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金衢盆地柑桔生产历史悠久。近10年来发展很快,已形成浙江第二个柑桔产区。由于受东亚季风气候影响,该区柑桔不但冬季易遭冻害,而且夏秋易受高温干旱危害,冬季的低温冻害和夏季的高温干旱是造成桔柑减产的两个主要 相似文献
3.
纬度对温州蜜柑果实品质和成熟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材料和方法 在我国沿海柑桔产区,采取6—15年生枳砧尾张温州蜜柑成熟果供记载分析用。采样地点有:北纬21°32′(广东廉江县)、22°28′(广西灵山县)、23°07′(广东广州市),23°43′(广东饶平县)、27°02′(福建建瓯县)、28°0′(浙江温州市)、28°34′(浙江黄岩县)、29°57′(浙江镇海县)、31°06、(上海市)共9个点。其中建瓯、灵山距海较远外,其余均临近海面,土壤除上海市为冲积土外均为山地红黄壤,每处采果30只,分别记载果实大小、重量、形状、色泽、果皮及果肉特征,同时计其可食率、果形指数。并测定可溶性固形物(阿贝氏折光仪)、pH(SPM-10酸度计)、果汁率、酸(氢氧化钠滴定)、维生素C(2,6-二氯苯酚吲哚酚法)。 相似文献
4.
5.
温州蜜柑果实发育进程中光合产物运输分配及糖积累特性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测定了温州蜜柑果实发育进程中糖的积累动态,并用14C示踪方法研究了果实发育不同阶段源叶的光合产物在果实中的运输分配特性。结果表明:(1)果实组织中的糖含量随果实发育持续上升,果皮以积累己糖为主而其它组织则以积累蔗糖为主或略多。(2)在果实完熟之前,汁囊分配到的光合产物均占果实的50%以上,以果实中的光合产物分配中心;而到完熟阶段分配到汁囊的14C光合产物与其它组织接近,不再明显的分配中心。(3)汁囊中的14C放射性比活度随着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尤其在后期下降极为明显。(4)维管束/囊瓣表皮和囊瓣表面/汁囊的14C放射性比活度的比率都随果实发育进程而增大,但后者的比率要大大高于前者,表明韧皮部后运输是光合产物进入汁囊的限速;《阶段。(5)输入到汁囊的14C光合产物主要以蔗糖形式存在,说明光合产物是以蔗糖为主体输入汁囊参与糖积累和代谢的。 相似文献
6.
红壤水分条件对温州蜜柑果实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宫川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 cv. Miyagawa Wase)橘树为材料,于2003—2004年利用土壤水分探头实时监测柑橘果实膨大期的红壤水分,研究了红壤相对含水量(RSM)对柑橘果实生长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RSM由30%增加到90%,柑橘果实纵径和横径均递增,而纵径/横径比值则递减,周累积果实增量纵径(1.60~1.74 cm)<横径(1.95~2.26 cm),红壤水分降低对柑橘果实纵向膨大限制影响大于横径;果实产量构成因子呈抛物线趋势变化,且RSM为75%时达到最大值。综合柑橘果实生长及其产量构成因子,RSM在75%时最利于柑橘果实生长及高产。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温州蜜柑异常高温落花落果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温州蜜柑异常高温落花落果的效应童昌华李三玉(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杭州310029)EFFECTSOFPLANTGROWTHREGULATORSONFLOWERANDFRUITLETDROPOFWENZHOUMIGANCAUSEDB... 相似文献
8.
宽皮桔类果实,由于果小导致利润显著下降,增大果实成为人们的愿望。为此,世界不同地区已推荐并成功地应用了疏果措施。疏果还可防止隔年结果,但也会降低产量;倘未出现隔年结果时,产量降低则导致利润下降,西班牙的温州蜜柑和克力迈丁桔通常属此情况。在这些情况下,通过直接刺激幼果生长以增大果实似更有益。 相似文献
9.
温州蜜柑果实发育期间果糖激酶与糖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温州蜜柑果实发育进程中糖含量变化与果糖激酶活性变化的关系及增施氮肥对果实果糖激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发育,可食组织果糖激酶活性逐渐降低,糖含量不断增加,果皮中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在成熟期略有下降,果糖激酶活性略有升高.果实膨大期后增施氮肥的果实在成熟期可食组织及果皮中蔗糖和果糖所占比例均有所下降,葡萄糖比例升高,以单位蛋白质表示的果糖激酶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果实.Northern分析表明,增施氮肥能促进发育后期果实可食组织中Cufrkl基因的表达,但对Cufrk2的表达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宫川温州蜜柑果实发育期叶片、果皮对32P的吸收速率和转化形式。结果表明:在湖南气候条件下,叶片、果皮能以不同速率利用其表面32P并进一步转化为蛋白质、核酸、醚溶性磷和磷脂。果皮吸收32P的性能弱于叶片,没有出现第二次吸收高峰,而是随油胞数量增加、蜡质层加厚、细胞老化而逐渐减弱,且吸收的32P绝大部分仍滞留于果皮中。 相似文献
11.
12.
环境因子对乌桕内生真菌生长及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探讨内生菌和植物的生态关系,以生物量和脂肪酸组分作为主要指标,研究了乌桕韧皮部分离获得的5种内生真菌(丝核菌、小菌核菌、小单头孢、毛壳菌、拟盘多毛孢)在不同环境因子下的生长.与合成培养基相比,在液体马铃薯培养基上发酵,生物量较高,脂肪酸不饱和指数较低;其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与未添加乌桕汁的合成培养基相比,添加乌桕浸汁对小菌核菌生长有促进作用,对其余4种菌有抑制作用;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均进一步增加.在合成培养基中添加NaCl培养小菌核菌,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在0~0.5mol·L-1 NaCl时,脂肪酸不饱和指数无显著差异;在0.6~1.0mol·L-1 NaCl时随着盐浓度增加,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却下降;表明该菌有较强的耐盐能力.添加植物油对小菌核菌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在添加1.5%的植物油时,生物量最大;其脂肪酸随添加植物油而改变.以上特点均和二者的共生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设施番茄果实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设施环境下,研究环境因子与番茄果实生长的关系,以期为设施番茄精准管理提供参考。以1h为步长,记录设施内温度、光照强度及空气湿度,每7d进行1次果径测定,将采集的环境数据细分为7个变量,分析7个变量与果实日增量随时间的变化,采用DPS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建立显著环境因子与果实日增量的回归模型。春茬两个棚环境因子随时间动态变化规律较一致,秋茬日光温室与其有所不同。番茄品种'粉冠’和'金棚’果实日增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品种'珍琪’果实日增量变化波动较大。3个设施内影响果实日增量的显著环境因子有所不同,7个环境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剔除不显著的环境变量后,建立了3个番茄品种果实日增量与显著环境变量的回归模型,确定了7个环境因子对果实生长的影响及果实生长适宜的环境变量范围。 相似文献
15.
16.
测定了温州蜜柑果实发育进程中糖的积累动态,并用14C示踪方法研究了果实发育不同阶段源叶的光合产物在果实中的运输分配特性.结果表明(1)果实组织中的糖含量随果实发育持续上升,果皮以积累己糖为主而其它组织则以积累蔗糖为主或略多.(2)在果实完熟之前,汁囊分配到的光合产物均占果实的50%以上,为果实中的光合产物分配中心;而到完熟阶段分配到汁囊的14C光合产物与其它组织接近,不再有明显的分配中心.(3)汁囊中的14C放射性比活度随着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尤其在后期下降极为明显.(4)维管束/囊瓣表皮和囊瓣表皮/汁囊的14C放射性比活度的比率都随果实发育进程而增大,但后者的比率要大大高于前者,表明韧皮部后运输是光合产物进入汁囊的限速阶段.(5)输入到汁囊的14C光合产物主要以蔗糖形式存在,说明光合产物是以蔗糖为主体输入汁囊参与糖积累和代谢的. 相似文献
17.
以国内14个山桐子居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究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山桐子的9个果实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有广泛变异,居群间各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47%—32.51%,居群内各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69%—35.21%。单串果穗重和单串果实重的变异系数较大,单果横径、单果纵径及单果重的变异系数均较小。河南农业大学林木种苗繁育工程技术中心居群表型变异最丰富,四川省方山村居群最小。山桐子果穗表型性状与果实产量性状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山桐子14个居群分为4个类群,类群Ⅳ中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最为优良,果穗大、单果重,表现出突出的育种优势。(2)山桐子14个居群地土壤pH在5.36—8.49范围内,多数居群土壤为酸性,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低。(3)环境因子中全氮对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影响较大,土壤pH、有效磷含量与果实表型性状存在显著相关性。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存在丰富变异,果穗外形对其产量有着显著影响;土壤pH及有效磷含量是影响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在生产中或可通过调节... 相似文献
18.
果实花青素生物合成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青素是一种天然的水溶性植物色素,与果实的品质性状密切相关,有益于人体健康。花青素的积累是编码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结构基因协同表达的结果,而结构基因通常由MYB、bHLH和WD40这3类调节基因控制。现已从果实中分离了多种花青素合成的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文章重点介绍了调节基因调控果实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指出在MYB、bHLH和WD40互作的调控网络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空白。最新的研究揭示了果实成熟过程中生物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通过调节基因影响果实花青素生物合成。上述研究为在分子水平上更好的探索果实花青素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扇脉杓兰果实生长动态及胚胎发育过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授粉后不同发育阶段扇脉杓兰(Cypripedium japonicum Thunb.)果实的生长动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分别采用TrC法和常规石蜡切片法研究了种子生活力及其胚胎发育过程.观察结果湿示:扇脉杓兰果实形态成熟时间约为110 d,其中,授粉后0~20 d为第1次迅速生长期,授粉后20~30 d为第1次缓慢生长期,授粉后30~50 d为第2次迅速生长期,授粉后50~110 d为第2次缓慢生长期;果实纵径和横径的生长动态变化过程相似,但横径的生长动态曲线较纵径平缓,形态成熟时果实的纵径和横径分别为48.87和13.59 mm.成熟种子由内外2层种皮和球形胚构成,不具胚乳,内外种皮间具空气腔;败育种子只具有内种皮和外种皮而无种胚.胚胎发育类型为石竹型,种胚自受精形成合子到发育为成熟球形胚约需95 d.种胚发育时合子第1次不均衡横裂形成基细胞和顶细胞;基细胞发育为胚柄细胞,胚柄细胞高度液泡化,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不进行分裂并逐渐退化消失;顶细胞不参与胚柄形成,并且经过有丝分裂最终形成球形胚;内珠被在种子成熟时发育成为1层致密的紧贴胚体的内种皮.种胚纵径和横径的生长动态变化相似,成熟球形胚的纵径和横径分别为208.71和106.19 μm.扇脉杓兰种子生活力较高,有生活力的种子占56%.根据研究结果推测:自然状态下扇脉杓兰种子萌发率较低,可能与致密的种皮、种子中较小的胚体以及无胚乳导致的营养成分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环境因子对东海原甲藻生长及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东南沿海大规模赤潮原因种东海原甲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其生长及脲酶活性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而25℃下脲酶活性最高。在光强2μmol m-2s-1条件下细胞密度显著下降(P0.05),但仍能维持较高的脲酶活性(9.405 fmol h-1个-1)。在盐度20—40范围内,东海原甲藻能够维持快速生长和较高的脲酶活性。氮源组成对东海原甲藻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对脲酶活性影响较大。具体而言,东海原甲藻脲酶活性与尿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无机氮源NH+4和NO-3对其脲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氮缺乏条件下脲酶活性明显增强。东海原甲藻脲酶活性对环境温度、光照、盐度和营养的响应特征可能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生态适应策略,使其在无机氮源不足时得以转而利用有机氮源,从而在资源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