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扁桃幼果发育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扁桃幼果发育过程中脱落与否的果实中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含量变化的结果表明,幼果发育初期,脱落幼果中IAA和GA3含量均明显低于未脱落的,而ABA含量则明显高于未脱落的果实。  相似文献   

2.
~(14)C 追踪试验结果表明,白兰瓜幼果中输入的~(14)C-葡萄糖,50%以上转化为稀酸水解和稀酸不水解的结构物质;果实发育后期,输入后48小时,在果肉和种子中分别只有18%和32%的~(14)C 参入结构物质。根据醇溶性糖的纸层析鉴定,幼果薄片渗入的~(14)C-葡萄糖仅转化为果糖,而发育后期果实则更多转化为蔗糖。显然,幼果的代谢模式是使物质和能量导向结构物质的形成;而后期果实生长已基本停止,物质代谢的方向又转向蔗糖合成的轨道上来。蔗糖合成底物试验结果表明,供给幼果不同底物都只有很低的蔗糖合成活性;发育后期果实供给UDPG+F-6-P 底物时可测出较高的蔗糖合成活性,初步推测白兰瓜中蔗糖合成主要是通过蔗糖磷酸酯合成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一)本实验所用的材料为冬性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玉米(Zea mays L.)和番茄(Lycopersicura esculentum M.)以及离体的番茄嫩枝和叶片。多性油菜又分为两部分:春化处理的和未春化处理的。赤霉素的浓度为0(对照)、40和80ppm。放射性磷(P~(32))的剂量为485微居里/升。 (二)实验结果指出:40或80ppm的赤霉素,对油菜、玉米和番茄幼苗的干重增加具有促进效应。赤霉素对油菜、玉米和番茄的药效持续时间,分别为10、7和11天。 (三)赤霉素对油菜、玉米和番茄幼苗以及离体的番茄嫩枝和叶片吸收磷(P~(32))素,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有机磷(P~(32))的转化也有作用,其中酸溶性有机磷(糖磷酸酯和磷酸腺甙等)、磷脂磷和蛋白磷(核蛋白和磷蛋白磷)均较对照为高。 (四)赤霉素处理后,油菜、玉米幼苗干重的增加与磷代谢之加强具有平行关系,说明赤霉素促进植物干重增加的效应与其促进磷代谢有关。 (五)春化的和未春化的油菜幼苗,对赤霉素反应的敏感度不同,主要表现在对磷(P~(32))的吸收和转化上。  相似文献   

4.
肖家欣  彭抒昂 《广西植物》2007,27(5):775-779
以单性结实的国庆1号温州蜜柑和自花结实的华农本地早橘为材料,研究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不同部位的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1/3)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国庆1号果皮IAA、GA1/3和ZR含量在幼果阶段均相对较高,随后果皮和果肉IAA含量均趋下降,而在果实膨大期内果肉ABA和果皮、果肉GA1/3、ZR含量均出现上升峰值,果实成熟采收时果皮和果肉ABA含量均明显回升。(2)华农本地早种子、果皮和果肉IAA及其种子ABA含量均在果实膨大期内出现明显峰值,在幼果阶段至果实膨大初期内种子GA1/3和ZR含量均居较高并出现明显上升,对应的果皮、果肉4种内源激素水平均相对较低且变幅小。还就两结实类型柑橘果实生长发育与其内源IAA、ABA、GA1/3和ZR含量动态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以辐射变异西瓜自交分离系内果实有籽株‘406F’和无籽株‘406S’为试验材料,采用形态学观察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对其果实发育过程以及果肉与种子内源激素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两类西瓜果实纵横径随生育期推进呈相似的‘慢-快-慢’的‘单S’增长曲线,而果实重量及种子的变化则不同。‘406S’果实重量增加速率较恒定,其种子授粉后15 d停止生长,纵横径及重量开始降低;‘406F’果实重量变化呈‘快-慢-快’的‘双S’曲线,种子大小和重量随发育进程增加迅速。(2)两类西瓜果实发育期果肉与种子内源激素水平及峰值的时间有差异。‘406S’子房赤霉素(GAs)和玉米素核苷(ZRs)含量在授粉后0~3 d较高,且授粉后3~15 d果肉生长素(IAA)含量也高于有籽果实;‘406F’果肉GAs与ZRs含量则在授粉后6~21 d较高,且GAs含量变化与果实纵横径发育曲线相吻合。‘406S’种子IAA、GAs、ZRs含量相对较低,只有脱落酸(ABA)含量随种子退化进程增幅较大;‘406F’种子4种激素含量相对较高,且随种子的发育变幅较大。研究认为,无籽果实与有籽果实发育机制不同,果肉4种激素水平的差异对果实形状影响不大,但对重量增长影响较大;种子内源激素含量与种子发育关系密切,但无籽西瓜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对果实发育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单性结实的龟井温州蜜柑和自花授粉结实的鄂柑1号橘为试材,对整个果实发育期的子房(幼果)、果皮和果肉的硼镁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龟井花前至花期子房硼含量就已较高,花后下降;而鄂柑1号花期子房硼含量相对较低,花后有一显著上升;两品种子房(幼果)镁含量变化无明显差异,花后均趋下降。2)两品种果皮硼含量变幅较小,而果肉硼含量变幅相对较大,且均在果实膨大期出现明显的上升高峰;两品种果皮和果肉镁含量在果实发育前期均相对较高,在果实发育的中后期则趋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外源脱落酸和赤霉素对红肉脐橙果肉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肉脐橙幼果期和着色前分2次喷施不同浓度的外源ABA和GA3,研究其对红肉脐橙果肉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mg.L-1ABA处理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果实成熟时的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50mg.L-1ABA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果实蔗糖含量,而100mg.L-1ABA处理极显著降低了果实葡萄糖含量;中低浓度的GA3(10、50和250mg.L-1)极显著提高了果实蔗糖含量,10mg.L-1GA3处理对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极显著提高了果实总糖含量,50、250和500mg.L-1GA3处理极显著降低了果实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表明着色前较低浓度的外源ABA处理(10和50mg.L-1)可提高果实中一种或几种糖的含量,而较高浓度的GA3处理(250和500mg.L-1)则严重阻碍了果肉中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幼果期、白果期、转色期的离体‘北陆’蓝莓果实为试材,设置0(CK)、5、10、15min紫外光辐照处理,24h后取样分析蓝莓果实中可溶性糖、总酚、类黄酮和花青苷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裂解酶(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的变化,探究UV-B紫外照射处理对不同发育时期蓝莓主要果实品质及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显示:(1)对于幼果期蓝莓,5min UV-B处理可显著增加果实内可溶性糖含量;10min UV-B处理果实PAL活性增加效果最为显著;15min UV-B处理对果实总酚和花青苷积累的促进作用最大,但显著降低了类黄酮含量和CHI活性。(2)对于白果期蓝莓,5min UV-B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类黄酮含量和CHI活性,10min处理使果实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25%和18%;15min处理对果实花青苷含量和PAL活性影响作用最大。(3)对于转色期蓝莓,各处理除果实可溶性糖及类黄酮含量降低外,其余物质含量均显著增加。(4)UV-B处理并未改变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总酚、类黄酮和花青苷含量及PAL、CHI酶活性的积累规律。(5)蓝莓果内PAL活性与其可溶性糖、总酚和类黄酮的积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CHI活性仅与其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UV-B辐照处理促进了幼果期和白果期可溶性糖的积累,也能促进不同发育时期蓝莓果实总酚和花青苷及白果期类黄酮的积累,对蓝莓果实主要品质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水稻主茎与分蘖间的物质运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借助放射性同位素C~(14)、P~(32)从地上部和地下部分研究了水稻各生育期(分蘖期、抽穗期、乳熟期) 主茎与分蘖间同化物运转的规律,所得结果如下: 1.水稻植株在不同生育期主茎与分蘖间同化物的运转各有特点,分蘖期主茎叶片的同化物和根部吸收的P~(32)均可流向分蘖内,抽穗至乳熟期同化物极少(几乎没有)流入分蘖。分蘖中的物质在分蘖期亦流入主茎;抽穗期同化物则极少流入主茎,乳熟期光合产物流入主茎的量显著增加。 2.分蘖期主茎叶片光合产物流入分蘖的量比分蘖流入主茎的量多16.47%;主茎根系所吸收的P~(32)流入分蘖的量比分蘖流入主茎的量少12.87%。主茎与分蘖地上部与地下部物质相互运转差别直到抽穗期物质相互运转极少的情况下仍然存在。 3.主茎与分蘖间同化物运转与植株各生育期光合产物的积累,各器官对物质的需要,养分(C~(14),P~(32))进入植株体内的途径不同有着密切关系,有自主性,也有相关性。 4.试验征明:水稻植株内养分能互相协调成一个完整的有机联系,看来分蘖植株对水稻体内营养物质有调节的良好影响。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乳熟期分蘖植株竟有1/3的光合产物转向主茎穗部积极参与主茎结实器官形成,这无疑地对增加主穗重起着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10.
龙柚果肉糖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龙柚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糖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龙柚果实发育过程中,3种可溶性糖含量同步上升,在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以蔗糖积累为主。在龙柚糖积累过程中,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较高;而蔗糖中性转化酶(NI)活性则随着蔗糖的积累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套袋对红肉脐橙果肉中色素、糖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红肉脐橙为试材,研究幼果期套袋至果实着色前拆袋对果肉中色素、糖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套袋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了成熟果实的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含量;套袋处理与对照果实的GA和ABA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GA含量在果实膨大期迅速下降,着色期至果实成熟期保持在较低水平,ABA含量在拆袋时达到最高峰,然后迅速下降,于果实成熟前又出现一小高峰;套袋极显著降低了脐橙果肉的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了果糖含量,提高了蔗糖含量,但总糖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番茄果实糖酸类物质的含量及比例直接影响其风味品质,前期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并提高其芳香品质。该试验为探究外源ALA对番茄果实发育及其糖酸品质的影响,以番茄‘原味1号’(Solanum lycopersicum cv.Yuanwei No.1)品种为试材,于第4穗果授粉后10 d果实表面喷施0、100和200 mg·L^(-1)的ALA溶液,分析ALA对番茄果实形态、果皮色泽及果实不同部位组织中糖、酸类物质组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源ALA溶液能显著促进番茄果实横径、纵径的增加,提高果实单果重,还显著降低果实硬度,促进果实软化,提升果实口感,并提高了果实V_(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果实不同部位组织(包括果肉、小柱和隔膜)糖类物质组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外源ALA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包括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并有利于糖类物质向果肉中积累。(3)在有机酸类物质中,除酒石酸含量增加外,外源ALA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果实各部位组织中酸类物质含量,从而显著提高番茄果实果肉部位糖酸比,提升果实糖酸品质。研究发现,在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外源施用200 mg·L^(-1) ALA不仅能够促进果实发育及着色,提高单果重,提升果实的外观品质,还有利于果实糖酸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皱皮木瓜果实发育后期品质变化及其成熟阶段的划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北长阳产皱皮木瓜为材料,测定果实发育后期果实鲜质量、果长、果径、果色、果实硬度以及果肉干物质量、可溶性糖含量、总酸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划分不同成熟阶段,为判断果实适宜采收期、实现优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皱皮木瓜果实发育后期果实鲜质量、果长、果径、果肉干物质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果色由绿色、黄绿色渐变为淡黄色到黄色;果实硬度、果肉总酸和总黄酮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各品质指标快速变化的时间区域存在差异,果实鲜质量在花后105~150d增加较快,果色在150d后逐渐变黄,果实硬度在花后135~165d快速下降,果肉总酸、总黄酮含量则在花后105~120d快速增加至峰值。(3)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和各品质指标的变化特点,可初步将皱皮木瓜果实发育后期划分为未成熟(花后105d之前)、早期成熟(花后120~150d)和成熟(花后165~180d)3个阶段。研究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度的提高,皱皮木瓜果实鲜质量、果色、果肉干物质量、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不断升高,果实硬度逐渐下降,其食用加工品质不断提升,而在早期成熟阶段(花后120~150d)果实的药用品质则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柚果实不同部位的柚皮苷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HPLC方法测定柚果实中柚皮苷含量的结果表明:果皮中柚皮苷含量最高,占总含量的92%以上,果肉高于种子。果皮中柚皮苷合成和积累主要在膨大期之前,而果肉和种子中柚皮苷在幼果期至膨大期间大量积累。果实趋于成熟时,不同品种间柚皮苷含量变化趋势不同,贮藏期的柚皮苷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5.
枣雄性不育种质胚败育与内源激素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雄性不育1号和梨枣为试材,研究了枣果实发育过程内源激素变化与胚败育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Z、GA3和IAA含量高于果肉利于枣种子早期发育。种子发育过程Z/GA3和Z/IAA持续下降,IAA/GA3在胚败育的关键时期硬核期前后呈现双峰,且种子内的IAA/GA3大于果肉。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胚败育果实内Z、GA3和IAA含量及比值呈现出异常变化。早期胚败育果实果肉Z、GA3和IAA含量高于含种胚的果肉,呈现较高水平的Z/GA3和Z/IAA及低水平的IAA/GA3。果实发育后期瘪种子中IAA、GA3和ABA亏缺,Z异常累积,Z/GA3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以宁夏枸杞为材料,对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淀粉含量、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并对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细胞内质体超微结构和淀粉组织化学定位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1)枸杞果实内淀粉含量随果实的发育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果实花后14d其含量达到最高(13.85mg·g-1)。(2)果实内α淀粉酶活性和β淀粉酶活性随果实发育成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且α淀粉酶活性始终明显高于β淀粉酶活性。(3)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研究表明,在果实转色(花后24d)以前果实的造粉体内有大量淀粉粒的存在,但在果实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果实内的淀粉粒分解、消失,而叶绿体内没有观察到淀粉粒。研究认为,淀粉是宁夏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一种暂时贮存形式,对维持果实早期的库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果实库强的增加,淀粉体内的淀粉被淀粉酶分解转化为还原糖贮藏在果肉细胞中。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正常果与脱落果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化橘红生理落果的机理.结果显示,N、P、K、Ca、Mg含量正常果一致地高于脱落果;脱落果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正常果则先升后降;果实中生长促进类内源激素(GA3、IAA、ZT)含量正常果显著高于脱落果,而ABA/(GA3 LAA ZT)值则是脱落果显著地高于正常果;三类水解酶活性均为脱落果显著高于正常果.说明化橘红果实的脱落与果实内部的矿质元素、总糖、内源激素含量和水解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果树、瓜及茄科类作物,在开花时由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及气温不适、光照不足等原因,往往开花不结果或结出的幼果很快脱落,生产上俗称生理落果。研究认为,营养生长过旺,花器得不到足够的养料,若外界温度过低或过高就易造成开花不受精或受精不良,导致不结果或种子、果实发育不良。正常情况下,雌雄花受精形成种子或果实,其内源促进型激素含量明显增加,从而将叶片中产生的光合产物调运到花或幼果中。在养料不足或不利条件下,不受精或受精不良可造成促进型内源激素含量偏低,花和幼果调运光合产物的能力降低,它们因得不…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红毛丹栽培品系果实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海南省保亭县13个代表性品系的单果重、果肉重、果形指数、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等17个果实性状进行测量,并进行性状间相关分析及不同种质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状的品系间变异幅度亦不同,其中果核重变异系数最大(28.83%),可溶性糖含量最小(5.62%)。不同性状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单果重与果实横径、果肉厚、果皮重、果肉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纵径、果核重呈显著正相关;果核重与种子纵径和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重与果肉厚、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食率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性状聚类分析(平均距离为7.013时)可将13份资源分为5类,第Ⅲ类品系果实各性状综合表现优良,单果重最大,果核小,果肉最多,可直接鲜食,第Ⅴ类品系单果重低,果肉少,可食率较低,酸含量高,口感较其它类较差,适合加工开发利用。研究表明海南省红毛丹栽培品系果实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为生产开发、遗传育种等提供了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20.
珍珠番石榴果实发育及其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秋季开花的珍珠番石榴果实生长发育及其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秋花春果的番石榴果实生长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幼果较快生长期、生长停滞期和果实迅速膨大期。果实生长曲线呈双S型。随着果实生长发育,果实N、P、K、Ca、Mg相对含量降低,但其吸收总量逐渐增多,尤其在果实生长后期,对N、K养分需求剧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