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RegIV(再生基因Ⅳ)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新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眼球摘除术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1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及16例正常视网膜组织标本中的RegIV、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RegIV的表达与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VEGF-A、VEGF-C表达的相关性,同时比较RegⅣ阳性表达病例肿瘤组织与正常视网膜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差异。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RegⅣ、VEGF-A、VEGF-C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视网膜组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瘤组织中RegⅣ、VEGF-A、VEGF-C表达均与其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视神经侵犯与否均显著相关(P0.05),与性别、发病部位无关(P0.05)。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RegⅣ的表达与VEGF-A表达呈正相关(r=0.696,P0.05),与VEGF-C表达呈正相关(r=0.728,P0.05)。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RegⅣ阳性表达的病例MVD值为(59.67±1.43),明显高于正常视网膜组织中MVD值(30.53±2.31)(P0.05);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RegⅣ阴性表达病例MVD值为(38.04±2.86),与正常视网膜组织中MVD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egIV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呈高表达,且与肿瘤的侵袭与转移相关,其可能通过促进VEGF-A、VEGF-C表达促进血管新生,进而加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母细胞瘤应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一种发生于小儿视网膜的恶性肿瘤,在15岁以前的小儿视网膜的恶性肿瘤中占第8位。约有40%的患者与遗传有关,即为遗传型。目前,医学遗传学教材及遗传学杂志上的观点普遍...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虽然是一种抑癌蛋白,但其在听觉系统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与前庭毛细胞相比,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可能在耳蜗毛细胞的发育过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就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在内耳感觉祖细胞的细胞周期退出、细胞命运决定和分化以及毛细胞成熟、存活等各个阶段的作用进行综述,并分析了它在毛细胞再生研究中的重要价值。暂时阻断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表达可能为毛细胞再生提供有效途径,开辟听力损伤修复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 Rb基因即视网膜母细胞瘤敏感基因,被认为是一种抑癌基因。它在正常细胞中存在,而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有缺失。将正常的Rb基因导入有Rb基因缺失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和骨肉瘤细胞内,可以抑制上述两种肿瘤细胞的生长。目前已在多种人类肿瘤中如骨肉瘤、纤维肉瘤、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发现有Rb基因的缺失。胃癌组织中Rb基因丢失的研究未见报道。本实验使用Southern杂交方法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进行Rb基因缺失和重排的研究,探索Rb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一种最常见的儿童眼癌,传统的化疗和放疗可能会诱发二次肿瘤的产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作为一种具有选择性的非入侵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展现了很好的应用前景。本课题通过实验观察了不同浓度焦脱镁叶绿酸-a(PPa)光动力作用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Y79细胞ROS产率和相应诱导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伴随逐步上升的PPa浓度(0.2、0.4、0.6μmol/L),Y79细胞的ROS产量和相对的凋亡率都明显上升,初步证明了PPa光动力杀伤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携带Myc标签的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的真核表达载体,表达Myc-ERK2融合蛋白,检测其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技术从乳腺文库中扩增人ERK2基因序列,将其插入pXJ-40载体;将重组质粒与空载体转染人视网膜母细胞瘤WERI-Rb-1细胞系后,Western印迹检测表达情况,并进行生长曲线实验。结果: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Myc-ERK2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转染WERI-Rb-1细胞后融合蛋白获得表达,生长曲线实验结果表明ERK2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结论:携带Myc标签的人ERK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能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WERI-Rb-1细胞中表达,且能促进该细胞的生长。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ERK2在肿瘤尤其是眼恶性肿瘤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眼内占位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病,多见于肿瘤、局限性出血和炎症。由于患者常有屈光间质的混浊给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而超声检测有其良好的作用。我科自1995年一年内用超声仪检出18例眼内肿块,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方法和结果 18例患者,男8例、女10例,年龄8个月~78岁。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4例,脉络膜黑色素瘤4例,视网膜下出血4例,脉络膜上腔出血3例,转移性肿瘤2例,眼内炎1例。仪器为  相似文献   

8.
胶质母细胞瘤作为胶质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原发性脑部肿瘤,具有治愈率低、复发率高、呈浸润性生长等特点,在不使用化疗药物的情况下,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12.1个月。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放化疗为辅,其中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作为一种新型的口服烷化剂,是目前用于胶质瘤化学治疗的一线药物。但经过替莫唑胺治疗后,患者中位生存期仅提高了2个月,主要原因为胶质母细胞瘤可对TMZ产生耐药性。胶质母细胞瘤对TMZ产生的耐药机制主要为DNA修复机制,其包括了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 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对药物作用位点进行的直接修复、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及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这些修复机制可修复TMZ引起的DNA损伤,从而降低肿瘤细胞对TMZ敏感性。通过对近年来胶质母细胞瘤的TMZ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旨在为发展新的治疗手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VHL综合征(von Hippel-Lindau syndrome,VHL;MIM 193300)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多系统肿瘤综合征,最常见临床表现是视网膜或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血管母细胞瘤.CNS血管母细胞瘤和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的并发症是VHL患者最主要的死因.VHL综合征主要因VHL基因(the vonHipple-Lindau gene,VHL)突变所致,细胞周期素D1基因(the cyclin D1 gene,CCND1)突变和蛋白异常也可能参与其发生.目前已建立了多个VHL基因缺陷动物模型.在此就VHL综合征的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中由于Rb基因缺失或失活,转录调控因子E2F1始终处于活化状态,细胞不断增殖,E2F1活性增加是恶性肿瘤的普遍现象.根据人E2F1基因设计了3段shRNA,构建RNA干扰表达载体pSilencer-shE2F1,瞬时转染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HXO-Rb-44和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E2F1表达水平的变化,PI (碘化丙锭)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数量以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根据筛选出的有效shRNA序列构建腺病毒载体并包装出腺病毒Ad-shE2F1,在裸鼠前房模型中,体外按50 moi的感染系数感染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48 h后,收集细胞,将2×105细胞注射到裸鼠眼前房内,连续观察眼内肿瘤细胞生长情况并拍照记录.通过转染肿瘤细胞株检测E2F1转录水平,筛选到1个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内E2F1表达的shRNA序列,并使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数减少.经Ad-shE2F1感染的RB肿瘤细胞与对照相比较,其在裸鼠眼前房内肿瘤生长减缓.结果说明,有效抑制hE2F1表达的shRNA具有抑制体内外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勇 《蛇志》1997,9(2):43-43
对视网膜母细胞瘤30例术后放疗,放疗的总剂量为DT35—45GY/4一5W.结果5年生存率为53.3%.其中Ⅰ期病人5年生存率为85.7%.Ⅱ期为61.5%认为术后放疗可以提高该病的5年生存率,Ⅲ期,Ⅳ期患者仍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胶质母细胞瘤是大脑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复杂的肿瘤微环境是胶质母细胞瘤临床治疗的主要挑战,也是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复发率高、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YKL-40,这一分泌性蛋白质与多种类型的癌症预后不良相关,且在高级别胶质瘤尤其是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血清水平与肿瘤组织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在低级别胶质瘤中并未发现这一特征。这提示,YKL-40与胶质瘤分级及胶质母细胞瘤恶性发展过程密切相关。针对YKL-40的抗体治疗也被证明能够与电离辐射协同抑制胶质母细胞瘤血管生成及恶性发展。基于YKL-40的临床价值,本文将从肿瘤微环境的角度,归纳总结YKL-40在恶性肿瘤中的相关研究成果,并讨论其在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相关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WT1—与发育有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母细胞瘤(或称Wilms’瘤,简称WT)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实体瘤,发病率约为1/10,000,分散发性和家族性两种肿瘤类型。该肿瘤发生于肾脏,肿瘤细胞类型既包括未分化或芽基细胞,又包括基质及上皮成分。这几种细胞的相对比例有个体差异,有的显示出组织学亚型。流行病学和遗传学分析揭示WT的发生与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有关。与视网膜母细胞瘤(RB)类似,WT在具有对该疾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一项刊登在国家杂志Natur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国外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研究发现,髓母细胞瘤患者癌症的复发或许并不是来自原发性肿瘤位点,文章中研究者描述了小鼠模型机体中的遗传工作机制,随后研究者对人类髓母细胞瘤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他们认为本项研究对于后期治疗髓母细胞瘤复发的患者或将带来一定帮助。髓母细胞瘤是一种致死性的癌症,其主要发生于靠近头骨底部附近的大脑部分,而这种肿瘤同其它类型的脑瘤也不尽相同,因为髓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5.
抗癌基因:Rb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有关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简称Rb)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已经证明Rb基因异常与某些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其编码产物具有抑制细胞增殖 和细胞转化作用,可能是一个具有DNA结合活性的细胞生长负调控因子。Rb基因作为抗癌基因在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母细胞瘤样蛋白1(RBL1/p105)是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质家族的成员之一,RBL1通常被认为是抑癌基因,在细胞增殖、凋亡、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探讨RBL1基因在结肠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结肠癌病例资料和芯片数据,筛选RBL1基因差异甲基化位点,并通过Cox回归模型研究甲基化位点与结肠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发现,待研究的癌组织RBL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高于癌旁组织(0.120±0.012 vs 0.113±0.008, P=0.000 04)。随后,研究者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价RBL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诊断价值,用曲线下面积(AUC)作为诊断价值的评判标准。研究发现,启动子区甲基化的AUC达到0.732,对应的灵敏度为80.5%、特异度为55.3%。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 cg04086771高甲基化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该研究通过对TCGA数据库的挖掘,发现RBL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均值可能与结肠癌发病风险有关,同时RBL1基因的甲基化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对结肠癌的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引言近二十年来,随着细胞内记录和染色技术的发展,对视网膜神经元及其回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视网膜中信息传递的概貌已渐有端倪(参见文献[1,2])。视觉信息在各类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处理主要是通过化学突触进行的。视网膜各种神经元的递质是什么?它们各具什么生理特性和作用?这是视觉科学家面临的重要问题。从70年代后期起,视网膜神经递质的研究开始形成视觉研究的生长点,并逐渐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沿。本文将概述这方面近年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1(RB1)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u SH  Wang SZ  Zhang H  Li H 《遗传》2010,32(11):1097-1104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1(Retinoblastoma1,RB1)是人类第一个分离克隆的抑癌基因。RB1基因是细胞周期的负调控因子,通过与转录因子结合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所需基因的表达,从而维持细胞生长发育的平衡。因此,该基因的功能与细胞周期、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细胞分化和生长抑制等有关。文章对RB1基因的结构、表达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引言近二十年来,随着细胞内记录和染色技术的发展,对视网膜神经元及其回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视网膜中信息传递的概貌已渐有端倪(参见文献[1,2])。视觉信息在各类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处理主要是通过化学突触进行的。视网膜各种神经元的递质是什么?它们各具什么生理特性和作用?这是视觉科学家可临的重要问题。从70年代后期起,视网膜神经递质的研究开始形成视觉研究的生长点,并逐渐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沿。本文将概述这方面近年的新进展。研究技术的发展在视网膜递质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进步是单个分离神经元技术的发展。十多年来,在递  相似文献   

20.
神经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儿童肿瘤疾病之一,对患者及其家属来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损失,传统治疗方法对该疾病的预前及术后都效果极差,对该肿瘤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免疫治疗近年来在肿瘤疾病治疗中体现出来的有效、安全、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越来越引起临床科学界的重视,科学家对通过免疫疗法治愈神经母细胞瘤的研究进展迅速,并已经取得部分有效的治疗性研究结果,值得进行综述,但目前尚未有对该方面研究的综述出现。本文就近年来神经母细胞瘤治疗研究的热点——免疫逃逸的机理研究、神经母细胞瘤疫苗、免疫类药物开发等进行综述。可以预见,未来神经母细胞瘤免疫治疗的前景广阔,也将有越来越多的针对神经母细胞瘤的商品化免疫性药物、肿瘤疫苗出现,这些药物将对该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