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措施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改善作用,为减少术后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实施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强化护理组23例胃癌患者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为53±7.4 h,经过5±2.1 d的肠内营养后,术后体重增加1.2±0.4 kg,无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肠外营养支持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本研究显示强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具有迅速改善胃癌病人营养不良状态,减少营养不良相关并发症发生,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从喂养方式、喂养过程、营养成分、护理重点等多方面综述新生儿短肠综合征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患儿的实际病情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指标,提出对患儿进行持续性的肠内营养支持的具体做法:(1)在现实情况允许的条件下,保证用母乳喂养患儿,无法提供母乳的情况下合理配比奶粉,并根据实际需要添加一些纤维和脂类的补充剂,保障患儿健康发育;(2)在给予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全程无菌化处理,调节适宜的温度,合理选择药物;(3)应用大规模对照试验方式,通过大数据对比总结出持续肠内营养对短肠综合征患儿的影响,为儿科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蛇志》2018,(3)
目的观察经鼻空肠置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在儿童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83例急性胰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1例给予早期肠外营养,观察组42例给予经鼻空肠置管行早期肠内营养,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淀粉酶、脂肪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空肠置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能显著降低血清白蛋白,促进脂肪酶、淀粉酶恢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全肠内营养治疗小儿克罗恩病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方法,本研究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克罗恩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的30例患儿(EN组)、肠外营养患儿30例(PN组),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并分析实施肠内营养治疗患儿的护理方法。结果表明,治疗前,EN组和PN组患儿的身高、体质量、白蛋白(albumin, 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测定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N组患儿的体质量、ALB、Hb、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测定值均显著地高于PN组(p<0.05);治疗前,EN组和PN组患儿的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及儿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pediatric 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PCDAI)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N组患儿的CRP及PCDAI评分均显著地低于PN组(p<0.05),两组的ESR测定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初步表明,全肠内营养治疗小儿克罗恩病的效果优于肠外营养,在治疗过程中同时应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例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共52例,发生率为60.47%。在单因素分析中,镇静剂使用、肠内营养实施时间、肠内营养治疗前血清中白蛋白水平、专业护理、添加膳食纤维、腹内压和中心静脉压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密切相关(P<0.05或P<0.01),Logistics 多因素分析中,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腹内压和中心静脉压对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具有显著影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因素较多,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腹内压和中心静脉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添加膳食纤维和专业护理能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为保护性因素,临床及时认识和控制上述危险因素的发生和积极实施保护性因素对减少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持续性肠内营养的输注模型和淋巴液引流的方法。方法大鼠行胃造口后游离硅胶管至背部,通过swivel管连接到微量输液泵。5 d持续匀速的输入肠内营养后开腹并游离肠淋巴干,大鼠在肠道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同时潜行插入硅胶管收集淋巴液。结果第一次胃造口术后大鼠持续肠内营养输注通畅,未出现死亡或并发症状。第二次手术时通过较简单的方法可以获取淋巴液,成功率较高,可达90%以上。结论大鼠持续肠内营养输注模型的建立,为研究营养物质的作用搭建了一个平台;通过较简单的方法获取淋巴液可以为研究淋巴液的成分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7.
营养不良普遍存在于危重症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并且与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营养支持已成为危重症患者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危重症患者营养与代谢状态的改变,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与时机,通过调整能量的供给、控制高血糖和应用免疫营养素等措施,提高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以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卢梅兆  李清香 《蛇志》2014,(3):309-310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输注肠内营养液对胃残留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鼻胃管管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输注泵持续泵入营养液,对照组采用借助重力调节滴速持续滴入营养液。结果观察组胃残留量过多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肠内营养输注泵泵入肠内营养液可降低鼻胃管管饲患者胃残留量的发生率,对降低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风险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预消化的肠内营养制剂对ICU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为前瞻、随机、对照、单盲研究,将符合入组条件的ICU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预消化型肠内营养制剂,而对照组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及营养支持2周后的营养指标、肠内营养耐受性及ICU住院天数等。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肠内营养不耐受、腹内压升高、腹泻、肠鸣音减弱及胃肠道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ICU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预消化的肠内营养制剂对ICU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耐受性,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胃镜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糖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18例)和肠外营养组(PN,14例).详细记录治疗期间的血糖波动,第4d、10d营养指标和淀粉酶等变化,并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波动较肠外营养组平稳(P<0.01).入院第4天EEN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淀粉酶指标恢复明显高于PN组患者(P<0.01).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胃镜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的较好方法,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正确治疗及护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7例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对所有患者采用了正确治疗及相关护理,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67例患儿中,有64例好转痊愈,治愈率为95.52%,3例复发,复发率为4.47%,本文研究患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应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给予患儿适当的护理,能有效患儿痛苦,防止并发症发生,促进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随着新疆地区医疗技术的进步,进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越来越多.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地区家庭肠内营养实施现状,以便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患者出院时,进行肠内营养指导,教育.详细记录患者信息,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跟踪随访,出院后,由营养科专人按既定计划对病人进行随访,于病人出院后3天、15天进行电话随访,对于长期HEN支持的病人,以后每月1次.了解肠内营养使用情况并针对遇到的问题给出专业建议.结果:使用的肠内营养制剂包括商品化制剂、自制制剂及二者的联合使用.66.9%的患者使用注射器输注.常见的问题是堵管和肠内营养相关腹泻.结论:在科学指导下,家庭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的.通过我们近几年在家庭肠内营养所开展的工作,可以看出在科学指导下,患者及亲属的家庭护理能力将得到提高,家庭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病人的治疗费用和负担.相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医疗保险的改革,HEN会更加普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胃镜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糖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18例)和肠外营养组(PN,14例)。详细记录治疗期间的血糖波动,第4d、10d营养指标和淀粉酶等变化,并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波动较肠外营养组平稳(P<0.01)。入院第4天EEN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淀粉酶指标恢复明显高于PN组患者(P<0.01)。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胃镜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的较好方法,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心脏病作为一类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疾病,不仅会导致患儿心功能障碍,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的情况,在进行心脏手术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往往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因此在术后进行有效的胃肠营养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途径。目前常用的胃肠营养方式是经口进食和经鼻胃管,前者对患儿的吞咽、吸吮功能有一定的要求,后者是患儿术后前期最主要的营养途径,通过胃肠营养能够有效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术后治疗效果。胃肠营养也对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对胃管的护理管理、对营养物的选择和使用,同时需要注意对患儿进行感染预防,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高质量的护理治疗保障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序贯肠内营养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代谢、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序贯肠内营养组30例、肠内营养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予以营养支持。入院第1天和第14天分别检测患者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统计3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4天后3组各项指标均较第1天明显下降,对照组较序贯肠内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14天后序贯肠内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TLC、IgA,IgM,IgG水平明显升高;GCS评分明显升高,NIHSS评分明显降低;序贯肠内营养组、肠内营养组各项并发症较对照组发生率低。结论: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随病程延长,营养状况呈恶化趋势。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序贯肠内营养较肠内营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左丹 《生物技术通报》2020,26(10):74-76
研究表明,对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患者实施合理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恢复其胃肠功能,可以尽早获取体内所必需的营养,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患者恢复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研究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常规补液对胃癌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择我院住院治疗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胃 癌患者183 例,随机分至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常规补液组,分别行相应的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术前/ 后1 天及术后 8 天体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营养支持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总费用。结果:常规补液组术后第 8 天体重较术前1 天明显下降;肠内、肠外营养组患者体重下降幅度均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肠内、肠外营养组术后第8 天白蛋白 水平升高显著,且明显高于常规补液组;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第8 天淋巴细胞明显上升,且较常规补液组有明显升高。肠外营养 组、常规补液组患者肝功能损害、血脂升高、血糖升高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患者肝功能损害、血脂升高发 生率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肠内营养组患者切口腹腔感染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与常规补液组相比,肠 外、内营养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肠内营养组患者总费用明显偏高;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组、常规补液组营养支 持费用明显降低,肠内营养组患者总费用显著下降,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可大大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减少患者住院费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常规补液对胃癌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择我院住院治疗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83例,随机分至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常规补液组,分别行相应的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后1天及术后8天体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营养支持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总费用。结果:常规补液组术后第8天体重较术前1天明显下降;肠内、肠外营养组患者体重下降幅度均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肠内、肠外营养组术后第8天白蛋白水平升高显著,且明显高于常规补液组;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第8天淋巴细胞明显上升,且较常规补液组有明显升高。肠外营养组、常规补液组患者肝功能损害、血脂升高、血糖升高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患者肝功能损害、血脂升高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肠内营养组患者切口腹腔感染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补液组。与常规补液组相比,肠外、内营养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肠内营养组患者总费用明显偏高;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组、常规补液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降低,肠内营养组患者总费用显著下降,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胃癌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可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减少患者住院费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对59例重型路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营养支持治疗,积极处理并发症,密切观察营养支持实施后的效果。结果:45例病人顺利接受了肠内全营养剂的支持治疗。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通过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利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和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高脂低糖肠内营养对改善呼吸科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呼吸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呼吸科的106例危重症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营养液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高脂低糖肠内营养液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清白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的水平变化,免疫功能及肱二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的变化情况,营养支持前后CO2生成量、氧耗量及氧合指数等呼吸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清白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的水平及免疫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肱二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CO2生成量、氧耗量及氧合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脂低糖肠内营养治疗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对改善营养指标及呼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呼吸科重症患者的一种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