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胰岛淀粉样多肽在豚鼠胰腺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amyloidpolypeptide,IAPP或称Amylin)在豚鼠胰脏的分布,并用邻片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法,观察了IAPP与胰岛素(Insulin,INS)、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的共存关系。结果显示,豚鼠胰岛内绝大多数细胞都呈IAPP阳性免疫反应,在胰外分泌部的腺泡和导管内也散在分布有IAP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多数IAPP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都显示INS免疫反应阳性,胰岛内少数IAPP阳性细胞也呈SS免疫反应阳性。说明IAPP主要分布在豚鼠的胰岛内.但也少量存在于外分泌部。IAPP主要和INS共存于B细胞内。但也和SS共存于D细胞内,提示IAPP可能通过自分泌途径调节INS和SS的分泌。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用ABC免疫染色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Glucose oxidase-DAB-Nickle,GDN)显色技术,在Bouin液固定的常规石蜡切片上,研究了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5-HT)在豚鼠胰腺内的定位和分布,并用相邻切片免疫双标记,观察了它与胰岛素的共存关系,结果发现,在豚鼠胰腺内,外分泌部均有5-HT免疫反应细胞分布。在胰腺内分泌部(胰岛)5-HT免疫反应细胞分布均匀,大部分胰岛细胞呈阳性5-HT样免疫反应,用相邻薄切片免疫双标记技术证明,胰岛内的5-HT免疫反应细胞主要是B细胞。在胰腺外分泌部,5-HT免疫反应细胞呈单个分散或聚集分布,主要位于腺泡和导管等处,偶见于结缔组织间隔中。本文对研究5-HT在胰腺的生理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扬子鳄胚胎胰腺内分泌细胞发生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13种特异性激素在扬子鳄胚胎胰腺早期发育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显示生长抑素(SS),5-羟色胺(5-HT),胰高血糖素(GLU),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多肽(PP)免疫反应性(IR)细胞出现于第8天,P物质(SP)IR细胞出现于第18天,P53,胃泌素,睾酮,嗜铬素A,血管活性肠肽,上皮膜抗原,胰岛素在各期扬子鳄胚胎胰腺中均未发现。结论 表明SS、5-HT,GLU,EGF、PP和S害扬子鳄胚胎胰腺形成的分化的不同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鼠胰腺嗜铬颗粒素A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Bouin液固定的常规石蜡切片上,观察了啥铬颗粒素A在大鼠胰腺内分泌细胞内的定位和分布,并用相邻切片双标记法,观察了它与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的共存关系。结果发现,大鼠胰腺嗜铬颗粒素A样免疫反应细胞主要分布于胰岛的周边部,胰腺外分泌部的导管和腺泡等处均未见CgA祥物质存在。用相邻薄切片免疫显色技术证明,大鼠胰腺中CgA样物质与胰高血糖素共存。结果提示,CgA可能是胰腺内分泌细胞的一个新的标志物,在胰腺功能调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型糖尿病患者30例为A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B组,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健康者50例为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三组的IAA、ICA及GADA,比较三组的阳性检出率。结果:A组空腹血糖为(10.12±3.68)mmol/L,B组空腹血糖为(11.23±3.26)mmol/L,A组和B组的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C组(4.35±1.42mmol/L)(P0.05),但A组和B组的空腹血糖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和B组的IAA、ICA及GADA单独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且A组的IAA、ICA及GADA单独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P0.05);IAA、ICA及GADA联合检测对1型和2型糖尿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IAA、ICA及GADA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分型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各种癌基因蛋白微波抗原修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1555例各种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微波辐射(MWI)抗原修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了14种癌基因蛋白产物.并同时选择部分标本分别作冰冻切片,常规石蜡切片进行抗原修复与不修复的对比研究.结果,经MWI抗原修复后p53(PAb1801,PAb-240,PAb-420,DO-7),p185,Rb,C-fos,C-myc,Ki-67(R),EGF,EGFr,TGFβ和Bcl-2阳性检测率明显提高(P≤0 05),而p53(CM-1),PcNA p21和nm23/NDPK经MWI抗原修复与不修复结果一致,说明有部分抗原不用修复和其他处理.另一部分抗原仅表达在冰冻切片上,如Ki-67和Ki-1单克隆抗体,经修复也无阳性表达.本文中对消化、消化与抗原修复相结合及高压处理切片的IH染色也进行了对比研究,对他们处理切片存在的优缺点也一一作了详说. 相似文献
7.
胃印戒细胞癌的粘液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粘液组化及免疫组化技术对15例胃印戒细胞癌进行了研究。结果:癌细胞可分为Ⅰ、Ⅱ、Ⅲ三型,三型细胞常混合存在;癌细胞以分泌酸性粘液为主,部分癌细胞分泌中性粘液,全部含有硫酸粘液;胃印戒细胞癌CEA阳性率100%,CEA分布丧失了极性;电镜下癌细胞CEA同时分布于细胞膜及胞浆内膜结构中。上述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癌细胞起源于胃原始干细胞的看法;而癌细胞分泌的大量粘液及CEA的异常分布可能易于导致印戒细胞癌的浸润及转移。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到在大鼠和家兔背根神经节内存在胰岛淀粉样多肽免疫阳性反应细胞.用相邻镜像邻片免疫双标记技术,证实胰岛淀粉样多肽存在于背根神经节内那些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中,说明胰岛淀粉样多肽在大鼠和家兔背根神经节内与生长抑素共存.实验结果为胰岛淀粉样多肽的胰腺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为进一步研究背根神经节内生物活性物质间的关系及生理作用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豚鼠、猕猴心脏心钠素和抗心律失常肽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高血钾诱发的心律失常豚鼠(20例)和猕猴(3例)心脏心钠素(ANP)和抗心律失常肽(AM)免疫反应。结果显示:心律失常组豚鼠和猕猴心脏的ANP和AAP免疫反应比正常组的明显(P<0.05),心房肌的ANP和AAP免疫反应比传导系的明显,但心室肌未见棕色反应产物。ANP和AAP免疫反应在心脏不同部位反应强度不同可能与心脏传出神经和心肌钙通道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0.
赵泳江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8,17(4):395-395
锌离子在小鼠胰岛细胞内的聚集和转运与锌转运蛋白家族(Zinc transporters,ZnTs)的关系密切。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首次对小鼠胰腺中ZnT7的定位、分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探讨了锌转运蛋白7对小鼠胰岛细胞中锌离子稳态的维持以及对进一步了解锌与胰岛素之间的关系、锌离子对糖尿病的发生和治疗的研究打下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研究通过大量临床糖尿病病人胰岛细胞抗体(Islet Cell Antibody,ICA)检测,发现ICA阳性反应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形态学表现;弥漫型ICA和边缘型ICA,经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技术鉴别。弥漫型ICA可同时有着染α细胞和β细胞,边缘型ICA则仅着染α细胞。这种只着染α细胞的ICA国内外尚未见有报道,为探讨其在糖尿病发病中所起的作用。选择1型糖尿病(1-DM)的弥漫型ICA和边缘型ICA各3例。另选正常3例作对照,用患血清分别以2、4、8小时三个时相与分离并贴壁生长的正常人胰岛细胞孵育后,进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发现,弥漫型ICA,边缘型ICA均可导致胰岛细胞产生凋亡,其中弥漫型ICA使β细胞及α细胞出现凋亡;边缘型ICA使α细胞产生凋亡,这一结果提示;糖尿病发病机制除与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有密切关系的经典途径之外,可能还与分泌胰高血糖素的α细胞存在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调查了4种AMPA受体亚单位(GluR1、2/3、4)和谷氨酸(Glu)在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内的分布及其匹配关系。我们发现,GluR1和2/3免疫阳性胞体和纤维密集分布于Vc的Ⅱ层和Ⅲ层外侧部,在Vc的其余各层呈散在性分布。GluR4免疫阳性胞体和纤维在Vc各层均无分布。Glu免疫阳性胞体分布于Vc各层,尤以浅层(Ⅰ、Ⅱ层)密集,Glu免疫阳性纤维及终末结构主要分布于Vc浅层。结果表明,Glu免疫阳性纤维及终末样结构与AMPA受体免疫阳性胞体和纤维在Vc浅层的分布总体上是相互匹配的,但AMPA受体各亚单位在Vc内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提示,Vc内的Glu可能通过作用于不同的AMPA受体亚单位而发挥其多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氢化可的松诱导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细胞凋亡和增殖抑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氢化可的松对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对12例确诊的儿童AITP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糖皮质激素处理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数量的变化,并用Wst-1(四氮唑盐)测定代表增殖的活细胞数。结果显示,激素处理组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活细胞数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激素处理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活细胞数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激素处理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也明显高于处理前和正常对照组,均具有显性差异。结果表明,氢化可的松具有明显的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和增殖抑制作用,说明糖皮质激素可通过诱导AITP外血淋巴细胞凋亡和增殖抑制发探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 能神经和P物质(SP) 能神经在人十二指肠壁内的分布。结果显示: VIP能和SP能神经纤维和神经元均呈棕褐色; VIP能神经纤维遍布肠壁各层,SP能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肌层和神经丛; VIP能和SP能神经元见于肌间和粘膜下神经, 尤以后者为多, 但形态特点不同; 在肌间神经丛, SP能神经元比VIP能神经元多。粘膜内可见VIP能和SP能神经元, 多单个分布在粘膜肌层内。结果表明: 1VIP能和SP能神经在人十二指肠壁内分布有差异。2粘膜内存在VIP能和SP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5.
原代培养大鼠松果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大鼠松果体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分化。方法:采用MTT测定法BrdU及5-H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相差显微镜观察可见培养的松果体细胞呈小圆形或不规则形,初期聚集成巢,以后逐渐散贴壁,有强折光性,细胞体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MTT检测证实。培养的松果林体细胞增生较活跃,细胞倍增时间在培养第9天,第11天左右高峰。BrdU免疫组化法对松果体细胞分裂与增殖的观察及统计结果与MTT检验结果相符。5-HT阳性细胞占培养细胞总数的80%以上,结论:体外培养能获得生长增殖旺盛,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松果体细胞。 相似文献
16.
人、猪、鼠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培养与纯化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培养和纯化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猪和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方法进行改进。对其鉴定方法进行了讨论,用胶原酶或胰酶消化法,或机械法分别从猪主动脉,人脐静脉,鼠主动脉获得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进行培养,用光学相差显微镜,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相差显微镜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接种后2-3小时贴壁,继而铺开生长,在视野内形成散在细胞团,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的单层,随着传代次数增多,可见核分裂,双核及多核,猪血管内皮细胞呈鹅卵石样,多角形,生长分裂旺盛时可见两个或多个核,猪和鼠的平滑肌细胞在相差显微镜下外观为长梭形,细胞生长致密时排列成束,相互平行,并且重叠生长,表现为典型的“波峰”与“浪谷”状。猪血管内皮细胞DiI-Ac-LDL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显示特征性的黄绿色荧光,人Ⅷ因子抗原免疫组化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显微镜下可见核周胞浆呈现阳性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染色,显微镜下见细胞浆内着色,本介绍的培养及纯化猪血管内皮细胞,猪平滑肌细胞,鼠平滑肌细胞的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7.
八肽胆囊收缩素在猪,大鼠和豚鼠肠道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八肽胆囊收缩素样免疫反应物质在猪、大鼠和豚鼠肠道的定位与分布,并用相邻切片免疫双标记法观察了它与5-羟色胺的关系,结果表明,CCK-8-IR细胞主要位于肠腺的底部,少数位于绒毛上皮。节段性分布上,在猪可见于从十二指肠到结肠全长的粘膜,大鼠和豚鼠CCK-8-IR细胞则见于从十二指肠至回肠的粘膜,但均以十二指肠密度最高;免疫双标记法证实,在三种动物肠道中均有CCK= 相似文献
18.
产毒性大肠杆菌毒素在豚鼠肠道定位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感染豚鼠小肠组织中ETEC肠毒素的定位进行了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发病豚鼠从空肠到回肠明显充血,肿胀,但盲肠,结肠和直肠外观与对照组差别不明显,光镜下见到发病动物肠组织病变主要出现在空肠和回肠,以回肠最为严重。主要病理改变为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和充血,病变部位可以出现在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取回肠组织切片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ETEC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可见回肠粘膜表层,粘膜肌层,肌层及浆膜层均呈LT和ST阳性反应,分布弥漫,空白对照和正常豚鼠回肠组织均呈阴性结果。本研究表明,ETEC主要作用于空肠和回肠,尤其是回肠;回肠组织各层都有病变,且与肠毒素的分布一致,证明毒素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肠粘膜细胞。 相似文献
19.
大白鼠脊髓、脑干和海马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乙酰胆碱酯酶 (ACh E)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了大白鼠脊髓、脑干和海马等脑区 ACh E阳性神经元的活性。结果显示 :(1)脊髓 :脊髓前角、后角神经元 ACh E均为中等阳性 ( ) ,脊髓中间外侧核 ACh E呈强阳性 ( )。 (2 )脑干 :延髓中的三叉神经脊束核、舌下神经核 ACh E均呈强阳性 ( ) ,中缝大核 ACh E呈中等阳性 ( ) ;脑桥的蓝斑核 ACh E呈强阳性 ( ) ,而三叉神经中脑核等核团 ACh E呈中等阳性 ( ) ;中脑的非脑神经核团红核、黑质 ACh E呈阳性 (+ )或中等阳性 ( ) ,脑神经核团动眼神经核和动眼神经副交感核 ACh E呈强阳性 ( )。 (3)海马 :海马 CA3区 ACh E为强阳性( ) ,CA2 和 CA1 区为中等阳性 ( )。本实验表明 ACh E阳性神经元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脑区 ,为进一步探讨 ACh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