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遗传》1980,2(3):39-39
哺乳动物的大多数物种具有XY染色体性别决定 系统。例如,猩猩(Pongo pygmaeets)的二倍体染色 体数,不论是雌性个体还是雄性个体,均为2n = 44, 一可配为22对。其中21对为常染色体;另一对是决定 性别的性染色体,在雌性为XX,在雄性为XY。这是一 般熟知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X染色体失活是哺乳动物中为实现雌性XX个体和雄性XY个体间X染色体上基因剂量补偿作用(dosage compensation)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表现为雌性个体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结构异固缩和大范围的基因失活。由于失活基因高度甲基化,曾经认为甲基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据此提出一些模型,但相反的证据不断积累使人们对甲基化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发生怀疑。由于X  相似文献   

3.
花背蟾蜍XY型性别决定的细胞遗传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背蟾蜍的性别决定,可能与第6对染色体相关,其类型为XY型。作者以体外不同步转化的淋巴细胞为对象,采用BrdU-Hoechst-Giemsa技术,观察了花背蟾蜍的染色体复制过程。发现第6对染色体的长臂近心端处是SRR区域。又因为在雌性个体中两个SRR区域是同步复制的,而在雄性个体中是不同步复制的,所以在分裂中期的染色体上出现了异态现象。依此,作者确定花背蟾蜍的性染色体构成是XY型。  相似文献   

4.
应用BrdU-Hoechst 33258-Giemsa技术对鲫鱼性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鲫鱼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100。应用BrdU-Hoechst 33258-Giemsa技术及C带技术研究表明,鲫鱼性别决定为XY型。B_2染色体可能是性染色体,其短臂(B_2-P区)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区域,是晚复制的,是C带区。在复制行为及C带分布上均出现与性别相关的规律性表现。在复制晚期阶段,雌性个体的该区域是同步复制的;雄性个体的该区域则是异步复制的。在C带分布上,雌性两个该区域均为C带深染,雄性则只有一个呈深染,另一个则呈浅染。  相似文献   

5.
机敏漏斗蛛染色体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虹  任本命 《蛛形学报》1992,1(1):42-44
本文对机敏漏斗蛛Agelena difficlis Fox,1936的染色体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其染色体数目为2n=44.19对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中部着丝粒染色体,2对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1对为性染色体,雄性为XY,雌性为XX。  相似文献   

6.
对牟氏螺蛳Margarya monodi的壳形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牟氏螺蛳雌性个体一般大于雄性个体,贝壳各参数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雄性核型可以表示为2n=10m+6sm+XY.  相似文献   

7.
人的性別究竟由什么来决定?高中生物课本里的XY型性别决定是这样讲的:如果含有XX染色体的合子发育成雌性个体;如果含有XY染色体的合子发育成雄性个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性别决定的理论被认为是错误的.新的研究指出:性别的决定不是整个性染色体而是性染色体上的极个别的基因.这个发现是由遗传学家戴维·佩奇为首的研究小组获得的.他们认为,那极个别的基因,虽只代表整个性染色体的千分之一,但这种个别的基因却是决定性别差异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棕色田鼠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朱必才  徐熠等 《遗传学报》1993,20(2):135-140
本次首次报告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的核型,核型公式为2n=50=2(M,T) 2SM 44T XX(M,SM),XY(SM,ST),发现第一对常染色体及X性染色体存在多态现象,在所研究的15只雌性个体中有7只雌性个体的细胞只有1条X性染色体,性染色体组成为XO型,核型公式为2n=49=2(M,ST) 2SM 44T+XO,。其中X性染色体不同于雄性中的X(SM),为M类型,本文提出的综色田鼠3种核型与Brown等人(1964)提出的Microtus oregoni的3种核型(XO,YO,XY)有异,本文还阐述了染色体多态产生的机制和探讨了XO型个体发生的机理及其繁殖。  相似文献   

9.
中华大蟾蜍ZW型性别决定的细胞遗传学证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华大蟾蜍的性染色体可能是第10对染色体,其类型为ZW。第10对染色体上的一个特定的区域被认为是与性别分化有关的,它们是晚复制的,并相当于C带区域。在复制的晚期阶段,雄性个体的两个特定区域是同步复制的,而雌性个体却是不同步复制的。  相似文献   

10.
应用BrdU-Hoechst33258-Giemsa技术对黑斑蛙性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斑蛙染色体数目为2n=26。利用血细胞培养和骨髓制片及BrdU-Hoechst 33258-Giemsa技术研究表明,黑斑蛙的性别决定为XY型。其第9染色体可能是性染色体,该染色体长臂近中部SRR区可能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区域。该区域在雌性中是同步复制的;在雄性中是非同步复制的,一个比另一个更晚复制。这一复制异态开始于中S期,终止于晚S期。  相似文献   

11.
黄祖石 《昆虫知识》2006,43(1):122-122
群种群遗传模型认为建群和扩散是不同的行为。然而,建群和扩散是否真正反映自然界中不同的生物学过程是不清楚的。一个检测这个假设的可能是在严格的雌性个体恋家的物种中估计常染色体和线粒体的遗传结构模式,例如群居繁殖的Bechstein蝙蝠。在这个物种中,线粒体DNA只能当雌性个体建立新的群体的时候才能扩散,常染色体只能在雌性个体与出生于外群的单独生活的雄性个体交配的情况下在群体间传播。  相似文献   

12.
利用PCR鉴定四川雉鹑性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雉鹑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雉类,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本文通过设计引物,扩增四川雉鹑W染色体上雌性特异基因HINTW,利用PCR产物有无对其进行性别鉴定,发现在四川雉鹑中雄性个体无阳性产物,而雌性扩增出500 bp和300 bp 2条条带.应用通用引物扩增四川雉鹑基因组CHD基因,其中雄性个体扩增出约500 bp的条带,而雌性个体则扩增出500 bp和750 bp 2条条带,通过其Z/W染色体上基因片段长度差异可进行性别鉴定.上述两种方法对9个四川雉鹑的性别鉴定结果均一致.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的方法,对二只金丝猴的染色体组型和染色体带型进行了分析。现已确证,金丝猴的2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44。雄性为XY,雌性为XX。在染色体组型分析中,测量和计算了每一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着丝点指数。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自发”畸变率分别为0.67%和2%。从姬姆萨(Giemsa)氏带型分析表明,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有自己的特殊带型,因此所有的染色体都能予以识别,并能准确无误的配对。  相似文献   

14.
人们知道,许多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如人类,具两条相同染色体(XX)是女人,具两条不同染色体(XY)的是男人.鸟类则恰恰相反.但对于密西西比短鼻鳄(Alligator mississipiensis)来说,决定其性别分化的因素却是孵化温度.在30℃以下温度中孵出来的是雌性幼鳄,在34℃中孵化出来的却是雄性幼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615小鼠标准染色体组型与G带染色体核型,提供可靠的细胞遗传学背景资料。方法成年615小鼠8只,雌雄各半,提取骨髓细胞,制片,镜检。确立615小鼠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选择10个典型细胞测量染色体基本数据。G带染色。结果615小鼠的染色体数目为40条,XX为雌性,XY为雄性。所有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点。X染色体相对长度仅次于第1对染色体,Y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在第4对染色体和第5对染色体之间。G显带条数与小鼠有很大差异,接近于大鼠。结论615小鼠的核型为2n=40=2×19m+(x)m+(y)m,G显带共262条。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考察了条纹短攀鲈(Trichopsis vittata)雄性个体的身体大小对雌性个体性偏好的影响以及对雄性之间竞争的影响。本研究设立了两种处理来研究雌性个体的性偏好以及雄性之间的竞争。在一种处理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雄性个体,而在另一种处理中,放入大小不同的雄性个体。结果表明,雄性个体的大小不影响雌性条纹短攀鲈的性偏好。在对雄性之间竞争的研究中,发现个体较大的个体获胜的次数比较多。在个体大小相同的处理中,雄性之间打斗的持续时间比另一种处理中的打斗持续时间长。对这两种处理中不同对抗行为的比较表明,个体大小相同处理组中的发声、咬、以及总体对抗行为发生得更为频繁。对个体大小不同处理组中的大、小个体的进一步观察也揭示出体型大的个体比体型小的个体有更多的追逐行为和更少的逃脱行为。这些结果表明,在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大的物种中,体型的性两型可能与雄性之间的竞争有关,而不是与雌性偏好有关。  相似文献   

17.
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体细胞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首次报道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毛冠鹿的染色体数目及特征,其二倍染色体众数雄性为2n=48,雌性为2n=47。雌雄两性的核型中均有几条难以鉴别的染色体,如雌性的第23对染色体,24号染色体;雄性的第23号,24号、25号、26号染色体,G-带分析表明,雄性的第25号,26号染色体正相当于雌性的24号染色体的长臂和短臂。C-带,G-带观察表明,雌性的第23对,24号染色体,雄性的23号,24号,25号染色体异染色质特别丰富,推测这几条染色体可能参与性别的决定,但正确的性决定机制及性染色体的鉴别有待进一步研究。Ag—As技术揭示,核仁组织者均位于第一对和第二对染色体的次缢痕处。此外,本文还测定了该种动物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频率(SCE),其平均值为每细胞6.2。  相似文献   

18.
刘定震 《生命世界》2007,(11):10-15
查理·达尔文曾说"动物恋爱的季节就是战斗的季节……",雄性与雌性之间,为了占有雌性总在不断进行着争斗。对于雄性个体而言,与尽可能多的雌性个体交配,并且做更多孩子的父亲是它们的主要目标;而雌性个体  相似文献   

19.
利用SRY基因和微卫星标记鉴定反刍动物性别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秀华  吴登俊 《遗传》2006,28(2):133-138
以反刍动物为研究对象,应用多重PCR技术扩增绵羊基因组中X、Y染色体上的4个微卫星标记和SRY基因, 根据基因型进行性别鉴定,试图通过一次DNA扩增同时提供性别鉴定和基因分型的信息。结果表明所设计SRY基因的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是性别鉴定的主要依据,而Y染色体上的MCM158、MAF45两标记由于特异性不好,因此不适用于性别鉴定,对于X染色体上所选的两标记MILVET09和AE25只能进一步验证所鉴定的雄性个体。得出结论在被检个体中,能同时扩增出SRY基因、MCM158、MAF45,X染色体上MILVET09和AE25,且X染色体上的MILVET09、AE25基因型为纯合子的个体为正常的雄性;被检个体中只有Y染色体上MCM158、MAF45和X染色体上MILVET09、AE25的扩增产物,而没有SRY基因的扩增产物,则被检个体为雌性,且MILVET09、AE25的基因型对雌性个体的性别判断无影响。MCM158、MAF45两标记基因型不影响个体的性别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20.
毛冠鹿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鹿种。分布于我国东南及西南等省。有关它的核型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锡然等人1983年作了报导,其中雄性鹿2n=48,雌性鹿2n=47,在核型中均有一条较大的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可以配对,但表现形式在两性染色体组型中是不同的,在雌性鹿中是一条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在雄性鹿中,则为两条断开的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