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实地鱼类资源考察、检视鱼类标本以及参考鱼类分类、分布文献表明,秦岭生态保护区现有鱼类7目16科79属共141种(亚种)。物种多样性G-F指数的比较分析显示,和秦岭其他区域相比,秦岭生态保护区鱼类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区内不同水系之间相比,则汉江水系最高。利用β多样性指数和Jaccard相似性系数对秦岭生态保护区4条水系的鱼类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区内鱼类分布南北差异明显;南坡的3条水系中,南洛河水系和嘉陵江水系鱼类生境相似程度较高,鱼类种、属分化、隔离程度较低,而与汉江水系的生境差异显著,鱼类种属分化、隔离程度较高。根据区内自然地理及水系特征,对水系间鱼类β多样性出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秦岭羚牛的生态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秦岭羚牛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是中国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分布于中国陕西省南部的秦岭大巴山地区.从分布、栖息地、种群状况、集群特征、活动规律、食性、季节性迁移行为、繁殖生态和防御行为等方面概述了秦岭羚牛的生态习性,并提出了对该物种的保护与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秦岭冷杉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基于对秦岭山区濒危植物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分布群落的样地调查,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秦岭冷杉群落中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分别用Levins和Shannon-weiner两指数测得的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结果基本一致,即乔木、灌木和草本层中生态位宽度最大的依次为秦岭冷杉、箭竹(Sinarundinaria nitida)和苔草(Carex lanceolata),秦岭冷杉与生态位宽度值大的种群易形成混交林;(2)生态位宽度较高的两个种群,种对相似性比例一般较高;(3)秦岭冷杉群落中各主要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表明种群对群落环境资源的分享比较充分,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估及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基本方法。以生态系统敏感性及服务功能为核心的红线划定指标体系,未能准确反映山地复杂地质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得生态红线划定缺乏地质-地理过程的支撑。以地质环境与地理环境互馈为基础,构建西南山区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以我国典型山区四川省为研究区,通过将脆弱性格局与基本方法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叠置分析,提出了基于"生态地质环境共同体"理念的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优化方法。结果表明:生态保护红线与脆弱性评估格局基本一致,面积有差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充分刻画生态系统保护格局,脆弱性格局更好反映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状况,山区地质与地理过程是塑造生态红线分布格局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估视角的2种优化方案,集中、全面反映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但应合理预留人类聚居空间及生产空间。  相似文献   

5.
秦岭山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秦岭山地是我国南北重要的天然分界线 ,也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评价秦岭山地的生态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 ,对该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 ,结合秦岭生态功能区的建设 ,提出了统一规划 ,合理划区 ;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网络 ;发展和科学管理生态旅游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主要途径 ,并提出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秦岭山地生态分界线的论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康慕谊  朱源 《生态学报》2007,27(7):2774-2784
山地自然生态分界线,实际为一条生态过渡带。分界线位置的准确划分,有助于把握现代气候-植被-土壤的敏感变化特征,也是指导当地大农业生产的基础依据。秦岭山地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南北生态分界线,即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但对该界线的具体位置,历来存在着北坡、分水岭和南坡3种争议。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积累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以文献评析为基础,以气候-植被参数计算结果为依据,并通过对秦岭山地不同区域植物区系和植被垂直带谱已有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从中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根据秦岭地区气候-植被参数等值线的分布,整个秦岭山地都应属于暖温带,这一结论可与国际有关研究相互接轨。(2)根据对秦岭不同区域植物区系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秦岭南坡大部分区域都应属于暖温带,而南麓海拔1000m等高线附近很可能是暖温带的南缘。(3)根据对秦岭南北坡植被垂直带谱的比较分析,南麓海拔1000m等高线应该是一条重要的生态分界线。综合来看,将秦岭山地的南北分界线放在南坡海拔1000m附近比较适宜。上述归纳研究所获结论,将通过在秦岭山地深入开展现代"3S"技术支撑下的植被、土壤、气候等生态与地理方面的综合研究,最终得到完全验证。  相似文献   

7.
用光镜观察了秦岭蝮Gloydius qinlingensis嗅觉系统和犁鼻系统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秦岭蝮嗅觉系统主要包括嗅器和嗅球,犁鼻系统主要包括犁鼻器和副嗅球,并且嗅器和犁鼻器已经完全分离形成两个独立的囊,犁鼻器位于嗅器的内侧.嗅器粘膜上皮进一步分化为嗅上皮和呼吸上皮,背侧嗅上皮下的固有层内有丰富的Bowmans腺,腹侧呼吸上皮内有大量的杯状细胞,其固有层未见有Bowmans腺.鼻腔的中段出现了发达的犁鼻器,犁鼻上皮明显比嗅上皮厚,其固有层内未见有犁鼻腺,在犁鼻腔内还有蘑菇体.  相似文献   

8.
秦岭山地天然油松群落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Levins、Hurlbert生态位宽度及Pianka生态位重叠研究方法,对秦岭山地天然油松群落内20种主要乔木及26种主要灌木的种群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油松、锐齿槲栎、华山松、漆树为乔木层的优势种群,而榛子、卫矛、忍冬、荚蒾为灌木层的优势种群。(2)乔木层中上述优势种群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构成了该群落的主体;灌木层中荚蒾、胡颓子、卫矛、榛子等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大。(3)乔木层主要种群间生态位重叠相对较少,其中冬瓜杨-尖叶四照花、盐肤木-山杨、小叶杨-白桦、小叶杨-少脉椴等种对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灌木层主要种群间生态位重叠较多,其中卫矛-陕西卫矛、绣线菊-忍冬、粉背黄栌-黑刺菝葜、高山杜鹃-中华柳等种对生态位重叠较高。(4)群落内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较大,与其他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值相对较高,但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宽度之间没有绝对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秦岭岩白菜的传粉生物学特性与繁育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珍稀濒危植物秦岭岩白菜(Bergenia scopulosa T.P.Wang)的开花特性、传粉适应及繁育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岩白菜为蝎尾状聚伞花序,具(29±10)朵单花,单花期约15d,遇低温雨雪天气花冠闭合,可延长3~5d,花序花期约30d,种群花期近4个月。(2)花粉活力在花药开裂后的12h内最高(约90%),维持单花平均花粉活力在30%以上约6d;柱头在第1~4天内保持很强的可授性,维持可授性的时间约为9d。(3)秦岭岩白菜主要有效传粉昆虫为中华蜜蜂,平均访花频率为6.5朵/min,单花停留时间为(11.0±4.8)s。(4)秦岭岩白菜的花粉胚珠比(P/O)为589.8,杂交指数(OCI)为3;人工授粉实验显示,秦岭岩白菜不存在无融合生殖,自交亲和,主动自交罕见,生殖成功主要依赖传粉者。研究认为,秦岭岩白菜是兼性异交的繁育系统,胚珠受精过程中可能存在自交衰退。  相似文献   

10.
秦岭生态资源保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西安市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等问题,从而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已显的尤为紧迫和重要。本文介绍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近年来西安市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一些做法,对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今后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秦岭蕨类植物补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研究秦岭蕨类植物的过程中,对秦岭地区的蕨类植物标本和有关文献作了进一步整理研究,发现秦岭植物志第二卷中有一些遗漏的科,属和种,其计3科,8属,21种,现给予补充记载,并报道了它们的名称和常误用的异名,分布和生境。  相似文献   

12.
秦岭华山松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对秦岭华山松林的野外调查,分析研究了该群落的特征和性质。结果表明:秦岭林区华山松群落主要分布于海拔1100~2100m的中山地带;华山松群落内物种相当丰富,共有81科174属346种;落叶阔叶乔木与落叶阔叶灌木在群落中占很大的比例;群落中草质叶型的植物260种,占80.5%,表明群落的落叶性;华山松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大多数比较常见的属都属于北温带分布,表明群落植物区系组成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13.
秦岭毛茛属植物(毛茛科)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亮  田先华  任毅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1):2360-2366
记载了产于秦岭的毛茛属植物共11种,4变种,其中含秦岭分布新记录4种、3变种,它们是:美丽毛茛、丽江毛茛(变种)、毛果毛茛(变种)、丝叶毛茛(变种)、褐鞘毛茛、愚毛茛、匍枝毛茛;另外,收录了《秦岭植物志》遗漏的另外2种,即太白山毛茛和细长喙毛茛。经研究认为,《秦岭植物志》原记载的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Thunb.在秦岭无分布。给出了秦岭毛茛属植物分种(变种)检索表;对每一种及种下等级的产地及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秦岭华山松群落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秦岭华山松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取样和随机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在秦岭林区取400 m^2的样地36块.运用植被排表分析法和Ward最小距离聚类的方法将秦岭华山松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秦岭华山松群落可以分为5个群丛组7个群丛:华山松+美丽胡枝子+荩草群丛;华山松+美丽胡枝子+毛叶轴脉蕨群丛;华山松+蔷薇+崖棕群丛;华山松+短梗胡枝子+深绿蒿群丛;华山松+陕西绣线菊+香青群丛;华山松+陕西绣线菊+光蹄盖蕨群丛;华山松+蛇梅群丛.同时针对不同群丛的特点提出合理化的经营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陕西秦岭及大巴山地区的鸟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多年的野外调查发现,陕西秦岭及大巴山地区的鸟类资源丰富,分布有475种鸟类,多为留鸟、夏候鸟和旅鸟。它们中有中国特有鸟类3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鸟类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鸟类55种,还有28种鸟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及11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目前因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而受到保护的鸟类有390种,占总种数的82.1%。保护区的存在有利于保护秦岭及大巴山地区的鸟类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秦岭林区松栎混交林群落乔木优势种的更新规律,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对油松(Pinus tabulifor-mis)、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等3种优势乔木种群更新随林分密度、海拔、坡向、坡位等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林分密度、海拔、坡向、坡位等生态因子对3种乔木的天然更新均具显著影响;3种优势乔木树种幼苗密度均随林分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林分密度从850株.hm-2增加到1 525株.hm-2时,3种幼树密度也逐渐增加,但林分密度为1 900株.hm-2时,3种幼树密度均显著降低;从海拔1 283m增至1 665m,锐齿槲栎和油松幼苗幼树密度均随海拔增加而显著增加,但海拔增至1 835m时,这两种幼苗幼树密度均显著降低。(2)华山松幼苗幼树密度一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从南偏西20°到75°,锐齿槲栎和华山松幼树密度逐渐降低,至北偏东40°(阴坡)时又显著增加,但3种乔木幼苗及油松幼树密度一直随坡向变化而增加;锐齿槲栎幼苗密度在下坡位显著高于中坡位和上坡位,但油松和华山松幼苗幼树随坡位由下到上逐渐增加。结果提示,处于中海拔、阴坡且密度适中的林分3种优势乔木更新最佳,对这类林分实施封禁将有助于松栎混交林优势乔木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标本、文献,走访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对陕西省6市20县26乡镇五味子属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分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秦岭地区有6种五味子属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红花五味子(Schisandra rubriflora)、大花五味子(Schisandra grandiflora)、铁箍散(Schisandra propinqua var.sinensis)、金山五味子(Schisandra glaucescens)和狭叶五味子(Schisandra lancifolia),分布于海拔500~2800 m之间,华中五味子数量多且分布广,大花五味子相对稀少。根据调研确定不同地区各种五味子的花期和果期,并制定分种检索表,补充了秦岭地区五味子属植物的分布状况。调查显示,分布区内五味子属野生植物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特别是稀少种亟待保护。本研究为道地药材的合理采收和可持续利用、加强对稀少物种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裴俊峰  吴家炎 《四川动物》2007,26(4):952-955
2006年3~4月以秦岭地区林麝饲养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定养殖规模较大的秦岭西部凤县、太白、留坝3县进行调查,初步了解了中小规模养麝场当地的饲养技术特点,结合周边生态环境,分析并评估林麝在饲养过程中的优势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对现行林麝养殖场经营方式作出综合性评定。  相似文献   

19.
秦岭锐齿栎群落数量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秦岭锐齿栎群落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乔木层可划为两个亚层,其生活型以高位芽占优势。地面芽次之,锐齿栎、华山松的胸径结构呈左偏正态分布;油松的胸径主要以小径级居多;漆树的胸径以大径级的个体占有较大的比例,属于衰退种群;板栗主要是以小径级的幼树和小树为主,处于幼龄向中龄过渡阶段;山杨处于由进展向稳定过渡阶段,属于中幼龄林,林分的胸径结构主要受锐齿栎种群的胸径变化的影响,聚类与排序结果一致,得到6个类型:鞘柄菝葜+蔷薇-栓皮栎+灰榆-锐齿栎群丛;美丽胡枝子+鞘柄菝葜-板栗-锐齿栎群丛;榛子-尖叶四照花+山杨-锐齿栎群丛;樱桃+榛子-漆树-锐齿栎群丛;榛子+蔷薇-华山松-锐齿栎群丛;箭竹-华山松+油松-锐齿栎群丛,表明锐齿栎群落在海拔分布上的连续性和群落类型分布的间断性。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秦岭地区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率(WUE)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合IPCC第五次报告资料中心的CCSM4、GISS-E-R、GISS-E-H、IPSL-CM5R-LR-CM、Nor ESM1-1-ME等5个模型相关模拟结果,预测和分析秦岭地区2006—2100年在RCP2.6、RCP4.5、RCP6.0和RCP8.5 4种未来典型气候变化情景下其水分利用率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降雨、气温、CO_2浓度等关键气候变化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4种未来情景下预测的秦岭地区生态系统WUE几乎全为正距平,各情景下WUE倾向率为0.0136—0.13 g C kg-1H_2O 10a-1,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随辐射强迫增加,WUE距平值与倾向率也相应增加。各情景下GPP的增长趋势强于ET,使得两者的比值(即WUE)呈现增长趋势,并随辐射强迫的增加,两者的差异愈发显著,即WUE增长随辐射强迫的增强而更显著。同时,各模型预测的年均气温倾向率为0.21—0.498℃/10a,降雨量倾向率为7.78—17.66 mm/10a。由于气温、降雨量、CO2等关键气候变化因子调控GPP正增长速率大于ET,以及生态系统LAI值和自身的植被演替过程直接影响生态系统WUE,最终使得生态系统WUE呈正增长趋势。其中GPP的显著增加是未来秦岭地区生态系统WUE增长的直接因素,而气温的显著增加与大气CO_2浓度的升高则是WUE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降雨量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