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蛇志》2018,(2)
正阴道分娩是人类繁衍后代的正常生理过程。助产过程中为有效避免手术助产所造成的严重会阴裂伤,或避免第二产程延长所致胎儿窒息而采取会阴切开尽快结束分娩。会阴切开是产科常见的创伤性手术,属于Ⅱ类手术切口。由于会阴切开部位在解剖上的特殊性,切口容易被大小便及产后恶露或分泌物污染,容易引起切口感染;同时会阴侧切给产妇留下深层的切口,阴道内层的肉线如果不吸收,极易导致细菌侵袭而致伤口不愈合,给产妇带来巨大心理压力和精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会阴适度保护接生法在低危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低危初产妇1176例,按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保护会阴法进行分娩,观察组采用会阴适度保护接生法进行分娩,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会阴侧切、会阴完整、会阴Ⅰ°裂伤、会阴Ⅱ°裂伤、新生儿产伤、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会阴侧切、会阴完整、会阴Ⅰ°裂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Ⅱ°裂伤、新生儿轻度窒息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无会阴Ⅲ°裂伤、新生儿产伤、新生儿重度窒息情况。结论低危初产妇采取会阴适度保护接生法阴道分娩可减少对母婴损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潘珍连 《蛇志》2006,18(2):106-106
会阴切开缝合术是产科助产中最常用的手术之一。以往会阴侧切、直切采用传统的缝合方法,即采用圆针、络制肠线缝合切口肌层和阴道粘膜,换三角针、丝线缝合皮肤,4~5天后拆线[1]。自2004年11月以来,我院产科采用外科可吸收缝合线采用连续的方法缝合会阴侧切、直切切口共82例,取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频神经和肌肉刺激仪用于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会阴完整度、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8月~2020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220名,根据第一产程是否应用低频神经和肌肉刺激仪分为观察组112例及对照组10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为自愿接受低频神经和肌肉电刺激镇痛的产...  相似文献   

5.
吴仕和  张炎  郭晓东  黄云  蒋效  田磊  王育红 《生物磁学》2013,(24):4663-4666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改良后的腹会阴直肠癌柱状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降低局部复发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并采用改进后的腹会阴直肠癌柱状切除术(CAP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患者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为57+3.8岁,肿瘤分期为T3-T4。结果:采用改进的CAPR能切除更多远端直肠周围组织;切除标本呈柱状;30例均无术中肠穿孔;会阴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发生会阴血清肿;30倒均无盆底会阴疝形成;术后30例直肠环周切缘均无癌残留;术后平均随访2.1±3.1个月,均无局部复发。结论:经改进的腹会阴直肠癌柱状切除术不仅降低了手术的操作难度,扩大了直肠周围的切除范围,降低了术中直肠穿孔率和环周切缘阳性率,从而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该术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采用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的6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探讨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可行对策。结果:68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共9例,占13.2%。切口并发症4例,术后排尿困难2例,术后骶尾部疼痛3例。结论: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因为手术切除范围大,术后并发症亦随之凸显。但通过精细的术中解剖、重叠缝合腹膜关闭盆底、骶前通畅引流、合理掌握尿管拔管时机等手段,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接诊的自然分娩患者中选取59例自然分娩患者作研究组,给予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另选取59例作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接生技术,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接生技术后的最终结局。结果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的研究组会阴裂伤人数更少、侧切率更低,分娩后会阴疼痛评分更低,各方面情况均优于采用传统常规接生技术的对照组。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应用于自然分娩中可减少产妇会引切开几率,避免患者会阴裂伤,对母婴更有利。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产程时间及产程干预对单胎足月初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分娩单胎足月初产妇患者,根据第一产程时间并通过PSM法匹配分组,第一产程时间<8 h和≥8 h产妇各771例;分析一般资料、产程时间及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情况,评价产程时间及产程干预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情况间关系。结果:两组年龄、孕次及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h组及各亚组第二产程时间和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长于<8 h组(P<0.05);≥8 h组、16~20 h组及≥20 h组产后出血率均显著高于<8 h组(P<0.05);接受或未接受产程干预情况下≥8 h组第二产程时间和和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长于<8 h组(P<0.05);≥8 h和<8 h组接受产程干预后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及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长于未接受产程干预(P<0.05);≥8 h组接受产程干预后产后出血率显著高于未接受产程干预(P<0.05)。结论:单胎足月初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随第一产程时间增加而升高,同时第二产程时间往往随第一产程时间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0岁,农民。于1996年3月30日以孕24w+6d入院要求作引产及输卵管结扎术。入院当天即经腹行羊膜腔内穿刺引产,注入5%利瓦诺100mg,穿刺过程顺利,孕妇无何不适反应,术后步行回房。穿剌后39h自然分娩1个与孕周相符的男性死婴,产程顺利。产后第2天下午则在局麻下经腹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切口取宫底下二横指下腹正中处(即脐耻间),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2天(即分娩后第3天)查房时见腹壁切口无红肿,硬结,但有少量无臭淡黄色液体溢出,即给予抗炎及更换敷料处理。术后第3天腹壁切口溢液量,随乳…  相似文献   

10.
会阴切开缝合术为产科最常用的手术,常用的方式有会阴斜侧切开及正中切开两种。本文主要研究会阴斜侧切开术的缝合方法的比较。我院近年采取对会阴侧切者实行三种不同的缝合方法,传统缝合法、全层缝合法和皮内缝合法,效果不一,现将三种不同的缝合方法效果分别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存在难产因素初产妇产程图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住院分娩的326例单胎头位初产妇的产程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程图异常组中难产因素的构成比和剖宫产率均高于产程图正常组;存在难产因素的组别(胎方位异常组、宫缩乏力组、巨大儿组)产程中各阶段时限均较正常产妇组长,宫颈扩张速度均较正常组慢,胎头位置均高于正常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中对产程图中各阶段时限、宫颈扩张速度及胎头位置等指标进行监测,来预测和及时发现头位难产因素的存在,及时给予处理,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存在难产因素初产妇产程图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住院分娩的326例单胎头位初产妇的产程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程图异常组中难产因素的构成比和剖宫产率均高于产程图正常组;存在难产因素的组别(胎方位异常组、宫缩乏力组、巨大儿组)产程中各阶段时限均较正常产妇组长,宫颈扩张速度均较正常组慢,胎头位置均高于正常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中对产程图中各阶段时限、宫颈扩张速度及胎头位置等指标进行监测,来预测和及时发现头位难产因素的存在,及时给予处理,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观察宫颈口开大2~3 cm应用间苯三酚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血清应激反应指标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初产妇200例进行研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100例。对照组分娩期间给予常规处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注射间苯三酚,观察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记录两组分娩后心理状况、母婴结局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宫颈口开大2~3 cm时、分娩后的应激反应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均短于对照组,从而使总产程明显缩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后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后胰岛素、皮质醇及血糖水平均高于分娩前(P<0.05),但研究组胰岛素、皮质醇及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会阴裂伤(Ⅱ)率、助产分娩率低于对照组,正常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初产妇宫颈口开大2~3 cm时应用间苯三酚,可减轻分娩时产生的应激反应,改善母婴结局,减轻产后抑郁焦虑情况,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新产程标准对产程中临床指征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186例,其中101例采用旧产程标准的产妇为对照组,85例采用新产程标准的产妇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中各项临床指征、产妇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新生儿围产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催产素使用例数、产钳助娩干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活跃期时间、生产过程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生母婴不良结局事件。观察组和对照组胎膜早破、脐带扭转、羊水过少、产后出血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在体重、宫内窘迫,窒息发生率、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的应用延长了产程时限,给予产妇充分试产的机会,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时过度干预。  相似文献   

15.
黎英梅 《蛇志》2014,(2):188-189
目的探讨临产产妇产程过程中丈夫陪伴配合体位管理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住院待产产妇200例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产妇从临产开始一直由丈夫陪产,同时在产程过程助产士进行体位指导直至分娩结束;对照组产妇从临产开始一直由非丈夫(除丈夫以外的家属)陪产,产妇采取自觉舒适体位,助产士未进行体位干预,直至胎儿娩出。结果观察组各产程需时均缩短,自然分娩率高,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产妇产程过程中丈夫陪产配合体位管理可减少产程耗时,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在低位进展期直肠癌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胃肠外科30例接受ELAPE和18例接受传统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APR)的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手术用时、失血量、术中穿孔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出院后随访相关指标等的比较来分析ELAPE的可行性。结果:和APR相比,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可降低术中直肠穿孔和CRM阳性的发生率,术后会阴部切口愈合延迟率以及出院后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患者死亡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ELAPE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尿潴留发生率以及出院随访的骶尾部不适率均稍大于行APR术的患者,但差异均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种手术的患者住院两组间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会阴部血清肿的发生率、肠梗阻发生率、造口问题发生率以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差异不大(P0.05)。结论:和APR相比,ELAPE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可降低术中肠管穿孔发生率、CRM阳性率和住院期间发生会阴部切口愈合延迟率,短期随访预后良好,有望成为治疗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推荐术式。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妇会阴切口感染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型。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AmpC酶初筛;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确证产AmpC酶;采用UNIQ-10柱式质粒小量抽提试剂盒提取细菌质粒;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测序检测分析质粒AmpC酶基因型别。结果 三维试验检出15株产AmpC酶菌株,经PCR扩增15株菌株均在405 bp处出现阳性条带,经DNA测序证实为DHA-1型质粒AmpC酶。结论 我院存在质粒介导AmpC酶流行菌株,质粒AmpC酶主要以DHA-1型为主。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产前多媒体健康教育对剖宫产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健康实施产前常规检查的妊娠妇女200例,其中100例接受常规产前指导(对照组)、100例妊娠妇女定期接受产前多媒体健康教育指导(研究组),随访至分娩结局,观察两组妊娠妇女的产程、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有1例妇女出现流产、对照组有2例妇女出现自然流产;研究组的第一产程潜伏期、活跃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第三产程时间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剖宫产率14.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5%(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相关并发症率3.03%低于对照组的11.22%(p<0.05)。本研究初步表明:产前多媒体健康教育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减少分娩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分娩球纠正枕后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程中体位纠正枕后位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枕后位活跃期停滞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A组(分娩球组)和B组(侧卧位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阴道分娩率,产程时间和疼痛缓解率结果:(1)A组阴道分娩44例(88.0%),B组经阴道分娩为35例(70.0%),差异有显著性(P-0.048)(2)A组平均第1产程时间为10.51±4.19小时,B组第1产程时间为12.31±4.17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9)(3)分娩球组疼痛缓解率为74.0%,同侧卧住组疼痛缓解率为42.0□,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产程中指导产妇坐分娩球能明显缓解分娩阵痛是提高阴道分娩,缩短产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里昂葡萄球菌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其菌株鉴定的要点.方法:对2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液中分离的菌株鉴定与药敏试验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不规则发热,均从血液中分离出里昂葡萄球菌.菌株鉴定的特征是玻片法凝固酶试验阳性,试管法凝固酶试验阴性;鸟氨酸脱羧酶阳性;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不产生β-内酰胺酶.结论:腹股沟、会阴及腋窝等处的手术切口是里昂葡萄球菌感染的适宜部位,由该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并发症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类似的致病力,在菌株的鉴定与鉴别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