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大麝鼩(Crocidura lasiura)是一种分布较广的食虫目动物,以往的工作仅限于对其形态及分布的描述。目前大麝鼩不仅成为上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鼠形小兽群落内的优势种,而且也是当地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主要传染源之一。但对其生态学研究几乎是空白。近年来,我们对大麝鼩的繁殖、食性和越冬等生态问题作了报道,并对其种群密  相似文献   

3.
我国麝的生态研究与保护问题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4.
甘肃兴隆山养麝场高山麝死亡原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山麝(Moschus chrysogaster),又名马麝,是我国人工饲养的主要麝种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我国第一家高山麝养殖场.  相似文献   

5.
从树Qu肾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出3株病毒,嗜在对数分裂期的TL细胞上复制,产生细胞病变和血凝素抗原,能凝集豚鼠和小鼠红细胞。交互血凝抑制实验表明3株病毒同属一个血清型。免疫酶染色显示抗原首先出现于细胞株,电镜观察负染标本病毒形态近似圆形和六角形,无胞膜,直径约30nm。血清学检查大多数树Qu血清中含有该病毒抗体,证明是树Qu的一种潜在病毒。初步鉴定为类-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6.
王酉之 《四川动物》1993,12(3):36-37
  相似文献   

7.
广西林麝生态考察和麝资源的消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对广西喀斯特地形内林麝的食性等生态考察资料的总结。特別在地理分布上,依数量多寡对62个县划分为三个级别是目前最详尽资料。以麝香产量为基础,初步总结全广西林麝资源在不同年代下降平均数量,在国内尚属首次报导。对广西恢复发展林麝资源和进一步经营管理上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9.
丁平  鲍毅新 《兽类学报》1994,14(4):294-298
1985年4月1992年12月,作者采用夹日法对萧山围垦农区臭Qu种群动态进行了连续逐月定点定时的研究。结果表明:臭Qu种群相对数量的季节消长呈后峰型双峰曲线,5月和10月各出现一次高,怀孕率在2月和7月各出现一次高峰,平均胎仔数在5-6月和8-9月相对较多。室外群种相对数量高峰在4月和9-10月;室内种群在5月和10月,前峰不及室外种群明显。室内种群雌体怀孕率明显于室外种群。种群相对数量的季节变  相似文献   

10.
泌香活动是雄麝体内固有的年周期的内分泌生理性改变的结果。泌香活动的始动因素是雄性激素。雄麝体内的香腺是麝香某些成分的分泌器官,香囊是香液贮存和形成固体麝香的器官。外源性雄激素可以诱导雄麝在自然泌香期外产生生理诱导性的第二次泌香,证明了雄激素是使香腺进入分泌活动的诱导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大苇莺种群繁殖生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欣  郭东龙 《生态学报》1990,10(2):150-154
  相似文献   

12.
13.
大麝鼩是一种夜行性动物,其夜间(19:00—6:00)的活动频次占全天活动总频次的88.67%;夜间活动呈双峰型曲线,前峰在19:00—24:00,后峰在2:00—5:00。其夜行性指数为6.31,但各季节不同:春季5.94,夏季4.01,秋季6.56,冬季8.71,比其他鼩鼱科动物高。每日活动总额次雄性高于雌性,雄性的夜行性指数亦比雌性高。在人工倒置光周期的条件下,其最初几天的活动节律极度紊乱,至第7天后才稳定地回到自然光周期的日活动次数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圈养马麝夏秋冬活动格局的比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2000年6月至2001年1月间,在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麝场对46只圈养马麝进行扫描取样观察,记录其站立及运动、摄食、反刍和静卧4种行为,并对各行为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圈养马麝的活动有昼夜节律和季节变化,夏季活动型属于晨昏型偏夜型,秋季偏向昼夜型,冬季也属昼夜型但趋于白昼活动;除季节间分布不一的晨昏活动高峰期外,3个季节均有相对恒定的午夜(22:00-01:30)活动高峰;气温是影响圈养马麝活动格局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中国麝科动物分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麝科动物分类的研究现状李明,盛和林(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上海市200062)关键词麝科动物,分类席科动物能分泌房香,席香是特效中药材,又是世界四大名贵香料之王,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我国是廉科动物最丰富的国家,已知所有膀种在我国都有分布,有些种是我国...  相似文献   

16.
17.
毕书增  贾林征 《兽类学报》1994,14(3):172-175
通过对麝甲状腺的超微结构观察,认为麝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所合成的甲状腺球蛋白,可由粗面内质网裹泡和由粗面内质网与高尔基器形成的分泌泡二条途径直接进入泡泡腔,经微吞饮作用,由胶质小泡将滤泡腔中体再摄入滤泡上皮细胞,同溶酶体融合,分解产生甲状腺激素。  相似文献   

18.
麝的生物学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麝为典型的林栖小型鹿类动物,具有极高的药用、经济和学术研究价值。概述了形态、分类、地理分布、栖息地、家域、食性、种群数量、繁殖、饲养、天敌与疾病等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指出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臭Qu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电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