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采后'宁杞3号'枸杞鲜果为试材,研究其在(4±1)℃和(10±1)℃贮藏过程中果实褐变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枸杞果实褐变指数在两种贮藏温度下的贮藏初期(0~10 d)增加幅度均较小(分别为17.6%和5.1%),(10±1)℃下的果实从第15天显著增大(64.1%),而(4±1)℃下从第20天显著增大(67.9%).(4±1)℃贮藏果实的超氧歧化酶(SOD)活性和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在采后贮藏的前10 d增大,之后降低,贮藏后期又增大;超氧阴离子(O2-)产量在采后0~5 d降低,而后逐渐增大;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在采后0~5 d增大.之后前者降低又缓慢升高.与(10±1)℃贮藏果实相比,(4±1)℃下贮藏果实O2-产量显著降低,H2O2含量在贮藏第5天和第25天也显著降低,MDA含量在贮藏5~20 d显著降低;SOD活性在贮藏5~10 d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AsA含量明显提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贮藏15~25 d显著下降,总酚含量在贮藏5~20 d显著增加.研究发现,枸杞果实褐变可能是细胞活性氧代谢失调,使PPO与酚类物质接触,导致酚类物质氧化的结果;(4±1)℃低温贮藏能通过调整鲜果活性氧代谢来有效延缓褐变进程.  相似文献   

2.
黑心病是鸭梨贮存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问题,我们在实验中研究了产地、树龄、采摘期和鸭梨入库贮存时的温度与黑心病的关系。证明:急降温或入库温度低于10℃是造成鸭梨贮存早期发生黑心病的主要原因;调节库温可有效地控制早期黑心病的发生,并有利于防止鸭梨贮存后期黑心病的出现;提前采摘期对控制黑心病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cv-a)CO_2/C(a-v)O_2变化与P(cv-a)CO_2变化在重症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二者与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方法:入选上海仁济医院急诊监护室收治的合并高乳酸血症(≥4 mmol/L)的重症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患者60例,按脓毒症指南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进行复苏,检测复苏前(0 h)和复苏后(6 h)、(24 h)的动脉血、上腔静脉血气以及乳酸浓度,分别计算各时间点的P(cv-a)CO_2/C(a-cv)O_2值,P(cv-a)CO_2值,分析比较与各时间点血乳酸水平的相关性。分别计算复苏前后的P(cv-a)CO_2/C(a-cv)O_2值和P(cv-a)CO_2值的变化值,比较与相应时间点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复苏前和复苏后的P(cv-a)CO_2/C(a-cv)O_2值以及P(cv-a)CO_2值与血乳酸浓度明显相关,r分别为0.873,0.644(0 h);0.885,0.585(6h);0.858,0.669(24 h),(P均0.01),且前者相关性优于后者。复苏前后的P(cv-a)CO_2/C(a-cv)O_2值的变化和P(cv-a)CO_2值的变化都与相应时间点的乳酸清除率明显相关,r分别为0.874,0.635(6h);0.807,0.530(24h);并且前者的相关性优于后者(均P0.05)。结论:P(cv-a)CO_2/C(a-cv)O_2比P(cv-a)CO_2能更好的提示液体复苏过程中组织缺氧情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苹果后熟过程中内源脱落酸与乙烯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蕉苹果后熟过程中其果肉内ABA含量开始迅速上升,比乙烯释放量的上升时间略早。在采后第12~14天,ABA水平达到高峰,尔后快速下降。当乙烯释放量在采后第15天出现高峰时,近果心的果肉ABA含量已降到其高峰值的1/4。青蕉苹果ABA和乙烯的变化趋势与前者相似,只是达到高峰所需要的时间稍长于前者。而较耐贮藏的国光苹果,所需时间更长,ABA水平也比前两个品种为低。  相似文献   

5.
限气贮藏猕猴桃果实伤害产生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PE袋方法于常温一藏秦猕猴桃,贮藏期间袋内CO2浓度高于6%时果实会产生伤害贮藏前期,果实的果肉和果心硬度均很高,这与两部位淀粉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严重被抑制淀粉和果胶物质水解被抑制有关。贮藏中期,果肉出现水浸状,到贮藏末期,果心和照相机人均很快腐烂,这主要与Vc含量明显降低,导致膜脂过氧化加剧有关。而与SOD活性变化关系不大。而贮藏期间,果心硬度明显高于果肉,这与果心淀粉酶和多聚半乳醛酸  相似文献   

6.
O2和CO2配比对气调贮藏梨采后褐变及相关理化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后'丰水'梨果实为材料,在乐扣气调试验箱中研究了O2和CO2配比对果实褐变率、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和总酚含量的影响,以探讨适宜减轻梨气藏褐变的气体成份.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150 d)中,'丰水'梨果肉未发生褐变.从贮藏60 d开始,气调处理和冷藏对照果实的果皮均出现褐变,气调处理在贮藏120 d之前对果皮褐变的影响不显著,而在贮藏120~150 d内可显著减轻果皮的褐变、抑制果皮PPO和POD活性及降低总酚含量.与冷藏对照相比,气调处理可推迟果心褐变的时间,且(8%~10%)O2+3% CO2处理可完全抑制果心的褐变;气调处理亦可降低果心PPO活性、减少总酚及MDA含量;(8%~10%)O2+1% CO2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果心的POD活性,而(8%~10%)O2+3% CO2处理对果实POD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可见,气调贮藏主要是通过降低'丰水'梨果皮PPO、POD活性及总酚含量来减轻组织的褐变,并以(8%~10%)O2+3% CO2处理对果实褐变因子的控制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唐友林  周玉婵  杨谦   《广西植物》1996,(4):375-378
52±1℃热杀菌剂苯来特或 TBZ等溶液浸果处理,对“留香”和“紫花”品种杧果采后炭疽病和蒂腐病有显著控制效果,改善果实外观,延长贮藏寿命,提高贮藏品质,减少病害的腐烂损失 60%,获得在常温下贮藏 18d的采后寿命和 100%的商品率。在热杀菌剂处理后,贮藏于低温13±1℃下的 杧果,显著减慢果皮转黄和后熟软化,降低呼吸速率,延长贮藏寿命2~3周以上,并且,显著减少病害和腐烂损失,有利于提高采后杧果的商品率和远途运输及销售。  相似文献   

8.
蘑菇表面的失水情况是评价采后蘑菇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提出用原子力显微镜定量测定蘑菇表皮的粗糙度来表示表面的皱缩程度,用算术平均粗糙度和平方根粗糙度表示.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nge)Sing)贮藏前的算术平均粗糙度为(34.033±5.116)nm,经过2d贮藏,在2℃、25℃和动态温度自发气调贮藏下,其算术平均粗糙度分别为(40.139±3.359)nm、(65.356±8.253)nm和(43.670±9.280)nm.平方根粗糙度值与算术平均粗糙度值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两者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表皮的三维图像直观地表示出水分的蒸发过程,变化趋势符合粗糙度值的变化,特别是在贮藏的早期阶段(0~2 d).由粗糙度分析的结果可以区别不同的贮藏条件表明,原子力显微镜测定的粗糙度指标可有效地表示采后蘑菇的表面失水情况.  相似文献   

9.
蘑菇表面的失水情况是评价采后蘑菇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提出用原子力显微镜定量测定蘑菇表皮的粗糙度来表示表面的皱缩程度,用算术平均粗糙度和平方根粗糙度表示。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nge)Sing)贮藏前的算术平均粗糙度为(34.033±5.116)nm,经过2d贮藏,在2℃、25℃和动态温度自发气调贮藏下,其算术平均粗糙度分别为(40.139±3.359)nm、(65.356±8.253)nm和(43.670±9280)nm。平方根粗糙度值与算术平均粗糙度值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两者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表皮的三维图像直观地表示出水分的蒸发过程,变化趋势符合粗糙度值的变化,特别是在贮藏的早期阶段(0~2d)。由粗糙度分析的结果可以区别不同的贮藏条件表明,原子力显微镜测定的粗糙度指标可有效地表示采后蘑菇的表面失水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羊奶果果实成熟度、包装方法、带枝叶与否、气调、温度以及保鲜剂处理对其贮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带枝叶的黄色果用3%硫脲等保鲜剂浸果10分钟,晾干后装入干燥器(5%CO_2气调)或塑料框外套2层0.03mm厚的聚乙烯薄膜塑料袋包装,贮藏于室温(15~20℃)下可保鲜38~42天,好果率在97.3%以上;于较适温度6~12℃下,可保鲜75~90天,好果率在90.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大量的细胞学观察表明,昭苏野生油菜与黑芥之间,不论是在染色体数上,还是在染色体组型、带型以及染色体大小、总长上都有较大的差异。昭苏野生油菜的染色体数为2n=18,芥黑则为2n=16;染色体组型,前者为14m+4m(SAT),后者为8m+4sm+4sm(SAT);染色体带型,前者为12C/C+2CN/C+2WN~O/O+2W/O,后者为12C/C+2WN/C+2WN~O/C;染色体长度前者为2.00—4.00μ,后者为6.48—3.75μ,虽然黑芥染色体条数少于野生油菜,但总长度却长于昭苏野生油菜。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比较,我们认为,昭苏野生油菜与黑芥在亲缘关系上有着较大的距离,二者为不同的物种。  相似文献   

12.
采后红毛丹(品种‘粉红’)果实贮于10℃下时呼吸速率下降、细胞膜透性减小、多酚氧化酶活性(PPO)下降、病害少;4℃下贮藏至第4天时即发生冷害;采后用3%抗坏血酸溶液、2%柠檬酸溶液和1%NaCl处理的红毛丹果实中含糖量和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均不减小,其中以10℃下用化学药品处理的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枇杷果实采后在高O2(O2>90%)环境中冷藏时,果实呼吸速率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较慢。贮藏35d后的果实仍甜酸适宜,风味较好,果心褐变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4.
唐友林  周玉婵  杨谦   《广西植物》1996,16(4):375-378
52±1℃热杀菌剂苯来特或TBZ等溶液浸果处理,对“留香”和“紫花”品种Mang果采后炭疽病和蒂腐病有显控制效果,改善果实外观,延长贮藏寿命,提高贮藏品质,减少病害的腐烂损失60%,获得在常温下贮藏18d的采后寿命和100%的商品率。在热杀菌剂处理后,贮藏于低温13±1℃下的Mang果,显减慢果皮转黄和后熟软化,降低呼吸速率,延长贮藏寿命2 ̄3周以上,并且,显减少病害和腐烂损失,有利于提高采  相似文献   

15.
苹果果实贮藏在高变温条件下(10℃开始,以后降至0℃)的空气中,随着乙烯形成酶(EFE)和ACC合成酶活性的增高,果实内乙烯浓度迅速上升,ACC和MACC积累。低温(0℃)抑制乙烯生成,ACC和MACC也有积累,但保持较高的EFE,促进ACC合成酶不断上升。低温气调(CA)(3%CO_2,3%O_2)显著抑制乙烯生成和相应的酶活性。高变温情况下,先提高CO_2浓度至12%,然后,随温度变化CO_2降至6%,形成双变气调。双变气调对乙烯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与CA相同。  相似文献   

16.
采后预冷处理和贮藏温度对台湾绿竹笋鲜笋老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后预冷处理和贮藏温度对台湾绿竹笋鲜笋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预冷处理和贮藏温度对台湾绿竹笋的老化速度、保鲜期和失重率有显著影响。采后预冷处理抑制鲜笋的老化,降低其老化率,延长保鲜期。(5±0.5) ℃恒温箱贮藏下,鲜笋的老化率、失重率低于(30±0.5) ℃恒温箱贮藏,贮藏期则相反。贮藏3、6、9、12 d,(5±0.5) ℃恒温贮藏下的鲜笋失重率均低于1%;(30±0.5) ℃恒温贮藏下,鲜笋失重率分别为26.32%、38.10%、48.04%、55.23%。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应用拮抗酵母菌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pullulans(Lindner.)Diddens et Lodder)、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Kuffer.)Skinner)和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Fresenius)Harrison)后拮抗菌在果实表面的繁殖能力以及对不同贮藏条件下甜樱桃(Pranus avivum L.cv.Hongdeng)果实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酵母菌的使用浓度为1×10~8CFU/mL。结果表明,田间3种拮抗菌都能够在果实表面增值,但是只有C.laurentii和R.glutinis能够持续稳定地生长。C.laurentii的抑病效果最好,它对田间环境和采后低温低氧及高CO_2都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蒸腾抑制剂对组培苗出瓶移栽后成活率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蒸腾抑制剂0.1%CaCl2和0.1%FA旱地龙可提高组培苗出瓶移栽的成活率,对成活率低的Ⅱ、Ⅲ级组培苗效果相对较显著。前者宜在移栽后即刻喷施,后者宜在移栽前4d于瓶中喷施。  相似文献   

19.
实验在20只麻醉、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减压神经和窦神经的家兔上进行。细胞外记录延髓腹侧的单位放电活动。在110个单位中42个对吸入6%CO_2 有反应,其中32个表现为兴奋,10个表现为抑制。这些对CO_2敏感的单位中,30个(71%)分布在头端和尾端化学敏感区,27个位于腹侧表面下0—500μm的深度内。在78个单位中观察了对阻断腹主动脉血流所引起血压升高的反应,有15个单位表现为兴奋,8个单位表现为抑制。这些血压敏感单位中17个分布在中间区,13个位于腹侧表面下0—500μm。7个对夹前后肢有反应的单位中,同时对CO_2或血压升高敏感的单位各一个。结果表明,家兔延髓腹侧存在对CO_2敏感及血压敏感的神经元,半数以上的神经元集中在浅层;两类神经元的分布具有区域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0.
梨果实采后果心褐变与细胞膜结构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作为采后贮藏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生理病害——梨果心褐变,与细胞膜结构的变化、酚类底物和多酚氧化酶(PPO)的分布、PPO的存在形式和活性有关。细胞膜结构变化或遭受玻坏时,PPO与底物易接触。PPO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且活性高,可导致严重的果心褐变。诱发果心竭变的主要因素冷害、果实缺钙和高二氧化碳伤害都与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