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改进的kar交配法,将一个含有340kb人基因组DNA的YAC片段的供体酵母菌株YAC23与受体菌株YLB504进行交配,以选择平板对所形成的候选YAC导入菌进行筛选。经PCR分析,候选YAC导入菌在404bp处有一个扩增带,即具有受体菌株的交配型(MAT α)。进一步用脉冲电泳进行核型鉴定,证实YACs己成功地进入受体,实现了YACs从一个宿主到另一个宿主之间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应用DNA同源重组的方法对酵母人工染色体(YAC)进行修饰,用Southern杂交和PCR等方法证实neo基因整合于YAC上,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融合法将一个330kbYAC导入L929细胞,得到G418抗性克隆。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蜜环菌生物种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贺伟  秦国夫 《真菌学报》1996,15(1):9-16
从大兴安岭和长白山采集到30号蜜环菌标本,选其中有代表性的10个号的担子果获得单孢株。交配试验表明每一担子果都具有双因子异宗配合系。不同子实体交配型之间交配结果表明,在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蜜环菌目前至少存在5个生物种,分别称为生物种A、B、C、D和E。将这5个生物种的单孢菌种与欧洲5个蜜环菌生物种的单孢菌株进行配合,生物种B与欧洲A.gallica,生物种E与欧洲A.ostoyae亲和交配,因此将  相似文献   

4.
用标准菌株对1997~1999年在江苏省吴江市,宜兴市、通州市、高邮市和赣榆县采集的325个猪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的可育性和交配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江苏省稻瘟病菌菌株的育性较低,可交配率为22.77%,可育率仅为7.08%。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采集的猪瘟病菌茵株的性亲和力和交配型有较大的差异,三年的交配率分别为26.61%、8.26%和33.64%;温州地区和赣榆地区菌株的交配率相对较高,分别为26.15%和25.42%,宜兴地区菌株的交配率较低,只有15.38%。江苏省稻瘟病菌菌株的交配型在不同年份亦出现很大差别,1997年29个可交配菌株中有21个菌株表现为MAT1-2 交配型,而1999年36个可交配茵株均为MAT1-1交配型。用江苏省稻瘟病菌的可育菌株进行互交,25个组合中只有6个组合能产生子囊壳和子囊,但均不产生子囊孢子,提示江苏省稻瘟病菌在田间产生健康有性后代的几率不大。对杂交后代的遗传学分析表明,菌株的交配型是受单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5.
苏云金芽孢杆菌无晶体突变株的逐级升温筛选及其转化性能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逐级从42 ℃到44 ℃和46 ℃升温培养、并用0-05 % SDS 处理苏云金芽孢杆菌YBT1463 ,获得了一系列内生质粒被部分或完全消除的无晶体(Cry -) 突变株,对4 种Cry - 突变株的转化性能及导入的外源质粒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用限量培养基和42 ℃培养筛选到Cry - 突变株后,升温至44 ℃,从Cry - 突变株得到内生质粒被进一步消除的突变株;然后升温至46 ℃来培养其中突变株BMB170 ,并用0-05 % 的SDS进行处理,最终筛选到1 株无质粒突变株BMB171 。用pHT3101 、pBMB1736 、pBTL1 和pHV1249 等4 种外源质粒进行的转化及稳定性研究表明,转化频率的大小及导入质粒的稳定性与用作受体菌的Cry - 突变株携有的内生质粒数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Cry- 突变株的转化频率显著高于出发菌株,其中BMB171 的转化频率最高达107 转化子/μg DNA,且所导入的外源质粒的稳定性也高于其它Cry - 突变株及出发菌株YBT1463 。  相似文献   

6.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电穿孔及其工程菌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苏芸金芽孢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Bt)和蜡状芽孢杆菌 (Bacilluscereus,Bc)等部分菌株的电穿孔转化进行了研究 ,主要从电穿孔的供体质粒和受体菌株等方面讨论了各种因素对该方法的影响。同时利用电穿孔方法对部分Bt的高效野生株进行遗传改良 ,希望获得含有cry1Ac和cry1C高效基因组合的对鳞翅目棉铃虫、甜菜夜蛾都有效的广谱工程株。利用质粒 pSB1 40 2 (cry1C) ,pAMY(cry1Ac) ,pNQ1 2 2 (Cmr)对所有的供试菌株进行电穿孔转化 ,不同菌株表现出不同的转…  相似文献   

7.
以化学农药氯唑灵诱变天然同宗配合恶疫霉Phytophthoracactorum(Leber&Cohn)Schrot的5个野生型菌株,从其中4个菌株获得了异宗配合变异株.氯唑灵的有效诱变浓度为10~40μg/ml,以20μg/ml处理4~8周效果最好。所获得的异宗配合变异株在12℃、黑暗条件下保存,2个月内有40%左右的菌株保持异宗配合特性,7个月后仍有少数变异株保持异宗配合特性。异宗配合变异株的交配型在单游动孢子后代中发生分离,出现了A1、A2、A1,A2、A1A2、A05种交配型的菌株。上述各交配型在单游动孢子后代中均持续分离,在其单孢后代中检测到3~5种交配型的个体。上述结果提示疫霉属卵菌性别的产生是由同宗配合演化为异宗配合并可能同时分化产生不同的交配型,从遗传学角度阐明了自然条件下和实验室条件下疫霉菌交配型互变现象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8.
对桦纤孔菌菌株MDJCBS88的显微形态、菌丝及担孢子核相进行了观察。采用棉籽壳培养基对担孢子萌发形成的菌株进行栽培试验,筛选出不形成子实体或子实体发育不完整的菌株,将这些菌株在平板上进行了亲和试验,分析桦纤孔菌的有性生殖方式;并基于基因组序列进行交配型基因克隆验证,分析桦纤孔菌的交配型位点结构。显微观察发现,桦纤孔菌菌丝没有锁状联合结构,菌丝细胞无核到多核;子实层担孢子可含0-4个不等的细胞核,不同时期弹射的担孢子含有的细胞核数量不同。桦纤孔菌担孢子萌发率极低,能萌发的担孢子多为早期弹射的担孢子;培养基也影响担孢子的萌发率,与PDA培养基和CYM培养基相比,桦木屑培养基最适合桦纤孔菌担孢子萌发,萌发率为4.55%。从担孢子萌发的96个菌株中获得了2个不结实菌株和9个结实不产孢菌株,占11.5%,这些菌株间亲和试验出现不同的表现特征,包括形成产孢子实体,产生菌丝纽结,相互融合和相互拮抗等现象,认为桦纤孔菌的有性生殖以次级同宗结合为主,并受交配型基因控制。交配型位点克隆测序后分析发现,桦纤孔菌交配型A位点共14 034 bp,含有一个MIP基因和两组HD1和HD2基因;交配型B位点包含3个疑似信息素受体基因和1个信息素前体编码基因。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脉冲将cry1C基因转子苏云金孢杆菌野生菌株YBT1535,筛选得到3个转化子。质粒电泳、PCR扩增及Southern杂交结果均证明,基因cry1C已转入菌株YBT1535。生物测定结果表明,3个转化子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比出发菌YBT1535均有显著的提高,转化子YBT1535-1和YBT1535-3对小菜蛾和棉铃虫的生物活性与出发菌YBT1535相近,而转子化子YBT1535-2则有一定幅度  相似文献   

10.
YAC克隆技术因其克隆容量大而成为基因组研究的重要工具。但因为存在高嵌合率,不利于YAC库应用。嵌合产生的原因有共连接,共转化及同源重组,据此发展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并可分别采用双酶切法,提高原生质体浓度法,及使用重组缺陷菌株等措施来降低了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嵌合,使YAC库使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稻瘟病菌有性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凡  范永坚等 《菌物系统》2001,20(1):122-128
用标准菌株对1997-1999年在江苏吴江市、宜兴市、通州市、高邮市和赣榆县采集的325个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的可育性和交配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江苏省稻瘟病菌菌株的育性较低,可交配率为22.77%,可育率仅为7.08%。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采集的稻瘟病菌菌株的性亲和力和交配型有较大的差异,三年的交配率分别为26.61%、8.26%和33.64%;通州地区和赣榆地区菌株的交本相对较高,分别为26.15%和25.42%,宜兴地区菌株的交配率较低,只有15.38%。江苏省稻瘟病菌菌株的交配型在不同年份亦出现很大差别,1997年29个可交配菌株中有21个菌株表现为MAT1-2交配型,而1999年36个可交配菌株均为MAT1-1交配型。用江苏省稻瘟病菌的可育菌株进行互交,25个组合中只有6个组合能产生子囊壳和子囊,但均不产生子囊孢子,提示江苏省稻瘟病菌在田间产生健康有性后代的几率不大。对杂交后代的遗传学分析表明,菌株的交配型是受单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蜜环菌生物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秦国夫  贺伟 《真菌学报》1996,15(1):26-33
以中国蜜环菌生物种B.生物种E分别与欧洲种A.gallica和A.ostoyae交配,用AP-PCR技术分析了中国五个生物种及欧洲2个种的代表菌株的系统发育关系。根据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将其分为4个群:生物种B与A.gallica,A与C,D与E,A.ostoyae单独为一群。这与交配试验及RAPD图谱直观分析的结果一致,最小支撑树也支持将中国生物种B鉴定为A.gallica。证明RAPD是研究蜜  相似文献   

13.
报道我国齿裂菌属的 5个分类单元,其中多角齿裂菌 Coccomyces muttangularis Y. R.Lin & Z. Z. Li sp. nov,中国齿裂菌 C sinensis Y. R Lin &  Z. Z. Li sp. nov.和山矾齿裂菌 Csymploci Y.R Lin & z.z.Li sp.nov.是新种,辐射状齿裂菌Cradiatus Sherw为中国新记录。提供了新种的拉丁文简介、汉文描述和形态特征图。模式标本存放在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14.
链霉菌质粒pSET152电转化稀有放线菌小单孢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链霉菌(Streptomyces)噬菌体ΦC31所构建的整合型载体pSET152作为供体质粒,分别以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40027菌株的萌发孢子和新鲜菌丝体作为受体菌,在不同的电场强度下进行电转化实验,结果表明:以小单孢菌40027菌株萌发孢子为受体菌,未获得电转化子;以小单孢菌40027菌株新鲜菌丝体为受体菌,获得了电转化子。电场强度为13kV/cm时可获得最高转化效率。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质粒pSET152可通过菌丝体电转化法导入小单孢菌40027菌株,并整合到小单孢菌40027菌株的染色体上,暗示链霉菌噬菌体ΦC31的整合酶基因和整合位点在异源宿主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中仍具有相同的功能。质粒稳定性检测实验表明:质粒pSET152可稳定地存在于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中。  相似文献   

15.
缪为民  魏勇 《遗传学报》1997,24(2):99-108
人类X染色体短臂11.3-21.3区是含有视网膜色素奕性等种遗传基因位点的区域。我们对这个具有重要医学生物学意义的区段进行了YAC重叠群构建及大尺度物理作图。用这一区域已知的探讨(OTC2bA3、DMDcDNA),以YAC菌落原杂交法及PCR法进行了YAC的筛选;也采用了法国CEPH和英国ICRF的部分YAC,总共得到了77个阳性YAC。对上述YAC进行了长度测定。26对微卫星STS图谱分析,单拷  相似文献   

16.
用电脉冲方法将含有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cry1C的重组质粒pBMBLC转入野生菌株YBT833,获得含不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4个转化子。质粒检测和Southern杂交证明它们均为菌株YBT833含重组质粒pBMBLC的转化子。PCR扩增表明,转化子YBT833-1保留了原有的杀虫晶体蛋白基因;转化子YBT833-2丢失了基因cry1Ab;转化子YBT833-3则丢失了所有的杀虫晶体蛋白基  相似文献   

17.
人X染色体Xp11.2-p21.3区域具有重要的基础遗传学和医学遗传学意义。为了对该区段编码的基因,尤其是疾病基因进行克隆与变异研究,对该区段染色体DNA进行了YAC克隆并将其依染色体排序,采用了一系列DNA位标,尤其是多肽性微卫星序列位标筛选了3个YAC方库,得到了151个YAC克隆,对这些YAC克隆进行了物理图谱分析,构建了这一区域的一系列YAC重叠群,这些YAC重叠群的总跨度约35摩,基本覆  相似文献   

18.
将对鞘翅目昆虫有特异毒性的苏云芽孢杆菌cry3A基因电转化到只对鳞翅目昆虫有毒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野隆型菌株YBT803-1中,获得转了BMBY-001。SDS-PAGE分析及镜检结果表明,cry3A基因可在该菌株中高效表达,但出发菌株中原有的cyr1Ab、cry1Ac及cry2的表达则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生物测定结果显示,转子BMBY-001对柳蓝叶甲(鞘翅目)具有较高毒力,LC50为0.413μ  相似文献   

19.
核因子Y(nuclearfactorY ,NF Y)也称作CBF(CCAATboxbindingfactor)、CP1 ,是结合CCAAT盒的转录因子。它能识别真核基因启动子区域的 5′ CTGATTGGYYRR 3′或 5′ YYRRCCAATCAG 3′共有序列。有功能的NF Y是一个异源三聚体蛋白 ,它包含三个不同的亚单位A、B、C。细胞衰老是由细胞分裂的次数决定的。控制细胞分裂的机制之一是调控G1 /S期的基因表达。当细胞衰老时 ,由于G1 /S基因调控的转变 ,细胞不能进入S期而只停留在G1期。NF Y正是通过与G1 /S…  相似文献   

20.
《日经生物技术》1999年4月12日第10页报道:日产化工工业公司和东京大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小组成功地开发出抗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稻瘟病的重组水稻。研究组所使用的基因是独自从水稻花药中克隆出的NADH依赖性还原酶基因YK1。目前从玉米中分离出NADH依赖性HC毒素还原酶基因。该基因可还原、解毒北方斑点病菌所产生的HC毒素,并能用于植物抗病性改良。据说将NADH依赖性还原酶基因导入植物体赋予抗病性大约还是第一次。详细成果4月4日在宇都宫市召开的日本育种学会上发表。对YK1导入水稻系统进行稻瘟病(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