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南星蕨配子体形态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艳  石雷  刘燕  刘保东  李东 《植物学通报》2004,21(6):660-666
用无机培养基和土壤培养基分别培养江南星蕨(Microsorium fortunei(Moore)Ching)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黄色,赤道面观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外壁具刺状纹饰.接种后7~12d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槲蕨型.接种后25 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片状体形成顶端细胞的时间较晚,有的甚至不形成.无机培养基培养的原叶体常在基部发生营养繁殖.毛状体出现在片状体形成之后,数量丰富,多为单细胞,分布于原叶体背腹面及边缘.接种后60 d左右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接种后80 d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的出现较颈卵器早10d左右.颈卵器成熟后,颈部常向原叶体基部倾斜或弯曲.  相似文献   

2.
用无机培养基和土壤培养基分别培养江南星蕨(Microsorium fortunei (Moore) Ching)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黄色,赤道面观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外壁具刺状纹饰。接种后7~12 d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槲蕨型。接种后25 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片状体形成顶端细胞的时间较晚,有的甚至不形成。无机培养基培养的原叶体常在基部发生营养繁殖。毛状体出现在片状体形成之后,数量丰富,多为单细胞,分布于原叶体背腹面及边缘。接种后60 d左右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接种后80 d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的出现较颈卵器早10 d左右。颈卵器成熟后,颈部常向原叶体基部倾斜或弯曲。  相似文献   

3.
阔鳞瘤蕨(水龙骨科)配子体形态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艳  石雷  刘保东  刘燕  李东 《植物研究》2005,25(1):34-38
利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记录了阔鳞瘤蕨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及幼孢子体形成的整个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成熟孢子黄色,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肾形,近极单裂缝,表面具大小不一的球形颗粒。接种后6~8 d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形成3~7个细胞的丝状体。原叶体发育为槲蕨型,接种后30 d左右进入片状体阶段,毛状体出现在片状体形成之后,幼原叶体短舌状,成熟原叶体心脏形。精子器在接种后60 d左右开始产生,颈卵器在精子器发生后10 d左右形成,每个原叶体上只能形成一个受精卵。培养基培养的片状体常在基部进行营养繁殖。  相似文献   

4.
采用改良Knop’s营养液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对球腺肿足蕨的孢子进行人工培养,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孢子的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成熟的孢子深褐色,不透明,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豆形,单裂缝,周壁具密集的波纹状褶皱。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类型为三叉蕨型。孢子接种后7d左右萌发,30d左右形成为片状体,50d左右发育为幼原叶体,幼原叶体不对称,但成熟原叶体心脏形对称。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都具乳头状毛状体。75d左右精子器出现,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个细胞构成。90d左右颈卵器出现,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5列细胞构成,3~5层细胞高。原叶体受精后1个月内可看到幼孢子体生成。最后讨论其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孢子的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成熟的孢子棕黄色,不透明,极面观圆球形,赤道面观豆形,单裂缝,表面光滑。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播种后15 d左右萌发,形成5-12个细胞长的丝状体。原叶体发育为三叉蕨型。30 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45 d左右形成幼原叶体,幼原叶体不对称,成熟原叶体心脏形对称。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都具毛状体,毛状体由单细胞构成。60 d左右精子器开始出现,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个细胞构成。70 d左右颈卵器出现,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构成,3-5层细胞高。原叶体受精后1个月内可看到幼胚生成。  相似文献   

6.
罗顺元  王任翔 《广西植物》2008,28(3):332-335
采用MS培养基培养四回毛枝蕨孢子,利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记录了其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及幼孢子体形成的整个过程。结果表明:成熟的孢子黑褐色,不透明,极面观圆球形,赤道面观蚕豆型,单裂缝,表面微褶皱。播种后8d左右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三叉蕨型。播种20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播种30d左右形成幼原叶体,幼原叶体暂不对称,成熟原叶体呈蝴蝶形。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都具毛状体,数量丰富,单细胞。播种50d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细胞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5列细胞构成。原叶体受精后1月内可看到幼胚生成。  相似文献   

7.
张开梅  石雷  李东 《植物研究》2006,26(1):70-73
采用混合土培养普通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Gaud.) Ching)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褐色,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播种3 d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槲蕨型。播种7 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丝状体与片状体两阶段的界限不明显。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均可产生毛状体。播种21 d左右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播种35 d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个细胞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4~5层细胞高。原叶体受精后1个月内即可观察到从原叶体上生成的幼胚。  相似文献   

8.
苏铁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无机培养基培养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 (Hook.)J.Sm.)的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褐色,单裂缝,具周壁,稍褶皱.接种3 d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原叶体发育类型为槲蕨型(Drynaria Type).接种15 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接种25 d左右发育为成熟原叶体,呈心形,其翼面和翼缘均分布有毛状体.精子器由3细胞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4~5层细胞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良Knop's营养液液体培养基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龙津蕨(Mesopteris tonkinensis)的孢子,每天光照12 h,黑暗12 h,光照强度为2 500 lx。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的全过程,为龙津蕨系统学的研究提供配子体发育方面的详实资料。结果表明:成熟孢子深褐色,不透明,两侧对称,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圆角三角形,具单裂缝,孢子周壁具密集的脊状褶皱。播种后15 d左右萌发,形成2~5个细胞长的丝状体。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具单细胞假根,不含叶绿体,基部膨大。20 d左右发育成片状体,30 d左右形成幼原叶体,幼原叶体不对称,成熟原叶体心脏形对称,56 d左右形成成熟原叶体,原叶体发育类型为铁线蕨型(adiantum-type)。幼原叶体仅左右两翼顶端细胞产生乳突毛状体,成熟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都具少量乳突毛状体,毛状体由单细胞构成。68 d左右精子器开始出现,精子器近圆球形,由基细胞、环细胞、盖细胞构成。75 d左右颈卵器出现,成熟颈卵器颈部由3层细胞构成。其侧面观柱状,顶面观为铜面状。颈卵器垂直于原叶体表或向原叶体基部倾斜。另外,根据已知的金星蕨科其他属的配子体发育特征,发现龙津蕨配子体发育的这些特征与他们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龙津蕨系统学位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乌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混合土培养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黑褐色,赤道而豆形,极而观椭圆形,单裂缝。播种1周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叉蕨型。丝状体5—10细胞时开始发育为片状体。播种2周后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原叶体边缘及表面均可产生毛状体,数量丰富,为单细胞。播种后1个月左右开始有颈卵器出现,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3—5层细胞高。精子器产,扛时间较颈卵器早10d左右,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细胞组成。精卵受精后2周左右即可观察到从原叶体上生成的幼胚。  相似文献   

11.
龙头节肢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治友  张宪春 《植物研究》2009,29(5):513-516
采用原生境土、Knorp’s营养液和MS培养基的培养方法对龙头节肢蕨(Arthromeris lungtauensis Ching)的孢子进行对照培养,观察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孢子黄色,呈二面体型,赤道面观为肾形,极面观椭圆形,周壁瘤状,有刺,单裂缝;接种5 d后孢子开始萌发,萌发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原叶体的发育为槲蕨型(Drynaria-Type);接种7 d后向丝状体发育,为3~8个细胞长;接种2周后向片状体发育,片状体呈长阔匙形,达6~8纵列细胞;接种6周后向原叶体发育,成熟的原叶体呈对称心形,毛状体二型(单细胞乳头状的毛状体和4~5个细胞分枝的毛状体)和假根分叉;接种9周后出现精子器,早于颈卵器1周出现和成熟;精子器具宽而短的柄,颈卵器的颈沟部较短而且通常弯曲。研究表明龙头节肢蕨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出现毛状体,假根分叉,颈卵器弯曲等进化特征,并对其分类学意义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用原生境腐殖土对粗齿黔蕨(Phanerophlebiopsis blinii(Lévl.)Ching)的孢子进行培养,显微镜下观察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粗齿黔蕨的孢子深棕色,单裂缝,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播种1周后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配子体发育为叉蕨型(Aspidium-type).丝状体由4~12个细胞组成,片状体宽达9个细胞,斜向一侧生长,边缘具毛状体.播种约2个月后形成原叶体,成熟原叶体成对称心形.在粗齿黔蕨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成熟原叶体的背腹面和边缘均被毛状体,假根有分叉且尖部常膨大,并含有较大的颗粒状贮藏物,精子器有3个壁细胞等特征较为进化,而颈卵器粗短且直立的特征较为原始.粗齿黔蕨的精子器和颈卵器发育不同步,精子器的出现和成熟均早于颈卵器的发育.从配子体发育的角度,初步探讨了粗齿黔蕨野外种群数量较少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日本蹄盖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开梅  方炎明  万劲 《植物研究》2010,30(5):513-516
采用混和土培养日本蹄盖蕨(Athyrium niponicum)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黑褐色,赤道面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播种7 d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向心型,配子体发育为铁线蕨型。丝状体7~11细胞时开始发育为片状体。播种14 d后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原叶体边缘可产生单细胞毛状体。播种后20 d左右精子器出现,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细胞组成。7 d后颈卵器出现,成熟颈卵器3~5层细胞高。精卵受精后14 d左右即可观察到从原叶体上生成的幼胚。  相似文献   

14.
肿足蕨的配子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肿足蕨(Hypodematium crenatum(Forssk.)Kuhn)的孢子进行人工培养,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结果表明,肿足蕨的孢子深褐色,二面体型,单裂缝,具周壁,有密集的褶皱状纹饰.孢子赤道面观为肾形,极面观为椭圆形.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原叶体发育为叉蕨(Aspidium-type).成熟原叶体为对称心形,原叶体上毛状体极其发达,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毛状体,分别为乳头状和长针状.假根分叉,常见膨大.成熟的原叶体为雌雄同株,精子器由3个细胞构成,同一原叶体上同时存在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精子器,颈卵器长且较为弯曲.肿足蕨的配子体发育表现出较为进化的特点,同时也形成了对石灰岩生境的高度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改良Knop’s固体培养基、原生境腐殖质土和红壤分别培养扇蕨(Neocheiropteris palmatopedate)孢子,光学显微镜及解剖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比较了3种培养方法对其配子体发育和有性繁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扇蕨的濒危原因。结果表明:成熟孢子黄褐色,赤道面观为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槲蕨型。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毛状体在原叶体阶段出现。有性生殖周期长及配子体发育成幼孢子体的百分率低是扇蕨在配子体世代的主要濒危原因。此外,红壤固有的理化性质导致扇蕨配子体发育极其缓慢、精子器和颈卵器发生的时间间隔过长使其不能受精产生孢子体。原生植被遭受破坏引起的林下腐殖质土消失、红壤裸露,加剧了扇蕨的濒危。  相似文献   

16.
张开梅  方炎明  万劲  陶峰 《广西植物》2011,31(3):318-322
采用混合土培养渐尖毛蕨和齿牙毛蕨的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了它们的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两者的孢子均为深褐色,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单裂缝;渐尖毛蕨的孢子萌发所需时间较渐尖毛蕨短,但两者萌发类型均为书带蕨型;丝状体阶段均发达;原叶体边缘均可产生少量毛状体;成熟原叶体均呈心脏形;由原叶体发育成幼孢...  相似文献   

17.
假鞭叶铁线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2MS培养基培养假鞭叶铁线蕨(Adiantum mdesianum Chatak)孢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成熟的孢子棕红色,不透明,四面体型,辐射对称,三裂缝.接种6 d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紫萁型(Osmunda-type),原叶体发育为铁线蕨型(Adiantum-type).接种25 d左右片状体形成.接种50 d左右发育为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裸露无毛状体.接种60 d左右性器官出现,雌雄同株.精子器长圆球形,由3细胞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3~5层细胞高.  相似文献   

18.
傅氏凤尾蕨配子体发育及其无配子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傅氏凤尾蕨(Pteris fauriei Hieron.)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傅氏凤尾蕨孢子深褐色,呈四面体形,三裂缝,极面观为钝三角形,赤道面观近半圆形。孢子自播种3~7 d左右开始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18 d左右发育为丝状体,大约为6~10个细胞长;25 d左右,丝状体可通过顶端细胞或中间细胞分裂产生片状体。播种40~50 d左右,在片状体的侧面产生分生组织,发育成原叶体,发育类型为水蕨型。雄配子体形状不规则,其上可产生精子器。大型原叶体形状较规则,顶端为心形,发育2~3个月左右,在生长点下方产生无性胚芽,进行无配子生殖。此后不久,在胚芽和生长点之间产生导管连接孢子体和配子体。经多次培养表明傅氏凤尾蕨不产生颈卵器,为专性无配子生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