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晓妹 《蛇志》2013,25(1):78-8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下肢筋膜内静脉血栓形成,包括小腿深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及肌内静脉窦)以及腘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和髂静脉[1]。有资料显示,如不给予任何干预,30%~40%脑卒中患者可发生DVT,严重偏瘫患者发生率可达60%~70%[2]。而一旦发生DVT,则易致肺栓塞,引起猝死和肺功能不全。为降  相似文献   

2.
李汉穆  李军 《蛇志》2010,22(1):54-54
腰痛是指腰部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腰腿痛、酸、麻,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小关节错位、腰扭伤、腰肌劳损等病症,不含腰部附着的内脏病变所反映的症状。腰痛的临床治疗方法、药物繁多,但疗效不一,作者采用健腰器治疗该症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蛇志》2015,(4)
<正>腰背痛(low back pain,LBP)是以腰、腰骶、骶髂、臀部或腿部的疼痛为主要主观感觉的一组疾病,可同时伴有腿部疼痛、麻木和无力。腰背疼痛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即为慢性腰背痛[1]。腰背痛在现代社会中非常普遍,以往的研究显示,在发达国家中,有70%~85%的人患过腰背痛,患病率约30%,而且复发率较高,约70%[2]。慢性腰背痛导致患者功能障碍、致残而影响生活和工作,导致心理及家庭问题的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腰椎曲线类型研究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病人脊柱骨盆矢状序列参数的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月年至2014年11月收治的相邻节段健康的LDH病人166例,与14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按照腰椎类型分为4型,LDH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腰4-5(A)组,腰5-骶1(B)组,腰4-5和腰5-骶1(C)组,三节段以上(D)组。应用图形分析软件进行参数测量,在站立位全长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参数包括: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和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上半圆(UP arc)、下半圆(Low arc)、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对上述指标统计分析。结果:LDH组与对照组相比PI、PT和TK增大,SVA向前移位,SS、LL和Up arc减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LDH组各参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PI~PT,PI~SS和SS~LL高度相关。LDH病例4组间参数单因素方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SS、LL和TK随着突出节段的增加而减小;A组与对照组比较PI和PT差异显著。1型和2型与相对应的对照组比较,各参数差异显著。结论:相邻节段健康的LDH病人具有大的PI和PT,小的LL和SS,SVA向前倾斜,随着病变节段的增加LL,SS和TK减小;脊柱-骨盆协调平衡的能力受腰椎类型影响。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腹式呼吸训练联合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肺功能、腰椎功能及腰部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98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腰部核心肌力训练,n=49)和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腹式呼吸训练,n=49)。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腰椎功能、肺功能和腰部姿势控制能力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左右侧多裂肌肌电信号图均方根值(RMS)、左右侧腹横肌RMS高于对照组;压力中心转移距离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式呼吸训练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用于LDH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肺功能及腰部姿势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华叶柳莺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叶柳莺(Phylloscopussichuanensis)是1992年才报道的鸟类新种[5],1993年首次发现山西省有分布[1]。其形态和黄腰柳莺(P.proregulus)十分相似,但二者鸣声、生境选择差别甚大,和黄眉柳莺(P.inornatus)则差别比较明显,中华叶柳莺腰部为黄色,而黄眉柳莺的腰部为  相似文献   

7.
1.骨胳肌骨胳肌是进行运动和体力劳动的主要组织。一个轻体力劳动者每日消耗能量约为2100—3500千卡,但若从事激烈的运动和体力劳动,则在几小时内就可以消耗2000—3000千卡能量。这说明,肌纤维收缩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在正常情况下,肌肉收缩时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  相似文献   

8.
骆卓琦 《蛇志》2016,(2):205-208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麻木等,严重者可导致大小便失禁、肢体瘫痪[1]。因此,积极寻求一种尽早稳定病情、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的方法是临床医生的研究目标[2]。目前,该病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的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而针灸在腰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肌筋膜放松术对慢性颈部疼痛的疗效,本研究选取了50位慢性颈部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肌筋膜放松术组(观察组)与持续静态牵引术组(对照组),每组各25人。通过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肌肉压痛阈值、颈部关节活动度、颈部障碍状况与恐惧回避信念,发现肌筋膜放松术组自觉疼痛症状严重程度、颈部关节活动度、颈部障碍状况、恐惧回避信念在治疗后皆显著改善(p0.05),肌肉压痛阈值则无显著差异(p0.05);持续静态牵引组在自觉疼痛症状严重程度、颈部障碍状况上有显著改善(p0.05),其它则无显著差异(p0.05);肌筋膜放松术组自觉疼痛症状严重程度、颈部关节活动度、颈部障碍状况的改变量显著大于持续静态牵引术(p0.05),其它则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证实肌筋膜放松术可立即改善慢性颈痛患者的自觉疼痛程度、颈部关节活动度、颈部障碍状况与恐惧回避信念,且效果显著优于持续静态牵引术。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肌筋膜放松术对慢性颈部疼痛的疗效,本研究选取了50位慢性颈部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肌筋膜放松术组(观察组)与持续静态牵引术组(对照组),每组各25人。通过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肌肉压痛阈值、颈部关节活动度、颈部障碍状况与恐惧回避信念,发现肌筋膜放松术组自觉疼痛症状严重程度、颈部关节活动度、颈部障碍状况、恐惧回避信念在治疗后皆显著改善(p0.05),肌肉压痛阈值则无显著差异(p0.05);持续静态牵引组在自觉疼痛症状严重程度、颈部障碍状况上有显著改善(p0.05),其它则无显著差异(p0.05);肌筋膜放松术组自觉疼痛症状严重程度、颈部关节活动度、颈部障碍状况的改变量显著大于持续静态牵引术(p0.05),其它则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证实肌筋膜放松术可立即改善慢性颈痛患者的自觉疼痛程度、颈部关节活动度、颈部障碍状况与恐惧回避信念,且效果显著优于持续静态牵引术。  相似文献   

11.
韦燕 《蛇志》2004,16(3):44-46
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天约有400万人遭受着癌痛的折磨,而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则高达60%~90%,有的甚至是剧烈的或是难忍受的疼痛,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生活质量下降,剧烈疼痛是患者和家属要求停止抗癌治疗,甚至患者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进一步提高对癌痛的认识、评估及治疗水平,使晚期癌痛患者得到专业性止痛治疗,将造福于广大癌痛患者.  相似文献   

12.
鱼类越冬,乃当前养鱼生产上的重要关鍵问题之一。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及长江流域以北的广大地区,普遍存在着鱼类越冬问题。据水产部初步统计,历年来全国各地鱼种越冬的平均死亡率约在15%左右(其中东北、华北地区约为15—25%;中南区10—20%;华南区5—10%)。故我们如能设法使这些鱼种安全越冬,则对解決目前鱼种“供不应求”的矛盾以及大力发展淡水养鱼,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乃著者在1958年于上海水产学院水产养殖系淡水养殖专业1960级上课时的授课提纲。其中着重分析了鱼类在越冬期间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及提出了鱼类越冬的安全措施。今为生产之需,特将原稿稍加整理发表于此,以供各生产单位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系统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中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研究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锻炼康复治疗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进行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即核心肌力组;B组患者给予传统腰肌功能锻炼治疗,即传统腰肌锻炼组;康复治疗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所有患者每天早晚各锻炼1次,每次持续15 min,共训练治疗12周。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治疗后6周和12周分别通过VAS疼痛评分、JOA腰椎功能评分和ODI腰椎功能评分变化进行效果评价。治疗后6周,核心训练组VAS评分平均(5.0±1.5)分,JOA评分平均(21.4±2.6)分,ODI评分平均(29.5±8.0)分;但与传统腰肌训练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12周核心肌力锻炼组疼痛症状缓解明显,VAS平均(2.9±1.2)分;腰椎功能改善明显JOA评分平均(25.2±3.2)分,ODI评分平均(38.8±9.4)分;与传统腰肌训练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本研究说明腰肌核心肌力训练长期锻炼效果好于传统腰肌训练。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调督理筋针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腰背肌力学效应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20年6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腰部核心肌力训练,60例)和观察组(调督理筋针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60例)。对比两组疗效、疼痛及腰椎功能指标、腰背肌力学效应和血清炎性因子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15 d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5 d后屈曲过程表面肌电值(AEMG)、屈伸松弛比(FRR)低于对照组,伸直过程AEMG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5 d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联合调督理筋针法治疗LDH,可减轻疼痛症状,改善腰背肌力学效应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腰背肌康复训练联合脊柱微调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功能康复、血液流变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LDH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腰背肌康复训练)和观察组(60例,腰背肌康复训练联合脊柱微调手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功能康复效果、血液流变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4周后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4周后腰部屈曲腰部活动范围(ROM)、伸展ROM、测屈ROM和屈肌肌力、伸肌肌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4周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4周后躯体功能、精神健康、活力、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生理机能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背肌康复训练联合脊柱微调手法用于LDH患者干预中,可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功能康复,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与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变化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8例重症肺炎患者、96例普通肺炎患者和同期来院体检的100名健康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死亡将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存活组(58例)和死亡组(30例)。采用丁酰硫代胆碱底物法检测血清CHE水平,采用乳酸底物法检测血清LDH水平,测量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患者血清CHE、LDH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对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1)重症肺炎组血清CHE水平显著低于普通肺炎组和对照组,LDH水平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和对照组,APACHE Ⅱ评分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P<0.05)。普通肺炎组血清CH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LD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存活组患者血清CHE水平随时间显著增加,LDH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显著降低;死亡组患者血清CHE水平随时间显著降低,LDH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显著增加(P<0.05)。死亡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清CHE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LDH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3)重症肺炎患者血清CHE与LDH和APACHE Ⅱ评分间均呈显著负相关,LDH和APACHE 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4)ROC曲线结果表明:入院第1d血清CHE预测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AUC为0.790(95%CI:0.688~0.891),最佳诊断cutoff值为≤3.3 kU/L,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77.59%、44.26%、60.61%和81.82%;血清LDH预测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AUC为0.924(95%CI:0.862~0.985),最佳诊断cutoff值为≥382 U/L,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79.31%、72.64%、70.00%和95.83%。APACHE Ⅱ评分预测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AUC为0.966(95%CI:0.931~1.000),最佳诊断cutoff值为≥23.5分,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3%、100.00%、83.33%、100.00%和92.06%。结论:入院第1 d时血清CHE、LDH和APACHE Ⅱ评分都能有效预测重症肺炎发生死亡的风险,LDH和APACHE Ⅱ评分预测效能更高,且LDH操作更加简单。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腰痹通胶囊与布洛芬缓释胶囊联合用药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与C组(各56例),A组给予口服腰痹通胶囊 (3粒/次),3次/d,饭后服药;B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 (300 mg/次),2次/d,饭后口服;C组同时口服腰痹通胶囊和布洛芬缓释胶囊(用法同前),3组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腰椎治疗评价量表(JOA)评分、血清炎性因子和药物副作用等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研究,没有退出或脱落病例。A组的总有效率为76.79%,B组的总有效率为82.14%,C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经统计学分析,AB两组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C组与A组或B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的VAS、ODI、JOA评分在治疗前后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组治疗后的相关评分优于其他两组(P<0.05)。C组患者治疗后的炎性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A组、B组(P<0.05)。A组的药物副作用最少,B组的药物副作用最多,A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腰痹通胶囊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慢性腰痛的疗效明显优于这两种药物单独使用,可缓解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李华  刘维全 《生物技术》2000,10(4):39-42
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 ,RA)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异常免疫反应和滑 液增多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 。临床上常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症和关节进行性损伤为主要表现。该病患者人数众多 ,危害严重 ,素有“第二癌症”之称。据资料介绍 ,患者约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 1 %。在疾病的每个阶段都伴有严重的关节疼痛 ,预期寿命缩短 ,并且过早地丧失劳动能力 ,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所以人们一直在寻求治疗该病的有效途径。尽管目前已研制出很多的抗风湿药物 ,但由于该病的病因与发病机…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缪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疗效及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到2021年12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据1:1随机分配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缪刺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缪刺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缪刺治疗,所有患者都治疗观察1个月,在治疗前后进行VAS疼痛评分与JOA腰椎功能评分并分析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缪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7.7 %,高于对照组的86.0 %(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与JOA评分低于治疗前,缪刺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腰屈曲范围高于治疗前,缪刺组高于对照组(P<0.05)。缪刺组治疗期间的腰大肌挛、恶心呕吐、低血压、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 %,低于对照组的30.2 %(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1?琢、IL-6含量低于治疗前,缪刺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缪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能降低患者的VAS评分与JOA评分,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患者的腰屈曲范围。  相似文献   

20.
华法令治疗老年高危栓塞因素心房颤动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腾  牟莉 《蛇志》1999,11(2):66-67
心房颤动(房颤)在老年人心律失常中占8%~10%,在住院心律失常患者中占15.8%~21.8%,慢性房颤患者约10%发生体循环(肺、脑)栓塞[1]。老年非瓣膜病房颤脑栓塞发生率高达5%,为无房颤者6倍[2],二尖瓣疾病伴发房颤年栓塞率4%~6%,较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