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是重要的十字花科作物害虫,寄主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变化影响小菜蛾生长发育。本研究以小菜蛾嗜好性不同的菜心、芥菜、白菜和芥蓝等4种寄主植物为材料,应用生化方法测定了被小菜蛾取食后寄主植物体内蛋白和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菜蛾取食2、4、6、8d后,菜心体内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2%~35%,葡萄糖含量明显下降9%~33%;芥菜、白菜和芥蓝体内蛋白质和葡萄糖含量显著下降1%~38%和3%~36%。小菜蛾取食后,白菜和菜心体内蔗糖含量显著升高,以菜心为害2d后升高最显著,达23.32%;芥菜和芥蓝则随为害程度的不同蔗糖含量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张林林  李艳红  仵均祥 《昆虫知识》2013,50(4):1049-1054
通过室内饲养和生物化学测定,研究了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大豆(Glycine max Merrill)和玉米(Zea mays L.)3种寄主植物的营养差异及对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幼虫发育、成虫产卵、成活率及6龄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3种寄主植物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含水量差异显著。与取食玉米和白菜的个体相比,取食大豆的小地老虎幼虫历期、蛹期较短,分别为43.02 d和11.87 d;雌虫成虫寿命最长,为15.92 d;单雌产卵量最高,为936.67粒。但后代卵的孵化率以取食玉米的最低。取食3种寄主植物的幼虫和蛹的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取食大豆>取食白菜>取食玉米。幼虫体内CAT活力没有显著差异,但SOD、POD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取食大豆>取食白菜>取食玉米。  相似文献   

3.
寄主对豆野螟的药剂敏感性和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豆野螟MarucatestulalisGeyer幼虫对3种药剂敏感性的差异,及其体内4种解毒酶活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豆野螟对高效顺反氯氰菊酯和灭多威的敏感性差异显著,豇豆>四季豆>扁豆;对茚虫威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豆野螟体内4种酶活性都发生了变化,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和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豇豆>四季豆>扁豆;但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之间不具有显著差异。推测:取食扁豆的豆野螟体内产生对高效顺反氯氰菊酯和灭多威具有一定解毒作用的物质;而取食豇豆的豆野螟产生的某种物质对茚虫威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4种酶在其对茚虫威的解毒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对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亚致死效应的生理生化机制,阐明氯虫苯甲酰胺低致死剂量对沟金针虫食物利用、能量物质含量以及体内消化酶、保护酶和解毒酶活力的影响。【方法】室内采用土壤混药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对沟金针虫3龄幼虫毒力,并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LC10, LC25和LC40低致死剂量对沟金针虫3龄幼虫营养指标和体内能量物质含量的影响;采用酶动力学法检测了氯虫苯甲酰胺低致死剂量处理1, 6, 12, 24, 48和72 h后沟金针虫3龄幼虫体内消化酶(蛋白酶、α-淀粉酶、脂肪酶、海藻糖酶)、保护酶(CAT, POD和SOD)以及解毒酶(CarE, MFO和GST)活力的动态变化。【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对沟金针虫3龄幼虫有较高毒力,其LC50值为1.2397 mg/kg。LC10和LC40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沟金针虫3龄幼虫后,平均相对生长率(MRGR)和近似消化率(AD)显著降低,严重干扰其对食物的利用;LC10, LC25和LC40剂量处理后沟金针虫3龄幼虫体内主要的能量物质(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海藻糖)含量和消化酶活力均明显降低,而解毒酶和保护酶活力显著增加,最终延缓其生长发育。【结论】氯虫苯甲酰胺对沟金针虫幼虫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低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沟金针虫幼虫后,通过抑制消化酶活性,使其对食物的利用能力降低和生长发育延缓,以及诱导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来阻止外界毒物侵害。研究结果为阐明氯虫苯甲酰胺对沟金针虫的亚致死效应机制及作用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谢苗  尤民生 《昆虫知识》2011,48(6):1728-1733
本文从解毒酶系的角度研究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对氟虫腈的短期生理生化响应。用氟虫腈LC50剂量处理小菜蛾3龄幼虫一定时间后,测定小菜蛾幼虫体内多功能氧化酶(MFO)、酯酶(ES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氟虫腈处理后小菜蛾体内解毒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未经处理的对照,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解毒酶活性逐渐提高。这说明氟虫腈对小菜蛾敏感品系的解毒酶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反之,解毒酶加快了小菜蛾体内对氟虫腈的代谢,降低了小菜蛾对氟虫腈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寄主胁迫下小菜蛾种群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德  黄斌  侯有明 《昆虫知识》2011,48(2):273-279
采用RAPD-PCR技术,研究了取食6种不同十字花科寄主植物第4、9、15代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种群的DNA多态性。通过17条引物的重复PCR扩增实验,利用NTsys软件对电泳条带统计分析,构建了遗传距离矩阵和聚类分析图谱。结果表明:取食芥蓝的小菜蛾种群与其它5种寄主种群遗传距离较远(0.6523~0.8246),独立聚为一枝;取食萝卜的小菜蛾种群遗传距离与甘蓝上种群较近(0.3443),聚为一枝,并且与白菜、芥菜和菜心上小菜蛾种群遗传距离较近,逐次聚为一枝,芥蓝、萝卜及甘蓝寄主种群随代次的增多种群分化出现稳定规律性。各寄主种群间遗传距离平均值和范围、多态性条带占总条带数目的比例随代次增多而增大,说明种群分化程度随代次增多而加深。  相似文献   

7.
分别用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 L.、革命菜Gynura crepidioides Benth、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Bailey和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饲养安婀珍蝶Actinote anteas,计算各龄期试虫的存活率;测定不同食料植物对安婀珍蝶4龄幼虫的营养利用以及中肠中淀粉酶、海藻糖酶、蔗糖酶和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薇甘菊饲养的试虫,其4、5、6龄的存活率高于其他供试食料植物上的试虫;取食薇甘菊的安婀珍蝶4龄幼虫相对生长率和食物利用率明显高于取食其他3种食料植物的试虫,但其相对取食量明显较低;取食薇甘菊的安婀珍蝶4龄试虫羧酸酯酶比活力明显高于以其他3种植物为食的试虫;取食白菜的4龄试虫,其蔗糖酶、海藻糖酶和淀粉酶比活力较低。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安婀珍蝶对革命菜、菜心和白菜存在不同程度的取食利用障碍,由此判定他们不会成为安婀珍蝶的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8.
颗粒体病毒对不同蔬菜上小菜蛾实验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组建施用颗粒体病毒Plutella xylostellagranulosis virus(PxGV)后4种十字花科蔬菜上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实验种群生命表发现:小菜蛾颗粒体病毒除了能引起幼虫感病死亡外,还能显著地降低成虫的产卵量,推迟产卵高蜂1~2 d,但对化蛹及雌蛾寿命无显著影响。在种群水平上,病毒对小菜蛾的控制作用综合表现为压低了小菜蛾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在菜心、芥蓝、芥菜和小白菜上小菜蛾实验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在分别为13.7,12.3,10.7和22.7,病毒对小菜蛾种群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0.334,0.177,0.280和0.433,表明病毒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能力受到寄主植物的影响,在芥蓝上控制能力最强,其次为芥菜和菜心,而小白菜最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抗药性变化与田间防治效果的相关性。【方法】2011—2015年在田间进行了氯虫苯甲酰胺防治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并测定了该地小菜蛾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在相同剂量下对小菜蛾田间防治效果从2011的97.74%下降到2015年的63.53%;而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相对毒力指数从2011年的1上升到2015的11.93。【结论】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与其抗药性总体上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四种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吕利华  何余容  庞雄飞 《生态学报》2003,23(12):2624-2630
利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技术,组建芥菜、芥蓝、小白菜和菜心4种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分析寄主植物和生物因子对小菜蛾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4种十字花科蔬菜的一造菜上,小菜蛾均能完成两个世代。虽然小菜蛾在芥菜上的初始卵量最高,但害虫种群总增长倍数在芥蓝上最高,其次为小白菜,菜心和芥菜,分别为17.64、11.90、11.43和3.76。这说明尽管芥菜对小菜蛾成虫的产卵有一定的吸引作用,但不适合小菜蛾生长发育。芥蓝是最适宜小菜蛾种群增长的寄主。生物因子在小菜蛾自然种群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不同种类十字花科蔬菜上,天敌类群对小菜蛾控制作用存在一定差异。除芥菜之外,寄生性天敌对芥蓝、菜心和小白菜上的小菜蛾种群控制作用最大,其次为“捕食及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控制作用最小。“捕食及其它”对芥菜上小菜蛾种群的作用非常明显,如果排除此因子作用,小菜蛾种群两代后将增长126.03倍。该因子是导致芥菜小菜蛾自然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制定小菜蛾防治策略时,应考虑蔬菜的种类和布局,加大对芥蓝小菜蛾种群的防治力度;芥菜可作为一种诱杀植物种植,以吸引小菜蛾产卵,并集中防治。这些防治策略在小菜蛾综合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