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七九年三月十一日《四川日报》报道了一件奇闻,四川大足县十二岁的唐雨能用耳朵认字。消息传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眼睛看东西,耳朵听声音,这是人们的常识。不用眼睛而用耳朵认字,这岂不是违反常识?可是这种违反常识的事却陆续从我国各地传出。这种现象究竟是真是假引起了争论。一般说来,没有经  相似文献   

2.
“听”一般是耳朵的事,然而,日本电气东金公司发明的一种骨导式助听器却让耳朵“靠边站”。这种新型助听器可以贴在太阳穴附近,通过头骨振动让人感知外界风吹草动。骨导式助听器由压电元件和把声音变为振动的放大器组成。太阳穴附近贴上内部装有压电元件的“扬声器”,直接通过头骨振动向大脑传输信号。它的重量只有8克,是目前最小的助听器的三分之一,耗电量也只有十分之一。骨导式助听器不用耳朵也能听  相似文献   

3.
常言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其实,草木是有情的,而且有思维,有非凡的判别能力,还能接受人类的美好祝愿,结出丰硕的果实。奥地利生物学家费朗斯最早对藤本植物作实验表明,藤蔓的延伸总是朝向最近的支撑物,若移走这个支撑物,它便向另一个最近的支撑物伸展,似乎藤蔓有“眼睛”,“看”着目标生长的。其他许多科学家也作过类似实验,结果都证明植物是能“看得见”的。植物不仅能看,还能“听”。如对豆科植物的舞草  相似文献   

4.
董枝明 《化石》2012,(2):23-24
读《化石》第151期叶祥奎先生的佳作“我与《化石》的情缘”颇有感触,作为《化石》期刊的创刊参与者之一,读时倍感亲切。叶老的文章引起我许多回忆,岁月如梭,《化石》已走过40年的历史,作过它的编委、撰过稿的我,一直关注、爱护着它,《化石》取得的点滴成就,都会让我感到鼓舞。我现将它的“诞生”小史写出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5.
“以耳代目”一向作为一个贬义词。的确,在一般人看来,听觉器官(或非视觉器官)能够看东西,简直不可思议。因此,我总想有机会亲自看一看。这个机会终于来了。3月22日,北京自然博物馆周国兴同志告诉我,下午两点半,他们要举办一个“人体特异功能报告会”,还要对王强、王斌进行腋下认字的测试。下午不到两点,我就赶到了那里。一走进老周房间里,他就将我介绍给两个小朋友——13岁的王强和11岁的王斌,于是我们立刻亲切交谈起来。她俩年纪虽小,大  相似文献   

6.
我退休了 ,但我仍然每年坚持订阅《生物学通报》,每月都盼望新的《生物学通报》的到来 ,每天读《生物学通报》便是我心中最有吸引力的一件事情。很多人问我 :“为啥喜爱《生物学通报》?”,我说 :“《生物学通报》越办越好 !《生物学通报》是伴我成长的好朋友 !”2 0世纪 5 0年代 ,我在开封师院 (现河南大学 )生物系时 ,就天天跑学校阅览室 ,要把每一期《生物学通报》从头翻个遍。由于学《生物学通报》、用《生物学通报》,使我在 195 8年写的第一篇科普作品“施肥小经验”被科技报发表。 195 9年我从开封师院毕业 ,分配到家乡虞城县第一中学…  相似文献   

7.
宁蔚夏 《生命世界》2009,(10):58-59
如果将人的眼睛比做“心灵的窗户”的话,那么人的耳朵就像语言交际和外在声息的“接收器”,是重要的听觉器官。  相似文献   

8.
宁蔚夏 《植物杂志》2009,(10):58-59
如果将人的眼睛比做“心灵的窗户”的话,那么人的耳朵就像语言交际和外在声息的“接收器”,是重要的听觉器官。  相似文献   

9.
莲,早已为人们听熟知。它象征着崇高、圣洁。北宋诗人周敦颐曾赞誉莲“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么,莲的始源地在什么地方呢?自古以来,虽没有专史记载,但人们一般认为莲始源于印度。吴耕民的《中国蔬菜栽培学》一书载:“莲,学名Nelumbo nuciferaGracrth,睡莲科。莲原产印度,自印度传至苏联和我国。”《辞海》(缩印本)说:“荷,植物名。学名Nelumbonucifera,亦称莲。睡莲科。原产印度,我国中部和南部浅水塘泊栽种较多。”国外一些学者也称莲为“印度荷花”。为什么说印度是莲的始源地呢?这与佛教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夜晚的非洲草原,与白天相比,凉爽、寂静,但又显得格外神秘。按照古古卡老师的吩咐,我打开手电察看藏宝图,看看能不能发现宝盒的线索。然而,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关掉手电筒后,我的眼睛像失明了一样,一抹黑,什么都看不见了!我失明了,呜呜呜……这个、这个手电筒一定有问题!虽然米鲁我一向以机智镇定著称(臭屁一下),可失明这样可怕的事,还是把我吓得哇哇叫。不是手电筒有问题,是你的夜视能力出了问题。别急,让眼睛适应一会儿黑暗,你就又能看清东西啦!米娅镇定的声音传了过来,听那语气,仿佛我是一只为了吸引注意而大吵大嚷的无聊鹦鹉。不得不承认,米娅是对的,大约20分钟后,我又能兴奋地东张西望了。我第一次发觉,拥有一双眼睛是如此幸福的事。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咦?那是什么?一对小灯泡、一口白牙、还有一双大耳朵……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美国的圣迭戈市至少有5个医生经常随身携带一只兰灰色的小提包外出。但它不是那种只装有听诊器、酒精、药棉和常用药的普通药箱,就其中的装备而言,一个急诊室所需要的仪器和设备,它应有尽有。可以说,它是一个微型、流动的“急诊室”。 提包式“急诊室”的诞生,得益于微电子工业的不断进步。现在,许多迷你型医疗设备纷纷问世,台式、腕式和指式的迷你型数字显示血压计,目前已进入家庭。而在提包式“急诊室”里,心电图仪就像一盒巧克力一样大小,使用时将其轻轻按在病人的胸口,从显示屏上就能读出有关数据来;数字式脉搏血氧仪更为先进,它不用刺破皮肤采血,两分钟内就能准确地获得有关数据,如红细胞数量和血液中的氧含量,同时还可显示脉搏,而其体积比一只柠檬还要小;为心肌梗塞病人准备  相似文献   

12.
祈祷和诅咒都离不开名字。让·皮亚杰曾说过:“原始思想有一种广泛的倾向,认为人物的名字或事物的名称就孕育着这种对象或事物的性质。所以人们相信,只要唤起人或事物的名字,就可以对这个人或事物发生作用。”讳名的习俗由此而产生。它在原始宗教的各种形式中普遍存在。图腾崇拜是人类最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之一。图腾崇拜者往往对图腾动物忌讳直称。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说:北美洲的印第安人有许多氏族,不叫它的本名,而用别的名称或称呼,如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德拉瓦部落印第安人有三个氏族,即狼氏族,龟氏族、吐绶鸡氏族,但狼氏族不自称为“狼”,而曰“圆脚”;龟氏族  相似文献   

13.
我养了两只小鸡,由于它经常吃到我拍落的苍蝇,逐渐建立起来一定的条件反射:起初每当听到嘭、嘭的拍蝇子的声音时,它们就赶快跑来就食。每当听到“嘭”的蝇拍子响了一声,它们一定赶快跑到响声的附近聚精会神的寻找拍落的苍蝇。后来棍子敲打声建立超使它表示“无关”的反射。最后它每当看到我拿起镶着红边的蝇拍时就唧唧的表示即将就食的“兴奋”状态。而且当我拿起一塊红布时它就不再“兴奋”了。  相似文献   

14.
“查干诺尔干了!”虽然知道可能会如此,但是这个消息仍旧使我吃惊。查干诺尔是锡林郭勒盟最大的湖泊,“诺尔”蒙语的意思就是“湖”,它紧靠浑善达克沙地北部,在我的心里,它永远是一个美丽神奇的湖泊,这里流淌着许多美妙的传奇故事,也乘载着我30多年前在湖畔牧区的回忆。  相似文献   

15.
“海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药用植物和观赏植物,但现今海桐科的海桐(Pittosporumtobira(Thunb.)Ait),并不是其原植物。从北宋时期的《嘉祐本草》,到清初的《花镜》,都有“海桐”的记载,但对其形态描述却很简略。宋代的《图经本草》说它“叶如手大,作三花尖;皮若梓,白皮而坚韧”;《海药本草》说它“似桐,皮黄白色,故以名之”《花镜》对海桐没有专门记述,而是在“梧  相似文献   

16.
《植物学通报》创刊于 1 983年 ,今年它已经成长为一个 2 0岁的“大小伙子”了 !作为该刊的第一任主编 ,我为它的成长壮大感到由衷的喜悦、欣慰和骄傲。在祝贺它的 2 0岁生日时 ,我不由得想起许多如烟的往事。在那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 ,学会、学报 ,一夜之间都成了“黑”的 ,学会停止活动 ,学报停止出版。大概是 1 973年 ,我正在清河的粉丝厂“开门办学” ,植物所决定要办一个科普性杂志 ,要我出任主编 ,于是我就欣然从命 ,作为《植物杂志》的主编。记得编辑部的主任是鲁星同志 ,常怀礼同志是编辑部主要的成员。多年后鲁星同志告诉我…  相似文献   

17.
很早以前,就听朋友说他在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见到过青羊。我半信半疑,但却引起了我这个动物学工作者的浓厚兴趣,我好想亲眼见到它,但一直没能如愿。参加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终于给了我一次难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封《生物学通报》写给我的信 ,邮戳上赫然映出发信的日期 :1994年 5月 14日。 8年来 ,办公室几次搬家 ,办公桌几经换代 ,成百上千件的信函、文件都被我焚烧或丢弃 ,唯有这封信珍藏至今。因为这封信的背后 ,有一永远不能忘却的故事。1994年 ,全国许多省市取消了生物学高考。变化来得如此之快 ,是每一个生物学教师都始料不及的。我是在 1992年《生物学通报》期刊社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听到“取消生物学高考”的消息的 ,当时真的不相信我的耳朵。因为自 1981年生物学高考以来 ,全国的生物学教学形势一片大好 ,并且一年比一年好…  相似文献   

19.
何志拓同学 :你给编辑部写信 ,希望知道“根状物”有无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问题 ,编辑部的同志要我给你回答一下。“根状物”一词是初中《生物》第 1册第 95页上讲到海带和紫菜时提到的。藻类植物均无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 ,但有些进化的种类在外观上有了类似根、茎、叶的分化 ,但它们在结构、来源等方面和真正的根、茎、叶是不同的。所以不能把它们叫做根、茎和叶。因此初中教材中就给取了个名 ,叫根状物。其实在大学的教材和讲课中都不用“根状物”这个词 ,而将它称为“固着器”,英文为 holdfast。实际上它是由假根组成的 ,就以海带为例 …  相似文献   

20.
正鸸鹋你别学鸵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鸟,鸵鸟十分骄傲,"偶像包袱"自然也不轻。对它来说,粉丝遍布世界各地是好事,但是被某"地方小明星"无端模仿就糟糕透了!为此,鸵鸟心里很不爽,分分钟就能列出对方不少罪状!从外形看,我们就像失散多年的姐妹!不是吗?鸵鸟我有长长的脖子,尖尖的喙,耳朵很小,眼睛很大;我的眼珠直径有5厘米左右,所以总能及时发现危险。令我恼火的是,鸸鹋几乎具备同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