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栾怡 《微生物与感染》1998,21(3):15-17,38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公认的几种瘤病毒之一,与多种人类良、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有效疫苗的研制,对控制HPV感染和HPV相关肿瘤的免疫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HPV的肽疫苗、重组病毒(细菌)疫苗,病毒样颗粒(VLP)疫苗以及DNA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十分普遍,某些型别的HPV感染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HPV感染的传统诊断方法是从病理标本中检测HPV DNA或病毒蛋白的存在,而血清学诊断方法研究较少。今就近年来有关HPV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陈伟丽 《微生物与感染》1995,18(2):16-17,25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类环状ds DNA病毒,它们感染皮肤及粘膜,引起疣、上皮良性增生及癌变等疾病。已发现的HPV有60多个型别,其中HPV16、18、31、33与90%以上的宫颈癌有关,被称为高危HPV;而HPV6、11则与上皮良性增生有关,被称为低危HPV。本文就近年研究HPV基因在人宫颈癌发展中的作用及用转基因动物研究HPV基因特点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瘤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十分普遍,应用分子生物学最新技术对HPV的检测及流行病调查对该病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许多新思路。本文从宏观上对HPV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致瘤病毒,在人类广泛传播,能在人的皮肤或粘膜引起良性肿瘤,并与人类多种癌症有关。已发现HPV有60个以上的型别,均以人为单一宿主。近几年的研究对病毒基因组与基因编码产物有了深入了解,对病毒的可能致癌机理作了深入探讨。由于HPV不能在体内外增殖,无法以培养法获得大量病毒及制备疫苗,又由于病毒的DNA性质,疫苗不能以完整病毒颗粒制备,HPV疫苗的研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已设计了一些高科技的HPV疫苗。本文对近几年来HPV及其疫苗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人乳头瘤病毒E6及E7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E6及E7蛋白是致瘤蛋白,均有锌指结构,致瘤方式都是作用于抑癌蛋白使细胞周期紊乱,E6还能激活端粒酶,使细胞不能正常凋亡,对E6及E7免疫表位的研究表明,E7及E7蛋白的鼠T细胞表位均在C端区及锌指区,但其HLA-A表位除了存在于锌指区,也存在于N端区,E6及E7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免疫表位的研究为防治HPV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蔡红 《微生物与感染》1993,16(6):252-254
人乳头瘤病毒(HPV)的部分型别与某些性病和宫颈病变有关,特别是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HPV的检测显得更为重要。本文综述几年来国内、外关于HPV基因检测方法的进展及评价,特别是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乳头瘤病毒(HPV)被认为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该实验报道了用分子杂交技术(在严格条件下)检测了宫颈活检组织: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CIN)、宫颈癌和宫颈正常组织中16型乳头瘤病毒(HPV-16)DNA的阳性率,并将其与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PAP)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3%(2/15)的慢性宫颈炎、17%(2/12)的CIN、56%(51/91)的宫颈癌含有HPV-16DNA,而正常组织为阴性;HPV属抗原仅见于35%(6/17)的CIN,其他受检组织均为阴性。结果提示用PAP法检查HPV-16的抗原,所得阳性率不及DNA杂交所得阳性率高;但它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石腊切片材料,显示HPV属抗原,借以筛选多种不同型的HPV对CIN或其他组织中HPV的增殖性感染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蔡红 《微生物与感染》1993,16(5):209-211
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十分常见,是引起性传播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与宫颈癌有密切关系。本文综述近3~4年来国外文献,以探讨HPV感染及其致癌机理。  相似文献   

10.
人乳头瘤病毒转化基因致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与宫颈癌及其他生殖道和肛周等恶性肿瘤有密切关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HPV16转化基因在转录耕接、转录调控及致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YY1抑制效应的破坏可促进人乳头瘤病毒16型癌基因的转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董小平  刘红 《病毒学报》1999,15(2):125-129
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癌基因的表达受病毒早期启动子P97的控制。位于LCR上YY1蛋白结合位点的破坏可明显提高P97的活性。为了观测YY1位点破坏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对病毒e6/e7基因转录的影响,将构建的带有LCR特异性突变的重组HPV16全基因组DNA和HPV16野毒株DNA转染至培养细胞,同时组建HPV16E6反向序列RNA体外转录质粒。RNase保护试验证实,突变HPV16DNA在短  相似文献   

12.
应用组织切片革兰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对240例有凹空细胞的标本(鳞状细胞乳头状瘤36例.尖锐湿疣61例,喉癌85例,子宫颈鳞癌58例)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细菌L型检测,比较两者在组织中的检出阳性率、分布及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发现,凹空细胞中HPV—Ag检出阳性率(72.1%)与金葡菌CowanI株L型-Ag检出阳性率(65.0%)无显著性差异(P>0.05);革兰染色有65.4%的凹空细胞检出L型菌,HPV-Ag与L型-Ag在组织中的分布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基本一致。表明细菌L型与病毒具有相似的病理致病特征。细菌L型感染是引发上述病变及凹空细胞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巢-PCR分型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同源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1通用引物MY11/9介导聚合酶链反应,(PCR),从人生殖道疣,癌组织中扩增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同源序列得394-552bpDNA片段,再以内引物GP5/6介导第二次扩增得139-154bp片段,然后根据RsaI酶切扩增片段的电泳图谱来分出HPV型别,无需特异型别的探针进行分子杂交,35例宫颈癌和30例生殖器疣HPV同源序列检出率分别为85.75%和96%;12例卵巢腺癌检出HPV同源  相似文献   

14.
人乳头瘤病毒(HPV)含有2个晚期开放读码框(ORF),L_2ORF编码的蛋白具有型特异性。本研究用能表达产生完整HPV6bL_2蛋白的质粒p6bL_2NX,采取核酸外切酶Ⅲ定向连续次级克隆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一端逐渐删切的DNA片段,诱生一组从C端至N瑞依次减少的L_2蛋白与相应血清作免疫印迹实验,最小的仍保持阳性反应的多肽即含有抗原表位,实验结果HPV6bL_2蛋白的核酸编码区位于5481-5506之间,其相应氨基酸序列是EPGINPTQ。  相似文献   

15.
刘勇 《微生物与感染》1998,21(1):12-14,17
人乳头瘤病毒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由于病毒至今尚不能在体外培养,因此限制了对其致病机制和疫苗研究的进程。近年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了HPV与致病和疫苗研制相关的基因。这些研究为探索HPV在引发肿瘤过程中的作用,确定其抗原表位,诱导机体产生抗病毒攻击免疫反应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人乳头瘤病毒16碧蓝晚期基因L1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淑元  凌虹 《微生物学杂志》2000,20(4):22-23,54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其晚期蛋白L1是主要结构蛋白,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对病毒攻击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将HPV16型中国分离株的L1基因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1c质粒中,建立HPV16 L1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系统pET21c-HPV16 L1,该系统在IPTG的诱导下可表达60ku的L1蛋白,表达效率为23%,此蛋白通过Western-blot得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妇女生殖道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erpesSimplesVirus2,HSV2)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a-mavirus,HPV)的感染及其相关关系,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48例患有性病,生殖道感染的妇女和39例正常妇女进行了生道HSV2,HPV的检测,HSV2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妇女中的感染率分别为72.9%和25.6%,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HPV在实验  相似文献   

18.
人乳头瘤病毒外壳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晚期转录区(L区)编码病毒的两个外壳蛋白;主要外壳蛋白(L1)和次要外壳蛋白(L2),外壳蛋白具有组装功能,有抗原表位,在宿主细胞表面有蛋白受体。本就HPV外壳蛋白的分子特性,组装功能,表达,抗原表位及血清学,受体,病毒外壳蛋白的组织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人乳头瘤病毒16型预防性疫苗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在宫颈癌患者中检出率高达90%。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对HPV的晚期基因(L1和L2基因)编码的外壳蛋白产物的研究很多,发现主要壳蛋白(L1)可自我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irus-likeparticles,VLP),并可用作预防性疫苗;基于次要壳蛋白(L2)的预防性疫苗和核酸水平的预防性疫苗也很有前途。本文着重从近几年国际上HPV16预防性疫苗的基础性工作进展及预防性疫苗研究现状等方面及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妇女生殖道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erpesSimplesVirus2,HSV2)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amavirus,HPV)的感染及其相关关系,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48例患有性病、生殖道感染的妇女和39例正常妇女进行了下生道HSV2、HPV的检测。HSV2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妇女中的感染率分别是729%和256%,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HPV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妇女中的感染率分别是533%和3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中HSV2、HPV双阳性率分别是458%(22/48)和231%(9/39),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两组共87份标本中,HSV2和HPV双阳性者占31例,阳性率是356%。统计学分析表明:HSV2和HPV感染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X2=2408,P<001)。研究表明:患有生殖系感染和性病妇女其HSV2或HPV和HSV2混和感染的机率显著高于正常妇女,HSV2和HPV的感染具有协同作用。由于这两种病毒均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它们在生殖道中感染的相互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