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cute ST s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伴多支血管病变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策略,制定患者血运重建时机及最佳方案。方法:收集2008.10-2012.10期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伴多支血管病变行急诊PCI治疗患者资料,其中仅行罪犯血管PCI治疗组162例,多支血管PCI治疗组50例、阶段PCI治疗组112例,分析比较各组间短期(3个月)死亡率和1年、2年、3年死亡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①多支血管PCI组较罪犯血管PCI组有更高的短期死亡率(4.0%vs 2.5%,P0.05),但其降低MACE发生率(12.0%vs 15.4%,P0.05);②阶段PCI组较罪犯血管PCI组有更低的死亡率(短期和1年、2年、3年死亡率均P0.05)及MACE发生率(11.6%vs 15.4%,P0.05);③多支血管PCI组较阶段PCI组有更高的短期死亡率(4.0%vsl.8%,P0.05),长期随访无明显不同(6.0%vs 5.4%,P0.05);MACE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2.0%vs 11.6%,P0.05)。结论:当血流动力学稳定时,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仅对罪犯血管行PCI,随后行阶段PCI处理非梗死病变血管,这一策略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ST段抬高性和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取100例在我院接受24h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结果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观察组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结果:对照组LAD(左前降支)闭塞血管比例(52.00%)显著高于观察组(1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LCX(回旋支)闭塞血管比例(8.00%)显著低于观察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CA(右冠脉主干)闭塞血管比例(40.00%)和观察组(3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支病变比例(46.00%)明显高于观察组(12.00%),对照组三支病变比例(20.00%)明显低于观察组(48.0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二支及正常血管比例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罪犯血管狭窄程度在76%-90%、91%-99%及完全闭塞的比例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罪犯血管狭窄程度在50%及50%-75%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NSTEMI罪犯血管闭塞以LCX多见,STEMI罪犯血管闭塞以LAD多见;2NSTEMI以三支血管病变较多见,STEMI以单支病变较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靶血管长病变(病变>25 mm)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10年6月因STEMI就诊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并急诊行PCI处理的患者442例,以靶病变长度分为两组,即≤25 mm为短病变组(n=235)和>25mm为长病变组(n=207),均急诊行PCI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基线资料、术中资料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辅助措施(临时起搏、IABP、血栓抽吸装置)应用情况,术后30天、2年电话或临床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短病变组比较,长病变组吸烟者更多(81.6%vs 62.6%,P=0.000);以三支病变偏多(34.8%vs 24.7%,P=0.037);多枚支架使用率更高(1.47±0.63 vs 1.04±0.28,P=0.000),平均支架总长度显著增加(29.80±7.02 mm vs 22.95±5.58mm,P=0.000),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辅助措施应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天及2年随访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急诊PCI治疗的STEMI短病变患者对比,长病变患者虽然病变复杂,多枚支架使用率高,平均支架总长度增加,但术中并发症、30天、2年内MACE与短病变患者相当,提示在以药物洗脱支架为主的介入治疗时代,急诊PCI处理STEMI靶血管长病变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赵修芬  杨淑红  林泽红 《蛇志》2010,22(3):289-29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而后者又可分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STEMI是ACS中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急性期病死率极高,及时、  相似文献   

5.
阎卫民 《蛇志》2004,16(3):6-6
急性心肌梗死(AMl)是内科急重症之一,其治疗必须分秒必争。我们于2001年1月~2003年12月,对ST段抬高、无溶栓禁忌症的AMI进行院前溶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郑志刚  贺铿  李莺  石刚  叶君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0):5848-5850,585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GOODMAN血栓抽吸装置联合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0级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联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试验组)40例和标准PCI治疗组(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试验组TIMI血流分级、TMPG、ST段回落百分比、LV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安全可行,可有效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术后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于我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7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87例及对照组8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PCI治疗,观察组患者在PCI治疗过程中加用法舒地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TIMI血流分级、左心功能指标及生化指标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进行考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80%,高于对照组的70.9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3级患者较治疗前明显增多,且观察组TIMI血流3级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功能指标及生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6.9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45.35%,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术中使用法舒地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有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农大雄 《蛇志》2017,(2):232-233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冠状动脉血供明显减少甚至中断,最终导致部分心肌组织出现严重的缺血、缺氧性病变~([1])。20世纪60年代以前,AMI死亡率高达30%;20世纪70年代经积极治疗心肌梗死并发症,死亡率下降至15%;20世纪80年代实施溶栓治疗后,死亡率下降至5%左右。及早开通AMI相关闭塞血管,恢复血运重建,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防止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可明显提高患者存活率~([2,3])。而目前溶栓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1年06月应用IABP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分为两组:A组为ST段抬高组,共34人;B组为非ST段抬高组,共28人.收集并观察两组的即刻病情改善率、术后30天、3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B组IABP即刻有效性显著优于A组(10/25比8/30,P<0.05).术后30天,A、B两组LVEF均较术前增加,且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35.5%±5.2%比40.6%±4.9%,P<0.05);在MACE事件上,A组仅在死亡例数一项明显高于B组(10/30比6/25,P<0.05).术后3月,A、B两组LVEF、WMSI有统计学差异(37.0%±6.9%比44.2%±5.2%;1.7±0.4比1.3±0.5,P均<0.05).A组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主要表现在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死亡两方面(3/30比1/25;15/30比8/25,P均<0.01).结论:IABP对于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存在差异,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任果  蓝洲  李金鹏 《蛇志》2014,(2):186-188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2005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其中溶栓治疗34例,常规治疗68例,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溶栓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非溶栓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内溶栓治疗死亡率为8%,超过6h溶栓治疗死亡率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有效、安全的,早期溶栓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赖丽娟 《蛇志》2003,15(2):69-71
80年代以来 ,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治疗进入再灌注治疗年代 ,其中静脉溶栓治疗应用最为广泛。因其简便易行 ,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也可在院外及时溶栓争取时间 ,降低 AMI的病死率 ,现将近年来静脉溶栓治疗 AMI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1 溶栓概念  溶栓是用药物使结合于纤维蛋白的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成纤维蛋白溶酶 ,促使纤维蛋白的溶解 ,即溶栓作用。溶栓治疗就是给予纤溶酶原活化因子 ,通过它们激活血液的纤溶系统达到溶解血栓的作用。2溶栓剂   ( 1 )尿激酶 ( UK)是国内首选的纤溶剂 ,它可催化纤溶酶转化为纤溶酶原的活化因子 ,无抗…  相似文献   

12.
刘贵富 《蛇志》2014,(1):91-92
<正>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因此,积极、合理、快速、准确、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才能降低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病死率及预后。有研究证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患者中50%发生在发病后1h内[1],如果在1h时间窗内处理得当,其病死率将显著降低,且预后改善。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以溶栓治疗为主。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溶栓治疗概况综述如下。1第一代溶栓药物1.1尿激酶尿激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是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能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检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评价QTVI指标对该类患者未来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急诊PCI术治疗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一周测量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VEF<50%者排除,LVEF≥50%者入选。共38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入选者继续测二尖瓣环室间隔侧和左室侧壁侧QTVI曲线上心室收缩期速度峰值(Sa),并计算左室平均收缩期速度峰值(mean Sa)。术后12个月随访,查LVEF。结果:PCI术12个月后有17位患者LEVF<50%,21位患者LEVF≥50%。入选的STEMI者术后7天的左室平均Sa波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术后12个月出现LVEF减低(<50%)的患者,其术后7天的左室平均Sa波峰值低于PCI术12个月后LVEF正常的患者(P<0.01)。结论:通过QTVI检测二尖瓣环的运动速度能够早期发现单支病变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术后的左心室功能受损;PCI术后LVEF正常的STEMI患者,术后7天QTVI测得的左室平均Sa波峰值减低可能预示着将来发展为LVEF减低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采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方案所用的门-囊(D_2B)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PCI术治疗的18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同意行介入治疗。记录患者院前延迟时间和D_2B时间。通过问卷调查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因素、疾病发生的背景及心理因素等相关资料。以D_2B时间≤126 min为短D_2B组(n=96),126 min为长D_2B组(n=84),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D_2B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D_2B时间的中位数为126 min,仅有26.7%的患者D_2B时间控制在90 min以内;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突然发作、重视症状、发病时有人在场、症状进展快、节假日住院、入CCU时无症状、门诊就医、应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转运、入CCU时间(6 am-10 pm)、梗前心绞痛及院前延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节假日住院、门诊就医、入CCU无症状、重视症状、应用EMSS转运、入CCU时间(6 am-10 pm)等均为D_2B时间的影响因素(OR=2.62,2.04,1.59,0.52,0.28,0.61,P0.05)。结论:多数STEMI患者的D_2B时间均未达到指南要求,患者、医生、院内接诊机制等因素均与D_2B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对高危心梗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作用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到2010年间50例心梗病人,其中随机选取25例应用IABP,其余2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入院时和5天后血压、心肌损伤标志物、BNP的差异,并随访6个月时左室射血功能(EF).结果:IABP组在5天后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和BNP恢复较对照组增快,6月时EF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危心梗患者行PCI介入治疗时,尽早应用IABP能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标准治疗基础上联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6例12小时以内发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在入院后前3天给予阿司匹林300 mg.d~(-1),此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1),A组不给予氯吡格雷治疗,B组入院即刻给予氯吡格雷300 mg,继之75 mg.d~(-1)治疗,平均随访30天。观察溶栓血管再通率、梗死后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事件及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联合终点。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溶栓血管再通率显著提高、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明显减少;而在心力衰竭事件及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联合终点的比较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均无主要和次要出血事件发生,轻微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论是否接受择期的冠脉介入治疗(PCI),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氯吡格雷300mg负荷量,继之75 mg.d~(-1)口服,可显著提高溶栓成功率、降低梗死后心绞痛发作,且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我院从 1 996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8月收集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伴 ST段抬高的患者72例。其中 40例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并与常规治疗的 3 2例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2例伴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我科住院的病人。溶栓组 40例 ,均符合 1 996年 7月修订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 [1]的标准入选。其中 ,男 2 8例 ,女 1 2例 ,年龄 43~ 87岁 ,平均 6 4岁。对照组 3 2例中 ,男 2 3例 ,女 9例 ,年龄 47~ 83岁 ,平均 6 2岁。两组性别…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P-选择素(P-selectin)联合缺血修饰白蛋白(IMA)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STR)不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ASTEMI患者,根据PCI术后心电图STR分为STR不良组和STR良好组,另选取同期50名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T-proBNP、P-selectin、IMA水平对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TEMI组PCI术前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升高(P<0.05)。根据心电图STR将ASTEMI患者分为STR不良组35例和STR良好组65例。STR不良组与STR良好组PCI术后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低于PCI术前(P<0.05);STR不良组PCI术前和PCI术后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高于STR良好组(P<0.05)。STR不良组Killip分级≥2级比例和肌钙蛋白I高于STR良好组,ST段偏差总和低于STR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2级和NT-proBNP、P-selectin、IMA升高为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P-selectin联合IMA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NT-proBNP、P-selectin和IMA单独预测。结论:血清NT-proBNP、P-selectin和IMA水平升高与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独立相关,三者联合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心电图STR不良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肌钙蛋白I(cTnI)转归前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治疗急性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的 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08 年1 月1 日至2013 年4 月30 日就诊于我院并接受PCI或CABG治疗的NSTEMI患者329 例,分为cTnI转归前PCI 干预组(A 组)、cTnI转归前CABG 干预组(B 组)、cTnI转归后PCI 干预组(C 组)和cTnI 转归后CABG干 预组(D 组)。计算和比较各组的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再灌注策略对临床终点事件的优势比(OR)。结果:四组患者的完全血运重 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显著高于A组(P<0.05),而B、C、D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个 月,再次血运重建率:A 组12.9%和B 组3.4%(OR=3.82,95%CI:1.03~16.60),A组12.9%和C 组5.1%(OR=2.55,95%CI:1.29~ 6.61);MACCE事件发生率:A组14.1%和C 组5.9%(OR=2.38,95%CI:1.15~5.79),以上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nI转归后行PCI治疗NSTEMI伴多支病变患者较cTnI转归前PCI更有利于减少MACCE事件和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 cTnI转归前行CABG 术在降低血运重建发生率方面较优于PCI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收治的发病24小时内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258例,收集患者病史、化验检查、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住院资料,并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通过相关分析求出对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分别通过Logistic回归及Cox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AMI患者住院死亡率6.2%(16/258例),影响住院死亡率因素为PCI治疗(r=-0.253,P=0.000,OR=0.318,95%CI:0.101-0.997)、血糖(Glu)(r=0.24,P=0.01,OR=1.136,95%CI:1.020-1.265)两个因素;平均随访7.6±3.8月,总终点事件10.3%(25/242例),心源性死亡患者6例(2.5%);经Cox回归分析与远期死亡相关的因素是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r=0.182,P=0.008,OR=1.223,95%CI:1.065-1.40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影响住院死亡率的因素为PCI治疗及血糖,影响远期死亡的因素是Hs CR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