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叶绿体DNA的trnL内含子和trnL-F基因间隔区序列测定,对中国独行菜族部分属及相关属植物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独行菜族是多系类群,在分子树中,所研究的中国独行菜族部分属植物被分别聚在了3个不同的并列系中,其中,荠属(Capsella)和亚麻荠属(Camelina)与南芥族的3个属聚在系Ⅰ,认为应将二者分别从独行菜族和大蒜芥族中移出,划入南芥族中;菥蓂属(Thlaspi)和菘蓝属(Isatis)与大蒜芥族的3个属聚成系Ⅱ,支持将二者移出独行菜族,划入大蒜芥族的观点;独行菜属(Lepidium)、臭荠属(Coronopus)和群心菜属(Cardaria)三者关系密切,组成系Ⅲ,其中臭荠嵌入独行菜属中,支持将臭荠属合并到独行菜属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2.
中国独行菜属9种植物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产独行菜属9种植物的花粉微形态作了扫描电镜下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为超长球形或长球形,具三沟,外壁纹饰均为网状纹饰。根据外壁纹饰可分为3种类型:(1)网眼为不规则形状,网眼边缘常有刺突;(2)网眼为圆形或近圆形,网眼边缘较光滑;(3)网眼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多边形,网眼边缘较光滑,偶有刺突。  相似文献   

3.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21种珍珠菜属植物叶表皮纹饰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叶表皮外壁纹饰特征,可以明显的划分为两种类型,即黑腺珍珠菜型和细梗香草型。这两种类型与以雄蕊群的构造为主要依据的属下分类系统的对应关系不密切,表明叶表皮纹饰特征在亚属级水平上分类学意义不大。但该属植物叶腺体的有无,颜色和分布以及叶表皮纹饰特征在种内相当稳定,种间差异较大,在种级水平上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宽叶独行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宽叶独行菜不同物候期的蛋白质、17种氨基酸进行了分析测定。同时对其不同器官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及17种矿质元素和氨基酸含量的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其作为青饲料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茄科天仙子族的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茄科天仙子族7属21种及其邻近类群2属3种共24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结果表明:气孔器在各种植物的上、下表皮均有分布,多为无规则型,也有不等细胞型;叶表皮细胞形状有不同规则形、十字形、近长圆形和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较平直、浅波状、波状或深波状。在扫描电镜下可见: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内缘近平滑、浅波状或波状;角质膜多为具条纹,也有同时具条纹和颗粒或鳞片,偶尔仅具颗粒和鳞片  相似文献   

6.
以宽叶独行菜和钝叶独行菜为材料,采用CTAB法提取总DNA,参照文献中引物对两物种nrITS基因、trnL-trnF基因及psbA-trnH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获得两物种的3个基因片段,并分析其序列特征。结果显示,nrITS基因序列中A+T含量低于G+C含量,而两叶绿体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则相反,A+T含量显著高于G+C含量。用DNAMAN软件对两独行菜物种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宽叶独行菜和钝叶独行菜nrITS、trnL-trnF及psbA-trnH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65%、97.97%及99.25%。本研究首次扩增获得宽叶独行菜和钝叶独行菜psbA-trnH基因序列,为独行菜属植物分子遗传学积累了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7.
曹董玲  张学杰  刘玫 《植物研究》2019,39(5):673-682
采用GMA(Glycol methacrylate,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半薄切片法,利用比较解剖学对独行菜族中代表植物8属25种果实及种子微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同时,以菥蓂属菥蓂为例详细介绍了假隔膜的形成过程。结果显示独行菜族果实及种子微形态特征明显,果实均为短角果,除厚壁荠属和沙芥属果实为背腹压扁外,其他属种均为两侧压扁;果实边缘有翅为独行菜族的典型特征,可分为周翅、微翅、宽翅及披针形翅;部分果皮细胞有纤维层,偶有木化,除菘蓝属、厚壁荠属、沙芥属无假隔膜结构外,其他属种均具有明显的假隔膜。种子大小为(0.8~10)mm×(0.5~2.8)mm,种皮纹饰丰富,遇水或潮湿环境可形成粘液种子。种皮通常由薄壁细胞构成,偶有木化,具内含物;除高河菜属和菥蓂属子叶与胚根的排列方式为子叶缘倚,其他属种均为子叶背倚。假隔膜为内果皮细胞向内延伸连接而成。本文完善了独行菜族果实及种子微形态结构信息,为分子系统学等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宽叶独行菜中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从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20个组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含量,其中棕榈酸(hexadecanoic acid)53.980%,硬脂酸(oc-tadecanoic acid)17.063%,二十二烷酸(docosanoic acid)4.769%,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3.363%,二十八烷酸(octacosanoic acid)2.773%,花生酸(eicosanoic acid)2.719%,十五烷酸(pentadecanoic acid)2.476%,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2.291%。此外,三十烷酸(triacontanoic acid,十四烷酸(tetradecanoic acid),二十三烷酸(tricosanoic acid)和二十六烷酸(hexacosanoic acid)的含量均已超过了1%。  相似文献   

9.
独行菜属植物叶片脉序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独行菜属(Lepidium)8种,1变种进行了叶片脉的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它们的一级脉中等粗细,基部1~2对侧生,一级脉与二级脉连志成拟环结两行羽状脉;三级脉贯穿型或结网型,叶缘末级脉为不完全型,网眼大小,形状不规则,发育均为不完善型,可为探讨十字花科的系统演化提供一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獐牙菜属植物叶表皮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獐牙菜属35种植物的呈表皮,发现该属植物成熟叶上下表皮细胞形状(表面观)为多边形和不规则型,垂周壁式样为平直、弓形和波纹,多数种类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器分布,气顺类型主要有3种,无规则型,不等型和平列型。这些特殊2对獐牙菜属下分类有一定的意义。结合其它方面的研究成果,初步确定叶表皮特征可能具有以下演化趋势,垂周壁式样深波方←浅波纹→平直,弓型,气顺类型无规则型→不等型→平列型。  相似文献   

11.
Comparative morphology of leaf epidermis in the Chloranthaceae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eaf epidermis of 23 samples representing 16 species of all the four extant genera of the Chloranthaceae, i.e. Sarcandra, Chloranthus, Ascarina and Hedyosmum ,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both light microscop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Characters of leaf epidermis in this family, such as pattern of epidermal cells, type of stomata, shape of guard cell pairs and cuticular ornamentation, are usually constant in species and thu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nd within genera. The previous viewpoints with either Hedyosmum or Chloranthus shown as having the closest affinity with Ascarina seem to be unreasonable. The phylogeny indicated by DNA sequence analysis, which suggested that Ascarina be the sister group of Sarcandra and Chloranthus , and Hedyosmum the sister of the above three genera, is well supported. Within Chloranthus , the traditional division of the genus on the basis of habit seems to be quite unnatural. Evidence from leaf epidermis, just as that from stem anatomy and cytology as well as sequence analysis of ITS region, strongly suggests the separation of the genus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droecial organs.  相似文献   

12.
根据叶表皮特征试论国产三齿稃亚族的属间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植物叶片表皮结构,尤其下表皮特征,对国产三齿稃亚族6个属(包括1个引进属)进行了属间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国产三齿稃亚族中固沙草属最原始,草沙蚕属最高级,双稃草属、千金子属、三齿稃属和隐子草属演化居于其间;隐子草属可能直接起源于固沙草属,并在自身基础上派生了较为高级的三齿稃属;双稃草属与千金子属渊源关系直接,前者可能通过后者问接起生于固沙草属;草沙蚕属具有别于它属的性状级次,可能是起源于固沙草属、独树1支的顶级类群。这一结果不仅修正了前人演化理论的差误,而且为今后探讨该亚族的地理起源、散布路线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3.
贺兰山15种旱生灌木叶表皮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对15种天然分布在宁夏贺兰山荒漠地区的旱生灌木叶表皮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这些植物叶的上、下表皮细胞角质膜加厚,且分布有大量的表皮毛,有单细胞毛和多细胞毛;气孔器被表皮毛覆盖,均为内陷气孔。这些形态结构是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4.
6种松科植物叶表皮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邵邻相  张凤娟 《植物研究》2005,25(3):281-285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松科(Pinaceae)3个属6种植物叶表皮特征。金钱松气孔带位下表面,气孔区与非气孔区表皮细胞形态差异很大,气孔细缝状;雪松针叶四面都具气孔线,气孔下陷,孔口光滑,针叶表面具较厚的角质层,表皮细胞形状观察不清;五针松针叶仅两腹面有气孔线,气孔有隆起的圆环围绕,表面角质层呈条纹状排列,形成一种沟槽;黑松、湿地松、马尾松针叶腹背面都有气孔线,气孔呈蜂窝状排列成行,气孔下陷,孔口角质化强烈。结果表明松科3个属植物叶表皮的形态结构及气孔器差异显著,一定程度上证实了3属是自然的分类群。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梅花草属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梅花草属Parnassia 30种植物的叶表皮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气孔器普遍存在于叶的下表皮,少数种的上表皮也有分布,均为无规则型。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可区分为近平直、浅波状和波状。在扫描电镜下,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内缘为近平滑、浅波状或波状;一些种的保卫细胞两端有加厚;角质膜条纹状,有的条纹隆起,有的条纹上附有颗粒或小孔穴。气孔器类型及下表皮细胞形状的一致性表明梅花草属是一个自然分类群;sect. Saxifragastrum叶表皮特征具有多样性显示该组可能是一个复合群;突隔梅花草P. delavayi属于subsect. Xiphosandra,其气孔下陷,与其细胞学特征相似,支持独立为一组;此外,气孔器的分布、保卫细胞两端加厚、气孔器外拱盖内缘形态以及角质膜等特征对该属部分种的区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两型豆花粉和叶表皮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两型豆花粉和叶表皮在扫描电镜下的形态特征:花粉近球形至矩球形,三孔沟,外壁表面较粗糙,侧壁具疣状突起至块状突起,极面具粗网状纹饰,但两型豆祖山居群属于萌发沟不明显型,两型豆燕塞湖居群属于萌发沟明显型。叶表皮细胞不规则,排列紧密,叶脉表皮细胞长圆柱形,长轴与叶脉平行,角质膜薄,表皮毛均为单细胞非腺毛,气孔器仅分布在下表皮,属于平列型,偶见不规则型。表皮毛和气孔器在叶片上分布不均匀,两型豆祖山居群叶表皮毛和气孔器的平均密度大于两型豆燕塞湖居群叶表皮毛和气孔器的平均密度,自然生长的两型豆叶表皮毛和气孔器的平均密度大于遮光条件下的两型豆。  相似文献   

17.
山东飘拂草属叶下表皮微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丽娜  李法曾 《植物研究》2006,26(5):539-544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飘拂草属12个类群(包括变种和变型)的叶片下表皮微形态。飘拂草属叶下表皮微形态基本特征如下:即长细胞为长筒形、短筒形,少数为近方形或多边形,边缘深波状、浅波状至近平直;无短细胞存在;刺毛仅存在于个别种中;气孔器大多为1~2列,少数2~4列;副卫细胞为圆屋顶形至三角形、圆屋顶形,少数为平行形。根据脉间刺毛的有无,可以分为无刺毛类型和有刺毛类型。根据外部形态和叶下表皮微形态上的区别,矮扁鞘飘拂草,应恢复其种级(Fimbristylis kraussiana Hochst. et Steud.)。矮两歧飘拂草作为变种处理比较好,其新等级种名为:F.dichotoma (L.) Vahl var. depauperata(C. B. Clarke)F. Z. Li et L. N. Liu comb. &; stat. nov.  相似文献   

18.
丁昕  丁良霞  李建霞  许崇梅 《广西植物》2016,36(9):1046-1051
看麦娘属是禾本科早熟禾亚科的重要类群,中国分布有8种。该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电镜,对中国看麦娘属7种植物的叶下表皮(含叶鞘下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探讨其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1)看麦娘属叶鞘下表皮长细胞的形状呈长筒状或短筒状,深波状弯曲的细胞壁,脉间短细胞密布,单生或对生,形状多为新月形或椭圆形,脉区硅细胞为椭圆形,平行形或低圆屋顶形的气孔器,看麦娘属叶鞘下表皮特征高度一致,分类价值不大。(2)看麦娘属植物叶下表皮和叶鞘下表皮的显微结构存在很大不同,看麦娘属植物叶下表皮长细胞多为长筒状或短筒状或长菱形,平周壁平直或不明显弯曲,脉间区短细胞分布或无,脉区刺毛密布,脉间区有或无刺细胞的分布,平行形的气孔器,脉区分布的硅细胞多为长方形边缘呈波状弯曲。看麦娘属植物叶下表皮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脉间区长细胞的形状及平周壁的弯曲与否,脉间区短细胞出现或无,脉间区刺细胞的分布数量以及气孔器的列数。7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的分类检索表据此列出。依据叶表皮微形态划分的组与根据外部特征划分的组并不完全一致。但是,由于该文仅研究了7种,叶表皮微形态对于看麦娘属的分类意义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