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解贵州金刺梨(Rosa sterilis D.Shi)果实和叶片中的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以贵州普定县金刺梨种植基地的果实和叶片为试材,测定其活性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没食子酸、芦丁、槲皮素、儿茶素、鞣花酸、绿原酸、阿魏酸是供试金刺梨果实和叶片的主要酚类成分,金刺梨果实和叶片中活性组分差异显著(P<0.05),果实中p-香豆酸、总黄酮和抗坏血酸的含量相对较高,而叶片中没食子酸、儿茶素、绿原酸、表儿茶素、阿魏酸、鞣花酸、芦丁、槲皮素和总酚含量均高于果实;金刺梨果实抗氧化活性值均显著高于叶片(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总黄酮对总还原力(TRPA)值的贡献极强,抗坏血酸对Fe3+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值贡献最强,槲皮素对ABTS值的贡献最强,说明金刺梨果实和叶片是一种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药食同源资源。  相似文献   

2.
灰树花孔菌固体发酵基质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用燕麦、大豆、玉米、麸皮、大米、荞麦6种培养基质对灰树花孔菌进行固体发酵及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灰树花孔菌最佳抗氧化发酵基质为燕麦大豆培养基(燕麦16.25%,大豆83.75%),最佳发酵时间为8d。灰树花孔菌燕麦大豆发酵基质抗氧化活性成分种类丰富,含量高。其中总黄酮物质40.86μg/g,总三萜5.94mg/g,多酚8.51mg/g,还原糖13.10mg/g,花色苷70.23μg/g,维生素C 24.57mg/g,维生素E 0.33mg/g,谷光甘肽(GSH)0.84g/g,SOD酶活性299.74U/g。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新鲜石榴皮、干石榴皮、石榴带籽果实和去籽果实中绿原酸、总花青素、总黄酮和维生素C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绿原酸、总花青素、总黄酮,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结果:鲜果皮中的绿原酸、总花青素、维生素C含量都高于干果皮。去籽果实中绿原酸、总花青素类成分、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带籽果肉,说明可能石榴籽中这3种成分含量很少甚至没有。而总黄酮含量带籽果肉高于去籽果肉2倍,说明石榴籽里含有黄酮,且含量高于果肉。石榴皮中绿原酸和总花青素类成分含量都较高,超过3%。结论:在今后的石榴皮和果肉活性成分提取时,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树葡萄果实中功能成分的含量,本实验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树葡萄果实黄酮和花青索含量,Folin.Ciocaileu比色法测定多酚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树葡萄的果皮、果肉和种子中都含有花青素、多酚和黄酮,但花青素在整个果实中含量最低,而果肉的花青索、多酚和黄酮的含量都极显著低于果皮和种子。果实中果皮的花青素含量相对于其他两个部位较高,达1.2391u;种子总多酚含量最高达19.952mg/g,其次是果皮,果肉总多酚含量最低,仅0.1333mg/g;果皮总黄酮含量最高达6.2011mg/g,其次是种子,果肉总黄酮含量最低,仅0.5800mg/g。由此可见,树葡萄果实果肉的3种功能成分含量最低,花青素和总黄酮以果皮含量最高,总多酚以种子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55%的乙醇分别回流提取凤仙花的茎、叶、花中的活性物质,采用比色法测定各部位的多酚及总黄酮含量,测定各提取物对DPPH、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等抗氧化活性指标。结果表明,凤仙花各部位的多酚(以没食子酸计)、总黄酮(以芦丁计)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凤仙花的叶、花、茎,多酚含量分别为72.81、66.07、33.07 mg/m L,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12.13、108.06、30.62 mg/m L。各种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提取物浓度存在量效关系,其中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以及还原力均最高,本研究为凤仙花作为低毒高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蝉花孢梗束品质的影响和为生产中蝉花孢梗束选择合适的干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热泵干燥和冷冻干燥对蝉花孢梗束粉的外观、粒度、主要营养和功能成分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不同干燥处理得到的样品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热泵干燥能最好地保持样品的亮黄色色泽,蓝黄度b*为36.74,显著高于其他方式干燥样品,其次是微波干燥;但是这两种方式干燥的蝉花孢梗束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低。自然干燥和冷冻干燥的样品感观较差,蓝黄度b*均小于28且二者差异不显著。热风干燥样品色泽仅次于微波干燥,含有较高蛋白质、总氨基酸和总糖,且其脂肪、麦角甾醇和甘露醇的含量最高,分别为4.15 g/100 g、8.65 mg/g和59.20 mg/g。总体考虑,热风干燥能较好地保持蝉花孢梗束的色泽、营养和功能成分,且技术成熟度高,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7.
余甘子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产地余甘子的总多酚、黄酮和多糖含量,同时测定了各产地余甘子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广东野生品种鲜果的总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水溶性多糖含量最高,它们在每克干果中的含量分别为(204.15±6.85)mg没食子酸当量、(81.11±8.67)mg芦丁当量和(19.78±1.22)mg葡萄糖当量。广东野生品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较高,其还原力为1.344±0.14,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力分别为91.50%±3.53%,92.31%±1.30%。广东栽培种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力最高,达到92.09%±1.52%。  相似文献   

8.
探索橡实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采用40%乙醇和纤维素酶组合提取,石油醚、乙酸乙酯依次萃取分离,获得橡实粗提物、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萃余水相。通过测定酶抑制作用,研究各极性萃取物的体外降糖活性,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分子对接实验验证各提取物可能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橡实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相抑制效果最佳,其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IC_(50)分别为1.590±0.073 mg/g、3.927±0.019(×10^(-3) mg/g);通过HPLC含量测定发现乙酸乙酯相中6种活性成含量最高,鞣花酸含量为500.75±6.93 mg/g,高于其他组分10~50倍;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只有鞣花酸与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良好的结合活性。以上结果表明,鞣花酸可能是橡实乙酸乙酯萃取物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9.
以7年生花椒为试材,研究不同生长时期花椒果皮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的变化以及二者与抗氧化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花椒果实发育过程中,花椒果皮黄酮与多酚均有积累,总黄酮含量随果实的成熟程度不断增加,于成熟期(8月1日)黄酮含量达到最大值(164.14 mg/g);但多酚含量在果实发育早期迅速上升,于6月30日达到最大值(77.17 mg/g)后快速下降,至成熟期(8月1日)多酚含量为46.23 mg/g.(2)不同时期的花椒果皮均具有还原力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且二者随果实生长的增加而提高,且总黄酮、多酚含量均与还原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0.960和0.917、0.933.研究表明,成熟花椒果皮中总黄酮含量达到最高,多酚含量也较高,而且黄酮和多酚类物质是花椒果皮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功效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离鉴定对戊基苯酚免疫毒性具有保护作用的核桃酚类化合物成分。方法:用脾淋巴细胞增殖分析实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核桃多酚对戊基苯酚免疫毒性的保护作用;用硅胶层析技术分离核桃多酚;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鉴定核桃酚类化合物组成。结果:核桃多酚显著抑制戊基苯酚对脾淋巴细胞所致免疫毒性,其中用甲醇和氯仿比例为2∶1的溶液在硅胶层析柱上洗脱的F4组分的免疫保护作用较强,该组分包含67%鞣花单宁和33%黄酮类化合物。结论:保护戊基苯酚免疫毒性的核桃多酚活性成分由5%鞣花酸己糖苷异构体、39%鞣花酸、23%鞣花酸戊糖异构体和 32%槲皮素戊糖苷同分异构体组成。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嘉宝果(Myrciaria cauliflora)叶片多酚的分离纯化方法,对4种树脂(NKA-2、NKA-9、HPD-826和HPD-400A)进行了筛选,并分析了其多酚的抗氧化、体外降糖活性和组成成分。结果表明,NKA-9树脂适于嘉宝果叶片多酚纯化,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2.00 mg/mL、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70%、上样流速1.0 mL/min、上样量204 mL、洗脱流速0.9 mL/min、洗脱量70 mL。嘉宝果叶多酚纯度可达69.86%。嘉宝果叶片纯化后的多酚抗氧化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高于纯化前,但α-淀粉酶抑制活性低于纯化前。HPLC结果表明,嘉宝果叶片中含有杨梅苷、芦丁、金丝桃苷和鞣花酸,其中鞣花酸含量最高[(16.15±0.49) mg/g]。因此,NKA-9树脂适合分离纯化嘉宝果叶片多酚,纯化后的多酚抗氧化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枸杞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中药材之一,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柴达木枸杞品质以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文采用自然阴干、热风烘干、真空冷冻干燥以及微波干燥的方式处理柴达木枸杞鲜果,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法分析枸杞鲜果和各类枸杞干果的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构建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谱图,并进行主成分分析。从样品中共鉴别出了52种挥发性有机物质以及部分物质的单体和二聚体,包括醛类、烯醛类、酯类、酮类和醇类等。差异图和主成分分析图表明枸杞干燥后挥发性有机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冷冻干燥后的枸杞中挥发性有机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与枸杞鲜果较为相近,但与其他干燥方式干燥后的枸杞干果差异较大,而热风烘干和微波干燥后的枸杞干果中挥发性有机物种类非常相似。通过建立一种利用GC-IMS检测分析枸杞中挥发性成分的方法,结果表明与其他干燥方式相比,冷冻干燥法能够有效保留枸杞中的挥发性成分,使枸杞保持较高的品质,该研究结果为后续柴达木枸杞的质量评价和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55%乙醇回流提取散沫花叶中的活性物质,采用比色法测定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及多酚含量,测定了其对DPPH、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等抗氧化活性指标。结果表明,散沫花叶提取物中的总黄酮(以芦丁计)、多酚(以没食子酸计)含量分别为39.42 mg/g、116.20 mg/g,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提取物浓度存在量效关系,本研究为散沫花叶作为低毒高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茶槲寄生“螃蟹脚”中黄酮醇及黄烷醇类化合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古树普洱茶的流行,寄生在古茶树上的茶槲寄生"螃蟹脚"也成为一种饮料,但是相关研究甚少。本文应用三氯化铝比色法和酒石酸铁法分别测定了"螃蟹脚"中黄酮类化合物与茶多酚的总含量;应用HPLC法检测了黄酮醇及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4种茶叶中主要的黄烷醇类物质。结果表明:"螃蟹脚"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为7.65 mg/g,检测到了包括杨梅素(0.16 mg/g)、槲皮素(0.03 mg/g)、山柰酚(0.05 mg/g)和6个未知组分在内的9个黄酮醇组分;并检测到EGC、EGCG、ECG三种黄烷醇类物质,但其茶多酚总含量比茶叶低,仅为0.84%。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对秦岭南麓野生萱草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方法:从已收集的野生萱草属植物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种质材料,以黄花菜栽培种‘沙苑花’为对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萱草属植物花蕾中酚酸类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对7种酚酸类物质检测表明,野生材料的绿原酸、丁香酸、香草酸、对香豆酸、阿魏酸含量较栽培种低;但没食子酸和香豆酸的含量较栽培种高,其中野生‘萱草’的没食子酸和香豆酸含量分别是栽培种的1.57倍和1.59倍。在黄酮类物质中,野生材料的儿茶素含量低于栽培种;野生‘大苞萱草’的总黄酮和芦丁含量较栽培种低;但野生材料的槲皮素含量均高于栽培种,其中野生‘萱草’和‘大苞萱草’的平均含量分别是栽培种的1.99倍和2.56倍。结论:在秦岭南麓萱草属植物中,野生材料的没食子酸、香豆酸、总黄酮、槲皮素含量高于栽培种,且绿原酸、总黄酮和儿茶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萱草材料,故应加强对该地区野生萱草属植物资源的调查收集和开发利用,这将对丰富萱草资源多样性和营养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胜利’、‘唯一’、‘毛象’和‘库立激’4个费约果品种叶片为试材,探讨基因型和发育阶段对费约果叶片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鞣花单宁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期深入了解费约果叶片的生物活性物质组成,为其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费约果叶片富含酚类物质[8.2718.81 g·(100 g)-1(FW)],特别是原花青素[0.433.32 g·(100 g)-1(FW)]和鞣花单宁[0.550.79 g·(100 g)-1(FW)]。基因型显著影响叶片的总酚和原花青素含量,而发育阶段则显著影响叶片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鞣花单宁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尤以幼叶阶段(20%叶片)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最高。结果表明,费约果果树修剪时产生的叶片可搜集用于天然抗氧化剂或保健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60份国内外藜麦材料子粒的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藜麦子粒的品质性状,可以为藜麦育种、加工及消费提供参考。本研究对4份国内和56份国外藜麦材料子粒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0份藜麦材料子粒的千粒重、灰分、蛋白质、淀粉、脂肪、粗纤维、总黄酮和总多酚平均含量分别为4.23 g、2.28%、14.03%、57.71%、6.53%、2.46%、1.83 mg/g和1.49 mg/g。国内藜麦材料的灰分、蛋白质和总多酚平均含量较高,分别为3.47%、14.92%和1.78 mg/g;秘鲁藜麦材料的脂肪、粗纤维和总黄酮平均含量较高,分别为6.69%、2.66%和2.03 mg/g;美国藜麦材料的淀粉平均含量较高,为59.91%;玻利维亚藜麦材料的千粒重较高,为4.32 g;不同子粒颜色藜麦材料之间的品质存在差异,黑色藜麦材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白色和红色藜麦材料的淀粉含量较高,红色和黑色藜麦材料的粗纤维、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究高温灭菌条件下,不同时间和pH值,四种茶多酚样品的异构化情况,以及维生素C、没食子酸和柠檬酸三者抗儿茶素异构化情况。结果表明,pH值在5.0~5.5时,高压灭菌20 min内,儿茶素主要发生异构化反应,其产物随时间增多。维生素C抑制儿茶素异构化的最佳浓度是0.1 mg/m L,柠檬酸在大于0.3 mg/m L时显著抑制儿茶素异构化,没食子酸对儿茶素异构化抑制效果最佳,且具有剂量效应。此外,本实验还研究了常温高压和低温(60℃)负压对儿茶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儿茶素并不受压强大小的影响,温度是影响儿茶素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19个柑橘新品种(系)鲜果物理特性、鲜果汁成分特性,以及制罐整瓣率特性等柑果的生物学基础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运用Excel和SPSS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分析了制罐整瓣率与柑果理化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柑橘整瓣率、与鲜果及果汁的理化特性,如囊瓣硬度、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柚皮苷、糖酸比、固酸比等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21、0.614、0.573、0.411、0.408和0.360;与横径、纵径、矿质营养铁和钙呈负相关。柑橘整瓣率最大值为98.9%,其理化特征值分别为单果重102g、囊瓣硬度0.09kg/cm2、纵径4.6 cm、横径6.3cm、果形指数0.73、总糖14.1 %、还原糖6.7%、可溶性固形物14.2%、柚皮苷75.0mg/kg、橙皮苷70.0mg/100g、糖酸比19.5、固酸比19.7、总酸0.7%、维生素C 151.0mg/kg、铁1.6mg/kg、钙2.7mg/kg、锌0.4mg/kg。杂柑和夏橙的整瓣率小于温州蜜柑,但杂柑和夏橙的维生素C、橙皮苷、钙、铁和锌等功能营养成分均高于温州蜜柑,可作为功能柑桔品种开发资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准噶尔柳花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其花茶适宜的日常饮用方式,揭示准噶尔柳花的抗氧化能力。方法:以6月、7月、8月采摘的准噶尔柳花为研究材料,首先对准噶尔柳花的水分、可溶性总糖、总酚、总黄酮、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不同冲泡因素对柳花溶出物的影响,最后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评价柳花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准噶尔柳花的主要化学成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可溶性蛋白100.03 mg/g、可溶性总糖87.20 mg/g、总黄酮52.61 mg/g、总酚26.57 mg/g、维生素C 6.42 mg/g;准噶尔柳花茶日常适宜的冲泡温度为90℃、时间10 min、料液比150 mL/g、冲泡次数2次;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6月柳花91.01%,总抗氧化能力最高为6月柳花27.63 U/mL。结论:准噶尔柳花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并且6月采摘的柳花抗氧化能力更强,因此新疆准噶尔柳花是一种具有较强开发利用价值的新疆野生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