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施氮磷肥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施氮、磷肥对中亚热带人工林土壤不同活性组分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在5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中设置氮、磷施肥试验,包括对照(CK)、施氮肥(200 kg N·hm~(-2)·a~(-1))、施磷肥(50 kg P·hm~(-2)·a~(-1))、施氮磷肥(200 kg N·hm~(-2)·a~(-1)+50kg P·hm~(-2)·a~(-1)) 4个处理。连续施肥5年后,采取(0~10 cm)表层土壤,测定了活性有机碳不同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施肥对土壤有机碳(SOC)影响不显著,施氮肥和氮磷配施使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分别降低34.6%和45.8%,施氮肥降低了常温浸提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且施氮磷肥对WSOC有交互作用,施氮磷肥使热水浸提有机碳(HWC)含量显著提高了31.5%,施肥对易氧化有机碳(LOC)、颗粒有机碳(POC)、热水浸提碳水化合物(HWc C)的影响不显著;在施肥处理下,MBC/SOC对单施磷肥和氮肥不敏感,氮磷配施使MBC/SOC下降了48.4%,与CK相比,施氮磷肥对POC/SOC没有影响,但与氮肥处理相比,施氮磷肥使POC/SOC显著增加了24.3%;经相关性分析,HWC与硝态氮、有效磷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海沃德)采后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呈现明显的跃变。跃变期间果实软化,维生素C下降,总糖和还原糖上升,总酸变化不大。打孔气调贮藏有助于抑制果实软化,延缓果实衰老,延长贮藏期。采后使用100ppm乙烯处理,果实软熟加速。  相似文献   

3.
采收期和贮藏温度对金艳猕猴桃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金艳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A. eriantha) 4个不同采收期(Ⅰ~Ⅳ)在常温[(23±1)℃]贮藏60 d,以及低温(4℃)贮藏2、4、6月后常温货架14 d内果实品质和果肉色彩的变化。结果表明:采收期Ⅰ和Ⅳ的果实在常温贮藏过程中呼吸高峰出现早、失重快,可滴定酸(TA)、维生素C(Vc)含量和果肉硬度迅速下降;而采收期Ⅱ和Ⅲ的果实呼吸高峰出现晚,保持了较高的TA、Vc含量和果肉硬度。4个采收期猕猴桃果实在常温贮藏期间,果实亮度L*、色度C*和色彩角h显著降低;而在低温贮藏后常温货架期间,果实色彩角h相对于亮度L*和色度C*变化更加明显。研究表明,采收期Ⅱ和Ⅲ为金艳猕猴桃的适宜采收期,色彩角h可以作为适宜的指标反映猕猴桃果实的后熟与衰老,而低温贮藏6个月金艳猕猴桃仍能保持较好的食用品质和色彩。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珍贵树种毛红椿对施用不同肥料不同用量的响应,该文以毛红椿幼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氮肥(N)、磷肥(P)、复合肥(CF)及缓释肥(SRF)4种肥料3个施肥水平(高、中、低),研究施肥对毛红椿幼林生长和叶片养分、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均可促进毛红椿树高和胸径生长,氮肥和复合肥效果更明显,氮肥处理的4年生毛红椿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材积较不施肥(CK)分别提高了15.0%、21.9%、67.5%,其中低氮肥(N1)处理的胸径年均生长量最大(2.99 cm),复合肥处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材积较CK分别提高了16.7%、19.2%、54.3%。高缓释肥(SRF3)和低磷肥(P1)分别在第4年树高、胸径的年增长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96 m、2.33 cm)。(2)施肥显著增加了毛红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氮肥显著促进可溶性糖合成而磷肥显著促进淀粉合成。(3)N1和磷肥分别显著促进毛红椿叶片氮和磷含量的提高,磷肥、复合肥和氮肥均可显著提高叶片钾含量。(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施肥促进生长效果依次为氮肥>复合肥>磷肥>缓释肥>不施肥,...  相似文献   

5.
减量施氮对大棚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东部沿海丘陵区玻璃大棚中的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农民习惯施氮(N1, 800 kg·hm-2)、氮减量25%(N2, 600 kg·hm-2)、氮减量50%(N3, 400 kg ·hm-2)、不施肥(CK)4种不同化肥施氮水平和施有机肥(ON, 400 kg N·hm-2)处理,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农民习惯施氮相比,施氮量减少50%能保证黄瓜的果实产量,并大幅提高经济效益.不同处理黄瓜果实硝酸盐含量范围在94.2~136.1 mg·kg-1,均未超过我国蔬菜卫生安全标准,不同施肥处理比CK增加了18.1%~44.5%,其中N3处理下增加幅度最小.施用化肥降低了黄瓜果实中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施氮量600 kg·hm-2处理中最低.不同施氮处理在短期内改变土壤pH等理化性质,然而在过量施肥条件下黄瓜产量、经济效益与土壤性质无显著相关性.因此,在东部沿海丘陵区的大棚生产条件下,氮肥施用量减少50%可以保证黄瓜产量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6.
以盛果期10a生品种‘阿部白’桃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进行连续2年定位施肥试验,设置放射沟施全量肥(R_(NPK))、放射沟施半量肥(R_(1/2NPK))、注射施全量肥(I_(NPK))和注射施半量肥(I_(1/2NPK))4个处理,分析注射施肥对桃园0~60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探讨注射施肥在桃树生产中的应用,为高效施肥和提高水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桃幼果膨大期(5月15日),0~40cm土层中,试验各处理的总氮钾含量差异不明显,注射施肥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放射沟施肥;果实成熟前期(7月15日),在相同施肥量下,0~40cm土层中注射施肥处理的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以I_(NPK)处理的最高,且分别比放射沟施肥处理显著提高16.61%、12.56%和10.15%、23.93%,同时注射施肥处理的0~40cm土层中有机质含量均低于放射沟施肥处理,部分处理差异达显著性水平;不同处理对土壤中磷的影响较小。(2)果实成熟前期,0~60cm土层中注射施肥土壤中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以及0~20cm土层的碱性磷酸酶均显著高于放射沟施肥;同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规律与土壤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3)INPK处理的桃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且分别比R_(NPK)处理显著增加了12.24%和11.21%;I_(1/2NPK)处理的单株果实产量最高(65.25kg)并显著高于放射沟施肥处理,但与INPK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认为,注射施肥对桃树土壤中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以及果实品质都有积极的影响,且以NPK全量注射施肥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O2和CO2配比对低温贮藏李品质及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适宜‘黑宝石’李贮藏的气体参数,研究了不同气体成分(6.0%O2+5.0%CO2、6.0%O2+1.0%CO2、10.0%O2+5.0%CO2和10.0%O2+1.0%CO2)处理对贮藏及货架期‘黑宝石’李采后品质(硬度、总糖、可滴定酸和腐烂指数)、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贮藏0~45 d期间,冷藏对照果实的腐烂指数在8%以下,其货架果实的硬度仍可下降;贮藏至75 d时,冷藏对照果实的腐烂指数达38%,而且其果实失去了软化能力。(2)气调处理可减缓低温贮藏李果实硬度的下降,降低果实的腐烂指数,维持货架果实的后熟能力,但6.0%O2+1.0%CO2处理对果实腐烂指数的影响不显著。(3)气调处理可提高低温贮藏李果实的SOD、POD和CAT活性,抑制这3种酶在货架模拟过程中的升高,且可降低低温贮藏及货架期果实的MDA含量。(4)气调贮藏中以6.0%O2+5.0%CO2处理的效果最佳,果实的贮藏期可达75 d。研究说明,常规冷藏(0~1.5℃)可满足‘黑宝石’李果实采后短期贮藏(<45 d)的需要,而适宜的气调贮藏可使其贮藏期限延长30 d左右。  相似文献   

8.
长期定位施肥对石灰性紫色水稻土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认识长期施肥对石灰性紫色水稻土培肥和肥力演化的作用,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研究了稻麦轮作下农家肥(M)、氮肥+农家肥(NM)、氮磷肥+农家肥(NPM)、氮磷钾肥+农家肥(NPKM)、无肥(CK)、氮肥(N)、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等不同施肥制度对石灰性紫色水稻土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定位施肥明显影响土壤中的古菌组成.在长期施用氮肥+农家肥、氮磷肥和氮磷钾肥+农家肥处理的土壤中,古菌多样性指数低于农家肥、氮磷肥+农家肥、无肥、氮肥和氮磷钾肥处理.在DGGE图谱的基础上,分别选择种植水稻和小麦的氮磷钾肥处理土壤样品,对古菌克隆子的16S rDNA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水稻七古菌与各种土壤及水体环境的古菌极其相似.对DGGE图谱的聚类分析发现,不管是种植水稻还是小麦,8种施肥处理的古菌都聚在3个群里.种植水稻时,M和NPK处理下的土壤古菌聚成第一个群,NP处理下的聚成第二个群,另外5种施肥处理(NPKM,NM,Ck,N和NPM)聚成第三个群.种植小麦时,NPKM和M处理下的土壤古菌聚成一个群,NP处理下的聚成第二个群,N、NPK、NM、NPM和CK处理下的聚成第三个群.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作物类型会影响土壤古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采后包装和不包装的'大久保'桃果实为材料,分别测定了其在8℃冷藏(A)、8℃冷藏10 d后转入0℃贮藏(B)和0℃冷藏(C)方式下的硬度、出汁率、果胶含量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A、B冷藏方式下,包装较不包装处理显著抑制了果实的硬度下降、原果胶含量减少和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加,降低了果实出汁率和β-gal活性;与冷藏期比较,货架期后冷藏方式A和B果实表现为硬度下降、原果胶含量减少、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加,以及出汁率和β-gal活性升高.与冷藏方式A和B比较,冷藏方式C果实的硬度和原果胶含量较高,出汁率和可溶性果胶含量较低;货架期后,不包装的果实硬度和原果胶含量增加,可溶性果胶含量和β-gal活性降低,但包装处理却能减缓上述现象的发生.研究表明,桃采后用30 μm聚乙烯袋包装、于8℃冷藏10 d后转入0℃贮藏处理,能使桃果实在贮藏期保持较低的可溶性果胶含量和较高的原果胶含量和出汁率,并能使桃在货架期正常后熟软化,是贮藏桃的一种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10.
采收期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及其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选用海沃德猕猴桃为试验材料,对8个不同采收期(盛花后151、155、159、163、167、171、175和179 d,采收Ⅰ~Ⅷ期)猕猴桃果实在(0±1)℃冷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采收Ⅰ、Ⅱ期果实采收时具有较高的硬度、淀粉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则低于6%,贮藏期间出现的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均比其它采收期高;采收Ⅶ、Ⅷ期果实采收时硬度明显低于前面的采收期,淀粉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8%以上,贮藏期间乙烯释放速率高峰比其它采收期提前10 d,果实衰老过程明显提前;(2)入贮150 d后,采收Ⅰ、Ⅱ、Ⅶ和Ⅷ期果实的失重率差异不显著,采收Ⅰ期与采收Ⅷ期果实的腐烂率差异不显著,但均与其它采收期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盛花后第159~171天采收猕猴桃,果实采收时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6.5%以上,贮藏120 d后与其它采收期相比仍保持相对较高的硬度、淀粉含量、Vc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而且贮藏150 d后失重率和腐烂率都比较低,表明该期间为海沃德"猕猴桃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11.
糜子(Panicum miliaceum)生育期短、水分利用率高、耐盐碱、耐虫害,是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物。糜子富含淀粉、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烟酸、B族维生素和叶酸等)、矿物质(磷、钙、锌和铁)、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等,是麸质过敏人群的理想食物(无谷蛋白食物)。此外,糜子还具有降血糖、消炎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因此,作为环境友好型和营养保健型谷物,糜子可成为未来我国应对隐性饥饿的智慧食物。该文从糜子外观、营养和加工品质的角度,总结糜子品质研究进展,旨在为糜子品质研究及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医院转型发展的策略和路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积极开展医院品质建设,通过“建组织、树理念、引方法、培团队、推活动、管过程、享成果”七步流程,建立了研究型医院品质管理新模式。并以“品管圈”为牵引,使员工不仅要增强发现问题的意识,学会运用科学的管理工具解决问题,更要具备研究型的理念思路去创新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实现“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导向,持续质量改进”的全面质量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当前各医院病历质控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病历质控体系设计应当遵循随机化、公开化和责任化3个原则。从6个方面介绍了医院构建基于两级随机盲态设计的病历质量控制体系的创新思路与具体实践。在体系中围绕“能够负责、敢于负责、必须负责”3个方面建立了科学严谨的责任落实保证机制,确保了新的体系高质量的常态化运作。用公平、公正、公开以及具有刚性和辅以适当奖惩措施的质控结果,有效促进了病历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可变聚合法、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及典范对应分析(CCA)对楠溪江上游大源溪流域马尾松林群落类型进行划分,并探讨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通过可变聚合法数量分类,将27个含有马尾松的样地划分为8种群落类型,8种群落类型在DCA排序图上具有明确边界,乔木层优势种是理想的森林群落数量分类依据;(2)由于研究区内森林资源受人为经营干扰严重,蒙特卡罗置换检验表明,CCA排序结果无法接受自然环境因子对物种样方的分布解释,不过结合排序轴特征值可以推测土壤有效氮含量与物种分布具有较强的相关性;(3)马尾松重要值与海拔、有效氮及有效磷均呈边缘显著性相关,与乔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4)方差分析表明,与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相比,马尾松林的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明显较低,其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虽然较低,但与其他群落类型相比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是世界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庞大的心力衰竭患者消耗着大量的医疗资源。近几十年,世界各国专家越来越关注心力衰竭的治疗质量,评价治疗质量已成为医疗体制改革的一项措施。通过总结国内外心力衰竭治疗质量评价的组织机构、评价指标、治疗质量改善项目及有关评价研究,探讨我国心力衰竭治疗质量评价与国外的差距,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改善我国心力衰竭的治疗质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Modeling a protein structure based on a homologous structure is a standard method in structural biology today. In this process an alignment of a target protein sequence onto the structure of a template(s) is used as input to a program that constructs a 3D model.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this process i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alignment and the choice of the best template structure(s), while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re are no majo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best modeling programs. Therefore,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to benchmark the alignment qualities and the selection process have been performed. However, to our knowledge no large-scale benchmark has been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programs used to transform the alignment to a 3D model. In this study, a benchmark of six different homology modeling programs- Modeller, SegMod/ENCAD, SWISS-MODEL, 3D-JIGSAW, nest, and Builder-is present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programs is evaluated using physiochemical correctness and structural similarity to the correct structure. From our analysi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no single modeling program outperform the others in all tests. However, it is quite clear that three modeling programs, Modeller, nest, and SegMod/ ENCAD, perform better than the others. Interestingly, the fastest and oldest modeling program, SegMod/ ENCAD, performs very well, although it was written more than 10 years ago and has not undergone any development since. It can also be observed that none of the homology modeling programs builds side chains as well as a specialized program (SCWRL), and therefore there should be room for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7.
以‘Pollock’油梨为试验材料,在第2次生理落果后采用无纺布袋、白纸袋、牛皮纸袋3种套袋材料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并定期测定油梨的果实色泽参数、果形指数、果皮色素含量以及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Vc、脂肪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内外品质指标的变化,探讨不同套袋材料对油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为油梨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3种套袋材料均能显著促进油梨果实的生长,显著提升成熟果实的单果重,但对果实生长发育趋势及成熟期无显著影响。(2)无纺布套袋可显著提升油梨果实的果形指数,其余2种套袋材料效果不显著;牛皮纸袋套袋虽能显著增大果实亮度,但会使果皮变黄;白纸袋和无纺布袋可提升果实亮度,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3)无纺布袋和白纸袋套袋处理可显著提高油梨果皮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及果肉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Vc、脂肪、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牛皮纸袋套袋也可显著提高油梨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脂肪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但也显著降低了果皮叶绿素含量和果肉Vc含量,并抑制果皮类胡萝卜素的合成积累。(4)各套袋材料还可改变油梨果皮厚度,其中牛皮纸袋可显著提高果皮厚度,无纺布袋和白纸袋则降低果皮厚度,但各材料对果肉密度均无显著性影响。(5)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显示,各套袋处理中以无纺布袋套袋效果最佳,白纸袋次之。研究发现,3种套袋材料均可显著促进油梨果实的生长发育,改善油梨果实的外观品质及内在品质,并且以无纺布套袋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分析山西省临床检验15项质量指标现状。方法 利用网络平台,向辖区内598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发放调查表。对规定时间内回报的数据,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3、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194家实验室回报结果。13项以率统计的指标再用西格玛(Sigma,σ)度量评价,有10项总体σ满足最低可接受水平(3σ),其余3项总体σ水平均<1。不同等级医院实验室和不同专业之间部分项目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常规检验前周转时间约为30 min,急诊检验为10 min。不同专业常规检验中周转时间在 30~180 min,急诊在 20~60 min。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了解到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工作相对薄弱。实验室应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保证可靠的数据采集和常态化的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曹丽娟  何萍  王汨  徐杰  任颖 《应用生态学报》2018,29(4):1367-1372
植物区系质量评价法(FQA)是一种利用植物物种对特定生境的保守性和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快速评估栖息地质量的方法.基于样方物种组成和专家赋值的植物物种保守系数,运用简单的公式即可计算出样方的植物区系质量指数(FQI).该指数能够反映植被的完整性和退化程度,可以用于对栖息地质量进行时空对比,已经在美国、加拿大等十余个国家广泛应用.本文介绍该方法的原理、计算公式和应用案例,为生态管理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一种简单、可重复、可对比的生境质量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