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谭仕东  韦金道 《昆虫知识》1996,33(3):151-153
筛阿鳃金龟是龙眼、荔枝的主要害虫,在广西南宁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翌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成虫出土取食为害,直至5月中下旬成虫开始交配产卵,8月下旬或9月上旬为幼虫化蛹盛期,9月中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随之出土取食为害,11月下旬入蛰。其主要以成虫为害植株的新梢嫩叶,而且每年出现两次为害高峰期,分别在当年9~10月和翌年4~5月。用40%氧乐果或50%甲胺磷乳油800~1000倍稀释液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Leplothrombiumsp.是属绒螨科的一种寄生螨,可寄生于北京油葫芦、银川油葫芦、大扁头蟋、斗蟋、长颚蟋等多种农田蟋蟀。其寄生率一般在10%~30%,个别达80%以上。单头寄生螨数通常1~5头,多者达20头以上。该寄生螨1年1代,7至9月幼螨寄生于蟋蟀虫体,8月下旬离开蟋绊进入土壤中,变为若螨。若螨在20cm以下的土壤中越冬,第2年5月变为成螨。6~7月成螨出土活动,卵产于蟋蟀体上。7月中旬,田间开始出现被寄生蟋蟀,8月为奇生盛期,主要寄生姐蟀的中、老龄着虫和成虫,以螫胶吸附在蟋蟀虫体背面、后胸及腹部第亚、2腹节的节间、足基部…  相似文献   

3.
西藏飞蝗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庆  封传红  张敏  蒋凡  杨刚  罗林明 《昆虫知识》2007,44(2):210-213
西藏飞蝗Locusta.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在四川甘孜州1年发生1代,某些地方(乡城县)1年发生不完整的2代,即以卵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孵化出土,4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1~3龄始盛期为4月中旬~5月中旬,高峰期为5月下旬,7月上旬初始羽化,7月下旬~8月上旬为羽化盛期,8月上旬始见产卵,8月下旬~9月上旬为产卵盛期,第1代成虫较早产下的卵块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于当年9月上旬孵化出土,但孵化出的蝗蝻不能越冬。该虫卵、全蝻期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2,16.1,14.6℃,有效积温为179.1日.度、360.0日.度、787.8日.度。在18,21,24,27和30℃等5种恒温条件下其平均世代历期214.4,133.3,79.2,66.3和50.7d。  相似文献   

4.
宽索鳃金龟是为言猕猴挑的重要食叶害虫.该虫在福建建宁县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出土为害,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害盛期,成虫可整夜取食猕猴桃叶片和花器,成虫出土及人土的时间较为整齐.5月上旬雌虫开始在土中产卵,5月下旬开始孵化.幼虫3龄,在土中1-20cm处活动,以8-10cm处占绝大多数,幼虫取食土壤中腐植质和根皮,截根.9月上旬开始化蛹,10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但当年不出土,逗留在土中。并越冬.采用50%辛硫磷1000—2000倍液防治幼虫:80%敌敌畏乳油1000倍.帅%乐果800-1000倍、25%溴氰菊酯5000倍等药液毒杀成虫均有良好效果,亦可人工捕杀和灯光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5.
川,滇蚱科的新属和新种:(直翅目:蚱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记载采自四川、云南二省蚱科2新属3新种。驼背蚱属Gibbotettix,新属,近似于Cladonotella Hanc.及Potua Bol.,其区别于后两属为前胸背板后突顶端平截,中央略凹;触角细长,中段节长为宽的7~9倍。峨嵋驼背蚱Gibbotettix emeiensis,新种,体暗褐色。红河驼背蚱G.hongheensis,新种,近似于峨嵋驼背蚱G.emeiensi,主要区别为头顶宽为一眼宽的2倍;头顶侧缘隆线明显片状突出;触角着生于眼下缘之下不远;前胸背板前缘平截;背板驼背向后渐低。二齿蚱属Bidentatettix,新属,近似于Falconis Bol.,其区别为头顶前缘具2向前的锐齿;前胸背板侧片后角具5个锐齿;各足股节下、上缘均具1列大刺突。云南二齿蚱B.yunnanensis,新种,体暗黄褐色。  相似文献   

6.
麦田七星瓢虫产卵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在河北省邯郸地区麦田每年共发生两代。第一代于3月中旬开始见卵,3月底至4月上中旬为卵发生盛期,4月上旬至5月上旬为幼虫和成虫的发生盛期。第二代于4月下旬开始见卵,5月上中旬为卵发生盛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和成虫的发生盛期。 据在麦田采集的千余块卵统计,第一代每块平均24.7粒;第二代每块平均25.7粒。单块卵最少的只有1粒,多的82粒,一般在20—40粒之间。  相似文献   

7.
沂蒙山区东方金龟子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 2 0 0 2年 ,对沂蒙山区东方金龟子发生危害特点及其防治进行了调查研究。东方金龟子 1年发生 1代 ,以成虫在土壤 40~ 5 0cm深处越冬。 3月下旬至 4月上旬成虫开始出土 ,4月中下旬气温达1 7 2℃~ 2 4 5℃时为出土盛期。成虫每日的活动危害期集中在接近日落到日落后 1h ,群集于树上啃食嫩芽、幼叶和花朵。成虫具假死性和趋光性。并提出了有效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齐齐哈尔市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成虫发生规律,为该害虫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2019年,通过在齐齐哈尔市玉米田间罩网,定点观察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羽化动态、虫体大小、发生数量与温度及降雨量的关系.[结果]成虫羽化出土始见期在7月上中旬,初期羽化出土的成虫虫体偏小;7月下旬-8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出土高峰期,虫体的长度与宽度明显增大,8月上中旬,羽化出土的成虫虫体达到最大值;8月中旬以后羽化出土成虫数量明显下降,成虫虫体的长度与宽度逐渐减小;到8月下旬-9月上旬只有少量的成虫羽化出土,成虫虫体的大小与初期羽化出土期的相近;9月中旬以后零星羽化出土的成虫虫体大小达到最小值;9月下旬以后未见有成虫羽化出土,10月上旬田间成虫消失.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羽化出土持续时间在61-74 d,平均1 m2玉米田羽化出土的成虫12.0-97.8头.温度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羽化出土始见期、盛发期、持续时间影响较大,5-7月温度高有利于成虫羽化出土.降雨量对羽化出土的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总量影响较大,6-8月降雨量大羽化出土的成虫数量减少.[结论]齐齐哈尔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在7月上中旬羽化出土,8月上中旬达到高峰,与当地玉米抽雄吐丝期相遇,8月中旬后成虫羽化数量明显减少,8月下至9月初仅有零星羽化出土,9月下旬无新羽化出土,10月上旬田间成虫消失.成虫虫体大小与羽化时期密切相关,以羽化盛期的虫体最大.温度和降水影响成虫的羽化时间和数量.  相似文献   

9.
大囟散白蚁Reticulitermes gaoshi新种 有翅成虫(图1:A—F,表1) 体型中等偏小。头部、前胸背板和腹部背板棕褐色,后唇基、触角、后颏和腿节以上均为褐色,胫节上半部黄白色中带淡褐,胫节以下淡黄带白,翅淡褐色。头部和前胸背板有较多的长刚毛,腹部背板刚毛更为稠密。 头部长宽几等,近圆形。囟很大,圆形,位于头顶中央。触角斑十分明显。复眼大,椭圆形。单眼小,卵形。单、复眼间距约等于单眼的短径。复眼至头部下缘的距离约等于其  相似文献   

10.
红缘突额盲蝽,新种Pseudoloxops marginatus sp. nov.(图1—5) 黄褐色,身体两侧具血红色宽边。头顶平,额的前部向前突出成瘤状,具稀疏黄褐色直立毛,唇基明显突出,并向后倾斜,额唇基沟宽而深,侧叶(jugum)较平,舌侧片(lora)成圆锥状突出,唇基、头侧叶和舌侧片多为红色或具红色色彩。小颊细长,喙伸过中足基节。触角第1节粗,香蕉形,血红色,内侧黄褐,具褐色斜立长毛,第2节细长,基部红,(深色个体第1节黑红,第2节淡红),触角瘤大,明显可见;眼红,与前胸背板相接,头后缘具横隆脊,但直立长毛不显著。前胸背板平,前缘和后缘弯曲,侧缘直,前缘具隆脊,胝椭圆  相似文献   

11.
中国蚱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整理广东省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的蚱科Tetrigidae标本时,发现有二新种及国内新纪录,现报导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海南盔蚱Deltonotus hainanensis,新种 雌性:体小型。颜面垂直,颜面隆起在触角之间部分较宽,侧面观略突出。头顶不突出,无中、侧隆线;头顶的宽度约为一个复眼宽度的1.5倍。触角丝状,细,着生在复眼下缘之间。复眼近圆形,突出。侧单眼位于复眼近中部。前胸背板呈尖锐的屋脊形,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整理广西蝗虫标本的过程中,发现蝗科埃蝗属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室,现记述如下: 1.瑶山埃蝗Eoscyllina yaoshanensis You et Li,新种(图1) 雄 体中小型,头短于前胸背板,头顶呈三角形,自复眼前缘到头顶顶端的距离约等于两复眼宽度(最狭处)的1.2倍;头顶中央具纵隆线,向后延伸与前胸背板的中隆线相接。头侧窝明显,在背面可见,呈长方形,其长为宽的6.2倍。颜面隆起明显,具  相似文献   

13.
中国蟋蟀总科两新种记述(直翅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记述蟋蟀总科2新种,即青海异针蟋Pteronemobius qinghaiensis Yin,它与印度异针蟋P.indicus(Walker)相似,但额突和单眼区淡黄色,雄性前翅与生殖器也不相同;海南小须蟋Micrornebius hainanensis Yin,它与M.graclicornis Chopard近似,但下颚须第5节端缘平直,前胸背板侧片前部和后部均较低,近中部明显向下突出。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刘举鹏 《昆虫学报》1997,40(2):185-186
本文记述分布在新疆的网翅蝗科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赛里木毗蝗E。mippussay。mensisLiu,新种(图1)雌性体小型。头短小,其长明显短于前胸背板。颜面明显向后倾斜,颜面隆起自上向下渐宽,全长具明显纵沟。头顶较短,三角形,顶端是钝圆形,侧缘隆线明显,背面低凹;头顶在复眼前的最宽处约为颜面隆起触角间宽的2倍。头侧窝明显,前狭后宽,其长约为宽的1.5~2倍。触角丝状,其顶端到达或不到达前胸背板的后缀。前胸背板前缘平直,后缘呈弧形向外突出;中隆线明显;侧隆线明显,侧隆线间最宽处约为最狭处的2倍…  相似文献   

15.
郑哲民  欧晓红 《昆虫学报》2011,54(7):838-842
拟科蚱属Cotysoides建立于2000年, 该属的主要特征为体小型; 头顶前缘突出于复眼之前; 触角丝状, 着生于复眼前缘下1/3处; 前胸背板背面密具小瘤突; 中隆线波状, 形成一连串小突起; 后突不超过后足股节顶端; 前胸背板侧片外翻, 后角顶平截; 后翅不达后突顶端; 后足跗节第1节长于第3节。本文记述拟科蚱属6种, 包括1新种, 即断隆拟科蚱Cotysoides interruptus sp. nov. 该新种近似于广西拟科蚱Cotysoides guangxiensis Zheng et Jiang, 2000, 主要区别为: 1)头顶为一眼宽的1.5倍; 2)前胸背板侧片前角钝角形; 3)后翅伸达后足股节膝部; 4)中足股节宽狭于前翅宽; 5)雌性下生殖板后缘中央三角形突出。附有分种检索表、 分布及文献引证。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及西南林业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6.
蛙蝗属Ranacris You et Lin,新属 体形中等,具细密刻点。头短于前胸背板;在触角之间明显呈圆形向前突出,中间具纵沟;后有一条明显的短横隆线;头侧窝略呈三角形。颜面侧面观明显地向后倾斜;颜面隆起头顶向前倾斜,端部圆形;头顶隆线之复眼椭圆形,稍突出。触角丝状,到达  相似文献   

17.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成都市农泉驿区危害葡萄的小蠹——光滑足距小蠹Xylosandrus germanus(Blandford)的形态特征。该小蠹具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成虫光亮。雌成虫圆柱形,体长2.02~2.26mm,雄成虫较宽扁,体长1.00~1.30mm。在扫描电镜下,可见成虫前胸前缘的刻点毛均从基部分成两叉,但雌成虫略呈锯齿状,雄成虫呈栉齿状。雌成虫具有贮菌器,位于前胸背板的后端下面。雌成虫鞘翅分为沟中和沟间部,后半部细长毛起自沟间部,雄成虫鞘翅不分沟中和沟间部,后半部部分刻点生有细长毛。  相似文献   

18.
胡麻短纹卷蛾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寿民  岳德成 《昆虫知识》1998,35(3):160-160
胡麻短纹卷蛾见”euncaria切S。切已见。’h幼虫俗称胡麻漏油虫,是胡麻重要害虫。在北方胡麻产区的甘肃、宁夏、内蒙、山西等省均有发生,特别是六盘山西麓静宁、庄浪发生猖撅。1990~1992年,笔者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回生活史胡麻短纹卷蛾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胡麻地土壤中作茧越冬,越冬期长达10.5个月。5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出土化蛹,6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7月下旬为化蛹末期。蛹期8~13天,平均10.6天。6月上旬田间最早发现成虫,中旬成虫大量出现,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6月底至7月初往往出…  相似文献   

19.
丁锦华 《昆虫学报》1983,(3):626-330
本文记述飞虱科的两个新属,均采自我国南方。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农学院植保系。 片飞虱属Platycorpus新属 体扁平;头顶长大于基部宽,端缘弧形,中侧脊在头顶端部相遇,致呈一倒置的Y形;复眼大;额长为最宽处宽的1.5倍,以中部为最宽,中脊单一,基部宽于端部;触角圆筒形,伸近后唇基中部,第一节长宽近相等,第二节为第一节长度的3倍;唇基明显低陷;前胸背板短于头顶中长,二侧脊前半近平行,后半向侧方强弯,不伸达后缘;中胸背板短于头顶和前胸背板长度之和。  相似文献   

20.
脐腹小蠹Scolytus schevyrewi Seme.是榆树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本研究在宁夏盐池县通过室内观察和林间调查相结合,研究了脐腹小蠹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活史、成虫寿命、习性、交尾行为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脐腹小蠹虫在宁夏盐池县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老熟幼虫约占98.2%,蛹约占1.8%。越冬幼虫于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化蛹盛期,5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第2代幼虫于6月底、7月初开始化蛹,7月下旬达羽化盛期,8月上旬羽化结束;脐腹小蠹雌成虫平均寿命为(27.14±3.74)d,雄成虫的平均寿命为(16.86±4.13)d,差异显著(P<0.05);此外,脐腹小蠹无滞育现象;脐腹小蠹的4种天敌,分别是榆小蠹长茧蜂Elachistocontrum sp.、虱形螨Pedieuloids ventricosus Newport、拟截斑郭公虫Thansimus sp.和蠼螋Labidura 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