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装在气象火箭上的专门装置,顺利地抽取了离地面48—85公里高空的空间分散物。经对这些样品的检测表明,在48—77公里高空还存在有微生物。它们是由火山喷发、暴风、台风和龙卷风带来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微小的、靠肉眼难以看到或看清的生物,一般包括病毒、细菌、放线菌和真菌(酵母菌和霉菌都属其中)四大类。因为它们个体很小,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并未直接认识到这些生物的存在。但是,这并不是说它们和人类的关系不密切。事实上,自人类出现之始,就在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3.
长期培肥黑土微生物量磷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长期采用两种不同量有机肥(M2、M4)、化肥(NPK)方式培肥黑土,研究微生物量P在作物生长季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微生物量P显著高于施用化肥(NPK)和不施肥(CK),微生物量P分别为M48.75~47.68mg·kg^-1,M2 3.02~37.16mg·kg^-1,NPK1.59~10.62mg·kg^-1,CK0.76~6.74mg·kg^-1之间,波动性较大.M4、M2处理微生物量P最大值出现在抽雄吐丝期,NPK、CK处理最大值出现在大喇叭口期;施肥数量和种类不同所引起的黑土微生物量P的差异并未因季节变化及玉米生育时期影响而明显改变.微生物量P的动态变化与绝大多数黑土生物、理化特性指标的动态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微生物量P与黑土生物、理化特性(除全钾外),植物氮、磷、钾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黑土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黑土微生物量氮变化特征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研究长期施用两种不同量有机肥(M2、M4)和化肥(NPK)的黑土微生物量N在作物生长季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黑土微生物量N显著高于施用化肥(NPK)和不施肥(CK),微生物量N季节波动小.微生物量N为M4 25.52~239.12mg·kg^-1,M2 10.40~94.31mg·kg^-1.NPK6.27~87.04mg·kg^-1,CK9.15~69.81mg·kg^-1,同一处理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7~14倍.M2、NPK处理微生物量N最大值出现在抽雄吐丝期,M4处理最大值出现在拔节期,CK处理最大值出现在播种期;不同处理微生物量N的差异并未因季节变化及玉米生育时期影响而明显改变.微生物量N的动态变化与极少数黑土生物、理化特性指标动态变化显著相关;微生物量N与黑土生物、理化特性,植物氮、磷、钾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含水量、籽粒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真核生物起源的可能途径杨景宇(天水师范专科学校741016)现存生物中,发现有固氮作用的微生物近50个属,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都是原核微生物。他们有的是好氧的,有的是厌氧的,也有的为兼性厌氧;有的自由生活固氮的,也有联合固氮或共生固氮的,但...  相似文献   

6.
自由基·SOD·微生态制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生态学(Microecolgy)认为任何生物个体(包括人、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是细胞组织和其体内微生物组成的复合体。例如我们人类身体细胞为1013个,而体内细菌为1014个,每一细胞都伴有10个细菌,这些细菌参加了人类生命活动的各个环节,没有这些细菌,也就不存在我们人类的生命。体内这些微生物有15%是对人体有害的,如痢疾菌使我们腹泻。另外,还有15%是对我们人体有益的,如双歧杆菌,帮助我们抗衰老、健康长寿。这些菌为什么能抗衰老呢?经研究发现它们具有许多能调控我们人类身体微生态系的功能,使其向健康长寿方向发展。这些微生物为什么有这种…  相似文献   

7.
新疆野生多伞阿魏生境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勇  庄丽  王仲科  刘鸯  李勇冠 《生态学报》2012,32(10):3279-3287
对新疆准尔盆地南缘的野生多伞阿魏(Ferula ferulaeoides(Steud.)Korov)生境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魏土壤的pH值范围在8.50—10.38之间;含水率1.94%—4.33%;速效氮(碱解氮)含量在7.18到38.01mg/kg之间,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迅速递减;速效磷的含量在1.65到7.79 mg/kg之间,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迅速递减;速效钾含量在140.72到363.78 mg/kg之间;有机质含量在5.47到13.89 g/kg之间。在各样地每克土中土壤微生物的平均数量分别为:细菌为1.75×105,放线菌为1.04×105,真菌为2.65×103。细菌主要生活在0—10 cm的表层,10 cm以下数量变化不大;而放线菌和真菌则主要分布在中间两层,即10—20 cm和20—30 cm。  相似文献   

8.
企鹅在南极海洋生态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曾有不少生物学家对其形态特征和生态分布进行过观测。但对南设特兰群岛东北部的费尔德斯湾(Fildes Bay)沿岸和斯迪根特角(Cape Stigant)的企鹅群体尚未见有研究报导。作者于1982年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曾数次去彭拉·阿里岛(Penla Arlley Island)和斯迪根特角对巴布亚企鹅(Pygoscelis papua),阿德雷企鹅(P.adeliae)和安达蒂卡企鹅(P.antarctica)的繁殖地进行考察,获得下列结果。一、工作地点彭拉·阿里岛方圆只有5公里,其西南部有一条长约500米,宽约4—8米的小径与费尔德斯半岛(Fildes Peninsula)…  相似文献   

9.
《生命世界》2012,(1):43
微生物是指一切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楚,而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的微小生物。微生物大致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病毒等。我们生活的世界,除了动物和植物外,其实是到处布满微生物的世界。不论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还是我们体内都有大量微生物的存在,微生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微生物打交道。人从出生后就生活在有菌环境中,因此,皮  相似文献   

10.
两种厌氧培养法对人粪中某些厌氧菌分离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正常菌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人和动物在出生不久,肠道就有微生物定居。有的微生物是常住菌,另一些微生物是过路菌。这些在肠道内定居的微生物,它们之间以及它们  相似文献   

11.
细胞的大小差别很大。有的肉眼可见,例如植物的果肉细胞常在1毫米以上;鸟卵为一个细胞(不包括蛋清和蛋壳部分),鸵鸟卵最大,直径约达75—100毫米。有的细胞则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如原核生物中能独立生活的枝原体,它的直径只有0.2—0.25微米,能通过磁滤器,比最大的滤过性病毒还小些。而一般的细胞直径大都在10—100微米之间。植物细胞的直径一般为10—100微米,人体细胞多数在6—30微米,动物的细胞更小些,一般只有10微米。在生物体中也有特殊大的细胞。例如芋麻的纤维细胞长达55  相似文献   

12.
显微镜照片放大倍数计算与注明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用不同显微镜摄影机在显微镜上所摄得的照片,放六倍数各下相同。国内各地科学研究单位的摄影部门,在计算显微镜照片放大倍数时,一般都按微生物工作者的计算方法(目镜倍数乘物镜倍数之积);有的采用物理学上的主观放大率公式(J=△250/f1f2)。根据我们的测定计算,这些方法是不够准确的,有的甚至有错  相似文献   

13.
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熵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熵值是表征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性指标,不仅能衡量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还能揭示土壤有机碳的变化。通过比较亚热带米槠天然林转换为马尾松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后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以及微生物熵、代谢熵的差异,研究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与天然林相比,马尾松人工林0—10 cm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上升32%(P0.05),马尾松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10—20 cm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分别下降26%和24%(P0.05);但在20—40 cm土层和40—60 cm土层,天然林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比马尾松人工林分别高50%和43%;(2)马尾松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0—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比天然林分别下降19%和40%(P0.05),但马尾松人工林10—20 cm土壤MBC上升29%(P0.05);(3)人工林表层土壤微生物熵与天然林没有显著差异,但与天然林相比,杉木人工林和马尾松人工林2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熵分别下降51%和71%(P0.05),40—60 cm分别下降52%、66%(P0.05)。土壤微生物代谢熵的变化主要发生在0—10 cm土层,马尾松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分别比天然林增加38%和29%(P0.05),在深层土壤,3种林分微生物代谢熵没有显著差异。亚热带森林转换导致表层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下降,深层土壤易分解碳在总有机碳库中占比下降,有机碳可利用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反应器中微生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反应器10cm、60cm、110cm处好氧细菌总数以及反硝化菌、反硫化菌分别进行计数,同时,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石蜡切片技术对粒状污泥中细菌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流化床中好氧细菌非常丰富,在反应器10cm处,每克污泥微生物的数量可达1.6×108个,说明好氧细菌在生物造粒流化床有机物生物降解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流化床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兼性厌氧菌存在,并且随着流化床床体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这与溶解氧(DO)随流化床床体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有关;随着回流比的增加,溶解氧增高,相应的好氧细菌有所增加而兼性厌氧菌减少;对于颗粒污泥,其表面和内部微生物分布数量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谢兆辉 《生命科学》2010,(9):925-929
很多动物可以产生具调节作用的小RNAs,根据产生方式和作用机制可以将它们分为三类:微小RNAs(miRNAs)、与Piwi相互作用的RNAs(piRNAs)和内源小干扰RNAs(endo-siRNAs),这些小RNAs可以在生物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miRNAs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蛋白质基因的表达;piRNAs主要的作用是沉默转座因子,但piRNAs主要存在于生殖细胞中;endo-siRNAs则可能具有上述两种主要作用。该文论述了这三种小RNAs在生物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也讨论了它们在治疗生物不育及其在生物节育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湖北宜昌下寒武统水井沱组灰岩中富含大量壳体化石,主要包括腕足动物以及少量古杯化石。研究发现部分古杯化石表面保存丰富的微生物个体及其微型钻孔,同时发现有的微型钻孔内原位保存微生物个体,这种保存方式表明微生物体与微型钻孔之间具有直接联系。微生物体呈丝管状,空心,弯曲程度不等,横切面呈圆形,直径约7—10μm,长度可达500μm。钻孔直径15—25μm,横截面为圆形。微钻孔保存在古杯板间室(intersept)内,大多与板间室侧表面平行,少数与板间室侧表面斜交。形态研究表明这些微生物体可能为钻孔蓝菌类Endoconchialata。古杯骨骼上发现的这些微型钻孔及其原位保存的蓝菌类化石的研究对理解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附近发现的微型钻孔化石的成因和生物属性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对微生物个体形态的观察,在借助显微镜的同时,还必须有适宜的方法,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几种方法: (一) 观察细菌的运动生活状态的鞭毛菌运动,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即可观察到。但必须注意识别是菌  相似文献   

18.
1962—1963年,在湘南、湖中、湘东和湘西等山区调查,得知湖南省水稻三化螟垂直分布最高为海拔1,025米。但不同山系的最高分布不一,一般都止于海拔800米以下。气候因素是影响垂直分布的主导因素。 从湖南省三化螟的平面分布看来,它的踪迹遍及全省,但根据它们的发生动态,可划分为五个发生区:(1)第3—4代经常猖獗区:(2)第3—4代间歇猖獗区:(3)第3代经常猖獗区;(4)第3代间歇猖獗区:(5)轻微发生区。我们认为,水稻种植制度和气候条件是左右平面分布猖獗程度的因素。 讨论了三化螟的预测预报和大田防治应有重点,在海拔700米以上地区,不必进行;400—700米的地区,视种植制度复杂与否来决定;400米以下地区,若双季稻或迟熟中稻面积较大,则必须着重进行。猖獗区要注意防治,轻微区要总结原因,找出根治螟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陈孟晨  张景光  冯丽  滕嘉玲 《生态学报》2017,37(22):7614-7623
采用野外随机取样和室内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沙坡头人工植被区的藓类结皮、地衣结皮和裸沙覆盖区土壤种子库的组成及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植被区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简单,以1年生草本为主,相较于裸沙,两种生物结皮的存在显著增加了土壤种子库的密度(P0.01),但降低了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2)两种生物结皮覆盖区土壤种子库的总密度虽无显著差异,但在0—2 cm土层中,地衣结皮土壤种子库的密度显著高于藓类结皮(P0.05),而在2—5 cm和5—10 cm土层中,藓类结皮土壤种子库的密度高于地衣结皮,但差异不显著;3)不同生物结皮覆盖区土壤种子库的垂直分布特征存在差异,藓类结皮覆盖土壤中有活力的种子主要分布在0—5 cm土层中,而地衣结皮和裸沙覆盖土壤中有活力的种子主要分布在0—2 cm土层中,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中有活力的种子急剧减少。该研究表明,相较于裸沙,生物结皮的存在不仅增加了土壤种子库的大小,还改变了土壤种子库的垂直分布格局。生物结皮层下仍有相当比例有活力的小种子,这些种子欠缺萌发条件,对地上植被的贡献作用较小,但它们的存在对荒漠生态系统健康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舜皇山的香果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南新宁舜皇山森林公园桫椤江景区的山谷里,沿溪3公里,成片分布着上千株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这是罕见的香果树群落。海拔1100米以下,因人类活动频繁,古木大树已不存在,依稀可见大树桩。但高5—10米的幼树随处可见;海拔1200米以上山谷,尚存有高20余米,胸径粗60厘米以上的原生型大树。这里的香果树与缺萼枫香、伯乐树、灯台树、海通、云山青刚、水青冈、长叶石栎、峨眉含笑、五角枫等组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香果树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古老孑遗植物,属茜草科,别名神木、丁木、野茄瓜树。《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将其列为稀有种,而林业部则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