPTH高、透析频率少、白蛋白低、血红蛋白低均是DN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减轻DN患者血液透析所引起的心脏功能及结构损伤,改善患者预后。影响DN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其中上机前舒张压、上机前收缩压、血磷、iPTH越高,白蛋白、血红蛋白越低,透析频率越少,患者的死亡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复方α-酮酸联合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及对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94例CR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进行治疗,联合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使用复方α-酮酸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 C)、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钙磷代谢(血钙、血磷)变化,并分析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6个月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ys C、Scr、BUN及血磷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α-酮酸联合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CRF的疗效显著,且能够改善肾功能与钙磷代谢,对患者疾病转归有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奥瑞姆自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营养认知、生活方式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奥瑞姆自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间为3个月,于干预前及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营养认知、生活方式、营养状况以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营养认知情况生活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60.59±19.46)/(54.83±17.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良好率优于对照组(72.73%/38.18%)(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CQQC量表各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瑞姆自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认知,促进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与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2019年5月选择在本院肾内科就诊的终末期肾病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都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持续3个月,记录残余肾功能与钙磷代谢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两组治疗后的24 h尿量、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钙值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血磷值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有利于残余肾功能的恢复,调节钙磷代谢平衡,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