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随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提出,马铃薯将有望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文中从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对人体的健康功效、消费现状及其主食产品类型等方面论证马铃薯及其主食产品开发的营养可行性。分析认为,马铃薯具备主粮食物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可将其发展为主食产品,优化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马铃薯的营养价值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综述马铃薯抗营养因子的营养价值及对新育种体系的需求。通过利用现存的种质资源,结合二倍育种和基因编辑等新技术手段可以进一步改善未来的品种并提供其他选择,以帮助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初步构建马铃薯供能比评价指标,比较以马铃薯供能比评价不同马铃薯原料添加程度的适用性,分析发现,马铃薯供能比与马铃薯质量占比之间差异最大可超过35%,二者间回归系数为0.958 4~0.999 9。以马铃薯供能比作为评价指标可较好地反映不同马铃薯原料对马铃薯主食产品的能量贡献程度,而不受其原料形态的影响。建议在马铃薯主食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市场监管等马铃薯主食产业各环节中,引入马铃薯供能比评价指标,用以对马铃薯主食产品中马铃薯原料添加程度的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全谷物食品、日本米粉食品为例,分别梳理其发展现状、主要做法和推广经验,并结合我国马铃薯主食产品产业现况及消费推广要求,提出若干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主食是日常膳食中占主要地位的食物,它不仅承载着千万年来人类的生存基础,还传承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在我国,大米、小麦和玉米及其制品一直以来都承担着传统膳食中主食的角色,提供每天所需要的能量和主要营养素。随着我国马铃薯主食化的推进,马铃薯逐渐进入公众的主食视野。马铃薯所具有的独特营养价值,有望成为继大米、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后的一个新的主粮,这不仅将丰富我国的传统主食文化,保障粮食安全,并且还将提升传统主食的营养价值,优化国民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2个马铃薯高代品系为实验材料,研究马铃薯病毒Y(PVY)和S(PVS)复合侵染对马铃薯叶片SPAD值、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气孔导度、暗呼吸速率、蒸腾速率、光补偿点、胞间CO_2浓度和饱和光强等光合参数,以及马铃薯块茎产量、干物含量、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粗蛋白含量等产量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田间受到PVY和PVS病毒复合侵染后,马铃薯品系2010-11植株的叶片PVS病毒含量显著低于品系34-2植株,2010-11植株的叶片PVY病毒含量同样低于品系34-2植株,但差异不显著。(2)与对照相比,感病后马铃薯品系34-2和2010-11的平均单株产量分别显著降低48.54%和19.98%,淀粉含量分别降低8.06%和3.38%,但不显著;粗蛋白含量分别显著升高14.05%和29.17%;还原糖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1.11%和14.29%;34-2干物量含量显著降低6.9%,2010-11干物质含量略降低0.66%。(3)两品系感病植株的光合参数SPAD值分别显著降低13.37%、20.10%;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降低32.48%和4.54%;其它光合参数变化没有规律性。研究发现,PVY和PVS病毒混合侵染使马铃薯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病毒侵染使块茎中还原糖和淀粉的积累显著受到抑制,但能够促进块茎中粗蛋白的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选取某高中和职高青少年群体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整体随机分为马铃薯馒头(马铃薯全粉占比30%)组、小麦馒头(小麦面粉占比100%)组和普通膳食组3组,开展为期8w的干预研究。随机抽取小麦馒头组、马铃薯馒头组及普通膳食组女性研究对象各5名,分析马铃薯馒头摄入对人体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小麦馒头组、马铃薯馒头组和普通膳食组肠道菌群OTU数量变化幅度分别为-12.9%、+3.3%、-5.1%。在门水平上的4种主要菌群(拟杆菌门、硬壁菌门、蛋白菌门、放线菌门)和属水平上的8种共有主要菌群(普氏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柔嫩梭菌属、罗氏菌属、双歧杆菌属、萨特氏菌属和瘤胃球菌属)丰度均呈现马铃薯馒头组变化幅度最小;Alpha多样性指数和Beta多样性指数同样呈现干预前后变化幅度马铃薯馒头组要小于小麦馒头组和普通膳食组。基于以上分析认为,长期连续摄入30%的马铃薯馒头,并不会引起人体肠道菌群结构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现况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典型抽样,抽取北京核心城区和郊县城区数所代表性中学学生,开展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6所中学1 192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其中初中生789人、高中生392人,男生600人(50.80%)、女生581人(49.20%),平均年龄13.72±1.58岁(最小11岁、最大19岁);中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59.37,初中生59.78,高中生58.53;女生61.08,男生57.71;学生对不同类别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显著(P<0.05);女性学生、与父母同住、父母学历高与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北京市中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处于不及格水平,对不同知识类别的知晓度差异显著,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学习和掌握营养知识缺乏系统连贯性。学校课程设置、年级、性别、父母学历、居住状况等影响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状况。学校应考虑家庭和社会参与,衔接初高中阶段课程教学,加强系统、综合和连贯性的学生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10.
植物的矿质营养与人类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延缓人体衰老、防止某些疾病缠身是医学科学工作者精心探索的课题,也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事业。作为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也有着不可推托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对世界和中国的马铃薯生产和消费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发展中国特色马铃薯主粮化应在加强宣传和引导消费、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多样化、加速马铃薯主食专用品种的选育的同时,降低成本,让马铃薯产品价格与其他主粮一样能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最大限度保障生产者的利益,使参与主粮化的各个利益主体受益。  相似文献   

12.
常规适量运动与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石,是健康生活方式与防病治病的核心内容。本文从运动和营养的健康效应机制、线粒体营养素作用与机制等简要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北京市实地调研问卷,考察了消费者对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了解程度、对马铃薯主食产品的认知水平及其购买行为,结果显示:消费者对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知晓率较高,但对马铃薯主食的营养及其健康功效认知参齐不齐,甚至存有误解。在购买行为上,七成以上的被调研者有购买过马铃薯主食,消费者比较强调马铃薯主食的营养、安全性和口感,对其价格也较为敏感。在获取信息渠道方面,对马铃薯主食的了解渠道不多,消费者主要依靠马铃薯主食推广活动宣传单获得相关信息,其次是电视和朋友介绍。因而,大力推动马铃薯主食产业化,须在扩大马铃薯主食生产规模,提高其市场覆盖率的同时,加强对消费者食物营养知识宣教,补齐消费者食物营养知识结构的短板,变随机被动消费为日常主动消费,从而推动马铃薯主食产业化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硒营养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硒营养与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等密切相关,通过对硒营养状态的评价,对大多数人而言,适当地增加硒的摄入量,对维持身体健康、预防某些疾病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营养健康一直是各国关注的核心议题。2023年,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出台了多个促进国民营养健康、保障食品安全和完善食品系统的政策规划;聚焦科学合理膳食改善营养健康,利用食品营养干预辅助疾病治疗,以及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来延缓衰老等重点领域,并建立新的技术创新中心和研究所,启动新的研究项目推动该领域的科技发展。本文从科技布局与政策监管、重点领域进展与趋势、产品研发与产业发展等角度,对该领域在2023年的进展进行系统梳理,并对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主要采食竹子,因此主食竹对大熊猫生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秦岭的佛坪地区的大熊猫主要取食巴山木竹以及秦岭箭竹。本文研究了海拔对这两种竹林的结构与营养含量的影响以及海拔与大熊猫季节性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1)海拔对竹林基径、株高有显著影响(p0.05);整齐度、均匀度、基径和株高分布的偏度值和峰度值均随海拔变化而变化。(2)海拔对主食竹营养含量的显著影响随季节而变化(春季粗蛋白和总糖p=0.02;夏季粗纤维p=0.01;秋季粗蛋白p=0.04、粗纤维p=0.04和总糖p0.01)。每个竹种在叶、枝、杆三个部位间的营养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海拔对竹林结构及营养的显著影响决定了大熊猫对主食竹的取食策略,夏季在高海拔活动,其余季节在低海拔活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理解海拔、主食竹结构、营养以及大熊猫迁移活动之间的关系有重要作用,为圈养大熊猫的饲料配比提供理论依据,也为野外大熊猫的保护和规范保护区内部的人类活动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酵母浸出物的营养特性,介绍了酵母浸出物产品特点.酵母浸出物中蛋白质含量高、分子量分布合理、氨基酸含量高、种类齐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含量丰富,是微生物培养与发酵的优质氦源.酵母浸出物产品具有安全性好,适用面广;稳定性高,重复性好;营养全面,量化控制;澄清度高,利于提取;颜色浅,营养损失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国民营养状况是健康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卫生保健和人口健康的重要指标。本文全面梳理了2022年营养健康领域在科技布局、研究热点和产业方面的发展态势,分析发现,科技布局层面持续支持精准、个性化营养,重视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推动未来食品系统向可持续化发展;科学研究聚焦通过营养干预进行疾病的预防和辅助治疗、营养健康与微生物组的关系,以及营养助力健康老龄化等;产业方面,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替代蛋白、营养保健品等市场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基于科技布局及研发趋势,本文进一步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生命科学》2008,20(2):201-201
视网膜黄斑病是导致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全世界大约有三千万人罹患此病。目前对该病的机制并不清楚。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吸烟可能是该病的主要危险因子之一。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刘中博等在刘健康教授的指导下,与瑞士DSM营养产品公司(DSM Nutrition Products)的科学家合作,对橄榄油提取物——羟基酪醇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