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岩  张卓然 《微生物与感染》2004,27(5):21-22,F004
大肠埃希菌是最早启动全基因组测序的细菌之一,但是对于大肠埃希菌作为共生菌存在于人类和动物肠内的生物学本质尚不清楚。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对大肠埃希菌基因组中每个必需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以期能进一步了解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特性。本文就大肠埃希菌基因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其后基因组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致病性的大肠埃希氏菌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会严重危害健康。快速准确地测定大肠埃希氏菌的污染来源对有效缩小疫情影响范围极有帮助,从而避免对人类健康和经济贸易造成重大损失。建立简便高效的分型方法是微生物溯源的关键,常见的大肠埃希氏菌分型方法可分为表型分型和分子分型,这些分型方法各有优劣,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本文详细介绍了大肠埃希氏菌的分型方法,并对国内外大肠埃希氏菌分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致病菌溯源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对防御并控制致病菌引起的流行病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用静止期细菌吸附噬菌体速率常数测定(ARC),和细胞壁脂多糖(LPS)使50%噬菌体失活量测定(PhI_(50))的结果,以试图分析讨论存在于大肠埃希氏菌细胞壁上的噬菌体受体位置和数量。志贺氏菌噬菌体Sh的受体位置也一并于此进行试验和讨论。经试验可被噬菌体E-4(φ369)裂解的菌株9株,ARC试验K值为198~515,其中3株提取LPS测定PhI_(50)为<0.125-0.5μg/ml,证明这些细菌细胞壁上有大量E-4噬菌体的受体,而且这种受体就定位在LPS上。被噬菌体E-1(φ484)和Sh(φ62)裂解的许多R菌株,ARC试验获得很高的K值,但提取的LPS不能使这两株噬菌体失活,说明这些细菌细胞壁上虽有大量的相应受体,但受体位置不在LPS上,很可能在脂蛋白上,尚待实验证明。试验结果进一步推论两株噬菌体的受体是不相同的。被噬菌体E-2(φ466)裂解的菌株,ARC试验K值不超过100,说明在细菌细胞壁上相应受体数目较少,或噬菌体尾丝末端与受体的亲和力较低。单独的LPS不能作为噬菌体的受体,但O抗原的存在似乎对噬菌体的吸附有协同作用。噬菌体E-3(φ451)ARC试验K值很低,每个细菌细胞壁上的受体可能只有少数的几个。因此,从细胞外的裂解大概是不可能的,而是必须在细胞内复制,然后从细胞内裂解。  相似文献   

4.
大肠埃希菌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上海某医院各科室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状况和致病性,了解大肠埃希菌在该院流行情况。方法采用K-B琼脂法进行药敏试验,多重PCR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仅对阿米卡星等药物敏感。85株菌分为4个基因型,其中B2型25株,致病性最强;D型37株,致病性次之。菌株间亲缘关系表明可能存在院内流行。结论实验获得菌株具有较强耐药性和致病性,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院内感染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虹鳟鱼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8年,山西省虹鳟鱼试验场的二龄虹鳟发生一种流行病,病鱼典型症状为:体色发黑,鳃丝苍白或粉红,肛门及有的鳍条充血,内脏肠、肝、脾等充血和出血。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状0.9-1.2×2.3-4.5μm,周鞭毛,能运动,周身还有菌毛。能还原硝酸盐来亚硝酸盐;氧化酶阴性;葡萄糖发酵并产气,甲基红和腚基质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产生尿素酶,苯丙氨酸脱氨酶和硫化氢;不利用丙二酸钠;不液化明胶;在K  相似文献   

6.
作者检定了丹麦世界卫生组织大肠埃希氏菌和克雷伯氏菌研究中心的四株大肠埃希氏菌菌株,其结果不同于原来的记录和文献记载。菌株H311b和H5有动力,其H抗原分别为11和H27;菌株W27是无动力株;菌株H511的H抗原是H40,而不是原记载的H8。这四株菌株的抗原式分别为26:60:ll(H311b株),8l:97:27(H5株),115:--:--(w27株),102:一:40。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驯化的埃希氏肠杆菌注入羊胆囊,引起胆囊发炎,分泌物增多,在细菌酶的作用下,胆汁中游离胆红素和胆液中钙可形成结石-羊黄的方法。半年后平均每只羊可产羊黄0.97 g。其药用价值经鉴定与牛黄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泌尿道感染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发生率和耐药情况。方法据NCCLS文件,产ESBLs细菌的检测用双纸片确认法。抗生素敏感测定采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在检出的176株大肠埃希菌中.ESBLs阳性的菌株有53例,ESBLs检出率为30.1%。检出的产ESBLs细菌对所有青霉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产ESBLs对3代头孢类抗生紊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81%,对磺胺类、喹诺酮类也在71%以上。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结论医院泌尿道大肠埃希菌产ESBLs发生率较高,且对多种抗生素呈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应做好常规检测和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为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年8月至2011年8月确诊的64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新生儿的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早、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大肠埃希菌分离株耐药率进行比较.结果 64株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中,产ESBLs 29株,检出率为45.31%.其中晚发型败血症ESBLs检出率明显高于早发型(56.41% vs 28.00%,P<0.05).早、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均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均小于26.00%;早、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的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药物的耐药率有差异,建议临床在抗感染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中药抗耐药大肠埃希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日趋严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株不断增加,由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西药抗生素治疗效果差.医药工作者将新药物研究的方向投向中药.本研究就近年来中药抗耐药大肠埃希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以往,对食品中的大肠埃希菌检验主要是从食品卫生指标角度进行。通过对大肠埃希菌的检验,以确定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而O157:H7大肠埃希菌系临床腹泻病原菌,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重要成员。近年,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来势颇为凶猛,深受世界各国政府所重视。本文试对该菌的有关情况做一简述。1腹泻原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类和引起的疾病(见表1)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已知有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IEC与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或称产Vero毒素大肠埃希菌(VTEC)…  相似文献   

12.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是人类和动物中常见细菌病原体,E.coli已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且由于抗菌药物选择压力越来越大,致使菌株的适应性和致病性更强,耐药的传播更快、定植率更高,给全球流行病学和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近年来,E.coli的异质性耐药(heteroresistance,HR)相关研究相继被报道,异质性耐药是指细菌中的同源亚群对某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是敏感菌进化为耐药菌的中间阶段,不同于完全耐药,异质性耐药在临床上不易及时检出,常导致临床抗菌药物治疗失败。因此,为有效防控E.coli感染及耐药的演变,深入剖析E.coli异质性耐药的流行特征及可能的机制尤为重要,本文就E.coli的异质性耐药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对异质性耐药从表型特征、检测方法和可能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概述。旨在加强对E.coli异质性耐药的认识和研究,以期为全面了解E.coli耐药过程及发生机制、优化抗菌药物使用策略、减缓完全耐药菌种的出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外膜渗透性降低及主动外排作用是细茵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大肠埃希茵的细胞外膜上存在多种通道蛋白(主要是OmpF和OmpC),其丢失导致药物的内渗减少,从而产生耐药;而大肠埃希茵的主动外排机制是由多种外排蛋白系统介导的,与常用抗生素、合成抗茵药、染料、去污剂及金属离子的多重耐受密切相关,且外排系统具有能量依赖性、底物广泛性、系统多样性及功能复杂性的特点。本文综述了该茵的外膜低渗和主动泵出系统在耐药过程中的作用和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以5种61株Col~ 大肠埃希氏菌为供体,与受体E.Coli K_(12)进行接合实验,结果有16株供体菌的Col质粒传递给K_(12),占25.4%。其中NPEC、ETEC、EPEC、EIEC、EAEC的传递比率分别是8/22、 4/21、2/15、1/2、1/1。按传递方式分类,52株耐药供体菌有10株的Col质粒和耐药标记(或R质粒)发生共同传递,占19.2%,伴发Col质粒传递的耐药标记有8种,其中TC、SM、COS、KM的并发传递率较高(16—20%)。不同耐药标记菌株的Col质粒传递率范围在0—66.7%。在8株敏感菌和1株耐药菌中有6株Col质粒发生单独传递,占66.7%。实验发现4个配对组的Col质粒和R(r)质粒发生分离而独自传递。本文分析了Col质粒传递方式和耐药性的关系,同时讨论了接合传递的不同方法。为阐明和研究R~ Col~ 肠道菌的演变及其对正常菌群生态平衡的影响提供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大约80%的尿系感染(UTI)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甘露糖抗性血凝表型(Mrh)的菌毛存在似乎是肠道和尿道大肠埃希氏致病菌所特有。UTI大肠埃希氏菌株的Mrh菌毛识别受体不同于P菌毛,此菌毛称为X菌毛,能与血型糖蛋白A相互作用,而且表现血液群M特性。  相似文献   

16.
产毒素大肠埃希氏菌(ETEC)是致急性腹泻、旅游者腹泻的重要病原。该菌可产生不耐热(LT)和耐热(ST)二类肠毒素。ST因分子量小,难以制备出单(多)克隆抗体,故一般免疫学检查手段难以检出。LT分子量较大,且与霍乱毒素(CT)具有共同的抗原性,故可用...  相似文献   

17.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类能够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的食源性致病菌,迅速确定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污染来源可有效缩小疫情影响范围,建立简便高效的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检测与分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控制疫情的关键。为适应对时间敏感度较高要求的现场或在线检测,基于PCR技术的检测分型方法不断地被标准化和规范化。对近年来国内外的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分子检测与分型的PCR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详细地介绍了多重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及其优缺点。为致病菌溯源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对防御并控制致病菌引起流行病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物抑菌剂抑制大肠埃希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物防腐剂壳聚糖、ε-聚赖氨酸、乳酸链球菌素(Nisin)能否代替化学性食品防腐剂,通过敏感性测定、杀菌动力学测定、正交优化实验、应用效果试验,研究了其对指示菌大肠埃希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Nisin、ε-聚赖氨酸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2.5、0.078mg/mL。当壳聚糖、Nisin、ε-聚赖氨酸的浓度分别为5、0.04、0.01mg/mL时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最好,在这一最佳组合条件下对大肠埃希菌杀菌率达88.57%。  相似文献   

19.
大肠埃希菌(简称大肠杆菌)O157:H7毒力因子为志贺毒素2(stx2),其基因由温和噬菌体编码,由晚期基因启动子调控表达。stx2的合成与释放需要诱导噬菌体溶菌周期,而且正常肠道大肠杆菌感染了毒素编码的噬菌体就能制造毒素和噬菌体,使毒素水平远远超过病原性菌株本身的产量,作者在体外以及鼠肠道验证了这一假设。  相似文献   

20.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其基因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索的耐药性及其基因分型,了解其耐药性趋势与传播流行情况,为临床合理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鉴定技术鉴定细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77株大肠埃希菌对19种药物的耐药性;K—B法鉴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对其进行基因分型以确定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FINGERPRINT Ⅱ软件进行细菌基因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和氨曲南的耐药性明显增高,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是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的首选药物;经ESBLs确证试验,ESBLs阳性率为28.60%(22/77);产ESBLs大肠埃希菌经PFGE指纹图谱分析,除第62株和第70株相似性系数为78.27%外,其余相似度均低于70.0%;ESBLs大肠埃希菌阴性株中除少数几对菌株相似性系数较高外,其余呈散在分布,且电泳带存有6条以上的不同条带,为流行病学无关的不同克隆。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索耐药性明显增高,且呈多重耐药趋势;该研究尚不能证明存在大肠埃希菌爆发性流行感染,提示可能存在院内感染大肠埃希菌的优势克隆;PFGE基因分型方法是耐药性与流行状况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