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对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状况、肾功能损害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期间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共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方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医学营养治疗的方法,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的方法,比较2种方法对DN患者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肾功能损害及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营养状况指标,治疗后观察组SGA评分结果显示营养正常,对照组SG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仍处于轻中度营养不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BMI、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肾功能损害指标,治疗后观察组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血尿酸(UA)、血尿素氮(BUN)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炎症反应指标,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水平(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可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状况、肾功能损害及炎症反应,且疗效优于传统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喉癌患者营养风险并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喉癌患者的效果。方法:于2012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四川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553例喉癌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 2002)评估其营养风险,并将存在营养风险的26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40例)和对照组(122例),分别给予个体化(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总能量、蛋白质的估计以及营养制剂的合理选择等)和家属自备匀浆制剂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其一般住院指标、营养状况指标和远期生存质量等。结果:553例喉癌患者存在营养风险者262例,营养风险发生率47.4%;干预组住院时间、咽瘘发生率和术后放化疗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营养相关指标(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干预前(P<0.05),营养相关指标干预前后差值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专用头颈量表(FACT-HN)评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积极个体化的营养支持不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甚至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有必要对喉癌患者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提高预后和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胃癌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分化程度、有无脉管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疾病分期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用医院常规营养干预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营养干预。对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营养干预后,与化疗前比较,外周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RF)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化疗后,对照组患者TP、ALB、PA和TRF下降程度显著高于经个体化营养干预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化疗,两组患者外周血IgA、IgG和IgM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对照组患者IgA、IgG和IgM下降程度显著高于个体化营养干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干预可改善胃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的营养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围术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取辽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妇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对症手术治疗。将之按照营养干预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其中对照组常规术前禁食禁水,术后6h进食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则于术前4d予以患者营养物质支持。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7d后和入院14d后的营养状况主观评价(SGA)得分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包括总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进行合理评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随访6个月的生活质量(SF-36)。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GA量表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7d时和14d时,两组患者的营养正常、轻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等SGA量表指标和客观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入院时,其中以观察组入院14d时的SGA量表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最优,差异显著(P<0.05);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体重差等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另外,对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短期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营养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围术期患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干预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营养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依据NRS-2002营养筛查表筛查结果,选出可能存在营养风险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平均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的干预方式,观察组采用个体化综合营养干预的方式,比较两种不同的营养方式对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营养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炎症水平方面,干预后两组患者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沉(ESR)较干预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室检测及营养代谢指标方面,干预后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血清淀粉酶水平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清Ca2+水平较干预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观察组血清淀粉酶降低和营养代谢指标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PACHE-Ⅱ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结局及并发症方面,干预后观察组腹痛腹胀减轻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个体化综合营养干预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和临床结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营养支持小组对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营养状况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18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业的营养支持小组为患者提供专业化营养支持;分析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两组干预前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显著(P<0.05)。SGA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营养状况良好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专业的营养支持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营养不良情况,促进患者营养全面提升,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奥瑞姆自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营养认知、生活方式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奥瑞姆自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间为3个月,于干预前及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营养认知、生活方式、营养状况以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营养认知情况生活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60.59±19.46)/(54.83±17.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良好率优于对照组(72.73%/38.18%)(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CQQC量表各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瑞姆自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认知,促进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营养风险筛查 2002(NRS 2002)评估338例胃癌患者营养风险并探讨营养治疗对胃癌患者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2017年6月选取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338例,采用NRS 2002评估其营养风险,并将存在营养风险的2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7例)和对照组(95例),分别给予个性化精准营养支持和家属自备饮食,观察并比较其一般住院指标、营养状况指标和远期生存质量等。结果:338例胃癌患者有202例存在营养风险,发生率59.8%;治疗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营养相关指标(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营养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LQ-C30(躯体、情绪、恶心呕吐和食欲下降)和QLQ-STO22(疼痛、反流、饮食受限、焦虑和味觉改变)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个体化精准营养支持不仅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甚至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针对胃癌患者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有利于提高疾病预后和患者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水平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8例,根据营养干预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营养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营养干预后血糖水平变化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营养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血脂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围产期产后出血、剖宫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15,P<0.05),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巨大胎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22,P<0.01)。结论:给予GDM患者个体化营养干预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孕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推广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远  董晓辉  邹作君 《生物磁学》2011,(13):2528-2531
目的:研究复方α-酮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实验组(n=20),予常规蛋白饮食,并服用复方α-酮酸12片/d;(2)对照组(n=20),子常规蛋白饮食,不服用复方α-酮酸。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后测定各项血生化指标及人体测量学指标。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实验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较前明显升高(P〈0.01),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下降(P〈0.01),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脂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复方α-酮酸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以及脂质代谢,但长期使用该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妇科恶性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化疗治疗。按照随机和双盲的设计实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对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实施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主观营养状况(SGA)、客观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组间比较,入院时,两组患者的主观和客观的各项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d和14d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1d时经测定的CRP、IgA、IgG、IgM水平较入院时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法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入院7d和14d时的CRP、IgA、IgG、IgM呈下降趋势,接近入院时的水平,而对照组的CRP上升水平和IgA、IgG、IgM下降趋势明显,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显著(P<0.05);此外,经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饮食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化疗后的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且有效提高了预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影响。方法:以本院2016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为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49例予以肠外营养干预,试验组49例予以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术后营养状态、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 SGA)评分为4.01±1.33分,比对照组的5.20±1.80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白细胞介素 2(IL 2)、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比对照组高,而白细胞介素 6(IL 6)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营养指标,并且促使其免疫功能提升。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及肾功能相关指标[24 h尿蛋白排泄率(UPE)、尿素(BUN)、肌酐(SCr)]在肾病综合征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8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1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β2-MG、Cys-C及肾功能相关指标;根据观察组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分为转归组和未转归组,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β2-MG、Cys-C及肾功能相关指标与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未转归的关系,通过ROC下面积(AUC)评价血清β2-MG、Cys-C及肾功能相关指标对治疗未转归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β2-MG、Cys-C、UPE、BUN、S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未转归组血清β2-MG、Cys-C、UPE、BUN、SCr水平均高于转归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β2-MG、Cys-C、UPE、BUN、SCr均是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未转归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β2-MG、Cys-C、UPE、BUN联合SCr预测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未转归的AUC为0.910。结论:血清β2-MG、Cys-C及肾功能相关指标与肾病综合征密切相关,联合预测患者治疗未转归的效能较好,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应用于临床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评估中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共186例纳入研究,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和传统营养评价方法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应用效果及价值。结果:186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接受营养风险筛查和一般营养状况评估,营养风险筛查评估方法显示56例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占30.11%;糖尿病肾病Ⅳ期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为51.52%、Ⅴ期发生率为70.59%,均显著高于Ⅲ期发生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水平低于30g/L者30例,占16.13%;BMI检查结果示营养不良者19例,占10.22%;相关性研究发现,营养风险筛查与BMI、ALB、PA、SCr具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应用营养风险筛查评估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可有效评估患者早期存在营养不良风险,以便早期干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饮食管控和普通饮食2种方式对冠心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营养管控组采用严格的饮食管控措施,普通饮食组不予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控制情况、营养状况血清指标、营养状况评分等差异。结果:营养管控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低于普通饮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管控组患者的MNA营养评分显著高于普通饮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管控有利于冠心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脂水平,有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对冠心病患者预后可能起到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低聚糖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营养状况及中性粒细胞氧化和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A组(试验组)(n=35)和B组(对照组)(n=26)。A组在2个月干预期内每日持续服用强化低聚糖中老年奶粉50g/d,B组则每日持续服用等量不含低聚糖的中老年奶粉,收集每组患者试验前后肺功能、血样分析营养指标及中性粒细胞氧化和吞噬功能。结果:2组肺功能及营养指标无显著差异,A组在干预后中性粒细胞氧化功能有明显提高,吞噬功能平均水平也有提高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B组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功能性低聚糖对肺功能及营养无明显改善,但能较明显地改善COPD患者中性粒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7.
《蛇志》2015,(3)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支持对肺结核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肺结核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及自行饮食,干预组在肺结核护理常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营养支持干预,30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身体质量指数和营养风险指数。结果个体化营养支持干预后,患者身体质量指数、NRI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体化营养支持干预能有效改善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对结核病的预后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肠内营养治疗的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 年1 月~2012 年10 月间入 院诊治的高血压颅内出血并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 例)和对照组(60 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 理办法,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随访1 年后观察两组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以 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 年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GCS 评分无差异,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GCS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均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昏迷程度、 预防并发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10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55例)和常规组(5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低流量吸氧以及支气管舒张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营养支持干预,观察周期为1年,随访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免疫指标、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结束后,干预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免疫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其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可作为改善患者预后以及延缓其病情进展速度的一种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经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干预后,患者免疫功能、肠黏膜屏障功能以及营养状况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6例。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法分为对照组68例和研究组68例,对照组给予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干预,对比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肠黏膜屏障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14 d后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R)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干预14 d后免疫球蛋白G(IgG) 、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干预14 d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丙二醛(MDA)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干预14 d后GCS评分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肠黏膜屏障功能,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