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蚯蚓生活于病原菌丛生的环境中,却极少患病,这与蚯蚓自身独特的抗菌与免疫系统相关.本文从蚯蚓的防御屏障、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3个方面对蚯蚓的抗菌免疫系统进行了综述.其中,蚯蚓的防御屏障主要包括体壁、体表粘液和消化道;细胞免疫主要包括吞噬作用和包囊作用;体液免疫则是以非特异性免疫为主.蚯蚓体液中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主要包括凝集素、抗菌蛋白、抗原结合蛋白以及溶菌酶等.  相似文献   

2.
<正>在治疗耐抗菌素感染中,以及无疑在降低免疫缺乏病人的细菌感染中,人免疫球蛋白(IgG)是有价值的。然而,用低温乙醇法从人血浆制备的IgG只能限于肌肉常规注射,因为在静脉输注时和输注后能发生严重的类过敏性反应。这些副作用已被归因于在分离过程形成的聚合IgG所引起的非特异性补体激活和某些杂质,诸如PKA。聚合物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非特异性免疫分子由于胚系基因种类有限而不具备多态性.但近年来人们发现,脊椎动物γ/δ T 细胞受体、B1细胞受体、某些固有免疫成分,以及无脊椎动物的某些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分子、抗菌肽和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等同样具有较高程度的多态性.与特异性免疫分子相似,其多态性形成机制主要为基因组水平的基因重排、单核苷酸多态性、DNA 突变和 mRNA 水平的外显子可变剪接.该多态性的出现可能是无脊椎动物的一种适应性进化,其应为低等生物特异性识别和防御不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分子基础. 本文就无脊椎动物免疫分子多态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可能的形成机制与意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4.
<正>序言 免疫应答是许多细胞参与的复杂且巧妙的身体防御机构。它是由数量众多的细胞群和亚群的互相作用构成的。已知在其互相作用中起媒介作用的几种可溶性因子。某些可溶性因子具有自身抗原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抗原特异性。但是,也报告了许多不具有此等特异性的可溶性因子。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     
病毒的干扰现象和干扰素的发现动物感染病毒后,机体内的防御系统即开始工作,以对抗感染的病毒。免疫机构是防御系统中最具威力的一种。免疫反应不仅具有特异性,而且还具有持久性。另外,在对实验动物的研究中,还观察到种称为“干扰”的现象。即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非特异性免疫分子由于胚系基因种类有限而不具备多态性.但近年来人们发现,脊椎动物γ/δT细胞受体、B1细胞受体、某些固有免疫成分,以及无脊椎动物的某些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分子、抗菌肽和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等同样具有较高程度的多态性.与特异性免疫分子相似,其多态性形成机制主要为基因组水平的基因重排、单核苷酸多态性、DNA突变和mRNA水平的外显子可变剪接.该多态性的出现可能是无脊椎动物的一种适应性进化,其应为低等生物特异性识别和防御不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分子基础.本文就无脊椎动物免疫分子多态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可能的形成机制与意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机体防御的第一道防线。本研究对抗鹅免疫球蛋白轻链单克隆抗体进行了特征分析并将其应用到不同免疫试验中用以检测鹅免疫球蛋白。用此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免疫亲和层析柱用以分离血清中的鹅免疫球蛋白;偶联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后的单克隆抗体用作第二抗体来检测鹅特异性抗体。此外,该单克隆抗体可以识别和定位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SIg+淋巴细胞。研究表明,该单克隆抗体可在多种条件下检测或分离鹅免疫球蛋白并作为研究鹅体液免疫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机体防御的第一道防线。本研究对抗鹅免疫球蛋白轻链单克隆抗体进行了特征分析并将其应用到不同免疫试验中用以检测鹅免疫球蛋白。用此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免疫亲和层析柱用以分离血清中的鹅免疫球蛋白;偶联辣根过氧化物酶 (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 后的单克隆抗体用作第二抗体来检测鹅特异性抗体。此外,该单克隆抗体可以识别和定位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SIg+淋巴细胞。研究表明,该单克隆抗体可在多种条件下检测或分离鹅免疫球蛋白并作为研究鹅体液免疫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人微小病毒B19感染所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肾移植术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两周内在本中心接受肾移植手术的6例患者中,有4例在术后60天内均出现发热、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等相似症状;综合骨髓穿刺、ELISA方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IgM等方法诊断为人微小病毒B19感染;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等综合治疗后,4例患者病情均明显缓解。结论:(1)贫血是肾移植术后患者感染人微小病毒B19的典型临床症状;(2)PCR检测和/或ELISA方法,结合骨髓穿刺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可诊断人微小病毒感染;(3)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肾移植术后人微小病毒B19感染导致PRCA的首选治疗方法,病情反复时,再次应用仍然有效。同时予以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等综合治疗,可获得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10.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会引起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尤其是婴幼儿和老人,容易出现严重感染。尽管RSV感染对医疗保健产生了全球性影响,目前仍以支持性的治疗为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对RSV发病机制和免疫病理学的了解不断加深,RSV的预防策略取得了重大进步。自1966年RSV疫苗首次试验以来已经过去50多年,目前有两种RSV疫苗获批上市。综述了当前RSV感染的治疗方案(包括RSV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以及RSV疫苗的研发进展,以期为RSV的治疗及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域蛋白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类具有共同基序的跨膜糖蛋白,其基本结构包括一个信号肽区、免疫球蛋白样区、黏蛋白样区、跨膜区和有磷酸化位点的胞内区。人类的TIM基因家族包括3个成员(Tim-1,Tim-3,Tim-4),定位于与哮喘、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的染色体5q33.2区域。研究表明,TIM-3与其配体Gal-9相互作用调节T细胞凋亡和免疫耐受,并在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感染及母胎界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虽然,Tim-3在调节机体的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其还有很多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陈华海  吴柳  唐成  王欣  尹业师 《微生物学报》2019,59(9):1778-1785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肠道分节丝状菌(segmented filamentous bacteria,SFB)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梭菌;具有物种选择性定殖特性,主要定殖在回肠末端上皮细胞表面;具有调节宿主免疫系统成熟,刺激Th17细胞特异性分化和促进肠道表面免疫球蛋白A(sIgA)分泌等功能;在防御病原微生物感染和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虽然在众多脊椎动物中均能检测到SFB的存在,但关于人SFB的研究报道甚少。有研究表明人体肠道样品中能检测到SFB的存在,且对临床样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人体肠道SFB与免疫调控和疾病症状等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由于SFB在人体肠道中丰度极低,且在同一个体中可能存在不同的SFB菌株,SFB单细菌分离与纯培养仍然是进一步研究人体肠道SFB免疫调节功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在粘膜免疫中的重要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属于Ⅰ型跨膜糖蛋白,可与多聚免疫球蛋白A和多聚免疫球蛋白M特异性结合,通过穿胞转运,将它们从上皮细胞基底侧膜转运到顶膜,并最终分泌到外分泌液中去. 在此过程中,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的细胞外段被水解,释放出与多聚免疫球蛋白A或多聚免疫球蛋白M相结合的细胞外段(又称为分泌成分). 分泌成分是sIgA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参与sIgA的粘膜防御功能,而且在被动粘膜免疫中也有重要作用.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通过介导细胞内多聚免疫球蛋白的转运,可以在粘膜的腔面阻止病原体粘附,在上皮细胞内中和病毒,也可以将固有层内的抗原分泌出去. 因此,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的有效分泌是多聚免疫球蛋白发挥粘膜防御功能的必要条件. 但在某些情况下,该受体也可以介导微生物对上皮屏障的入侵.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是高度 N -糖基化的,其分子中独特的糖链结构,可能与受体的穿胞转运、sIgA在粘膜的正确定位,以及抗原对上皮细胞的粘附有关.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和分泌成分参与的多重分子机制,使它们在粘膜免疫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造成世界范围内婴幼儿下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也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被动免疫制剂能够有效预防RSV感染。静注RSV免疫球蛋白(RSV-IVIG)降低RSV易感儿童住院率,但其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抗RSVF蛋白的单抗Palivizumab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种用于传染病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够有效预防RSV感染、安全性高;其优化后的单抗Motavizumab亲和力和效力更强于Palivizumab。本文对RSV被动免疫制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 检查已处理的红细胞的特异性及其与Ig结合能力。检查已处理的红细胞的特异性及其与相应分类免疫球蛋白的相互作用可用下列方法。①用抗一个类型的免疫球蛋白抗体处理红细胞,仅应与该类免疫球蛋白出现血球凝集,但不与其他类凝集,使用的免疫球蛋白可通过层析法和通过带上特异性抗体免疫吸收剂分离。②用携带抗一个类型的免疫球蛋白抗体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抗体及滴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时机体的免疫状况,我们对134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细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三种血清抗体滴度显著高于细菌培养阴性患者。血清IgG、IgA、IgM阳性与细菌培养阳性的符合率分别为79.1%,74.6%和43.2%。活动性胃炎和非活动性胃炎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6%和42%。证实HP菌感染与活动性胃炎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与胃炎的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并证实了抗HP菌IgG、IgA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HP菌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姚慧鹏  吴小锋 《昆虫学报》2008,51(5):530-536
类免疫球蛋白是在无脊椎动物体内发现的唯一的免疫球蛋白家族成员,它对鳞翅目昆虫自身的免疫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类免疫球蛋白只存在于鳞翅目昆虫体内,有可溶性和不溶性两种存在方式,在昆虫体内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可溶性类免疫球蛋白通过一些酶和蛋白的作用对入侵昆虫的细菌和病毒进行免疫防御,而不溶性类免疫球蛋白(即以膜结合蛋白的形式出现)对细胞和细胞黏着以及病毒和细菌入侵细胞有着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8.
热休克蛋白HSP70和gp96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休克蛋白(HSP)是一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家族,是生物在应激条件下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产物,在调节免疫应答和抗病毒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现简要介绍HSP70、gp96(HSP96,GRP94)这两种HSP与病毒感染的关系及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制品概况  本品系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献血员采集的含有一定乙型肝炎抗体效价的血浆 ,按低温乙醇法制备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其中丙球蛋白在 90 %以上。每毫升含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效价不低于 1 0 0IU。本品经过病毒灭活处理。药理作用  主要激活补体系统 ,增强体液免疫 ,能使感染肝细胞释放出来的HBV(乙肝病毒 )在进入未感染细胞之前就被清除 ,可防止和减少正常细胞感染 ,也可能减少HBV在体内的复制 ,利于病情恢复。适应症  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的预防及治疗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阳性以及HBsAg和…  相似文献   

20.
<正>一、前言 免疫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从预防感染到区别动物自身和非自身的基本生物现象的研究。一般以动物为对象,研究其个体反应性时,就必须用有生命的动物。这种用活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