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产前母体应激增加了子代行为异常和精神健康问题的风险。本综述系统分析了近几年有关产前母体应激的流行病学研究,总结了产前母体应激对子代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即产前母体应激对子代神经系统的发育、认知功能以及子代HPA轴的功能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子代小鼠维生素D的干预,探讨维生素D对子代小鼠行为的重要影响,为孕期补充维生素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孕鼠维生素D缺乏的实验模型。将子代小鼠分为三组:肌注维生素D的低剂量饮食组(a组,补充组)、肌注生理盐水的低剂量饮食组(b组,缺乏组)和正常饮食组(c组)。在第24天和第60天时,采用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社交试验对子代小鼠的行为进行监测。结果:孕期维生素D缺乏对子代小鼠的维生素D水平有显著的影响,子代小鼠出生10天时血清维生素D的浓度分别为:低剂量饮食组12.98±0.65μg/L,正常饮食组35.38±1.13μg/L,两组浓度值差异显著(P0.05)。旷场实验中,第24天时,缺乏组子代小鼠的运动总路程为1044±89.21 cm,显著少于补充组(1701.56±150.5 cm)和正常组(1755±154.2 cm),而其在中央区停留的时间为34.84±3.54 s,显著高于补充组(21.36±3.05 s)和正常组(21.77±3.64 s),其在周边停留的时间为265.2±3.54 s,显著少于补充组(278.6±3.05 s)和正常组(278.2±3.64 s);第60天时缺乏组子代小鼠在中央区停留的时间为28.79±3.68 s,显著高于补充组(17.21±2.59 s)和正常组(18.37±1.99 s),其在周边停留的时间为271.2±3.68 s,显著少于补充组(282.7±2.54 s)和正常组(281.6±1.99 s)。缺乏组在第60天时行动总路程为1653±141 cm低于其他两组,但差异不显著。Morris水迷宫实验中,三组子代小鼠第24天的穿越次数均显著高于第60天,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缺乏组的降低趋势更为明显。平台停留时间方面,三组子代小鼠在第60天均多于第24天,呈增加趋势。社交实验中,第24天时三组小鼠探索空笼子的时间没有明显差异,但缺乏组小鼠与代表新伙伴的陌生鼠1接触的时间低于与空笼子的接触时间,而正常组和补充组小鼠与陌生鼠接触的时间明显多于空笼子。第60天时三组小鼠探索空笼子的时间也没有明显差异,虽然缺乏组小鼠与陌生鼠的接触时间略高于与空笼子的接触时间,但差异不显著,而正常组和补充组小鼠与陌生鼠接触的时间仍明显多于空笼子。结论:向维生素D缺乏的子代小鼠补充维生素D能够对子代小鼠的兴奋性、空间认知能力、学习记忆能力和社交行为产生良性影响,在发育早期进行维生素D补充具有重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雁  边疆晖  刘季科 《兽类学报》2006,26(3):235-240
本文研究了根田鼠母体捕食应激对其子代运动及探究行为的作用。母体自妊娠中期至分娩期间,每天被短暂且重复地暴露给艾鼬。分娩后,对母体及其子代正常饲养。在子代性成熟后,分别测定其运动和探究行为。母体捕食应激显著降低子代的运动时间和频率。在探究行为中,母体捕食应激子代的探究潜伏期和探究时间均显著大于对照子代;其次,母体捕食应激雌性子代的探究次数显著小于对照。另外,个体的运动水平以及探究潜伏期和探究次数均存在性别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田鼠类母体捕食应激对其子代运动和探究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能对子代适合度,乃至种群波动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4.
边疆晖  吴雁  刘季科 《兽类学报》2004,24(3):235-241
本研究了根田鼠母体捕食应激对其雌性子代雄性化的效应。母体捕食应激使雌性子代在鼻端探究、生殖区探究、试图探究和爬跨及尾随等性行为中花费的时间最多,阴道开口时间显延迟,生殖器与肛门间距离显增大,而母体食物限制和断乳应激子代则未明显呈现上述特征。母体捕食应激使其雌性子代显地降低对雄性个体的性吸引力。因此,母体捕食应激使雌性子代在性行为、形态特征及性吸引力方面呈现雄性化效应,主要归结于捕食应激引起母体内分泌的改变所致;此效应仅产生于胚胎性分化的特定关键时期。全结果检验了田鼠类母体捕食应激对其雌性子代性分化有显影响的假设。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自然条件下母体密度应激对根田鼠F1代性器官指数的影响,通过在围栏内建立不同密度的母体种群获得相应的F1代个体,以此建立了不同密度的子代种群,并测定了母体种群建群者的血浆皮质酮含量,将建立子代种群后剩余的F1代个体带回实验室饲养.实验结束后,测定了全部F1代个体的性器官指数及皮质酮含量.结果表明,高密度母体种群建群者的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低密度母体种群建群者;出生于高密度母体种群的F1代个体处于高密度子代种群,其性器官指数显著低于出生于低密度母体种群且处于低密度子代种群的F1代个体,而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后者;出生于高密度母体种群的F1代个体处于低密度子代种群,其性器官指数及皮质酮含量与出生于低密度母体种群且处于低密度子代种群的F1代个体间无显著差异.此外,实验室饲养条件下,出生于高密度和低密度母体种群的F1代个体间的睾丸指数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说明,在根田鼠种群中,单一的母体密度应激对子代的性器官指数无影响,但生前应激子代在性成熟后,当再次遭遇密度应激时,其性器官指数显著降低,母体密度应激和当前环境对种群的未来繁殖能力具有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析因设计,分别以长光照及短光照水平,测定根田鼠母体怀孕期、哺乳期及幼体断乳期光周期信息对环青春期雄性子代繁殖发育的作用,探讨雄性子代对光周期信息的反应及光周期信息的母体传递模式。检验的特定假设为,光周期能刺激和调节田鼠类动物雄体的繁殖发育;在其亲代与子代间存在光周期信息的母体传递。研究结果表明,在根田鼠亲代母体与子代幼体间具有光周期信息的母体传递。雄体的繁殖发育,不仅受母体传递光周期信息的作用,亦受断乳期光周期的影响。断乳后的光周期信息是影响雄体繁殖发育的主要信息。在长期的适应和进化过程中,根田鼠对高寒环境形成特殊的光周期信息传递格局和繁殖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湖北省松滋市117例7~12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其血脂关系,评价本地区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肥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2017年在松滋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体检的7~12岁儿童,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BMI以及血脂指标。结果:单纯性肥胖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为(10.96±1.64)ng/mL,严重低于正常对照组[(23.93±5.01)ng/mL](P<0.05),超重组的维生素D水平[(16.33±3.54)ng/mL]也低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其对应的BMI呈显著负相关(r=-0.78,P=0.000)。肥胖组的TC、TG、LDL C水平显著高于超重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松滋市肥胖、超重的儿童体内血清维生素D水平营养状况存在不足和严重缺乏的现象,与光照时间不足、户外活动缺乏有关,建议对维生素D缺乏的儿童进行膳食干预,加强户外活动,重视肥胖与维生素D等相关营养素的知识宣教,减少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母体长期处于低硒状态下是否对子代哺乳期生长发育影响.方法:将正常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低硒实验组(SR)和正常对照组(NC),分别使用常硒和自制低硒饲料喂养,4周后,确定低硒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后并分别进行合笼.从子代出生开始,通过记录两组子代大鼠哺乳期的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并检测子代体内硒含量,探讨母体低硒对子代哺乳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低硒实验组子代SD大鼠体长及体重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并且低硒实验组子代SD大鼠的死亡率较正常对照组高;低硒实验组子代SD大鼠肝脏、心脏、肾脏以及血液中的硒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低硒实验组子代SD大鼠的心脏、肝脏及肾脏重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母体长期处于低硒状态下,将对子代哺乳期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D (vitamin D, VitD)是一类固醇类衍生物,活性维生素D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除了与骨骼的生长发育相关之外,其对脂肪、肝脏及肾脏等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肥胖诱导的代谢性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关,然而,维生素D与肥胖引发的代谢性炎症是否有直接的联系尚不明确。为此,该文对维生素D与代谢性炎症之间的关系作综述,以便揭示维生素D在代谢性炎症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边疆晖  吴雁  刘季科 《兽类学报》2004,24(2):139-144
本研究了根田鼠母体捕食应激对其子代出生、断乳和成体体重、窝性比及死亡率的作用,检验Trivers—Willard模型的2个前提条件、母体应激激素在母体投资中的作用,以及母体捕食应激效应与该模型的关系。将妊娠根田鼠母体暴露于其捕食艾鼬,母体应激子代的出生和断乳体重均显降低;到成体,雄性体重有此效应,而雌性体重则接近对照。出生窝性比无变化,但成体窝性比向雌性偏斜。不同年龄阶段的死亡率无显变化,但累计死亡率明显增大。处理雄性子代在断乳和成体时的皮质酮含量显增高,而雌性子代则无显变化,从而验证了Trivers-Willard模型的2个前提条件,提出应激母体激素参与母体对子代的投资观点,并认为,母体捕食应激使根田鼠子代成体窝性比向雌性偏斜的生理投资符合进化稳定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哺乳期不良母体因素导致的乳汁成分改变对个体生长发育以及代谢性疾病发生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乳汁作为哺乳动物出生早期唯一的营养来源,其成分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子代整体代谢稳态,进而导致子代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哺乳期不良母体因素可改变乳汁成分,同时导致哺乳期子代脂肪肝,并且可持续至成年.该文将就哺...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D缺乏/不足近年来在全世界各年龄段人群中都非常普遍。维生素D在糖尿病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型糖尿病患者常常具有骨健康风险,这与维生素D代谢异常关系密切。糖尿病患者并发维生素D缺乏的机制是多样的,涉及到内分泌紊乱引起的维生素D合成减少、炎症细胞因子影响、微血管病相关血流量减少等。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主要会出现胰岛B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以及系统性的炎症反应三方面的缺陷。维生素D对胰岛素分泌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胰岛素抵抗会引起肠激素抵抗,氧化应激,胰岛B细胞功能失调,以及基因和行为因素,都会促进肥胖个体中糖尿病发展。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自然条件下母体社群应激对根田鼠子代免疫力的影响,在野外围栏建立高密度和低密度根田鼠种群,将围栏出生的F1代幼体在室内饲养至性成熟后,测定其血清抗匙孔血蓝蛋白抗体的IgG水平、血液学参数和脾脏指数,以及种群建群者的血浆皮质酮含量.结果表明,高密度种群建群者的皮质酮含量高于低密度种群建群者.子代个体的各类血细胞的数量无差异.高密度种群子代的IgG含量低于低密度种群的子代,但脾脏指数高于后者.上述不同免疫参数结果相互印证说明,高密度种群引起的母体社群应激对子代免疫力有抑制作用.此外,本文探讨了母体应激效应的概念和生态学意义及其在种群调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脂高糖饮食诱导肥胖母亲对子代菌群及脂代谢影响。方法C57BL/6J雌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肥胖组、益生菌干预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标准饲料、高脂高糖饲料以及高脂高糖饲料同时给予益生菌,连续喂养6周,制成肥胖母鼠模型。6周后雌、雄鼠合笼,受孕,孕期继续上述饮食。产后母乳喂养,3周后处死。留取雌性子鼠第21天粪便样本进行PCR-DGGE分析,同时酶反应比色法分析子鼠血脂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子代相比,肥胖母鼠子代菌群结构出现异常,益生菌干预组子代肠道菌群失调状况明显改善;肥胖母鼠子代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益生菌干预组子代血脂异常情况明显改善。结论高脂高糖饮食诱导肥胖母亲子代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及脂代谢异常,益生菌干预母亲有利于改善子代菌群紊乱及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血清25-(OH)D的水平,为临床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儿童肥胖症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2009年5月至10月收治的儿童依据体重指数分成3组,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中25-(OH)D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通过分析25-(OH)D水平,肥胖组婴儿指标显著低于正常儿和瘦婴儿,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肥胖婴儿较正常儿和瘦婴儿25-(OH)D水平低,更易患佝偻病。提示防治佝偻病,对肥胖婴儿尤应重视,更要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血清25-(OH)D的水平,为临床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儿童肥胖症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2009年5月至10月收治的儿童依据体重指数分成3组,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中25-(OH)D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通过分析25-(OH)D水平,肥胖组婴儿指标显著低于正常儿和瘦婴儿,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肥胖婴儿较正常儿和瘦婴儿25-(OH)D水平低,更易患佝偻病。提示防治佝偻病,对肥胖婴儿尤应重视,更要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肥胖患者血清维生素D、铁蛋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8月到2021年11月,选择在本院妇科诊治的PCOS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PCOS肥胖组(n=30,体重指数<28 kg/m2)和PCOS非肥胖组(n=35,体重指数<28 kg/m2)。检测与计算两组清维生素D、铁蛋白、sICAM-1、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的血清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与泌乳素(PR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睾酮(T)水平高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组的血清铁蛋白、sICAM-1水平高于非肥胖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水平(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非肥胖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肥胖组(P<0.05)。在PCOS肥胖患者中,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维生素D、铁蛋白、sICAM-1与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指标都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PCOS肥胖患者与非肥胖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铁蛋白、sICAM-1、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指标水平存在差异,血清维生素D、铁蛋白、sICAM-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指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边疆晖  吴雁  刘季科 《动物学报》2004,50(4):675-680
母体应激效应是母体在妊娠期经历的环境变化对子代发育、繁殖及存活等特征的影响(MousseauandFox ,1 998;Bernado ,1 996 )。该效应不仅能使子代生活史特征产生迟滞性效应(Beckermanetal.,2 0 0 2 ) ,而且在密度制约过程中,导致对种群的迟滞性密度制约(Delayeddensitydependenc  相似文献   

19.
《生物技术世界》2009,(3):38-38
肥胖人群需要补充更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这一集结断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科研人员日前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肥胖人群糖脂代谢影响项目”的研究后得出的。经过深入、系统的研究,科研人员得出了补充多种矿物质与维生素对肥胖人群糖脂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啮齿动物的母体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母体可通过基因遗传之外的其他方式影响后代的表型,包括激素分泌、胎盘渗透性、母乳成分和母体抚育行为等。这种对后代形态和行为的影响很大且持续终生。母体效应是子代对环境异质性的一种表型反应,在进化生态学研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异来源,对种群生态学而言,也可能是种群调节机制的一个重要的因子。着重介绍了母体状况对啮齿动物后代生长发育、性比、性特征和对性选择的影响,对啮齿动物母体效应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