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绿原酸提取率为指标,对有柄石韦中绿原酸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为有柄石韦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材料。有柄石韦中绿原酸提取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料液比1∶13 g·mL-1,浸渍时间50 min,超声温度80℃,超声时间20 min。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柄石韦中绿原酸的提取率,方法可行,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2.
通过正交试验,以绿原酸提取率为指标,对石韦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石韦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方法。并在此优化条件下,对不同石韦药材中的绿原酸含量进行分析。石韦中绿原酸的乙醇提取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乙醇浓度50%,超声时间60 min,料液比1∶12(g∶m L),超声温度80℃。这为中药石韦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快速测定河南产不同加工方法野菊花药材中木犀草素的含量。采用3种加工方法(直接晒干、蒸后晒干和炒后晒干)对河南新郑、三门峡和信阳三个不同产地的野菊花药材进行炮制加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野菊花药材中木犀草素的含量,采集野菊花药材的NIRS图谱,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河南不同产区不同加工方法野菊花药材中木犀草素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木犀草素定量分析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校正均方差(RMSEC)、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94525、0.0142、0.0428;验证集样品的木犀草素含量近红外预测值的平均相对偏差为2.95%,预测性能良好。该方法测定高效、快捷、准确度高,可用于河南产不同加工方法的野菊花药材中木犀草素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产地、不同种类以及不同部位的石韦药材中的总黄酮的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对药用石韦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利用60%乙醇超声提取不同石韦粉末,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在510 nm波长处测吸光度,分析不同石韦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不同种类、不同产地以及不同部位的石韦中总黄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本实验对不同石韦中的总黄酮含量测定的分析,为石韦药材品种的鉴别和质量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正交试验对有柄石韦中多糖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为有柄石韦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材料。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有柄石韦中多糖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水浴温度在多糖提取中影响因素的大小顺序为:提取时间温度料液比。有柄石韦中多糖提取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超声温度40℃,提取时间60 min,料水比1∶8 g/mL,水浴时间130 min。以苯酚-硫酸法测定有柄石韦中多糖的提取率,方法可行,稳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同时测定药用白菊花中绿原酸、木犀草素、芹菜素和金合欢素含量的方法,样品采用离子液体分散液相微萃法提取。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2%冰醋酸溶液(65∶35);检测波长350 nm;柱温35℃;流速0.8 mL/min。绿原酸、木犀草素、芹菜素和金合欢素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0.0005~100(r=0.9999)、0.00095~190(r=0.9999)、0.0008~160(r=0.9997)、0.00061~122μg/mL(r=0.9996)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90.52%~100.44%、90.88%~98.58%、94.40%~98.82%、93.68%~100.54%。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适合于同时测定药用白菊花中绿原酸、木犀草素、芹菜素和金合欢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金银花是我国传统常用的中药材之一。近年来,在药用、香料、化妆品和保健食品等领域有极大的需求量,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探索海螺沟适生金银花品种,从山东、河南、河北和四川引进21个主流栽培品种进行引种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金银花花蕾、茎和叶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结果如下:1)花蕾中绿原酸含量为1.617~3.394%,高于药典规定值(1.5%);茎和叶中绿原酸含量分别为0.613~1.712%和1.257~2.475%。花蕾中木犀草苷含量为0.009%~0.184%,山东的中金1号和蒙金1号的木犀草苷含量分别为0.009%和0.029%,低于药典规定含量(0.050%);茎和叶中木犀草甘含量分别为0.017~0.076%和0.406~0.562%。2)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花蕾、茎和叶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山东鲁峰王3号得分最高,具有较高的品质,且生长茂盛,产量高,为可以引进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不同季节‘济草堂一号’和‘九丰一号’金银花的花蕾、茎、叶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金银花含量测定项规定的方法测定样品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结果:湘南产‘济草堂一号’和‘九丰一号’金银花都是绿原酸含量在花蕾中最高,木犀草苷含量在叶中最高。两个品种金银花的花蕾中绿原酸含量从5月到9月都迅速减少,而茎、叶中绿原酸含量变化趋势因品种而异;两个品种的花蕾、茎和叶中木犀草苷含量从5月到9月都逐渐减少。结论:湘南产‘济草堂一号’和‘九丰一号’金银花较佳的采收季节都是5月份。  相似文献   

9.
通过正交试验对有柄石韦中黄酮类成分分离纯化工艺进行研究,为有柄石韦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材料。以黄酮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有柄石韦中多糖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在黄酮纯化中影响因素的大小顺序为:萃取溶剂萃取次数溶剂用量萃取时间。有柄石韦中黄酮分离纯化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萃取溶剂为正丁醇,萃取时间30 min,溶剂的量为200 mL,萃取4次。实验验证该工艺可行,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传统与现代干燥方法对金银花药材质量的影响,得出金银花药材最优干燥方法,制定金银花不同干燥加工方案,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与金银花中医功效密切相关的绿原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C、芦丁的含量,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其化学成分含量和性状外观的影响,再运用逼近理想值排序法(TOPSIS分析法)对45批不同干燥样品进行...  相似文献   

11.
UHPLC法同时测定金银花中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建立了U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芦丁、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 1290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Agilent ZORBAX R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以0.2 m L/min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350nm。结果表明在该色谱条件下,金银花的6种有效成分在8 min内可达到基线分离。方法的加样回收率为96.88%~99.16%,相对标准偏差为0.23%~1.06%。UHPLC法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金银花中绿原酸、芦丁、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木犀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倩  谢明杰 《微生物学报》2010,50(9):1180-1184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及其机制。【方法】利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细胞膜渗透性测定,SDS-PAGE蛋白谱变化,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法等对木犀草素的抑菌活性及其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木犀草素能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木犀草素作用16h,菌体可溶性蛋白总量减少64.54%,DNA含量减少48.44%,RNA含量减少39.35%,木犀草素的浓度为1.6mg/mL时,拓扑异构酶I和II的活性可完全被抑制。【结论】木犀草素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其抑菌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DNA拓扑异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菌体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菊花和贵州产野菊花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并比较不同品种菊花和贵州产野菊花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犀草素的含量。色谱柱为ODS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45:55:0.4),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1.0mL/min。结果7个菊花样品的木犀草素含量,以贵州野菊花的木犀草素含量最高(3.876mg/g),杭菊的木犀草素含量最低(0.302mg/g)。结论贵州产野菊花中木犀草素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菊花,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季节的灰毡毛忍冬茎叶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为综合利用茎叶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蒸制晒干法对灰毡毛忍冬的茎叶进行干燥处理,利用超声波法提取样品中的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在不同季节的灰毡毛忍冬茎叶中差异明显.绿原酸含量依次为花>叶>茎,以秋季(11月份)叶片样品中的绿原酸含量最高(3.031%),是花蕾中含量的96%;木犀草苷含量总体趋势为叶>花和茎,以冬季(2月份)叶片样品中的含量最高(0.558%),是花蕾中含量的4.6倍;二者均高于2010版《中国药典》对山银花和金银花指标物质含量的规定.结论:秋冬季节对灰毡毛忍冬进行休眠期整型修剪,副产物叶片资源丰富,药源成分充足,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5种药用石韦总黄酮的提取及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探究石韦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用该工艺提取了5种药用石韦总黄酮,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旨在为石韦药材的黄酮提取及石韦药材质量控制和进一步有效利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方案为:5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h。测得毡毛石韦的总黄酮含量明显较高,而华北石韦总黄酮含量最低,不同种石韦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试验对不同来源的金莲花药材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对不同来源金莲花粉末显微特征进行观察,以确定粉末显微鉴别特征;以主要活性成分牡荆素和荭草苷为指标,对不同来源的金莲花药材进行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初步确定了金莲花药材的粉末特征,建立了薄层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8个不同来源的金莲花样品中,荭草苷含量为0.463%~0.933%,牡荆素含量为0.192%~0.283%。结果表明:薄层和显微鉴别可以很好地对金莲花药材进行定性,含量测定中牡荆素较稳定,可用于金莲花质量控制,而荭草苷含量差异较大,有待进一步增加样本量,才能制定合理的限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为金银花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并建立金银花配方颗粒、标准汤剂含量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HPLC法测定金银花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建立三者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结果显示金银花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差异较大;分别建立金银花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金银花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中的12个共有峰均可在标准汤剂中追踪到,有11个可以在饮片中得到追踪,并指认出绿原酸、芦丁、木犀草苷3种成分。表明所建立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准确度高,专属性强,对金银花配方颗粒的鉴定及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氮磷钾3种养分对有柄石韦生理及有效成分绿原酸合成积累的影响,该研究以有柄石韦组培苗为材料,分别用低养分(不施肥:N0,P0,K0)、正常施肥(N:0.20 g·kg-1,P:0.15 g·kg-1,K:0.15 g·kg-1)和高养分(N1:0.40 g·kg-1,P1:0.30 g·kg-1,K1:0.30 g·kg-1)3个浓度梯度,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NPK、N0PK、N1PK、NP0K、NP1K、NPK0、NPK1,测定不同处理下有柄石韦的抗性生理指标、绿原酸(CGA)含量及其合成关键酶活性。结果表明:(1)氮磷钾肥对有柄石韦的抗性生理有显著的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高氮和低钾处理中活性显著增加,而3种养分的低浓度和高浓度处理均会导致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上升。(2)不同养分水平氮、磷和钾对有柄石韦CGA含量存在显著影响,正常施肥的CGA含量最高,达到12.92 mg·g-1; 高钾施肥的CGA含量最低,为7.79 mg·g-1; 钾肥对CGA含量影响最显著。(3)CGA合成关键酶活性在不同施肥处理中差异显著,CGA含量与奎宁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HQT)和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莽草酸羟基肉酰转移酶(HCT)活性显著负相关,HQT、4CL和HCT是导致CGA含量差异的关键因素。该研究结果为有柄石韦药材的人工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牡荆叶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该研究首先建立了18批牡荆叶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指纹图谱,对不同来源牡荆叶药材进行聚类分析,鉴定主要酚类化合物且测定其含量,分析牡荆叶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法及铁离子还原能力法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灰度关联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研究牡荆叶的谱-效关系。结果表明:(1)牡荆叶的指纹图谱标定21个共有峰,共指认出10个峰,其含量顺序为绿原酸>异荭草苷>木犀草苷>异牡荆素>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原儿茶酸>荭草苷>异绿原酸B>新绿原酸;不同产地样品间相似性较高,相似度结果为0.816~0.983。(2)系统聚类分析显示,样品含量对分类有一定影响,不同来源样品被分为3类,其中南北方样品存在一定差异。(3)牡荆叶中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15.82~61.83 mg·g-1和27.85~157.65 mg·g-1,样品均具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产地野菊花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的HPLC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野菊花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 (L.) Des Moul.]的头状花序,具有清热解毒和疏风散热等功效.黄酮类化合物为野菊花最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最早从野菊花中分离出的黄酮类化合物为木犀黄酮苷,此后相继得到刺槐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和蒙花苷等黄酮类化合物,以蒙花苷和木犀草素含量最高,其中蒙花苷含量是野菊花药材的主要质量检测指标[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