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廖福龙 《蛇志》1991,3(2):35-42
流变学是随着本世纪廿年代对于油漆、粘状流体及印刷油墨的研究而诞生的,它是研究流体“流动”与“变形”现象的一门学科.有关生物流体的研究在五十年代多了起来,血液、淋巴液、滑液、唾液、宫颈液以及细胞内液等都是研究对象.美国学者 Copley 是生物流变学的开拓者.血液和血管一向是生物流变学界倍受重视的课题,文献多达生物流变学的2/3以上.这就无怪乎国际血液流变学学会是国际生物流变学学会的前身.血液流变学是一门实验性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往往集生物学、医学与流交学问题于一身.从研究的对象与方法来看,它又可分为宏观血液流变学与微观血液流变学两支.前者主要研究血液与血管的宏观流变现象,后者则从细胞与分子水平探讨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2.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研究血液流动与变型的新型学科,其范围包括血液流量、流速、流态、血液凝固性,血液中有形成分及血管变形性与弹性、微循环、微血管血液流变性等。它是心肌梗死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其突出表现是红细胞聚集症和高粘滞血症。血液流变学不但在心肌梗死疾病中的诊断,药物、介入等方面作为临床治疗与疗效的评估指标,而且对心肌梗死疾病的预后及对临床观察病情变化及疗效判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欣  黄文新 《生物磁学》2011,(16):3196-3198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研究血液流动与变型的新型学科,其范围包括血液流量、流速、流态、血液凝固性,血液中有形成分及血管变形性与弹性、微循环、微血管血液流变性等。它是心肌梗死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其突出表现是红细胞聚集症和高粘滞血症。血液流变学不但在心肌梗死疾病中的诊断,药物、介入等方面作为临床治疗与疗效的评估指标,而且对心肌梗死疾病的预后及对临床观察病情变化及疗效判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道高转移瘤株FC、淋巴合并血道高转移瘤株U14、淋巴道高转移瘤株H22、非转移瘤株P615分别接种于336只纯系近交615小鼠.不同时间取血并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将转移瘤发展过程分为潜伏期、侵袭期、转移早、中、晚期,非转移瘤发展过程分为潜优期、增殖期、囊腔形成期及中心坏死期.本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转移能力及途径肿瘤发展的不同时期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不同,因而表明肿瘤侵袭、转移与血液流变学变化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紧密关系.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意义被讨论.  相似文献   

5.
应用Sysmex F-820血球计数仪和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成都动物园圈养的16只豚鹿的46个血液样本进行血液细胞及血液化学43项指标检测,并对成体、亚成体及幼体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一个参考指标.这对豚鹿的疾病诊断和繁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p73是肿瘤抑制基因p53家族新成员.它表达多种具有不同功能特点的蛋白质异构体.综述p73蛋白的分子结构、功能以及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生物学行为,旨在探索p73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韩超英 《蛇志》1993,5(1):38-40
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是研究血液及其组分流动和变形规律的科学.在国际上已有近三十年的发展史,但由于临床血液流变学的方法不标准,使得各实验室之间的资料缺乏可比性及流变学测定的可靠性。因此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于1985年专门成立了一个血液流变学专家  相似文献   

8.
人体血液的超微弱发光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一台高灵敏的单光子计数系统,研究了108例人体血液的超微弱光子辐射.结果表明:正常人血液的发光值平均每秒每平方厘米的计数在29.9水平内波动.血液的发光强度和供血者的年龄、性别有关.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癌症患者血液的发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肝、卵巢癌症患者显著.这一结果意味着血液的超微弱发光探测,有可能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但对临床实践来说,血清的发光将更为有用.  相似文献   

9.
宗秋  李淑春 《蛇志》1996,8(1):55-56
血液粘度检验方法的评估及其临床应用宗秋,李淑春,韩桂杰黑龙江鸡西煤炭医专检验系鸡西市158100血液粘度是决定血流阻力的因素之一,是衡量血液流动性的一顶综合指标,而血液粘度本身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的流变性决定的。由于在不同病理状态下,血液粘度变化有其规律...  相似文献   

10.
吴瑞敏 《动物学报》1989,35(1):45-52
利用血液流变学的理论和技术对入蛰前和出蛰后的眼镜蛇血液进行粘滞性、浓稠性及血细胞聚集性的比较分析,发现:(一)眼镜蛇的血液处于低粘滞性、低浓稠性及血细胞低聚集性的状态。(二)眼镜蛇出蛰后血液粘性比入蛰前非常显著增高,血液流速减慢,致使组织器官血液供应不足,影响了眼镜蛇出蛰后的活动,故其活动能力比入蛰前差。  相似文献   

11.
生物标志物是指与生理或者病理生理过程相联系的可监测的变化,最常用于检测生物标志物的体液是血液.但血液有严格的稳态调节,理论上不允许较大的变化在血液中持续存在.尿液则没有稳态的调节,并且尿液的一部分是血液滤过物,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血液或者整个机体的状态.本实验通过抗凝剂肝素或阿加曲班改变雌性SD大鼠的凝血状态,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检测给药前后血液和尿液中蛋白的改变.在同样的鉴定策略及分析条件下,尿液中发现更多的变化蛋白.在阿加曲班干预组中,检测到尿液中变化的蛋白有62个,血液中变化的蛋白仅有1个.在肝素干预组中,尿液中变化的蛋白有27个,血液中变化的蛋白仅有3个.Western blot显示,转铁蛋白(transferrin)和血红素结合蛋白(hemopexin)在血液和尿液中的变化趋势与质谱结果一致.本实验提示尿液是更敏感的蛋白生物标志物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
血液安全与保障——军事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液安全及保障"是个永恒的主题,军事医学科学院从建院之初到现在的60年间,开展了包括血液采集、检验,血液筛查、制备、储存、运输、输注及新型血源开辟等多个方面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血浆代用品开始,先后在输血传播(病毒)传染病的检测、相关灭活方法与装置、临床输血安全、血液制品与代用品及其新型血液成分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技术、产品、装置与标准,力求为形成整体、灵活、精确、高效、优质的安全血液供应链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血液粘弹性测量的标准化及其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关于血液粘弹性测量的校正方案.一套关于平均切变率(或测头振动频率)、抗凝剂、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等因素对粘弹性测量值影响的实验证实了这一方案的可用性.同时,实验结果表明,尽管红细胞压积的影响十分显著,仍然可以通过定义一个新的复数型的粘弹性参数L~(?)来消除这一影响.因此,该参数对建立血液粘弹性的人群正常值范围有实际意义,实验结果还显示、测量时用EDTA作抗凝剂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清洁级、SPF级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了解不同环境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 利用法国产BASIC半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和意大利产HS-18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对不同环境SD大鼠10项血液生化值和18项血液常规值进行测定.结果 清洁级、SPF级SD大鼠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红细胞(RBC)比较有极显著差异;红细胞比积(HCT)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不同环境对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测定结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LH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LHI在稳定冠脉粥样斑块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248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15例,不稳定心绞痛(UA)133例)及10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与发生ACS48h空腹采静脉血,健康对照组空腹采静脉血,测定血清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在248例ACS惠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LHI 80mg+5%葡萄糖250mi静脉滴注,一日一次.于治疗10d后检测患者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ACS患者血清CRP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MI患者血清CRP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又显著高于UA组(P<0.01).经治疗10d后,各组CRP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血清CRP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CRP增高,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LHI可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清CRP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示其有抑制冠脉粥样斑块的炎性反应,稳定斑块,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经典血涂片镜检与先进的血液分析仪在血液研究和疾病诊断中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血涂片的制作过程、血涂片在血液研究和检验中的地位、血液分析仪的发展历史和血液分析仪检测优势进行综述,科学评价了血液分析仪的作用,积极鼓励中学生物学课和高校生物及医学相关专业开设好血涂片制作与观察技术这门实验课。  相似文献   

17.
袁承泰  肖梅 《蛇志》1992,4(1):19-22
研究临产孕妇血液流变性的11项指标的改变,并与健康育龄妇女进行对照.结果表明临产孕妇体外血栓形成的长度、血栓湿重、血栓干重、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及血沉方程K 值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全血比粘度与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P<0.05),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内粘度和 TK 值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认为在妊娠后期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其主要原因是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及血浆粘度增高,与红细胞变形能力及红细胞压积关系不明显.文中还探讨了各因素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人工饲养条件下104只健康恒河猴的血液学、血液生化正常参考值,并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青幼年组∶3~4岁,成年组∶5~10岁,老年组∶11~25岁)恒河猴的血液学、血液生化值的差异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测定及分析非麻醉状态下健康恒河猴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正常值.结果血液学值中较明显低 (P<0.05) 的项目为MED.血液生化值中♀猴比♂猴明显低 (P<0.01)的项目有ALT、ALP、GGT、CHOL、APOA、HDL、LDL、P3+、BUN,较明显低 (P<0.05) 的项目为ALB.较明显高 (P<0.05) 的项目为UA.各年龄组之间的分析如下:血液学值中RDW值为青幼年组比成年组及老年组均明显低(P<0.01),MEDIAN值为成年组比青幼年组较明显高 (P<0.05),血液生化值中青幼年组比成年组及老年组均明显高 (P<0.01)的项目有ALT、ALP、GGT、P3+,青幼年组比成年组明显高(P<0.01)的项目为BUN、ALP、AST、,青幼年组比老年组明显高(P<0.01)的项目为CK、TF;成年组比老年组明显低(P<0.01)的项目为CREAT,较明显低 (P<0.05) 的为TRIG.结论本文建立了人工饲养条件下健康恒河猴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值的正常指标,并讨论了年龄、性别对其正常指标的影响,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鉴别血液内气泡状态的新的分析方法.在我们引入多普勒声谱检测新技术后,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和使用价值的结果,尤其是对潜水医学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梁子钧 《蛇志》1994,6(1):49-60
临床血液流变学梁子钧上海医科大学生物物理教研室一、国外临床血液流变学的发展概况和前景临床血液流变学(Clinicalhemorheology)是随着流变学和生物流变学,特别是在生物流变学中研究最多和影响最广的血液流变学的迅速发展,以血液粘度为中心的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