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田纳西州谷地,在八千万年以前曾是一片汪洋。美国古生物学家在那里发现了一只完整的软体动物贝壳。贝壳内存有蛋白质的分子。这一偶然的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普遍关注。这样的软体动物至今还生活在我们的星球上。它们只生息在澳大利亚的东部海岸。在电子显微镜下,比较蛋白质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王大锐 《化石》2003,(2):29-31
位于太平洋上的马达加斯加是一个巨大的岛屿 ,离非洲大陆并不太遥远。那是一个令生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们都极为感兴趣的神秘之地。岛上的狐猴、变色龙、猴面包树 ,以及各种经历了数百万年地理隔绝而发展起来的奇异生物 ,引来了大批的生物学家。同时 ,岛上遍布的红色岩石与土壤中包藏的 2 .3亿年前的远古生物化石也使得那里成为古生物学家们关注的“热点”地区。难得的化石宝库在马达加斯加的红层中 ,曾陆续发现了大批白色的恐龙与哺乳动物的化石 ,它们的生存时代大约在 2 .3亿年前———那是这两大类动物第一次出现在生物演化阶段的时期。这…  相似文献   

3.
化石?化石!     
方舟子 《生命世界》2005,(8):98-103
分层的岩石,从远古到如今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约公元前560—478)是已知最早对化石进行描述的人,并且推测出化石是生物的遗迹。他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采石场发现了鱼的化石,又在马耳他岛发现了海洋软体动物的化石,他得出结论说,山脉必定曾经位于海中,并认为地球在历史上多次交替出现世界性大洪水和干涸。亚里士多德在《气象学》一书中,更详细地阐述了类似的“沧桑”观点: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业余天文爱好者,但我对地球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大规模生物绝灭事件很感兴趣。科学家们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研究和发现作出了许多种推测,可分为渐变说和灾变说两大类。我因为爱好天文,所以对灾变说更为关心。科学家们发现地球上的生物类群大规模绝灭一般都发生在比较大的地层时代界线上,特别是在震旦纪、奥  相似文献   

5.
最近发现,从能在木头上钻孔的海洋软体动物上分离出来的细菌,做到了遗传工程师们现在还没法做到的事情,它既能消化纤维素又能固氮。  相似文献   

6.
北极发现4亿年前的鱼类化石最近加拿大科学家在北极地区发现了4亿年前的完整鱼类化石,这些化石比已经发现的最早的恐龙化石要早1.75亿年。这些鱼类化石是在安德森河一带发现的。它们当中包括鲨鱼、肺鱼和带甲的鱼类化石。此外,科学家们还采集到海洋软体动物、植物...  相似文献   

7.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是珍贵的第三纪残遗植物,现仅残存于我国新疆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孜别克斯坦等国。在我国新疆现分布于伊犁的天山山区和塔城的塔尔巴哈台山、巴尔鲁克山山地,呈不连续分布。新疆野苹果已被列为国家具有生物多样性国际意义的优先保护物种,并被载入《中国植物红皮书》中。笔者近年在从事“新疆野苹果种群保护生态学、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工作中,对分布在中国新疆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地的野苹果进行了考察。在考察中发现,在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南山有一株树龄约为580年的新…  相似文献   

8.
自1974年以来,我国扬子区(Yangtze Province)和华北区(North China Province)的广大范围内相继地发现和研究报道了寒武纪的单板类化石,尤其是扬子区产有世界上最丰盛的微型单板动物群,使它们成为“扬子微型软体动物群”(Yangtze Micromolluscan Faunas)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西北的广大地区,目前除新疆库鲁克塔格和甘肃北山发现少数的单板类化石外,其它的地区内就很少见有描述报道。1978年,新疆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张太荣、乔  相似文献   

9.
软体动物凝集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软体动物凝集素江红,孙册(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学教研室710032)(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凝集素,软体动物凝集素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它能使细胞凝集和(或)使糖缀合物沉淀,并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分层的岩石,从远古到如今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约公元前560-478)是已知最早对化石进行描述的人,并且推测出化石是生物的遗迹。他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采石场发现了鱼的化石,又在马耳他岛发现了海洋软体动物的化石,他得出结论说,山脉必定曾经位于海中,并认为地球在历史上多次交  相似文献   

11.
在对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陆生软体动物生物多样性调查时,经比对鉴定发现一新种,即勐仑弯螺Sinoennea menglunensis sp.nov.。隶属肺螺亚纲柄眼目长颈扭轴蜗牛科弯螺属。对新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作了详细记述,并与近似种福州弯螺Sinoennea fuzouensis Zhou,Chen&Guo,2006和弗尔弯螺Sinoennea fargesiana(Heude,1890)进行了比对和讨论。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软体动物检疫鉴定重点实验室和台湾国立高雄大学生命科学系实验室。  相似文献   

12.
余汶 《古生物学报》1984,(4):432-446
一、前言软体动物门的起源、演化和分类,是软体动物学者们长期探讨、研究和争论的重要课题之一。尤其是近五十多年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种种不同的推论,提出了各种各样关于软体动物门起源、演化的模式图表。其中,主要的有Wenz,(1938,1940),Knight (1952),Knight & Yochelson (1958),Lemche and Wingstrand(1959),Yonge(1960),Tcha-  相似文献   

13.
长江奔腾咆哮,在投入大海怀抱的地方,鸟儿们在这儿找到了一片好天地——崇明东滩,这个鸟类的乐园。这是上海面积最大的滩涂,由东旺沙及团结沙两大沙体组成,最大宽度曾达到13公里以上,它处于我国候鸟南北迁徙路线的中部,向东延伸至东海,地理位置独具特色。崇明东滩的滩涂和沼泽地以其丰富的鱼类、软体动物、底栖动物资源吸引着鸟儿们。这儿的鸟类以水禽、涉禽最  相似文献   

14.
软体动物维甲酸X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甲酸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作为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是核受体超家族重要的一员.脊椎动物RXR与配体及其辅调节因子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协调表达,在胚胎发育、细胞分化、新陈代谢等许多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软体动物RXR的研究因其与腹足类性畸变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目前获得的软体动物RXR基因的结构,比较了软体动物RXR基因各功能结构域与人类和其他动物RXR的相似性.以RXR编码区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发现软体动物RXR与脊索动物而不是其他无脊椎动物的RXR聚成一支.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不同RXR亚型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两类动物可能存在不同的剪切酶或剪切位点.此外论文还针对软体动物RXR的配体、二聚体伙伴以及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新疆喀什市教育局于去年年底举办了中学自制生物标本竞赛,市属八所维吾尔族中学和三所汉族中学参加比赛。这些学校师生,为了配合生物教学,制作了六百余件各类动、植物标本。其中有猫头鹰、雪鸡、雪豹、海盘  相似文献   

16.
《化石》2018,(4)
正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学家发现了澄江动物群,为解开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谜提供了大量详实的关键证据。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寒武纪时代曾涌现了一大批现代动物门类的祖先,生物已广泛分布于海洋浅海区各个区域和不同的水层中,生物间已然建立起了较为复杂的多级食物链,完整的生物谱系框架已搭建完成,由此产生的巨大影响一直延续至今。那么,科学家是采用什么手段和方法,如何通过一块块化石,抹去覆盖在化石上的历史尘  相似文献   

17.
贵州早寒武世早期黑色页岩中发现了丰富的宏观藻类及疑源类化石。描述了两个宏观藻类组合 ,1新属 2新种。这些宏观藻类和疑源类化石在剖面上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并伴随其它动物化石大量出现 ,两者关系密切。通过对早寒武世早期牛蹄塘组和九门冲组中生物化石的分布特征研究 ,发现在早寒武世早期海侵引起的缺氧环境背景下曾发生一次短暂的海洋充氧期 ,就在这期间生物非常繁盛 ,可能是继小壳动物之后古生代第二个生物繁盛期 ,比筇竹寺期的澄江动物群时代可能还老 ,对研究早期后生生物的起源、演化以及震旦纪 -寒武纪之交古海洋演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某些电影里出现过这样的画面:核武器实验室里,科学家们紧张的工作着,数小时后,从溶解的恐龙骨骼化石中,意外发现了残存的蛋白质。如今,这种事已成为事实。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化学家W.D.斯波尔及其同事们声称,他们已提取出一些贮存在距今1亿5千万年前震龙骨骼中的蛋白质。在此之前,最早的蛋白质是从距今8千万年前的软体动物化  相似文献   

19.
新疆寒武纪早期单壳类软体动物化石分类学与生物地层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系统描述了新疆阿克苏-乌什地区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中上部单壳类软体动物化石10属10种,其中包括3个新种、3个老种和4个未定种,它们是Shabaktiella multiformis sp.nov.,Ilsanella acuta sp.nov.,Xianfengella yuertusiensis sp.nov.,Parcaconus xinjiangensis,Protostenotheca xinjiangensis,Aldanella attlebo-rensis,Obtusoconus sp.,Yochelcionella sp.,Bemella sp.和Mellopegma sp..上述10个属种基本上代表了玉尔吐斯组单壳类软体动物的面貌特征.文中介绍了本研究区10个属和属级以上分类系统在国际学术界的意见分歧后,重申了以壳的对称性和有无肌痕确定纲级界线的最佳分类原则,提出了应用壳型划分目级分类单元和口缘形状、壳顶与口缘的相对位置划分科级分类单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是不能接受把所有单板状软体动物化石通常被归入单板纲的做法,因为寒武纪早期一些单板状软体动物化石不一定符合单板纲的真实含义.文中还回顾了近二十年来建立的始单板纲(Eomonoplacophora)(Missarzhevsky,1989),太阳女神螺纲(Helcionelloida),背壳肌纲(Tergomya)(Peel,1991a,b)和似腹足纲(Paragastropoda)(Linsley & Kier,1984)等纲级的新概念.还有一些早期软体动物专家将许多单板状(包括帽状和螺旋状)化石归入单板纲(Runnegar et al.,1976,1985),而另有一些中青年软体动物专家继承传统理念,将它们归入了腹足纲(Parkhaev in.Alexander et al.,2001).钱逸和本格森将早期单壳类软体动物化石分成了五大形态类别,未确定科级以上分类单元名称(Qian & Bengtson,1989).总之,目前纲级分类单元界线不清,目级以下分类单元十分混乱,在没有全面清理早期单壳类软体动物百余个属和属级以上分类单元之前,是难以统一本文研究的早期单壳类软体动物10个属和属级以上分类系统.我们认为在确定属级以上分类系统及其与之密切相关的演化谱系关系时,不是利用理论前提,而是在不间断的剖面上对单壳类软体动物化石进行逐层采集并对其构造要素的详细研究,才能使得出的结论和提出的新分类系统发生错误的几率最小.文中还归纳和总结了本研究区玉尔吐斯组中上部单壳类软体动物群面貌的六大特点,其中二点最重要:1)该动物群与梅树村期微软体动物群的面貌有明显的差别,它缺失了梅树村期微软体动物群中最原始、最特征、最丰富的类群,如笠帽状的马哈螺类化石Maikhanella,Purella等和螺旋状的始旋螺类化石Archaeospira等.但是该动物群面貌却与邻区的哈萨克斯坦Atdabanian期的微软体动物和我国峡区西蒿坪动物群面貌接近,出现了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属种,如Shabaktiella,Mellopegma,Aldanella,Yochelcionella等.2)该动物群共生有全球分布的相当于筇竹寺期的标准化石,如原牙形类Gapparodus,Amphigeisina,Hagionella等,有口唇并有背腹分异和复杂口盖的软舌螺类Microconus,Pachytheca等,具有肉茎孔和铰合面的有铰腕足类和像Obolus那样的原始无铰腕足类,有各种形态类型的金臂虫Dabashanella,Liangshanella等,还有可疑的三叶虫颊刺等.上述信息足以说明玉尔吐斯组中上部地层时代应属筇竹寺期而非梅树村期,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有关玉尔吐斯组时代归属的争议. 玉尔吐斯组单壳类软体动物群的研究,再次证实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期间,早期单壳类软体动物与小壳动物群一起经历了三次大发展和三次大绝灭事件.这在早期单壳类软体动物化石分类学、生物地层学和早期演化史上均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Halkieria是寒武纪一类躯体上披有骨质鳞片的疑难后生动物,前后各有一个大壳板,两侧对称,其钙质骨片在软躯体上排列形成几条规律的纵向带。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对Halkieria生物系统确切位置的讨论以及Halkieriidae不同属种亲缘关系的探索从未停止。本文总结了Halkieria化石在骨片属种分类、古地理和地层分布、生物系统分类学的研究进展,对当前的生物系统分类归纳出以下几种观点:1) Halkieria为腕足动物的祖先,并与托莫特壳类有一定的亲缘关系;2)Halkieria与Wiwaxia等骨片化石具有单源性,组成一种新的分类单元Halwaxiidae,属于软体动物干群或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干群;3)Halkieria为软体动物有刺亚门干群,与无板纲、多板纲更为亲近; 4) Halkieria为环节动物的祖先。目前,虽然多数人根据Halkieria与现生多板纲的骨片排列一致将Halkieria归属软体动物有刺亚门的干群,但近年来世界各地新化石材料的陆续发现及壳体发育研究使得Halkieria的系统分类位置出现新的争议。通过对化石分类学的系统厘定和生物分类研究进展的总结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